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0 08:35:52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陈润祥

2012年5月18日参加了梭戛乡中心小学组织的观课议课活动,此活动是在梭戛乡沙子小学举行,全乡各校都有教师参加,在中心小学的精心组织和沙子小学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此次观课议课活动,在此次活动我学习到好的教学方法,看到了情景教学的好的素材,总之,此次活动,本人受益非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听了沙子小学伍俊梅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伍老师是在学生已有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伍老师这节课是用讲授法来贯穿整节课,在这节课中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这节课伍老师在课上关注学生时间过少,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伍老师在教学中出示的小黑板练习,切合实际,简笔画生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节课听了梭戛乡中心小学张维维老师的《小池》,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字卡展示,很直观,通过图片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珍爱大自然,不乱扔垃圾,并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周围环境,来感受诗意。但本人感到困惑的一点是张老师在讲解生字卡片时,没有进行扩词。

第三节课听了梭戛乡平寨小学邓涛老师的《折线统计图》,邓涛老师通过释放情感来缓解师生紧张,小组合作目标明确,运用身边的实例来统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第四节课中的了梭戛乡中心小学李文俊老师的《制造平衡》,这是一节科学课,课上李老师利用与学生一起游戏做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是实验灌穿了整个课堂,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李老师在做平衡实验时,虽然也分组讨论了,但结果不太如意,如果,这个平衡实验由我来上,我会让两三个学生在讲桌上去亲自动手,让座位的学生来讲,砝码在第几格挂,挂几个才平衡,这样,我想效果会好些。

下午,进行了议课活动,首先是梭戛乡中心小学教研员李国老师讲了议课的方法,是从下面几方法进行的,一是这节课的亮点是;二是这节课感到困惑的地方是;三是假如我来上;四是某一教学环节还可以这样教。按照这四个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在议课活动中进行了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使我认识到了怎样去观课议课,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我要注意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2012年5月22日

推荐第2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一: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

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

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如何抓住重点,怎样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的光盘,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这些光盘,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陈大伟教授在光盘中提倡以学论教,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这样的做法能给我们的教提供学习的条件。陈大伟教授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之处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我认为,观课让自己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上老师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2)想:授课教师的思想理念是什么?3)想假如让我上这一节课,我怎么上?4)想:上完课人家让我发言的时候,我怎么发言? 议课就是要通过询问,思考前前后后的问题,找到有意义的方法.目的是改进而不是评价,作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继续教育课本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改革由“懵懂”走向“成熟”。由会场走向课堂,由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由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使教育越来越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课堂教学。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掩卷思之,学校每一个学期举行的听评课研讨活动,无不在经历“漫长而煎熬”的炼狱中而“痛不欲生”。听课教师条分缕析一一道出自己的观察,尤其是教研组长的最后总结性的“几点建议”、“几点希望”发言,令做课教师如坐针毡。看似效果突出的教研活动,实则在这种“高厉害”的重压下,课堂教学还是“涛声依旧”。陈老师在书中有力的鞭打了这种活动形式,他从形成共同愿景,降低利害关系,在合作中互爱三个层面作了阐述。“在观课议课中,做课教师成功了要学会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如果 篇二: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

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

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 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

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 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 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篇三:培训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培训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景东县民族小学唐萍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 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

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第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周文剑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教学中他还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老师

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

推荐第3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教研是教学中必要的活动,教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是,很多时候,教研活动都流于了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呢?

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对于教研有以下的看法:

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平时的听课评课中,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这是非常赞成的想。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教研的目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不针对授课教师,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议课与评课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而评课是简单的下结论,多数情况下仅只是一方的结论。所以,简单来说,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

不论哪种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和解决。正确的方法都未必是一种,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励的人文性教研是当前教研的总趋势。

推荐第4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看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也有了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陈教授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录像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录像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

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陈教授认为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陈教授的话,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时刻都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前提,倡导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教育,他的讲座实在幽默,能够让人听进去,不会枯燥无聊,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观课议课中,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迅速的在教师领域中成长起来。

推荐第5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维新二小 左后芳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经常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因此,我总以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没有区别。本学期参加学习以后,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样。

我通过认真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

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推荐第6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博采众长,提高自己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10月15日,我们第四期骨干教师在进修学校的组织下,走进了县小、民小的课堂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老师们为我们呈现的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他们的精心展示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无论是县小还是民小,他们的校风、学风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学生丰富的课间活动,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规范的升旗仪式,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农村小学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周三下午,我们语文班第一小组的学员参加了民小六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既感受到了民小老师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学习了集体备课的新理念、新方法,特别是李校长对这方面知识的讲解、补充,使我们收获了很多。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杨老师的课就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他的教学设计非常到位、新颖,他不是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挖掘,愿意主动去学。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齐读、分组读、示范读、开火车轮读。但不仅仅是读正确、流利便可,而是要透过读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发掘文本所蕴含的知识。例如:程老师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而让他们用多种方式去把文章读得很透彻;李老师则要求学生用读原文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不仅不脱离文本,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老师们都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相似的问题。如,程老师和王老师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就灵活多样,讲得细致到位;刘老师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文本内容。

