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观课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9 18:05: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观课报告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对于王艳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我主要以教学目标达成度和课堂教学流程两项内容作为观察点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具体明确。王老师依据课程标 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唯独、谴责、懒惰、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的意思。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三是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目标体现了因学定教的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落实。

二、引导探究,质疑激趣。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搭石”,对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李老师在板书课 题后,让学生提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李老师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出示一读二读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 学习,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写感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

四、知识点多而不乱,个个突破。

李老师这堂课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都能有条有理地进行教学。尤其是对字词做了分散认读的处理。把字词穿插在文中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把“绾”字意思的教学与课文中搭石作用相联系,真正做到字不离文。

五、读为主线,体验语言文字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 李老师在执教过程中,采用了师生齐读、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配乐读等,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体会想像搭石的 美,从而由读悟情,由浅入深,并紧扣“家乡的一道风景”,细致入微,一咏三叹,不急不燥的引导,展示了别样的风景在我们眼前。

总得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环节完整,环环相扣,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是较为成功的一堂课

推荐第2篇: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在本次暑假研修中我认真观看了四个课例:《2.2平方根(2)》、《13.1三角形(1)》、《4.1.2点、线、面、体》、《2.4 分式方程(3)》,这些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从中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很值得学习:

(一)从课程教学思路设计:

(1)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科知识学、重点、难点处理符合要求

能够落实分层教学、考虑全体学生。

(2)练习设计合理,有层次,有梯度,基础掌握在课堂上,关键性的训练 完成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

(3)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均得到发展;过程体验充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二)教学目标:

设置恰当,用认识、掌 握、知道、运用等刻画知识和技能目标,主要指明了学生学习数学所达到的层次要求,深刻体会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教师的语言:

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意识,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四)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中的缺点,教师及时补充更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师生交往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五)授课方式与学习方式:

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 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观课,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优质课 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 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今后的课堂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

: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自己,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3)、多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对于回答的比较好的学生给以充分的表扬。

(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推荐第3篇:观课报告

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本节课中吴老师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和精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与学生一起研讨估算的方法或 者说估算的策略,最后在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要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估算这一主题层层递进展开 教学,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体会估算的价值。再比如,整节课吴老师面带微笑,在听这节课的过程吴老师和学生那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留 下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和像我这样听课的教师感觉很亲切,师生对话更像是在讲故事、拉家常,这种轻松、愉悦正是我要追求的课堂气氛。但是听完这 节课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整节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高效课堂,我认为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充分提出他们心中有关估算的问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了诸如什么是估算?如何估算?估算的用途?估算的发明人是谁(估算的起 源)?≈是什么意思?等问题,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思考,这无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得老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感 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如果说这些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在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为估算方法命名的活动无疑是学生思维火花 绽放的舞台。

吴老师先让学生将自己估算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给这些估算方法命名。通过取名字这一过程,我们作为旁观者 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那种积极踊跃,那种参与学习的欲望。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给这些估算方法取了很多既好听、好玩又很恰当的名字,比如大估、小估、中估、大小 估、凑调估、五上四下估等。这个过程中师生对话是很自然的,是很精彩的。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的 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再次回顾课堂上师生的那种自然、亲切、轻松、和谐的氛围,真是让我感叹良久。对照自己的教学,我应该如何做才能使我的学生也乐于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呢? 我想,除了在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等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外,还应该在课堂上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自己试验两年之久 的“2012级02班的数学历史”无疑和吴老师让孩子们给估算方法起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如此类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我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今天,我们观摩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一节三年级数学课《估算》,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非常重要。 吴正宪老师的大名如雷贯耳,早有耳闻,我怀着虚心学习的心态来聆听这节课,受益匪浅。

课始,吴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值得思考的,如:估算是谁发明的、估算有什么用、在什么时候进行估算、估算 有什么方法等问题。然后吴老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讨估算在哪种情况下比精算更有意义,让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什么情况下进行估算,通过曹冲称象这 个经典小故事,让学生经历了估算的过程,交流了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思考哪种估算方法更好?更接近准确得数。通过“二次估算”,引导学生分析甄别各种方法 的优势与不足,选取更优的方法,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思考、探究、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接着,吴老师通过一组递进式的练习,提出一些比较好的问题。让我明白好问题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跳 一跳,够得到”的感觉,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吴老师特别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体验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吴老 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优点: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新质朴,提问直达要点,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生能够受到很好的数学品质教育,师生交流对话如 小溪清新流畅,给人一种“享受”。学生学得轻松,学的透彻。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得益于他们执着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我们应紧随其后,加大课改 力度,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踏着名师的脚印不断前行。

听吴正宪老师《估算》心得体会

一 节好课会让你百看不厌。吴老师的这节课我看了两遍。总体感受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根据将要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将问题作为这节课的主线。首先通过青青陪妈妈 去超市买东西引出在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然后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感悟怎样估算及估算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情况用“大估”,什 么情况用“小估”。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那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整堂课创设了充满智慧与生命力的氛围。教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做法起比较贴切的名字,我想“小估”、“大估”、“中估”、“凑调估”、“精”等名字会让学生记忆很长时间,也达到了尊重不同学生不同做法的目的。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恰当的叫起以上各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优缺点。最后学生们的一句话“学习数学真有趣”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这也正是教师很好教学艺术的体现。

二.鼓励学生说话。

当学生在估算大象的重量时,本来6个数,有一个学生竟然出现了7个数。教师鼓励学生谁有问题?这 时一个女生有问题但表达不好。教师引导该生问,但不敢出声;可出声了但又表达不完整;教师引导这个女生师说半句生说半句,再让学生完整的话;最后终于问出 问题了,学生解答的也很好。随机又进行了“谢谢”的礼貌教育。教师的期待与等待、实时的引导使学生敢说话了,说完整话了。如果我们也以此为起点多对那些不 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以更多的引导与等待的话,我们也会听到孩子们更多的声音。

三.恰当的评价。

本节课既有教师的恰当评价“你的想法与众不同;我们要善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很不错呀!大声说出来”,又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凑调估好。”还有自我的评价“”我估算的结果是2100千克与准确值差8千克我佩服我自己”。

一句句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标准,会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四.经典的题型。 吴 老师精心设计的各个题型,既体现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体现了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理念。青青与妈妈逛超市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使学生体会估算的作 用。曹冲称象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在不同的做法中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乘车估算座位、载重的车过桥更使学生感悟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估算好的目的。

总之,整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需我认真揣摩,仔细体会。在研究名师课的同时自己多感悟,多学习。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我们的教学,我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充满智慧与生命。

推荐第4篇:观课报告

这次研修,我纵观几位老师的讲课,每一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其中我最欣赏的是王朝老师的《Usman’s books》这节阅读课,王朝老师这节课可谓是一节精品课,课堂清晰实在,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加上王老师流利的英文口语,过硬的英语基本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收获颇多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差距。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分析:

(一) 轻松而亲切的引入

王老师通过自我情况It\'s me的表达,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然后王老师出示Usman,及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预测、思考、主动表达;让学生谈一谈想了解的内容和对书籍的期许,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精神对话;教师交心和尊重赢得更多亲密的情感,学生乐于与老师分享内心感觉;教师眼里有学生,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尊重,师生关系和谐。

