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9: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鸡西市委

鸡西市人民政府

2007年9月14日

尊敬的胡平平组长,尊敬的检查组各位专家、领导:

这次国家的专家能专程到我市检查指导“两基”工作,是我市的荣幸,也是国家和省对我市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厚爱。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市四家班子和全市人民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专家做以汇报。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三县(市)六区,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190.8万。全市现有中小学校365所,其中普通高中27所、初级中学120所、小学21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225326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4140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93594人、小学在校学生97592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241人;职业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1.96万人。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多年来,鸡西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围绕实践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规范教育管理,全面构建了和谐、平安、发展的教育环境,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截止2006年底,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24%和0.25%以下。

(二)师资队伍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13594人,其中,初中教师6165人,小学教师7429人。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4%、97.3%,2001年以后新补充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全市中小学教师接受新课程培训率达到100%。中小学校长全部经过岗位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

(三)教育经费

200

4、200

5、2006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36997万元、46376万元、56244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5.7%、25.35%、21.28%,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小学分别为2399元、2770元、3490元,初中分别为1718元、1813元、2467元,逐年有所增加;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176元、376元、385元,初中分别为194元、347元、436元,逐年有所增加。

(四)办学条件 全市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为5.8平方米,初中为5.77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拆除改造, B、C级危房全部进行了维修和加固,达到了国家要求。小学生均图书15.3册、初中20.1册,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均按省定标准配置,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五)教育质量

我市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小学生毕业率达到100%,初中生毕业率达到99.6%以上。

(六)学校管理

全市中小学校均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开展了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突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大力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定期开展安全排查。近三年全市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七)扫盲工作

全市普遍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近三年全市扫除文盲1353人;全市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99.99%,脱盲巩固率为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始终坚持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坚持的一个工作重心就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来大力提高全民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明、和谐、进步的鸡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我们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邱玉泉同志曾多次明确强调:教育工作抓得好坏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标志,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抓教育,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格外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为了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孩子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我市近几年每年都将助学工作、支教工作列入了全市的重点工作项目予以推进,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并把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水平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教育事业在全市工作摆位中做到了“四个优先”,即教育问题优先讨论、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实施。建立了“两基”工作长效机制,从市政府角度下发了《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鸡西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办法》、《鸡西市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管理办法》、《鸡西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和《鸡西市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等5个指导性文件,层层分解了任务,落实专项督导,重点督办。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从年初开始,我市又提出了“深化均衡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的工作要求,中国教育学会把我市列为“十一五”国家教育改革实验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市“十一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实施。

(二)依法治教,严防辍学,巩固提高“两基”普及水平

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有效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市委、市政府曾专门聘请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杨忠文教授、蓝承烈教授为全市5800多名教师和机关干部做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题法律辅导讲座,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开辟教育法律和政策解读专栏,并在鸡西教育网上开辟专页进行广泛宣传。各地各校统一行动,用下发文件、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组织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国家政策、法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明确法律责任和义务,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