多数老师都注重用语言来激励、评价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几位老师,他们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老师的那节课,她运用“你真聪明;孩子,你真棒;没关系,你再听一听;看谁把自己的小嘴巴管的最好”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观摩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所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不断向在教学上有独特见解的老师们学习,博采众长;多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推荐第7篇:培训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景东县民族小学 唐萍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 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周文剑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教学中他还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老师

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推荐第8篇: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

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如何抓住重点,怎样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的光盘,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这些光盘,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陈大伟教授在光盘中提倡以学论教,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这样的做法能给我们的教提供学习的条件。陈大伟教授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之处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我认为,观课让自己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上老师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2)想:授课教师的思想理念是什么?3)想假如让我上这一节课,我怎么上?4)想:上完课人家让我发言的时候,我怎么发言?

议课就是要通过询问,思考前前后后的问题,找到有意义的方法.目的是改进而不是评价,作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继续教育课本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改革由“懵懂”走向“成熟”。由会场走向课堂,由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由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使教育越来越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课堂教学。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掩卷思之,学校每一个学期举行的听评课研讨活动,无不在经历“漫长而煎熬”的炼狱中而“痛不欲生”。听课教师条分缕析一一道出自己的观察,尤其是教研组长的最后总结性的“几点建议”、“几点希望”发言,令做课教师如坐针毡。看似效果突出的教研活动,实则在这种“高厉害”的重压下,课堂教学还是“涛声依旧”。陈老师在书中有力的鞭打了这种活动形式,他从形成共同愿景,降低利害关系,在合作中互爱三个层面作了阐述。“在观课议课中,做课教师成功了要学会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如果不成功就享受为观课议课提供议题作出了贡献的光荣感。”“要采用最近可能区建议,让教师“跳一跳,摘果子”。这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文化和教师文化,使议课者和授课者之间形成一种宽松、友好的氛围。这样的效率会更高些,效果会更有效些。教师也会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成熟,发展,壮大。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教学改进是教师生活改善的过程。观课议课主张把课堂教学和教师生活联系起来,提倡参与在共同生活中改造生活。鼓励上课教师基于改进和发展的目的,以自爱和互爱的方式开放课堂教学,敞开自己的教室,对自己的教学生活保持开放,并放下包袱,在人与课之间保持合适距离,使课成为对话的平台,成为改善生活的平台。

应当说,观课议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相信观课议课这粒种子,正悄悄的绽放,一个灿烂的花季已经毫无声息的来到我们身边。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 2010-7-25 14:47:00 | By: 临小晓夏2 ]

0 推荐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听课,无非就是校领导跟教研组长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今年我们继续教育的主题是观课、议课,为了具体的操作,2010年11月,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历史组内的议课,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怎样具体的议课,议课从哪些方面进行,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思想怎样贯穿。下面就我们组内老师的课简单的做一点评。

在我们历史组开展的这些课中,我发现亮点较多。如在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确实为教学很好的服务。他们的课不但实效,而且依据三维目标具体贯彻新课改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了解、识记、理解三部分处理的也较好,而且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课堂上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历史剧表演、抗日歌曲大家唱、文学诗歌朗诵,穿越时空导游实地教学等,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历史属于过去但是又和现实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爱国情感。课堂上学生们非常乐意而且十分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观课的也不自觉的身临历史境处。可见教师们所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所有课堂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导入设计,通过李宇春的歌曲《少年中国》导入,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歌曲的歌词源于康有为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从而介绍到康有为与他的老师一起参与了救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流行歌曲90后学生非常熟悉,但创作依据学生不太清楚,为此让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积极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同事这节课总结又是首尾呼应,让学生大声齐读少年中国说的原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结束本课学习。当然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组内已经具体点评。

总之, 在一周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几天的听课我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历史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历史,不同的人在历史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老师们点评时所讲:“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如何抓住重点,怎样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升自己课堂的驾驭能力与语言的精确。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很感谢这次观课议课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感谢继续教育中专家们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标签:陈大伟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赣州市组织的全市中学校长研修班,听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讲得《有效观课议课》,深受启发,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学校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我总以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没有区别。听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后,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样。

我通过认真的听课,深深地体会到陈大伟教授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听”指向声音,淡化了“观”;“观”则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从陈大伟教授对“听”、“评”、“观”、“议”的分析中知道:“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