(二) 及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接触绘本第

一、二页的过程中,对主人公有了一些了解,为了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兴趣,王老师又提出了你想知道的更多吗?当出现主人公所喜爱的5本书时,教师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这5本书的已有认知,为学生深入阅读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及时抛出问题 He has a wish about these books.What\'s the wish?让学生“走进”书里。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主人公的愿望,感知新的短语step into the book,请学生预测主人公走进书中后,会发生的事件,带领学生逐渐进入绘本的核心内容。这一过程能够反映王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三)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操练环节层次清晰,为学生搭建支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极高。

王老师在本节课中, 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头脑风暴,Jigsaw 拼图游戏,group work等等一系列方法。每一个环节都在为下一个环节搭建支架,由易到难,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尤其Group work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调动个体和小组学生的积极性,整组学习任务的完成得益于各位成员的通力合作,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这次的观课,我能够看到自己与那些优秀教师的差距,能够找到自己下一步需要提升的方向 。希望自己以后的课堂更多地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用语的规范,指令的明确,还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

最后感谢研修平台为我们提供这么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愿我们的课堂因提高而精彩!

观课报告之体会篇

纵观四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现着重对牛群老师的课堂谈谈自己的体会。

牛群老师这节课可谓是一节精品课,课堂气氛活跃,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极高,这得益于牛老师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指向教学目标,详谈几大亮点。

第一,思维导图贯穿始终,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从Can you read? 环节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分支去拆分、回忆、连句;到Summary环节中的巩固总结;再到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最后在Homework环节中让学生做一张新的思维导图并用There is ...句型描述。有效并反复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旧知,练习新句型,以及帮助学生总结,最后自主设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大情景明确,将每个环节串成一条线。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There is ...句型去描述照片。不管是新授环节的看照片还是操练环节中的chant,还是巩固环节中的Can you gue? Let\'s say.等;都是在这个大情景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大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第三,情感目标渗透巧妙,由对话或者知识点直接引出,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如自由对话环节,牛老师问学生Do you like English? 学生回答Yes, I do.牛老师直接说Enjoy English,Enjoy yourselves.再如,牛老师讲到动物正在爬树,直接提醒孩子们Climbing a tree is dangerous! Don\'t climb trees! 在图片的帮助下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巧妙自然,印象深刻。

第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操练环节层次清晰,为学生搭建支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极高。 王老师每一个环节都在为下一个环节搭建支架,由易到难,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最后的Group work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描述,再到思维导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效果看,学生参与度极高,搭建支架成功!

最后,牛老师的处理几个环节也是相当到位。比如让学生停止已有的活动,牛老师没有用生硬的Stop,而是Hello;Hi;的语言非常自然,这一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 我的体会

1.舍得放手给学生。牛老师的整个课堂都是在示范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参与练习,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真正达到了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慢慢改进,慢慢让学生去做。

2.环节的紧凑、过渡以及支架的搭建都是应该思考的关键。牛老师在本节课不管是提问,过渡语,或者评价语,都是非常简练。她用了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融入到了课堂。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善于运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去过渡或者引入,用简练的语言去鼓励。同时支架的搭建,以后在难句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拆分句型或者chant环节让学生去慢慢接受消化。还有我的指令有时候不明确这点也需要改进。

3.情景化的教学要真正达到实效。在以后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景要善于贴合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地在情景中用语言,在大情景中穿插教学环节也要去不断地探讨和改进。

总之,没有完美的课堂,有不断改进的课堂。希望自己以后的课堂更多地关注生生的评价,课堂用语的规范,指令的明确,还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

最后感谢研修平台为我们提供这么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愿我们的课堂因提高而精彩!

《Usman’s books》 观课报告

我认真的观看了王朝老师执教的这节《Usman’s books》绘本阅读课,受益匪浅。在这节课中,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发言面广,参与主动而又充分,兴趣的持续度较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保持有效互动,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保证,思维能力、自主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精彩的师生互动就让人眼前一亮。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还不熟悉,而王老师巧妙地用了一个“It’s me”,在活动中活跃了气氛,且自然地引出“books”这一阅读主题,不仅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是激发了学生探求的兴趣。接下来的“Free talk”更是锦上添花,在轻松愉快地交流读书经验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这些书”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王老师从Usman的书架上抽书来与学生合作介绍曾读过的书,还师生一起动手为喜欢的书做海报,互相推荐喜欢的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领悟到了书中的真谛,而且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可谓“一石三鸟”。

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有趣。

在学习单词时,王老师突破了我们传统的英语单词教学模式,没有拿出时间单独去学习生词,而是把它放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理解和巩固。通过在句子中去学习,这样让学生不仅知道了单词的意义,而且加深明确了单词的正确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王教师通过PPT出示Usman,让学生了解这个人物,及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先预测、思考,然后主动表达,谈想了解的内容和对书籍的期许,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不断进行交流对话,培养了学生的听音理解和感悟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赢得了更多亲密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表现,乐于与老师分享内心感觉。

三、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非常突出的结构设计就是jigsaw reading。合作学习不好做,因为牵扯到对孩子们分工及分组,要有很多的安排。老师用了一个办法,PPT上老师呈现出Task及step

1、step2,关键的地方还有Tips。我们会发现合作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指示清晰、示范明确。让孩子们明白之后才能放手。另外,老师给了伙伴互助机会,比如说第一个任务之后,老师让孩子们互相检查,互相读一读。那时候孩子们的答案是一样的。这时候是不是可以解决一些有困难的孩子或者出了错误孩子的自我校正,我们要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大家会发现jigsaw reading最核心的idea就是每个组都有一个big task,就是要完成一个poster,而这个poster缺了这个组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行。这个组里的5名成员都必须要有贡献,必须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这个poster才能完成。

Jigsaw Reading,突破了传统阅读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常完成一个篇章阅读的任务。教师将阅读材料分成五个部分,并让学生分别阅读,获取信息统一答案,再进行小组重组,就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最终完成整个文本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拼图式阅读活动中,自主阅读,相互分享,统一关键信息。在重组小组中,交换彼此的阅读内容,在表达、倾听中完善文本信息和故事内容,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过程中,完成故事内容的梳理,在汇报过程中,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四、注重联系,拓展运用。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通过观课我注意到:王老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重视引导学生的语言拓展运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What’s your favourite book? If you could step into your favourite book, what could you do?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让学生进行上台交流展示,培养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及时评价,鼓励得当。

孩子们都是喜欢听表扬的话,他们渴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老师的赞许,王老师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及时,很恰当。使用了 “good,

great, very clever ,等鼓励性词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鼓励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从而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绘本教学作为平时教学的补充,越来越体现了它自身存在的价值。绘本教学以独特的文图形式吸引着所有孩子的目光,但怎样去引导学生阅读就成了我们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王老师的这一课真是雪中送炭,她以创新的教学形式成功的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更解开了无数的英语教师困惑,真的非常感谢王老师,让我受益匪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次我通过视频观看了王朝老师的《Usman’s books》课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新老师,王老师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使我真正品尝到了研修这道大餐给我带来的美味,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激趣导入,拉近师生关系。

由于不是自己的学生,王老师巧妙地用了一个“It’s me”的活动,活跃了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且自然地引出“books”这一阅读主题,更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Free talk”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读书情况,探讨学生“喜欢的书”、“为什么喜欢”等。

