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孙浩 Email:zjgsunhao@126.com 摘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学习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一开始的微机装备、局域网建设,到后来的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再到现在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信息化的含义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辅助教学手段逐渐发展成教学资源。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等等,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合理、恰当、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就成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的部分。我们这一代教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进入信息化教育环资料

境的教育工作者,许多学校建了网络和安装了计算机后,大家都面临着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的新课题。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他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以学习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跨学科的真实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通过协同作业、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资料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信息技术运用方式的变化:技术的关键任务不是以操练的形式来呈现信息(以控制学习),而是提供问题空间和探索问题的工具(以支持学习)。

教师备课不再是只翻翻教参,一边有声有色准备多媒体教材,一边考虑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交互方式。考虑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得出结论。研究什么样的情景有利于他们充分展开讨论,认知水平能够得到升华。过去单纯依靠教材、黑板、一切教师说了算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所取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又表现在对学校、社区特殊资源的吸取整合与利用上。除书本、网络所提供给学习者的共性资源,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必须充分挖掘学校、社区特有的自然、文化等资源来支持学习。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所谓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就是指以师生讨论为载体、以贯彻问题设计为引线、以学生自主和分组协作相结合为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教学。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一般情况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自主学习的任务,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并最终解决问题。这就是信息时代倡导的深度学习。

资料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按照某种合作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比如简单的小组或专家组的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协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如高一历史“洋务运动”学习中,老师对“洋务运动”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一问题处理时,是这样组织的:把全班学生分成12个小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组长,讨论后每3个组的组长在一起交流、补充、完善,即3人一组,此时有4个小组。此后,4个小组再各推一位代表作最后交流汇总,其余成员回本小组交流,把其它小组的补充意见带回共享。最后的4个代表交流后推出一位作全班陈述性发言。此间教师可参与各层次的讨论,相信这种带有竞争性的讨论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水乳交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的功能。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最近我观摩的几堂课中,很多老师的教学策略设计得很好。如高二物理《电磁波》这堂课上,教师能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在引入课题的情境中展示了三个问题:

1、电磁波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吗?

2、光是电磁波吗?

3、如何有效地屏蔽电磁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主题学习网站以及公网上资料

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在讨论区以留言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进行合作学习,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同学们各自在网络上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内容,发布到了交流平台上,有些知识远比教材上丰富的多,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求知的习惯,又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上的双赢(Win-Win)。还有高一的一节美术欣赏课《色彩》,教师利用了大量网上资源,结合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成功地使学生们在享受美的同时,提高了对色彩的认识,很多听课老师对这堂课都赞不绝口。真如一位普通高中校长所说的:没想到地理课、美术课还可以这样上,而且可以上得如此的精彩。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学习方式。而不再是老师仅仅用PPT代替板书,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导,鼠标成了新式的教鞭,投影成了多彩的黑板;教师是程序化的导演,学生是机械化的观众。今天,我们应该关注信息时代的深度学习,并能利用技术为教学服务,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资料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