通过《有效观课议课》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我要认真学习研究消化,学以致用,把它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管理。

前一篇:转载:陈大伟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观课、议课活动,我们英语教研组采用同课议构的形式,共组织了4名年轻的骨干教师和4名经验型的教师共备一节课,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去分析构思这节课。然后再共观各位老师的这节课,最后再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去讨论这节课。从中寻求个人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的独特想法和好的构思及成功的地方,通过这几天的体验、交流、讨论使我们理解了为什么要观课议课,它有哪些好处,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以后各自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和经验。

采用这种方式及活动,可以发现各人的长处和不足,在观课的同时,大家都有很多的问题和想法,譬如某位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和学生互动时还不够活跃……。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在心里都会想如果是我肯定会怎么做……。而所有的这些就要求我们听课的老师能融入到这位老师的这节课中,融不到这节课中就不能很好的观察这位老师和学生,只有融入到这节课中,才可以真正的发现问题,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而议课最重要的是平等、诚恳、虚心的交流,本次学校提出在议课是要从每位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至少找出一个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换成是自己应该怎样突破,该怎么做?这就要求我们在议课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平等、诚恳、虚心的交流。我们的交流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进行的,大家对每位授课教师的课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这样,不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所提升,也使授课教师从中得到启发,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改进,这样就将议课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议课本来就提倡多种看法、多种见解,多种解决方法、思路并存,从而使参与者在多样性中优化选择,再加以优质化的创造。

观课、议课不是展示优秀的东西,不是走秀,而是把自己对某一新事物的思路想法展示出来,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让大家在观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寻求最适合的解决方法,而这种发现和解决不是让一个人来完成,而是集思广益,择优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去实践去应用,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理解、创造——再理解、再创造,而这里的再理解和再创造不是自己狭隘的理解创造,而是集思广益的结晶,比自己一个人的理解创造更高一个层次。也体现了各位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可能永远不会有最好,但只有更好。通过观议课我们是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课堂,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原有状态。作为徐杨初级中学英语组的全体老师,都会借着此次活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

收藏 分享

从中学到了怎样具体的议课,议课从哪些方面进行,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思想怎样贯穿。下面就我们组内老师的课简单的做一点评。

我们数学组教师积极参加这次,有六名教师进行了讲课,全员参与听课议课。这次讲课议课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六位教师选择相同的课题,例题,但各自备课。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让学生掌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快乐的学习,不但可以解决教课书中的问题,还能应运实际生活问题中。

在讲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体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理解和新教法的使用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教材的特色和使用新教法的愿望。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旧的教学方式居多,有创新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或原因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议课时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发言,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对每节课的看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组织,大家各抒己见,特别是对讲课过程中大家都试图使用新教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旁边及时,适时的给于启发指导,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这方面效果不尽相同,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例如班里学生太多,分组讨论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时间紧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差异太大,学生的分类推进难以落实等等。虽然实际问题存在,但还是想出了种种方法来解决。一致表示,新课一定改要实施,而且一定要落到实处,并且表示我们每一位教师切实把新课改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同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意识到这次听课议课活动只是新课改活动的开始,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的一个展示自己,勇于探索新教法的平台和一次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在教材内容的处理和课堂组织教学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使我们意识到课本和例题只是一个样板,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精心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学习,亲自参与充满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和思维过程,学会动脑,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也使新课改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保持新课改的热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推荐第9篇: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

2 “”… 3

“”

4.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的光盘,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这些光盘,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陈大伟教授在光盘中提倡以学论教,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这样的做法能给我们的教提供学习的条件。陈大伟教授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之处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我认为,观课让自己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上老师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

联?2)想:授课教师的思想理念是什么?3)想假如让我上这一节课,我怎么上?4)想:上完课人家让我发言的时候,我怎么发言?

议课就是要通过询问,思考前前后后的问题,找到有意义的方法.目的是改进而不是评价,作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继续教育课本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

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改革由“懵懂”走向“成熟”。由会场走向课堂,由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由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使教育越来越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课堂教学。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掩卷思之,学校每一个学期举行的听评课研讨活动,无不在经历“漫长而煎熬”的炼狱中而“痛不欲生”。听课教师条分缕析一一道出自己的观察,尤其是教研组长的最后总结性的“几点建议”、“几点希望”发言,令做课教师如坐针毡。看似效果突出的教研活动,实则在这种“高厉害”的重压下,课堂教学还是“涛声依旧”。陈老师在书中有力的鞭打了这种活动形式,他从形成共同愿景,降低利害关系,在合作中互爱三个层面作了阐述。“在观课议课中,做课教师成功了要学会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如果不成功就享受为观课议课提供议题作出了贡献的光荣感。”“要采用最近可能区建议,让教师“跳一跳,摘果子”。这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文化和教师文化,使议课者和授课者之间形成一种宽松、友好的氛围。这样的效率会更高些,效果会更有效些。教师也会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成熟,发展,壮大。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教学改进是教师生活改善的过程。观课议课主张把课堂教学和教师生活联系起来,提倡参与在共同生活中改造生活。鼓励上课教师基于改进和发展的目的,以自爱和互爱的方式开放课堂教学,敞开自己的教室,对自己的教学生活保持开放,并放下包袱,在人与课之间保持合适距离,使课成为对话的平台,成为改善生活的平台。