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非常突出的结构设计就是jigsaw reading。合作学习不好做,因为牵扯到对孩子们分工及分组,要有很多的安排。老师用了一个办法,PPT上老师呈现出Task及step

1、step2,关键的地方还有Tips。我们会发现合作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指示清晰、示范明确。让孩子们明白之后才能放手。另外,老师给了伙伴互助机会,比如说第一个任务之后,老师让孩子们互相检查,互相读一读。那时候孩子们的答案是一样的。这时候是不是可以解决一些有困难的孩子或者出了错误孩子的自我校正,我们要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大家会发现jigsaw reading最核心的idea就是每个组都有一个big task,就是要完成一个poster,而这个poster缺了这个组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行。这个组里的5名成员都必须要有贡献,必须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这个poster才能完成。

Jigsaw Reading,突破了传统阅读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常完成一个篇章阅读的任务。教师将阅读材料分成五个部分,并让学生分别阅读,获取信息统一答案,再进行小组重组,就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最终完成整个文本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拼图式阅读活动中,自主阅读,相互分享,统一关键信息。在重组小组中,交换彼此的阅读内容,在表达、倾听中完善文本信息和故事内容,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过程中,完成故事内容的梳理,在汇报过程中,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1.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发言面广,参与主动而又充分,兴趣的持续度较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保持有效互动,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保证,思维能力、自主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正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例如:在热身环节,通过歌曲既复习了动物名称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更生动;。

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观课时我特别注意了朱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这一点做的欠佳。但是,朱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非常巧妙,比如:别出心裁的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注意;逼真的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当大屏出现:Go to the zoo to look animals 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激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观课报告【六】:我的收获与反思--小学英语观课报告 我的收获与反思

每一次走入各位同仁的课堂,都让我品味精彩。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的研修,特别是在观摩了6节精彩、流畅的英语公开课后,我对如何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体会。看看这些优秀的公开课,感觉很精彩,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来备这节课,可以有哪些环节能够想得到,有哪些是无法突破的和超越的?

这6节课中,我最欣赏的是岚山区高兴镇中心小学的张静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这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使公开课也变得扎实有效。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

一、良好的自身素质 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张老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并且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并且张老师规范的板书除了能利于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利于课文的理解外,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语境的运用

推荐第5篇:观课报告

在这次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得了四位优秀教师精彩的授课,学习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益匪浅。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以前在学校听其他老师的课和外出学习听课,只是盲目的看看教师教学过程中出彩点,当时感到很有收获过后就没有了记忆。现在想来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根据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加以记忆。这次培训平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维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总体评价。可以一一对照加以分析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改进。下面有三点就观课中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怀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摩四节课。

每年都要参加暑期网络培训,每年也都有部分老师怀着应付的心理参加完这项任务。好在今年平台改变了以往模式,能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观摩六位老师的课,并且配以相关的评价列表让大家针对性的思考,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静心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宝贵机会。观课评价设置了保存模式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细致耐心的观评每一节课,可以多看几遍,多思考学习其中的精华。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学习心来对待,切不可浮躁应付,浪费了这次宝贵的与多位名师思想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客观评价,反映的是每一位观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观课后的点评打分环节,多是对各项描述减分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部分老师为视频课老师挑毛病,找问题,甚至在提交的报告上大篇幅的批评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这也不免忽视了问题盲点下各项优点的冷静分析与学习。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课堂实际,客观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以学习心态虚心研究,如果是我们自己上课又将如何改进,你又有哪些给更好的措施完善提高。组内每位学员观评的课各不相同,完全开放性的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和机会,独立思考,没有协商交流意见的可能。而在观评到后几堂课的时候,自己往往找不出扣分原因,或者潦草应付,或者套话连篇,这也使得自己不得不多观看了几遍,因为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必须对他人的作品认真对待,客观、公平、公正的打分。而扣分的原因阐述反映出你专业的素养,对本堂课研究的深浅,对他人学习的态度。

三、新旧课堂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矛盾

在几位老师的课上,我有意观察了一下老师的讲解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练习的时间,教师的“讲”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对于以学生实践练习为主的体育课堂来说无疑是不科学的。学习最终是学生内心吸收的过程结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把握体育锻炼的亲历实践性,把课堂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让学生实践理论,练习探究,这样的教学课堂才是本真的,科学的。

另外,通常大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教学方法。流程基本是:依据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内自评、互评。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初步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师生结合动作情况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快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小组内自评、互评。师巡回指导与评价,重点关注后进生)→学练成果大展示(师生结合动作情况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创新创编新动作或套路(教师巡回指导。武术和健美操教材常用)→创编成果展示。杨焕财老师的跨越提高和牟进礼老师的跨栏跑教学基本是采用这样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师讲的过多的问题,缩小的老师的“讲”,如果大家很好的利用好这种方法,无疑也是很好的一堂优质课。刘民生老师的《健身短棍》就应该多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总之,这只是今年研修的开始,以上只是在观评四节课时的感想收获,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加油!

推荐第6篇:观课报告

阅读课型时间课堂观测报告

本周共听了两次课,周二秦艳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周四郭长杰老师的《桥》。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参与观课学习,真的是受益匪浅!

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流畅,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活跃,认知过程充实,目标达成度高。经过我们小组的分工观课,我主要从教室提问的观测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我浅显的认识。

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策略之一。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偏离了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两节课节课两位老师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秦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优美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导入的方式非常有趣。郭老师则是利用回顾的方式做引导,从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有什么桥来和本次要讲的课文《桥》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来引出课题。两者根据实际进行课程导入,激趣方式各有千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秦老师和郭老师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分析:本节课秦老师共提出21个问题,有价值的问题13个,其中属于思考性的问题是3个,属于启发、思考、想象性的问题是7个,这两项占了所有问题的80%。让学生进行描述性的2个。属于总结性的问题1个 ,

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提问没有。学生参与人数16人,积极主动回答人次11人,深入思考后回答人次4人。

郭老师共提出了25个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数18,其中属于思考性的问题是6个,属于启发、思考、想象性的问题是7个,这两项占了所有问题的72%。让学生进行描述性的4个。属于总结性的问题1个 ,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提问没有。学生参与人数21人,积极主动回答人次16人,是深入思考问题4人。

秦老师的提问设计非常好,她的教学基本功也非常扎实,整个课堂节奏把握得很好,学生能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深入,在每个环节的问题设置上都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问题的分配非常合理,并且秦老师的问题有效性很高,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

郭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对课文人物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通过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通过感受心情读出关键词语的情感,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在教语文而不是在教课文。

以上是本人的点滴看法,如有不妥望请多加批评指导。作为一名新教师,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观摩,积极汲取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讲课精华,更快的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推荐第7篇: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吴祖丽

2014年大学毕业至今已经从教3年多了,珍惜每一次的培训,初当教师的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与学的掌握、如何做到一个让学生尊敬又喜欢的优秀教师等等,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我认真观看了走进张金生老师的《跨栏跑》课堂、示范课《搏击操》课例点评、闫龙超《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张樱欣《排球移动垫球》、李军民《武术“形神拳”教学》、王鑫《太极拳24式第五组》。认真观看了六位老师的视频课,真是感觉受益匪浅,六节课风格各异,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课堂设计,各位老师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好课,下面我就闫龙超《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浅陋的看法。