为有效防止学生辍学,我们首先从管理入手,严格执行入学通知制度,转学制度,辍学报告制度。层层建立责任追究制。每学期开学,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学生入学、转学工作都进行专项检查,形成了工作常规。第二,严把收费关。我们较早地实行了“一栏公布、一卡收费、一票为据、一状定责、一票否决、一查到底”的要求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加大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力度。我市统一确定每年的 3月和9月为中小学收费专项检查月,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防止因乱收费而出现学生辍学的问题。第三,广泛开展助学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助学作为推进利民行动的一项实际举措,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重点采取四项措施:(1)构建完备的助学体系。建立了以政府拨款助学为主、社会捐资助学为辅、学校减免助学为补充的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体系,构筑了市、县(区)、校三级助学工作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助学工作长效机制。开通了鸡西教育扶贫助学网站。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了贫困学生电子档案,目前,已为3.5万名贫困生建了档案,可以保证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及时得到资助。(2)全面落实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免除杂费、补助公用经费专项资金3829.6万元,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07372名学生的学杂费。同时,我市还出台政策,免除了市本级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学杂费5.6万元,免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20.8万元,为全市高中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杂费448万元。(3)启动了贫困住宿生、通勤生伙食费和交通费补助工程。去年,我市免除了市直、各区及鸡东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9000余名住宿生的住宿费。今年,市、区两级财政共筹资116.8万元,启动实施了“贫困住宿生、通勤生伙食费和交通费补助工程”,对3352名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住宿生实行伙食费、交通费补助。住宿的小学生按每人每年270元、初中生按每人每年370元的标准补助伙食费,通勤学生按每人每年360元的标准补助交通费。《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我市这项工作都进行了报道。(4)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1+1帮扶”活动,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基层干部人人参与。我市还常年开展 “希望工程”、“金秋助学”、“资助女童”等系列助学活动,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专门召开全市扶贫助学大会对贫困学生进行集中资助,并对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教育发展、关心贫困家庭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队伍,提升素质,加快校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全市“师德行为十不准”规定,制定了《关于对中小学乱收费等违纪问题的责任追究办法》,实行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每年市政府与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校签订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师德师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了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在鸡西日报、鸡西教育网上公布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每年两次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了不断优化队伍,从前年开始,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实行了校长和中层干部选任、聘任制。通过公开选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方式,在全市选聘了561名正、副校长和907名学校中层干部,使一批优秀人才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了鸡西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每年深入各中小学校进行巡讲。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任小艾,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高金英、全艺、田丽霞等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前年和今年教师节,市政府共拿出56.1万元,奖励了66名名师、名校长和200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4年以来,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我市教育系统连续三年获得了最佳单位称号。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为提高现岗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003年,我市成立了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建立了教师培训网络资源库,先后引入了“101远程教育网”、“阶梯国际网校”、“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络教学系统等远程教育资源;建立了网上数字图书馆,并与东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学院等联合,开辟了远程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依托网络,满足了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实现了城乡教师共同成长。同时,采取专家讲学、送教下乡、互动式研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等形式,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培训,培训面达到100%。今年,中国教育学会确定我市为“十一五”教师发展基地,以此为契机,我们启动了校长和教师队伍培养251231工程。市委、市政府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今年上半年,对我市46名城乡小学骨干校长、行政与研培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有关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发展、学习性评价等14个专题的培训,考察了北京11所知名小学。参加培训的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学校管理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0月份,还将派出中学骨干校长到上海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年底,我们还要请国内知名学科专家对我市语、数、外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我市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三是加大对农村学校支教力度。全面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下发了《鸡西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对支教教师在职称评定、评选优秀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去年,全市共选派了105名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覆盖了全市42个乡镇,涵盖了中小学的全部学科。同时,有 66所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广泛开展了各种交流活动,在教育设施、教育资源等各方面给农村学校以支持,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支教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支教表彰大会,对优秀支教教师进行奖励,并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支教教师的先进事迹,全市形成了城镇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支教的可喜局面。今年,我市又选派130名城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骨干支援农村教育,现已全部到位。

(四)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新机制,确保基础教育经费主渠道投入。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各县(市)、区优先保证教育投入,财政对教育投入做到了“三个增长”,中央和省免杂费的资金均由财政及时全额拨付到位。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全额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时足额直达个人帐户。依法足额征收城镇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3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完成危房改造学校172所,新建校舍36.7万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从我市实际出发,我们把集中办学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先后调整撤并薄弱学校480所,实现了每乡(镇)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或1所小学和1所初中的集中办学目标,为实践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先后投入4270万元,建成了集教育网络管理、政务管理、资源中心、教师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全市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平台。2005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在农村中小学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城市,投入远程教育建设专项资金1465万元,使我市城乡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目前,我市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建立了微机室。我市被评为省远程教育先进单位。

(五)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是突出教育科研引领。着眼于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确立了《深化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提升内涵质量的策略研究》和《构建体验式德育模式研究》两个课题,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我市承担的10项省级“十五”重点课题分获省级科研成果

一、

二、三等奖,课题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

二是强化德育工作。以体验式德育为核心,制定了《鸡西市“体验式”德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了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课内、课外相互联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验式德育体系。建立了“课堂渗透—实践养成—环境熏陶—活动强化—管理保证—科研深化”的德育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了以“五讲五做”、“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强化学生自我体验,并在体验中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丰富情感、丰富经验。我市德育经验在黑龙江省德育工作伊春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目前,全市建成校外德育基地387个,学生全员参与到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受教育面达到100%。

三是突出新课改。立足“早实施、早发展、早受益”的原则,自2003年秋季起,在全省率先将义务教育全部纳入新课程管理,并在高中及早引入新课程理念。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我们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全面开设了技术、人文与社会等地方课程,并在密山市开展了技术课程实验研究。各地、各学校根据实际,相继开发了学科延伸类、艺术鉴赏类、社会实践类、个性修养类、技能培养类等5大类校本课程。2003年我市承办了“东北三省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研讨会”,我市的课改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省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2004年我市被评为全省课改先进单位;2005年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市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给予充分肯定。今年,在全省高中课改启动会上,我市作为唯一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做了高中课改准备工作的经验介绍。

四是加强教学管理。在全市小学、初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研评活动,我们通过听课、与校长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分析、论证学校发展思路,召开了全市初中学校校本研修现场会,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开展中小学听课、评课活动,全市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全市中小学各学科各学年均开展了公开教研课活动,同时,连续四年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市教师全员参赛,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评价体系,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专项研讨活动,在全市全面推广了“小学生成长档案袋”,“初中生成长手册”,在高中尝试探索了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全面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均达到了1小时以上。近几年,全市有33所学校成为省、市级艺术教育基点校,中小学生先后有1万多人次分获国家、省级艺术活动奖励,我市学生舞蹈首次在全国校园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