应当说,观课议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相信观课议课这粒种子,正悄悄的绽放,一个灿烂的花季已经毫无声息的来到我们身边。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 2010-7-25 14:47:00 | By: 临小晓夏2 ]

0

推荐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听课,无非就是校领导跟教研组长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

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

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

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今年我们继续教育的主题是观课、议课,为了具体的操作,2010年11月,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历史组内的议课,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怎样具体的议课,议课从哪些方面进行,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思想怎样贯穿。下面就我们组内老师的课简单的做一点评。

在我们历史组开展的这些课中,我发现亮点较多。如在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确实为教学很好的服务。他们的课不但实效,而且依据三维目标具体贯彻新课改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了解、识记、理解三部分处理的也较好,而且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课堂上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历史剧表演、抗日歌曲大家唱、文学诗歌朗诵,穿越时空导游实地教学等,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历史属于过去但是又和现实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爱国情感。课堂上学生们非常乐意而且十分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观课的也不自觉的身临历史境处。可见教师们所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所有课堂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导入设计,通过李宇春的歌曲《少年中国》导入,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歌曲的歌词源于康有为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从而介绍到康有为与他的老师一起参与了救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流行歌曲90后学生非常熟悉,但创作依据学生不太清楚,为此让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积极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同事这节课总结又是首尾呼应,让学生大声齐读少年中国说的原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结束本课学习。当然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组内已经具体点评。

总之, 在一周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

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几天的听课我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历史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历史,不同的人在历史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老师们点评时所讲:“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如何抓住重点,怎样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升自己课堂的驾驭能力与语言的精确。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很感谢这次观课议课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感谢继续教育中专家们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标签:陈大伟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赣州市组织的全市中学校长研修班,听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讲得《有效观课议课》,深受启发,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学校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我总以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没有区别。听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后,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样。

我通过认真的听课,深深地体会到陈大伟教授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听”指

向声音,淡化了“观”;“观”则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从陈大伟教授对“听”、“评”、“观”、“议”的分析中知道:“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

通过《有效观课议课》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我要认真学习研究消化,学以致用,把它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管理。

前一篇:转载:陈大伟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观课、议课活动,我们英语教研组采用同课议构的形式,共组织了4名年轻的骨干教师和4名经验型的教师共备一节课,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去分析构思这节课。然后再共观各位老师的这节课,最后再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去讨论这节课。从中寻求个人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的独特想法和好的构思及成功的地方,通过这几天的体验、交流、讨论使我们理解了为什么要观课议课,它有哪些好处,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以后各自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和经验。

采用这种方式及活动,可以发现各人的长处和不足,在观课的同时,大家都有很多的问题和想法,譬如某位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和学生互动时还不够活跃……。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在心里都会想如果是我肯定会怎么做……。而所有的这些就要求我们听课的老师能融入到这位老师的这节课中,融不到这节课中就不能很好的观察这位老师和学生,只有融入到这节课中,才可以真正的发现问题,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而议课最重要的是平等、诚恳、虚心的交流,本次学校提出在议课是要从每位教师的授课过程

中至少找出一个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换成是自己应该怎样突破,该怎么做?这就要求我们在议课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平等、诚恳、虚心的交流。我们的交流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进行的,大家对每位授课教师的课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这样,不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所提升,也使授课教师从中得到启发,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改进,这样就将议课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议课本来就提倡多种看法、多种见解,多种解决方法、思路并存,从而使参与者在多样性中优化选择,再加以优质化的创造。

观课、议课不是展示优秀的东西,不是走秀,而是把自己对某一新事物的思路想法展示出来,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让大家在观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寻求最适合的解决方法,而这种发现和解决不是让一个人来完成,而是集思广益,择优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去实践去应用,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理解、创造——再理解、再创造,而这里的再理解和再创造不是自己狭隘的理解创造,而是集思广益的结晶,比自己一个人的理解创造更高一个层次。也体现了各位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可能永远不会有最好,但只有更好。通过观议课我们是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课堂,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原有状态。作为徐杨初级中学英语组的全体老师,都会借着此次活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