一、闫老师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新颖,条理清晰,内容分明,以“中国梦”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共鸣。提出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实现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梦,开始部分——追逐梦想,本节课在开始部分设计了“力量展示园”“速度拼搏园”“耐力挑战园”“灵敏协调园”四个梦想体能园,4个小组在四大园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准备活动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基本体能素质,不再将准备活动局限于跑圈、热身操等这些让学生从小做到大、心生厌倦的东西,新颖独特。将整堂课分为三个篇章:追逐梦想、超越梦想、放飞梦想,对应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环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整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 楚, 方法扎实有效。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闫老师应用讲解示范法、游戏比赛法、启发引导法、学生自我评价教学法等教学指导,让学生观摩法、自主创新练习法、自主发现纠错法、合作练习法、巩固提高等方法来提高,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闫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闫老师在重难点的安排上较显得突出而分明,对于“击球位置及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全身协调发力”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示范、学生体会、教师指导、学生再体会等环节,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完成了教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小小的建议

1、如果准备活动中设计的器材再多一点,练习的密度再大一点学生的热身就更完美了。

2、学生在移动练习和自由垫固定球练习部分,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一些时间多进行几组练习,提高垫球基础。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更何况这些老师都还是本学科的优秀教师。通过这次观课,收获多多,能从各位老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很多问题将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在新课改的探究之路上,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工作。

推荐第8篇: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和借鉴。《搭起创新的桥梁》,导入非常的好,学生看视频非常的投入,紧接着老师提问问题,引入课题。利用学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 通过研修学习,我观看了几位老师的讲课,现总结如下。 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学生 《搭起创新的桥梁》,导入非常的好,学生看视频非常的投入,紧接着老师提问问题,引入课题。利用学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习效果很好.老师利用陈州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中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顽强的意志,从而引入课题。老师针对问题逐个讲解,例如利用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等例子讲解坚强的意志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的设计非常好,学生学的津津有味,积极性非常高。总之,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

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习效果很好。

贾老师利用陈州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中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顽强的意志,从而引入课题。老师针对问题逐个讲解,例如利用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等例子讲解坚强的意志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的设计非常好,学生学的津津有味,积极性非常高。总之,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陈老师《利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导入新课,学生看得非常认真,老师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标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

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并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使用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外资料,使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使用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死板,由此可见老师系,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死板,由此可见老师的素质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利用天价大虾》导入课题,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对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并让学生上台挑选合格产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是合格产品?依据是什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辨别真假的能力。总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良好,看完这节课,受益匪浅。

陈老师《利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导入新课,学生看得非常认真,老师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标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并结合收集的课

的素质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推荐第9篇:观课报告

在今年暑假初中教师全员研修的观评课阶段中,有幸观看了六位老师的课例,感觉收获颇丰,受益颇多。同时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总觉得每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六位教师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了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创设具体语境,设置明确任务,操作具体、由易到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并有适当的拓展延伸。葛鑫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八年级Unit9 Section A 1a--2d尤为突出。

2、教学设计与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电影、音乐、游戏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活动时,成员在共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张晓伟老师《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一课中,组内成员共同讨论、相互纠错,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给每个学生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学问题的预设与处理

6位教师对教材分析到位,准备充分,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为不同环节中的重难点设计了一些铺垫性问题,化繁为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问的时候把握时机也很好,旨在点拨、启发、引导。周继东老师《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A 1a--2c》问的方式灵活多样,评价反馈及时,既考虑到了学生兴趣,又加强了学生了对知识的记忆。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此课设计尤为出色。 4.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老师们都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利用黑板、白板、教学挂图、实物等的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老师们都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

老师们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在青岛路中学闫英老师初二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SectionA(3a--3c)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们的课,课堂气氛和谐,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6.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

在教学中,老师们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教学中,老师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环节的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课堂上,老师们的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张静老师Module5 Unit1 Cartoons设计精当。

7.注重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中,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还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并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学活动中,学习交流目的明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8.关注学习方式与方法的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分别采用了 歌曲、游戏 , 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9.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问题设计时,老师们考虑到了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让学生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老师们能抓住教材重点、难点。

10.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总之,六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有的激情火热,有的流水潺潺,有的严谨细腻,有的活泼开放,但不管哪种教学风格,采取哪种教学手段,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灵活驾驭课堂,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四项基本能力。

通过研修第一阶段——观课评课,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积极融入教学团队,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推荐第10篇:观课报告

《摇篮曲 》观课报告

作者:崔纪兰 更新时间:2015-08-19 18:47 浏览量:2391 观看了郭老师的唱歌综合课《摇篮曲》,受益匪浅。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完成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郭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本节课过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歌曲并能有有感情地演唱。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3,欣赏、感受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郭老师在本节课中目标设置明确、具体,符合《课标》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能联系学生实际,并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能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郭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发声方面的讲解与练习,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动作的模仿,又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摇篮曲的理解欣赏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陶冶了学生性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郭老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郭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注重了细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的引导,这些细节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能力,本课中郭老师在“听、赏、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确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以多种表现手法,多种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中注重了师生互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音乐课虽然简单易学,也不是学生喜欢的时尚歌曲,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多次重复演唱,不厌其烦。学生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能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个性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这节课中郭老师体现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教学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教学应变能力强。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说教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气有些强劲有力,语速稍快了些,与歌曲内容不是很温和。

总之,郭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还是成功有效的一节好课,值得大家学习。

《青春舞曲》观课报告

作者:王海鸥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7 16:45 浏览量:102 在这次网络研修中看到了许多优秀的课例,感觉受益匪浅。每一位授课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我不同的享受,每一节课都体现了老师们独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独特的教学思路。今天我主要整理了一下《青春舞曲》这节课我的观课体会。

一:舞蹈导入----【精彩设计 简单明了】

李红雁老师用一段美丽的新疆舞蹈引入同学们对新疆歌舞的学习兴趣,一开课就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殿堂,情境创设非常好!结合自己在听课中见到的,老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拿手绝活来设计开场的这个环节,有的老师会用新疆的乐器、有的老师也会用歌舞,带领孩子们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音乐。

二、学习新歌----【层层深入 学有所获】

Ppt的灵活运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李老师应用了辅助多媒体教学教具,如多媒体视频,节奏型分析、新疆歌曲赏听、教师的范唱、模唱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喜欢这首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抓住了“听”为基础的音乐体验方式,在多听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听---唱---练环节中老师一点点的渗透音乐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学习一步步深入。

三、歌曲巩固----【创造性加入二声部处理】

本首歌曲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掌握,李老师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加入了二声部伴唱处理,我个人觉得非常巧妙,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歌曲拓展----【打手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许多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发扬光大。李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学习打手鼓,亲身体验新疆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整个音乐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学习、成长的舞台,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总体评价:

课堂设计合理,能够出色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示范教学非常到位,基本功扎实,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恰到好处,李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精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学习活动轻松、愉快,是一节很不错的音乐课。

教学建议:

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提升整节课的主题,在感受美妙歌舞的同时更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走进非洲---《咿呀呀噢来噢》观课报告

作者:边莎莎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浏览量:48

今天研修观课了张峰梅老师的走进非洲这节课让我又收获了不少。《咿呀呀噢来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刚果金民主共和国)民歌,四二拍,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在张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了非洲的音乐风格,了解了非洲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非洲音乐作品的兴趣。

在教学中张老师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歌曲学唱中,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用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引领,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现。

我觉得这节课还可以加入非洲鼓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敲击节奏型,感受非洲鼓的鼓点节奏。一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对非洲鼓的直接感受,二是可以进一步体现了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体验了那活泼且富有动感 的音乐特点。让学生都沉浸在神奇而又美妙的非洲音乐中。

总之,在课堂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本堂课的设计更加精彩,更加美妙绝伦,同时带给我们一场视听盛宴,以前在音乐课上难以实现的愿望,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因此我们要感谢网络研修,感谢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专家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那么我们的每堂课都精彩绝伦!