(六)加强管理,突出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是落实责任,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层层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安全实行统筹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明确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实行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机构。为市、县(市)教育局超职数配备了安全副局长,设立了学校安全管理科;在全市55所千人以上中小学校单独设置编制,配备了专职安全副校长,千人以下学校设有兼职安全副校长;各校均设立校园安全办公室,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配备专职保安人员581人。建立了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安全信息零报告制度,形成了校园安全工作日报告、周汇总、月分析、季联查、半年总结的安全保障机制。

二是全面开展学生乘车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学生乘车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去年,市政府组织教育、交通等部门分9个工作组,深入到9个县(市)区,对无车接送的49个村屯、厂矿,84条存在问题的线路进行了全面集中整治, 初步解决了全市3678名学生的乘车难问题。今年3月,又开展了“千名机关干部教师亲情体验学生乘车安全活动周”活动。全市1744名教育、交通、交警部门机关干部和学校教师在600余条线路上全程陪同学生乘车,详细了解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新增了210余辆公交车、增加近300个班次接送学生。建立健全了学生乘车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目前,全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和运行情况良好。我市的做法,《黑龙江日报》曾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会上我市做了经验介绍。

三是全面开展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鸡西市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建立了师生教育、安全管理、隐患排查、预警应急机制。开展了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课程,每月安排2课时以上,编制了《安全知识读本》,中小学生人手一册,深入学习,做到“六有”,即安全教育有课时、有教材、有活动、有督导、有落实、有效果。同时,各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全市有48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四是齐抓共管,净化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了与驻地派出所、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衔接的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教育、公安、消防、卫生、工商、文化等部门相互配合,加大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消除了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网吧;投资105.1万元,为中小学安装了道路安全减速带、修过街桥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

(七)立足实际、提高技能,巩固扫盲工作成果 随着近几年“两基”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青壮年文盲率逐年下降。在防止复盲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脱盲人员和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巩固扫盲成果的同时,着力提升他们的就业和致富能力。

建立了扫盲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巩固脱盲与科技培训相结合。全面开展对脱盲人员 “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学员需要和学校条件,灵活选择和设置专业,开展了以就业指导、维权指导、生活指导和发展指导等4类课程为主的引导性培训和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种养殖、家电维修、汽车驾驶与维修、保育、保安、家政服务、建筑等10多类科目和专业为主的技能性培训,不但较好地巩固了扫盲成果,而且为脱盲人员脱贫致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全面开展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培训。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坚持“一状定责、部门联动、开放办学、长短结合和以效问责”的原则,突出“五个结合”,即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紧密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紧密结合;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大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全市共签约培训1601人,约占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总数的80%;实际培训1577人,占签约人数的98.5%,人均接受培训90课时以上,培训工作收到明显成效,有24人自主创业,602人转移就业,951人回乡做新型农民。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三、主要问题和下步措施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两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国家要求,按全市人民的希望,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我市近几年集中办学步伐比较大,新建校舍多,内部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新增投入大。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三年接收铁路、破产矿、矿业集团、地方企业等企办学校56所,数量多,历史欠账大,需要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缺口较大;同时,我市地处高寒,冬季取暖、校舍维护所需资金较多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为我们改善办学条件带来了困难,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一步去解决好。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均衡。尽管我们在提升教育内涵质量上下了一翻功夫,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段之间与学科之间教师的素质差距还很明显,教师的学科结构还不尽合理,优秀校长没有形成群体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考验。

三是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够均衡。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仍有差距。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思考和实践;集中办学后,农村学校的科学管理还缺少一套更为科学、完备、规范的管理制度。

这次国家“两基”检查对我们改进和提高工作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各位国家专家、领导的悉心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提升教育内涵质量,尽快解决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认真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实现“三个增长”的同时,做到“保运转、保安全、保工资”。建立网点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设施,在完善中小学食堂、宿舍建设的同时,两年内,我市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进一步改造全市中小学校三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及教育教学配套设施。

二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市教师整体素质。全面实施好教师队伍培养工程,加大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中小学校长、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建立中国教育学会鸡西教师发展学校群,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能较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

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探索体验式德育工作途径。建设教育城域网,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现代化。努力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建立有效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学校目标管理评价和校长目标考核体系,对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规监测。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建设,使教育优质资源拓展、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发展等一些牵动力强、事关全局的工作得到根本性突破。到2010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沟通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

谢谢胡平平组长,谢谢各位专家、领导!

两基工作汇报

“两基”工作汇报

某两基工作汇报

校长两基工作汇报

“两基”普法工作汇报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强两基 工作汇报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两基工作汇报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