收藏 分享

从中学到了怎样具体的议课,议课从哪些方面进行,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思想怎样贯穿。下面就我们组内老师的课简单的做一点评。

我们数学组教师积极参加这次,有六名教师进行了讲课,全员参与听课议课。这次讲课议课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六位教师选择相同的课题,例题,但各自备课。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让学

生掌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快乐的学习,不但可以解决教课书中的问题,还能应运实际生活问题中。

在讲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体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理解和新教法的使用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教材的特色和使用新教法的愿望。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旧的教学方式居多,有创新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或原因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议课时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发言,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对每节课的看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组织,大家各抒己见,特别是对讲课过程中大家都试图使用新教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旁边及时,适时的给于启发指导,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这方面效果不尽相同,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例如班里学生太多,分组讨论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时间紧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差异太大,学生的分类推进难以落实等等。虽然实际问题存在,但还是想出了种种方法来解决。一致表示,新课一定改要实施,而且一定要落到实处,并且表示我们每一位教师切实把新课改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同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意识到这次听课议课活动只是新课改活动的开始,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的一个展示自己,勇于探索新教法的平台和一次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在教材内容的处理和课堂组织教学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使我们意识到课本和例题只是一个样板,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精心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学习,亲自参与充满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和思维过程,学会动脑,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也使新课改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保持新课改的热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推荐第10篇:学习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岳伟东

学习了陈大伟教授的准备观课议课,我总结了这次讲座一共有四点:一是观课议课的主题准备;二是协商主题;三是主题分解;四是做好观课议课的主题说明。

一、观课议课的主题准备

陈大伟教授指出我们的观课议课活动要有主题,有准备。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情场教学,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我们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观课议课的主题准备就是要发现问题。主题从哪里来?首先主题从问题和困难中提出来。面对教学中的案例,我们改变我们的提问方式。把我们问学生的话问问我们自己。如:把“你为什么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改成“我讲的话他为什么当耳旁风?”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改变学生的话,我们为什么尝试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不要抱怨,我们不要企图寻找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我们要去适应我们的学生,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要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努力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我认为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要有恒心和毅力,持之以恒!我们与其相互埋怨和抱怨,不如相互信任。其次我们从教学创造和超越中也能提出问题。我们要经常问我们自己:我们上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协商主题

上课者和听课者各有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我们听一节课,议一节课,共2节课,不可能解决太多问题,这就要我们协商。

三、主题分解

我们观课议课一般的参与人数是5到6人,即一名献课者和4到5名议课者。人数太多,责任分散,人数太少,视野不足。我们进行观课议课时,要给所有听课人分配任务,有目的的观课。然后,据自己上课时的观察进行议课。

四、做好观课议课的主题说明

我们在议课时要先让献课者自己介绍自己的教学背景、设计意图、自己上课时要解决的问题„„让参与者理解上课老师的意图。我们鼓励教学创新,我们的观课更要有针对性。总之,我们的观课议课是有准备的活动,为了我们专业的成长,让我们老师们做好观课议课的准备工作吧!

第11篇: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罗家闸小学

方蕾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改革由“懵懂”走向“成熟”。由会场走向课堂,由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由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使教育越来越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课堂教学。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掩卷思之,学校每一个学期举行的听评课研讨活动,无不在经历“漫长而煎熬”的炼狱中而“痛不欲生”。听课教师条分缕析一一道出自己的观察,尤其是教研组长的最后总结性的“几点建议”、“几点希望”发言,令做课教师如坐针毡。看似效果突出的教研活动,实则在这种“高厉害”的重压下,课堂教学还是“涛声依旧”。陈老师在书中有力的鞭打了这种活动形式,他从形成共同愿景,降低利害关系,在合作中互爱三个层面作了阐述。“在观课议课中,做课教师成功了要学会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如果不成功就享受为观课议课提供议题作出了贡献的光荣感。”“要采用最近可能区建议,让教师“跳一跳,摘果子”。这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文化和教师文化,使议课者和授课者之间形成一种宽松、友好的氛围。这样的效率会更高些,效果会更有效些。教师也会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成熟,发展,壮大。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教学改进是教师生活改善的过程。观课议课主张把课堂教学和教师生活联系起来,提倡参与在共同生活中改造生活。鼓励上课教师基于改进和发展的目的,以自爱和互爱的方式开放课堂教学,敞开自己的教室,对自己的教学生活保持开放,并放下包袱,在人与课之间保持合适距离,使课成为对话的平台,成为改善生活的平台。

应当说,观课议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相信观课议课这粒种子,正悄悄的绽放,一个灿烂的花季已经毫无声息的来到我们身边。