《雪绒花》观课报告

冠县斜店乡中学

孙丽敏

认真看完苏老师这节《雪绒花》唱歌综合课,个人感觉非常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苏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让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节课的表现上充满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轻松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下面对整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之情。重点突出,师生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苏老师熟练、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直观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以视频《Do Re Mi》导入主题,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老师用口琴演奏旋律,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内容《雪绒花》歌曲的学习。

三、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课件展示《雪绒花》,通过问题,师生讨论解决乐曲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回答。在之后学唱过程中,分乐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配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次聆听,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与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学唱,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为了更好地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合唱的练习,分声部的练习后,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动听和优美。

五、拓展环节,苏老师标准的英文演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魅力”,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并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语态和蔼可亲,流畅自然,也让我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一起学习了《雪绒花》。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受,总之,非常感谢苏老师带给我的这节完美的《雪绒花》,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踏实做好音乐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音乐“魅力”,争取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音乐老师! 《青春舞曲》

作者:张朝云 单位:莘县莘城中心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6 17:50 浏览量:18

我观看了赵老师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课受益匪浅,感谢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能够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也向赵老师学习,争取达到一个制高点。

一;美在其中

我认为一节好课从始到终都应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导入、小结还有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衔接语便在这节课中自然流畅。赵老师用新疆语言“呀克西”问候学生,然后让学生听歌曲说一说是什麽民族的歌曲。观看新疆的风景、美食、乐器、服饰、舞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兴趣确实很美。

二;美的感受

我认为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感官直觉,于课堂参与者都应是一种美的感受。而赵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扎实的基本功无疑是给予学生美感的重要元素。 学习歌曲之前赵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讲解,包括民歌的特点,什么是小调,还有鱼咬尾等,为之后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美的成果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我想所有教师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然而无疑的是无论课堂的环节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一节好课的中心点一定偏离不了形式与本质的完美结合。赵老师的课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不失重点。在分析歌曲的情绪方面也很好,前两句欢快,后面的忧伤再到欢快,一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成果。

四;

在创新方面也很美——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一片黄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让人觉得美丽;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黄花让人觉得最美,有时候个性就是一种美。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 赵老师就是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课堂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创新精神。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课堂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则一定要把握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么?只有外在美与内涵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领会发掘课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平台,也让学生看到美、听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畅游音乐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领会美的真谛,那么,教师在追求成功课堂的同时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终极目标!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向赵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

总之,只有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才能使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摇篮曲》观课报告

延秀秀老师的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中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在新歌导入中,延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曹格女儿姐姐CRACE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快就能融入至课堂当中去,之后,又分别播放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引出课题,进入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复现法,通过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对于重点基本做到了精讲细讲,并且在整堂课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高,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学的活动: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提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效果:

本节《摇篮曲》抒发的就是母亲对宝贝温柔而又深深地爱。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更进一步的感受父母的爱,从而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

收获:

《摇篮曲》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达到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不管是从教师的授课状态、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唱歌的状态、情绪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延老师整堂课结构把握的非常好,从一开始的情景式导入,以及新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接性都非常的不错,且教姿教态非常好,总是以微笑的状态跟学生互动交流,声音清脆自然,思路清晰,能够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及时做到评议和鼓励。是我学习榜样!

反思: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延老师学习,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积极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延老师最后的设计,采用写给妈妈的话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和成绩来报答父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鼓励和激发。同时,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也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争取努力做得更好!

第11篇:观课报告

——《认识倍》观课报告

研修期间,我认真的观看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艳玲老师的《认识倍》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王雪峰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再认识》,深深的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所折服。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学生在探索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用华应龙老师的话来说:这堂课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特别是王雪峰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再认识》,学生们侃侃而谈,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陷入深度思考,然后提出有理有据的证明。感觉王老师把《乘法分配律再认识》这节课讲到“骨髓”里了。而王艳玲老师的《认识倍》这节课则用有趣的情景,吸引低年级学生们的全员参与,积极思考,让这节课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两节课都让我对数学的“核心素养”,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这几年我都在从事低年级的教学,下面我就王艳玲老师的《认识倍》这节课,谈谈我的观课感受:

一、选择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平台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注意力的持久性差,不能一味的说教。而“倍”作为一个概念的学习,也不适合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对于“倍”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但是王老师通过两个活动的情景,把“倍”的概念轻松的呈现。第一个活动,王老师通过两只大象与四只猴子拔河问同学们:谁会赢?引发学生兴趣。学生们都说大象会赢,然后老师说,再来两只小猴子呢?„„在学生的不断的思考中,明白了谁是谁的几倍?我注意观察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分神,都在积极的参与。而第二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独立操作,穿插了对独立思考的提示,对思考结果的两人交流及全班交流订正。这样设计能关照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

二、运用情境中的变式,加深了学生对“倍”的理解

本节课思路非常清晰,就两个情景——“拔河比赛”“摆棋子”。但是王老师利用这两个情景的不断变化,让孩子加深对“倍”的理解。比如:拔河比赛:两只大象和四只猴子谁会赢?学生说大象会赢。老师说再加两只猴子,这个时候猴子是大象的2倍,谁会赢?大象会赢。老师又加了两只猴子谁会赢?„„这个环节中拔河双方小猴和小象的只数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目的分别是明确标准、感知倍、理解描述倍的相互性、巩固倍的理解。在“摆棋子”活动中,王老师阶梯性的巩固了“倍”的概念。王老师通过三关,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关要求:有4个三角形,正方形的数量是三角形的3倍。第二关要求:有?个正方形,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第三关要求:有8个三角,三角的个数正方形的2倍。三关摆棋子的要求,学生手、脑、语言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辨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抓住“倍”概念的关键点,巧妙的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意义

“倍”这节课,在我上的时候,很

第12篇:观课报告

化学观课报告

《气体的检验与净化》这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复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归纳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如明确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和灵活运用,小组内交流制备纯净氢气的方法,注重知识的迁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深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总结提升,使学生明确气体检验与净化的一般思路。本节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本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1、板书设计比较乱,没有突出重点的内容。

2、本节课还需再丰富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较为单一。

3、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

4、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复习课,应该有“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而且问题要有深度,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要有思路方法的指导点拨,引导学生拓展应用。

《碳和碳的氧化物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好,新课标精神以及现在教学要求建立的师生平等、充满和谐的课堂文化等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的个人素质高,语言魅力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好。