第12篇: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在环峰二小举行的一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听完了吴老师和张老师的两节课,除了赞叹和佩服,更多的是自己有所收获的那份欣喜,下面将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首先,学习情趣的培养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中最情趣盎然的一门学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两位老师的课正是体现了这点。首先看看吴老师的《石榴》一课,首先出现的是一幅图——《冠世榴园》,老师配图介绍小作者的家乡是在驰名中外的枣庄,让学生未涉入课文,就已经对家乡有这样一个有名的地方而感到骄傲,这种爱家乡的感情即将贯穿学习这篇课文的始终。另外吴老师在朗读教学中无时无刻不是体会到“情趣”二字,在教学中,吴老师由读入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中抓住“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挂满” “一个个” “像个小喇叭”等词语体会,然后披文入境地进行想象,同时出示了几张石榴花盛开的图片,着力把学生带入那个花开茂盛的石榴园。这一教学过程很好地将语言文字和所描绘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石榴花“火红” “多” “可爱”的特点,又让学生从文字中读出了美感和作者喜爱石榴花的情感。美的情趣油然而生。情从心生,学生的学习情趣自然提高。而张老师的课更是从另个角度展示她对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张老师所教授的是《哪

吒闹海》,哪吒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小英雄,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始终贯穿着这种精神的熏陶与宣扬,如老师在指导朗读时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东海龙王父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动作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感悟,学生审美情趣得到提高,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人该学,这便是让语文教学上了更高一个层次。

其次,学习习惯的培养

情趣的培养让学生愿意去学,而好的习惯的培养能让学生轻松去学,两位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点。

1.预习的习惯,吴老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句子朗读来,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在一些学生没有预习而读的结结巴巴时,老师边耐心指导边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2.抓住关键词朗读的习惯。抓住关键词朗读是两位老师教学中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张老师在教授第三段时出示:“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

向夜叉扔去。”提问哪几个词看出他的机灵,通过学生回答:“一闪,随即,扔”。这时老师就抓住这几个词让学生读,学生通过朗读把一个机灵的小哪吒读的跃然纸上。

3.边读边画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画出关键的句子。如张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哪吒用乾坤圈闹海的句子,龙王与三太子争斗的句子等。

这些好的习惯培养会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上轻松自如。 最后,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为语文?“语”是说的能力,“文”是写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上,张老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在教授课文中,张老师提出“怎样才能把故事讲精彩?”并出示“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夜叉看到后,便大喝一声——”“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便笑着说:——”,让学生通过填空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三年级的习作铺好路。而吴老师更是紧扣新课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进行写字教学。

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拓展了我语文教学的视野,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教学中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甘荣莲

2013-10-5

第13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材料)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11年5月11日,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观课与议课,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怎样具体的议课,议课从哪些方面进行。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升自己课堂的驾驭能力与语言的精确。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14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专题

观课议课反思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银山镇中心小学

张翠萍

观课评课反思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教师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我认为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教师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这里我的主要建议不是大的方面,是一些细节,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课堂语言也是需要提纯的。比如,老师几次提出“我想让你分析的是——”,我建议改为“我想请您分析的是——”。老师的课堂语言最后要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话语方式也是老师素质的一部分。作为教育专家,要推敲教学用语。

银山镇中心小学

张翠萍

第15篇: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听课,无非就是校领导跟教研组长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6篇:《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第17篇:观课议课总结

锅圈岩乡马场小学数学组观课议课

活动的总结

2014年10月30日下午,有幸听了周老师的课,听后感触很深,收获很多,使数学组教师对教学有了更深更广阔的理解和认识,深深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所容纳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所深深思考和努力践行的,能否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否让学生全面成长发展都与我们是否用心去对待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总结如下。

一、周老师的风采。

1、在周老师多姿多彩的教导下,整个课堂变得简单、快乐,充满激情,充满无限的诱惑。抓住教学目标的中心不放松,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掉入“陷阱”,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活动的角色之中。本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她苦口婆心的教导及引导下,敢开口说起话来,主动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如:周老师给同学们说,不要怕,难不了你们,做不来的有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你们—孩子。他一节课都是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拍手鼓掌、看她眼睛等。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周老师这堂课真是让人难以忘怀,从中获得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

2、周老师在创设情境导入中教态大方、自然,充满无限的诱惑。学具准备充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抓重点进行教学。虽然周老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点点缺憾,但我们今天来目的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他的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即使是教学中的那点小小的缺憾,经过老师们精彩的点评和大家的评议,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二、精彩的议课。

在魏赟主任气饱力状的领导下,老师们的议课十分精彩。陈松老师打出第一枪,对这位老师的优缺点进行学与建。接下各有己见,总的来说就是取别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才能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三、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不同之处。