一、复习导入,目标明确。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二、创设情景落实到位,突出知识间的联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达标练习精心设计,重点、难点把握到位。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框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努力做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在知识上学生理解了海水制镁、海水淡化、海水晒盐、海水制碱。在方法上,学生较好的运用了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及推理的学习方法。课堂活而有序,教师起着较好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也有所体现。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但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这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

第13篇: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郭屯中学王爱芹

2018年的暑假研修,我认真地观看了《马说》、《记承天寺夜游》、《诫子书》三堂课。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带给学生们很多收获,同时也带给我很多启发。课堂内容虽然不同,但我发现他们都娴熟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了教学资源同步共享的课堂环境。观看他们的精彩课堂,我确确实实受益匪浅。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感受。

第一.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三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对教材分析到位,准备充分。关注新课标要求,课堂设计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几位老师都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使学生获取直观化、生动化的美感,置身其中,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图像与声音的有效结合应用,增强了学生的感知程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节约了老师在黑板上采用板书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可以说,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令人轻松愉悦,学习效果明显。

第二.师生和谐共振,共同完成目标,课堂目标达成度高。

在讲授环节中,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巧妙精准的引导,真正起到启发诱导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好的教师引导,还要学生投入身心,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无一不是在兴趣的感召下实施的。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三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第三.经验积累。

1.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总之,远程研修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进行自我提升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和借鉴,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科素养,提高教学效果,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第14篇:观课报告

《小石潭记》听课体会

借着潍坊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比武活动的“东风”,我很荣幸的听了潍坊三中陈萍老师的《小石潭记》这一节课。对于像我这样的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古文教学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而陈老师在这方面颇有经验。听她的一节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一些感悟。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字词句的翻译及背诵上,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本课陈老师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教学内容紧扣目标,共设三大环节,并且又紧扣朗读来展开,层层递进。

第一个环节:古音重现。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初步的朗读,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第二个环节:古意今解。让学生通过组内互助、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疏通文意。然后再把学生分成两个团队,以竞赛的方式解决疑难。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意境美。要求更进一步。

第三个环节:古文探幽: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疑难,讨论解决,并赏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探究作者悲伤的原因。从作者忧伤的原因引出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点出了两种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和寓情于景。在分析透彻的基础上再次指导朗读,要求更高,让学生读出情感美。最后让学生读背课文。

这三大环节可谓是环环相扣,既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又有朗读训练。最后在《小石潭记》优美的配乐朗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整个课堂上,陈老师激情满怀,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这是一堂成功的新授课。

通过本次听课,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昨天上午第三节课听了魏巍主任的一节语文课《小石潭记》,第四节课语文组老师进行了评课。

对于这节课,魏主任做了充足的准备。本来要求的是七年级老师用洋思模式上研讨课的,魏主任现任八年级的语文课,为带动八年级全体老师接受课改,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自己率先出示一节研讨课,以供大家研讨和评议,精神非常的可贵。

就这节课上的效果而言,看到了许多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也非常中肯地指出了不足和问题,我想,只要努力了,就好。只要去做,总会存在问题的,这也恰是给大家提供了值得研讨的地方。

老师们的诸多想法与我有共同之处,不再详述,这里还是重点来谈一下关于“读”书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有两条线,以“读”为明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暗线来进行的。通过设计的初读(听录音)——解决生字词,再读(生齐读)——解决词组,疏通文意,三读(师范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四读(生默读)——体会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可见本节课的设计很好,真正落实了的话,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呈台阶式上升。

但在这节课中,尽管围绕“读”来设计的,但在课堂上还是读的少了些,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多次谈到,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读”应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每篇语文课文的后面练习中总有诸如这样的要求:读一读,读课文,熟读课文,认真读课文,朗读,朗诵、背诵等等。可是,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教材这么多年都在要求学生要做好“读”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是读的不顺畅呢?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地会“读”书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写”的能力,因为考试是要看你写的如何的。可是再想,学生读都读不懂的文章又怎能够表达出或者理解文中的意义呢?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所以,我倡议,语文老师们要在“读”上下大功夫。什么时候能让每位学生达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诵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真正成功的时候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学习文言文是这样要求的:“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看来学习文言文,理解、积累字词篇是基础,感悟作者思想情感、丰富个人生活体验是升华。再看一下这个单元的课文安排:本单元收录了四篇古文五首古诗,课本的单元导读这样写道,“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所以,我认为学好《小石潭记》一文,理解文言字词和体味思想感情并重,而此篇名作的背景十分特殊,也决定了此篇文章行文风格和感情基调。此文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写于作者因王叔文改革案被贬永州之间。仕途上的失意,恰给予了作者宽裕的时间游历山水,派遣内心的郁闷之情,寻找精神的安慰。

小石潭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风景,从“伐竹取道”一句即可看出它的偏远幽深。清澈的泉水、灵动活泼的小鱼、奇形异态的岩石、茂林修竹、相互缠绕的藤蔓,别致的景物而远离人群„„时值夏日,确实是一处清幽的好去处。而同游者三个好友,两个随从,这一行六人原本该享受美景带来的清爽和赏心悦目,但是柳宗元却发出这样的感受:“寂寥无人、凄神寒古,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是为何呢?这是一个矛盾点,好课就是利用好课文的一些矛盾点,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了解文本,走进作者情感世界、唤醒自己情感经历的目的。

影影的课按照读“小石潭”——译“小石潭”——游“小石潭”的思路设计的,思路清晰,环节设计科学流畅,不乏新颖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经过连续的试讲、评课,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改进了很多地方,在正式讲课时整体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很好,但一些环节点上我们还是没有预设的那么完美,讲完课后我继续思考,反思如下:

1、

在读“小石潭”环节可以增加时间,在老师范读之后学生可再朗读一次,展示出老师示范效果。

2、

译“小石潭”环节不够深入扎实。课后找教研员孟老师稍作点评,孟老师说文言文,还要重视“言”。在学习文言文的字词句篇上,我们的课下的功夫还不够,一些同学对于个别难词难句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理解仍旧不到位。可以丰富老师考查学生字词句掌握情况的内容,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总结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对于句子翻译,教师可以给出范例。

3、

译完课文,应提一下本课的行文思路,只有让学生胸中有文章的大概脉络了,才能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4、

理解作者内心的忧闷之情还是要靠朗读,一遍遍入情入境的读是关键。可以适当穿插多种方法的朗读体会,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5、

游完“小石潭”,最好再来一个议“小石潭”的环节,让学生对柳宗元的做法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符合新课标精神,从名人经历中汲取营养,指导个人生活。也可以用写的形式,给柳宗元写几句话或是写首诗。

6、

作业方面,可以布置最基础的背诵,也可以布置仿写一篇游记,有能力的同学,尝试古文仿写。

以上是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求能找到一个我心中完美的“小石潭”。 察其微 状其貌 传其神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形”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写鱼,精微细致,颇见波澜,是本文的传神之笔,妙在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写鱼为实,写潭水和天气为虚,鱼儿皆若空游无所依,正表明风和日丽,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反衬出石潭之静。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作者用一乐字表达了自己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的感情。离开了纷呈烦恼的官场,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借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总之,《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第15篇: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研修期间,我认真观看了三个课例:坊子工业发展区实验学校鞠日成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枣庄第三十一中学刘端清老师的《分式方程》、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的田爱芝老师的《三角形的边》。三位老师精心设计,亮点纷呈,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课上的非常精彩,学生们学得非常投入,同时,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下面是我观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三位老师都通过问题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结构有张有弛,详略得当,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中始终都处于一个问题思索、规律探究的过程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充分的脑力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评价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