1、在魏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观课议课和听课的不同之处,其实传统的听评课只是笼统的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从教学过程应注重的每一个细节做一个量化的和细化的观察和定性。听了他课后,我们觉得一堂好课它所应该考虑的方面和所应该利用的资源太多太多了,比如观察一堂课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这个点上,我知道了我们不仅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网络化资源等物质资源的利用。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利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以及技能等的有效利用。如果我们能从教学应考虑的方方面面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比以前更有效。

2、观课议课的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评价者,更是一堂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老师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的更好的平台。授课和观课者都是议课的参与者,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议课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关注和探讨新的潜在的可能性,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议课的过程是授课和观课所有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使授课和观课老师实现了双赢。

四、观课议课使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实效性。观课议课的着眼点不再是授课老师的个人教学行为,而是更多地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并产生持久的学习欲望,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课后授课老师针对关键问题谈自己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后果以及今后如果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

2 想和方案。授课者和议课者通过共同研讨,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在问题的提出、解决和研讨中,所有参与老师都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议课就是一种更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五、反思当前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我们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这些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本组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最后把这些问题征集上来,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我校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观课议课的主题,并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步把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解决。

六、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为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校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李校长担任组长,杨校长、龙主任、魏主任担任副组长,各数学教师为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且亲自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理念、活动的方法、活动的视角、活动的徐径、活动的步骤及要求、活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简述,确保了活动有效的开展。

在活动中我们把平等对话找出路,开放互助受启发、探讨揭示想提升,交流碰撞搞突破,以学论教是核心,作为活动的理念,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由不适应到想议课的过程,改变了教师们平时搞活动注重形式,在讨论中不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一味否定挑刺的尴尬的氛围,在议课过程中,即有娓娓道来的精品论述,又有激烈的争论场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教师们的思维就打开了,观课时,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大,议课时理论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像有的老师所说的,没想到这次活动让我受益这么大。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活动,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知道观课议课活动还要长期坚持,要不断创新,效果才能越来越好,我们也将准备打持久战,把观课议课活动

3 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把它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载体,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项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快乐着、成长着,我们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拨云见日,迎来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4

数学组

2014年10月30日

第18篇:观课议课总结

“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为了有效地推广“听课评课”活动经验,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评课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教研组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组,参与活动的包括课题组成员共有300人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的听课评课与以前相比,更注重“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对话”,教研活动更有效、和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听课评课”一改以往那种听课评课“只说好处不说不足”的老套,从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大家畅所欲言对本堂公开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听课者对“教师教学(包括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和“学生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观察,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评课,气氛热烈、民主、和谐,使献课者和听课者都在反思中有收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专家引领

为了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老套,我校结合课题研究,率先在课题组内试行听课评课活动,两个学期开展了4次活动,每次活动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从内容和形式上已形成了一种适合我校的听课评课模式。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创新的教研模式并亲临听课评课现场指导,在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本次活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分教研组推行听课评课活动,让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更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中来,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观察,态度端正

以往的教师听课多数是带着“糊任务”的态度,一般很放松,甚至还有在听课时做自己的事情,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带着观察任务: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做好了评课前的有效准备。

三、课后评课,民主和谐

传统的评课一般大家都侧重“多说优点少说不足”,而这次评课则是围绕听课后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强调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达成共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如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等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整个评课过程气氛民主、热烈、和谐,没有专家评课时的那种一言堂。真正体现了听课评课的三大特点:“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交流”,使献课者听课者都有收获,有进步。

四、书写心得,广泛交流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结束后,就等于“万事大吉”,不再有什么心得或反思。而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所有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网络在线交流:一是将所有听课评课活动课例和评课过程的全程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方便大家再学习;二是每位听课评课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本次听课评课活动的反思与体会,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五、效果显著,反响喜人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十分兴奋,普遍感觉听课评课比传统的听课评课效果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利于学校“青蓝工程”的实施。它是一种团队合作,使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活动中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注重了“以学论教”——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直面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平等对话”——评课是一种对话,是献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既对立又平等的交流。

我校城东校区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们说,在网上看到本校网站视频与博客,确实感觉我校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效果显著,令人欣慰。

有位上课的教师感慨地说:“作为授课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形式卓有成效。大家不仅记录了学生发言的人数、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观察到学生倾听的专注度;由于课题组是跨学科的,有的老师还从他所教学科的角度向我提出疑问,这些都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较之以前上公开课,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更加提升了自我。”

有位听课评课的教师喜悦地说道:“原以为发放‘听课评课评价表’,布置写听课心得,只是是为了课题研究有更多的过程性资料,但这次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让听课教师不再是处于‘被听课’的状态,而是和授课者一起进入课堂教学,用心观察,专心记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形式确实让听课者真正受益。”