二、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三位老师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改的主要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主动的探索和与他人的合作

探究中由旧的知识中得出新的知识,完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识扎实。教师选题新颖,解题方式多种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题能力有很大提升。有的教师采取变式训练,一题多变,等拓展提高,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黑板展示,教师精讲点拨,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让我发现了本人教学中的不足,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第16篇:观课报告

2015年

从炎炎夏日延续到朗朗秋天的远程研修,犹如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美酒,浸润了我的心脾。六个优秀案例,各位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广,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于课堂,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有效的方法,让我收益颇丰。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呢?几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老师都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英国的制度创新》,运用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教师又设计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到了观而不散。

第二,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历史讲求“死去活来”,也就是在对书本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要把书本上“死”的东西“激活”,让它动起来。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结合,能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充满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在讲到中国崛起时,联系了当今常提的“中国梦”热点,并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的启示进行联合教学,效果较好。《英国的制度创新》中使用了卡梅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视频,较好地展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便于理解教材知识。

第三,历史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读历史。

李大钊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变成历史中人,从而使死的历史变成活的,如此一来,历史活了,学生也活了,何愁学生不安于课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历史剧演绎的方式解读了“重农抑商”政策,深刻地体会了农民与商人在古代的处境。《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教师将三位改革家变身医生为苏联诊断开处方,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改革内容,同时,课堂的最后,由学生扮演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邓小平,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了升华与总结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散发着求知的光芒,他又怎会神游天外呢!

第四,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语有云: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要想走得又快又长,那么就需要既竞争又合作了。现今我们常常使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更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课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教师采用了擂台大比武的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守住擂主之位,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的精力安于课堂,而不作他想。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收获和评价,也是自己在观课中感受颇多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比较传统和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探究兴趣不高,参与面较窄,课堂效果较差。平时教学中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想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只有让历史切实地变成学生的兴趣与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正所谓“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第17篇:观课报告

《比例尺的意义》观课报告

听了高老师的《比例尺的意义》一课,感觉受益匪浅。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内容单一,枯燥、抽象。然而高老师把这部分内容讲的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高老师恰恰结合生活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1、目标落实到位。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十分扎实。课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知识, 教师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通过观察、操作与分析交流,让学生体会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通过测一测、绘一绘、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高老师的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维方式在变化,培养了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教师合理的安排了教学内容,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注重生活联系实际。教学中老师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对知识内容的建构。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于比例尺有初步的理解,这个过程也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反应,使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内容更丰富了。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本节课高老师不断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出质疑,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流淌。通过表扬、展示作品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愿学、乐学数学课。

建议:

1、对于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例多说说,以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课下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出学校或自己家的平面图,即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总之本节课教师掌握教材熟练,教学目标明确,落实到位。巧设情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练习设计采取“小台阶大密度”,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时间安排紧凑,知识容量大。教学过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探究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掌握本节知识内容。值得我学习借鉴。

第18篇:观课报告

教学的方法策略怎么改进?有四句话十六个字:第一,自学在先,先学后教;第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今天,我很高兴在赤峰看到“自学在先,先学后教”的课。这不但成了老师们的理念和共识,而且在教学中已经有所体现了,有的课还体现得很好。让学生先学,尝试着学,学过之后,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再学再导。

1.“自学在先,先学后教”,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为了找准教学的起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从学完了汉语拼音就开始。那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用拼音读生字和给汉字注音,就可以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记字。自己和小组当中都可以。中年级一直坚持下来,到了高年级学生就可以带上较综合性的问题自学了。老师可以设计作业纸、作业单、自学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这个提纲也可以搞得比较细,比如字方面、词语方面、句子方面、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等,学生边读边做这个自学提纲。

在学生自学、自做提纲的基础上,可以交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交流。已知、已懂、已会的,老师就不做为重点讲了。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该订正的、该指导的、该提醒的、该点拨的都做了。在这个基础上,来找准教学起点,特别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由不敢提问到敢提问,由不善提问到到善于提问,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到高年级,就不应该表扬那些只会提出浅显问题的、简单问题的学生了。应该鼓励学生能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能抓住课文理解或表达的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鼓励这样的。

交流之后,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该马上解决的当时就解决。只留少量的有思维价值的、体现理解重点难点的、体现得意得言的问题,把它纳入到教学预设当中。形成一两个、两三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既得意又得言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理解。所以,为了找准教学起点,学生必须先学。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号学生这个脉,摸准教学起点。一般地说,有50%难度的交流,是孩子最喜欢完成的,太难了不行,太容易了也不好。要找准的教学起点,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地方,即心理学讲的“最近发展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课,甚至高年级的阅读课都是零起点,这样上课学生当然没兴趣,所以我建议要自学在先,先学后教,找准教学起点。

(二)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

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是教语文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面面俱到,这不对。教语文不是教课文,教语文是用课文来教。按叶老的话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来干啥呢?来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例子为我所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语文老师要对课文进行二度开发。每一篇课文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头绪非常多,要真教真讲那内容真是太多了,怎么办?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呀,使其为我所用。那么怎么选择,关注点是什么?语言训练呀。因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特别是运用语言的课程,这是别的学科所不管的,我们必须抓好它。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解读文本,把课文搞懂外,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抓准三个点:第一,语言训练点,无论年级低还是高,

都要找准语言训练点;第二,方法习得点,在学习方法上,应该让学生掌握点什么;第三,能力培养点,在学习能力上,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有什么收获。三个点抓住了,其他的就可以忽略了。要注意,对课文进行二度开发必须精心备课。

确定教学内容,还有一句话:“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这个意识我们一定要树立。企图通过12本教科书培养孩子多么高的语文能力,那是不可能的,量还小啊。12本教科书充其量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六年时间阅读三四十万字是绝对形不成多高语文能力的。怎么办?要多读一些,叶老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就讲过:“教科书要编的厚一点,让孩子多读一点。”有的老师说:这么厚,教不完怎么办?叶老又说了:“人家外国怎么也能教得完?”要学生多读一些,教师少讲一些,挑几点讲一讲就够了。挑几点就是我说的那三个点。前苏联上个世纪50年代小学四年制,(现在小学还是四年制)俄语开两门课,一门叫《阅读》,另一门叫《语言》。《语言》就是学俄语语法,很难学。人教社曾经把他们的全套《阅读》译成中文,是100万字。人家用小学四年时间阅读100万字,还不算那本很难学的《语言》,而我们现在小学六年才读三四十万字,不行呀。所以,要多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今天作课的几位老师都有这个意识。一定不能只读这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在课上多读一点。

评课者(ping2 ke4 zhe3):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小学 杨屹 整理者:四川 雪梅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1日11:10—11:30(第一会场)

主持人:下面欢迎杨屹校长评课,掌声有请。

杨屹: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liang nian yi)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 育惠教育

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

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课例启示

(一)学什么

从生命活动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生命无价,童年只有一个,我们用孩子有限的童年时光,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黄金时段去交换低效低质的课堂学习,是否为等值交换? 1.学需知

用宝贵的40分钟,去学习孩子们应该学到的东西。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落实各学段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要高效达成每课时教学目标,必须保证课时教学质量,做到省时、高效。 2.学未知

学习的本质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本质是引发最近发展区,是唤醒和启发。我们应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将珍贵的时间用在解决学生困惑点及学习难点上。

(二)怎样学 1.扎扎实实地学

读书时间比较充裕。让学生有安静的时间,潜心阅读,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连续5分钟乃至更长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拿着笔批注式的阅读。这显然加深了阅读理解的程度,思维也更加深刻。 2.情趣盎然地学

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对阅读活动自身产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手段和方式感兴趣。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活动自身的兴趣,就得让学生有阅读成功的体验。 3.触类旁通地学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滴水穿石》等许多课例都在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习策略的形成。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进入“不复需教”的境地。

尽管有的课例学法指导并不完善,但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它的变化。其中,《最后一头战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扎实、到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推进建议(san1 _tui1 jin4 jian4 yi4) 育惠教育(yu4 hui4 jiao4 yu4) 建议一:教学行(jian4 yi4 yi1 _jiao4 xue2 xing2)为应进一步跟进

观念决定行为。喸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十六字方针清晰入目。本次会议上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低年段目标重在识字、写字,但用在指导识记字型上的时间普遍偏少;中、高年段让学生动手练笔的教学设计并不多见,只有《天鹅的故事》、《桥》、《巨人的花园》等几个课例;有的教学课时容量过小。

现象二:有的教师语言依旧过于强势,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展示,难以引领学生静心品读、自主学习。

现象三:串讲串问,逐句分析,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还在不停追问的现象依然存在。 课堂上,老师不停地堤问,追问,板书,反馈,范读,引读,递话刹,在学生间来回穿梭。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像《道梦空间》里的道梦者,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多芫理解、个性化表达无从谈起。 建议二:目标序列需进一步探索

从课(cong2 ke4)程标准中我们已知晓学段目标,而对于具体目标,特别是语言训婪目标,还存在一定模糊性、人为性。但构建语言训婪目标序列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涉及语文整体的(zheng3 ti3 de0),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并要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因而目标体系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是我们在更长时间内的研究方向,需要持续探索、合力攻艰。

建议三:“教会学习”转向力度和角度应进一步加强

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超越。我们正处于转型期,期代实现华丽的转身。因此 “鼓励创新”成为本次研讨的核心关注点。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将用“否定内容分析式教学”的方式,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引导阅读教学越过顽固的魔障。遗憾的是,可能囿于比赛等客观原因,我们的转身还处在犹豫间尝试,尝试中徘徊,未能有大胆的突破。 思索与口头(si1 suo3 yu3 kou3 tou2)同在,追求与超越同行。让我们承载着责任再次扬帆起航。

感谢上课教师:为大家奉献出独具特色的课例。“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本次活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一节课的磨砺中获得成长的营养、成长的方向,并让这段历程成为价值人生的宝贵财富。

《鱼游到了纸上》观课报告

威海市实验小学 张华宁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丛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

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丛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在教学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画鱼画得像的词语。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生动传神”这些词说得多好。学生就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淀语感。

老师在用好文本的同时,重视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里有读的拓展,写的延伸,想象的空间。老师用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今天学的课文跟勤学的内容有关,就读勤学的内容;明天学的课文是三国时期的,就读三国的课外读物。长期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就多了。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我觉得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老师就应该这样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如:让学生想象

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四、面对课堂生成,老师能结合文本进行调控和引领

课堂的生成现象是无法捉摸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又不尽相同。课堂的美丽就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听课的老师都看见了丛老师出示的句子漏写了一个“老”字,如果老师在学生齐读句子后,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我漏了一个字。”对学生不可能会有很深的印象。但老师却问:是“是”好,还是“老是”好?“老是”一词的背后渗透着青年的专注。一个小小的失误,却使课堂出现了浪花闪耀般的精彩。

在向丛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丛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自然说话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丛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

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一些:

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最大的舞台,我们就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开课不久,老师让学生找体现鱼先游到青年心里的句子时,我感觉时间太仓促了一点。因为句子不是相对集中的。一句在第4自然段,一句在第12自然段。而且还要经过思索,找到的句子对不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围绕“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这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例:“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教师在“学习方法”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

2、3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且对学法进行了总结: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然后到了“运用方法”环节先回顾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第4-10自然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李老师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教学节约了时间,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第19篇:观课报告

《比例尺的意义》观课报告

听了孙老师的《比例尺的意义》一课,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内容单一,枯燥、抽象。然而孙老师把这部分内容讲的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孙老师恰恰结合生活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1、教师教学落实目标到位。本节课有关比例尺的意义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都掌握得十分扎实。课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知识, 教师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通过观察、操作与分析交流,让学生体会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通过测一测、绘一绘、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孙老师的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维方式在变化,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师注重生活联系实际。教学中老师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对知识内容的建构。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于比例尺有初步的理解,这个过程也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反应,使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内容更丰富了。

3、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本节课孙老师不断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出质疑,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流淌。通过表扬、展示作品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愿学、乐学数学课。

本节课,教师掌握教材熟练,教学目标明确,落实到位。巧设情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练习设计采取“小台阶大密度”,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时间安排紧凑,知识容量大。教学过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探究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掌握本节知识内容。值得我学习借鉴。

第20篇:观课报告

观看张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这节课,我收获颇丰。可以这样说,老师在准备这堂课方面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论是从内容方面还是从形式方面都堪称优秀。教学目标准确,重点突出,目标达成的过程也是令人称绝的。双边活动气氛活跃,教师的引领非常的到位,学生参与积极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谈话导入,扣题引发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课导入得好坏,直接影响课的质量,课导的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课导得不好,学生就会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张老师开课之初就问:“同学们你喜欢小说吗?”“有你喜欢小说的什么?”很自然地就抓住了小说的三要素。也能激发法学生的学习本课兴趣。

二、运用朗读法,分析人物

1、重视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朗读教学,朗读及其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朗读形式多样,自由读、个读、齐读、选读和整体读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张老师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并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环节主要运用朗读法,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在重音、语调、语速的方面进行指导。结合人物的境遇揣摩其心态,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把语言文字转化成读小说的感受,这是文学鉴赏的核心标志。教师教文学作品,核心标志在于能借助想象把文字转化为形象。好的小说阅读者、文学阅读者,头脑中有非常丰富、生动、具体的想象活动。文学鉴赏能力还不强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则往往将文字和想象分离。读小说的关键,是把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揣摩语句”、“品味语言”。文学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在课文里找东西,而是找到东西以后进行情景性的推论、想象。阅读不是一个线性行为,而是根据理解,不断去连贯全文的行为。

三、把握小说的主题,揭示其现实意义。

为了引导学生独立而准确的把握小说的主题,教师展示网络上对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评价,让学生思考两种说法是否合理。使学生的思考有的放矢,水到渠成的概括了小说的主题。在揭示其现实意义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有一个这样的叔叔,你会怎么做?”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说的创作目的。另外,学语文、学做人。在交流学习的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张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起学生心中的阵阵涟漪,让学生从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这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张老师的这堂课很成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细节,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