总而言之,随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广听课评课此项活动,非常重要,很有必要;随着这种富有特色的听课评课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将会给我们实验学校再增添一个光鲜夺目的新亮点。

哈巴河县高级中学教研室

第19篇: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2):

教研是教学中必要的活动,教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是,很多时候,教研活动都流于了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呢? 我们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 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 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议课与评课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而评课是简单的下结论,多数情况下仅只是一方的结论。所以,简单来说,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

不论哪种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好和解决。正确的方法都未必是一种,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励的人文性教研是当前教研的总趋势。

第20篇:有效观课议课

ˇe《有效观课议课》作业

专题一 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㈠“观课”与“听课”

听课:在过去的听课中,听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发言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但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观课: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现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它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学生的活动和状态就成了观课的核心。把观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㈡“议课”与“评课”

①从词义上,评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②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奖惩和教师奖惩,评课针对的是人。议课是指向未来,其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参与者在活动中要通过“假如我上来”的“共在同行”的介入使自己思考和发现,然后才是互助,即通过对话实现交流和分享,议课针对的是某一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③从取向上: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评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者重在指出执教者的优点和缺点,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作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者要善于发现献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④从话语结构上:评课是“总的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优点不说了,不足有„„”“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议课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⑤从结果上: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也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而议课是从这一刻的故事出发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有了“一中求多”。它更加需要教师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㈢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对此我还有一点信心。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而在兼顾中又总会有自己的偏好。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作为一线教师,一学期之中,开课与评课,总是免不了的事。无论开课,还是评课,在我看来,都是件危险的游戏。”如何走出“危险”、远离“危险”,使对课的研究的“游戏”充满快乐呢?我想,还是少“评”多“议”更好。

“评”是什么呢?是“每次评课,都如古玩鉴定专家,面对模糊不清的古董,除了鉴定真伪,还要确定其合理的市场价位”,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比鉴定古董更加困难的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研究重视沟通,在沟通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共识,促进发展;而评重视鉴定,是结果性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本位,因此要重视对课的研究。因此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一次观课议课的时间终究有限,这就需要选择和放弃。坐在一起协商主题。首先,时间有限,一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次,协商主题体现了对参与者的尊重,使大家意识到我的意见和问题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从而愿意在以后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次,协商本身意味着取得一致,意味着参与者需要对自己答应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负责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预定的主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它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需要提出的建议是,讨论生成的问题一定要先做价值判断。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彼此之间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让做课老师课前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说明,并对观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尊重和理解做课教师的一种实际。课前的观课说明就是一种了解的途径和方式。让做课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出来。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为此要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说教学背景。介绍教学背景,目的在于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这可以避免参与者在不知道教学背景和全局的情况下信口开河。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2)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对于做课教师的教学创新,其他参与者不能先入为主,带着约定俗成的框子主观臆断,而是先接纳、先倾听,以审视和倾听的态度理解一个新世界。这样的课前说明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做课老师采用迎合的老教法,促进教学创新。

(3)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在做课老师作观课说明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不主张过多的干扰做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做课老师试图尝试教学创新的时候,更不能轻易和简单地否定,而是在观课后理解了再共同讨论。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接受新课程后,我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走进学生中间,我才发现学生学习活动千差万别。走进学生,我也才发现师生关系的症结所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是否是一堂好课,我很赞成用 三条标准作为一堂好课的基本依据 :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所以观课时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我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这样就转换了视角:观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无论自助还是帮助, 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 而是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思考。

思考1 .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有效教学。

2 .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实践改进产生帮助。

3 .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在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答: 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人是需要表达的, 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观课议课中的“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我最想让老师们接受并有所改变的话。一方面,成长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增加,对成长的审视让人体验幸福;另一方面,创造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实现,创造实现幸福。有效的科研能带来成长,并实现创造。其次出于爱学生之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在我心中,“敬”意味着敬畏。敬畏就是担心,就是害怕。担心、害怕什么?害怕自己的教育实践对不起学生,伤害了学生,妨碍了学生。为什么要有这种担心呢?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在学校里,在课堂上,随着时间流逝的是人的生命,人生是宝贵的。对于生命活动,我们不能不敬畏、不能不小心。我想,优秀教师应该是满怀敬畏和小心的教师,而把这种敬畏和小心用到工作中,那就需要满怀慈悲之心进行研究和琢磨。

那么研究过程中的“慧眼”又是什么呢?慈心生出慧眼,慧眼是指用心教育学生,它是发现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方面面的新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这种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行为。

努力修炼慈心和慧眼,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科研型教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促进同伴互助。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我们强调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的一种伦理道德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成长是获得幸福能力,从而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很多教师认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去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不多,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如果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②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促使自我反思。。

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