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十谈之城厢篇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4: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十谈之城厢篇

两区并建惠民生

张 峰

(一)‚在城曰坊,近城曰厢‛。城厢乡地处西城区南北两厢,东城区边缘地带,统筹城乡一体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六路环岛隔张桥临政府驻地,311国道、豫36省道、永砀公路纵横交织贯穿八方,沱河浩荡源远流长。

(三)昔日城厢良田沃土,五谷丰登;昨天城厢采煤沉陷一片汪洋;今日城厢风生水起,大道康庄。

城厢5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压煤面积占98%。城郊煤矿、陈四楼煤矿一对现代化矿井日掘夜采,造成城厢土地大面积沉陷。

农民失地,农民的去路在何方?农业无地,农业的发展如何考量?农村无地,城厢的新农村怎样建?

难题,制约了发展,难题也带来了机遇,城厢临城近郊,城乡一体化三化协调的发展战略统筹,已经摆在我乡的‚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之中。处在东西城区之中,借助市区发展链条,拉长我乡的城镇化建设水平,打造精品社区,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变农业为工业;依托沉陷区土地复垦,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局,打造全国一流的平安、生态、文明、富裕乡镇。打造‚三化‛协调发展示范乡镇。

(四)破解民生难题,打造精品社区。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切入,破解民生难题,持续探索统筹发展的新途径。‚新‛在保护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村入住社区,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新‛在转变农民身份,在享受各种惠农补贴的同时,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群众利益最大化,‚新‛在社区党建管理,‚新‛在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过:‚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破解民生难题,‚首‛在解放思想,‚重‛在转变观念,‚贵‛在尊重规律,‚要‛在制度创新,‚根‛在发展为民。

解放思想,路子才会更宽广。城厢坚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一并解决土地复垦、土地流转与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转变观念,理念才会更务实。城厢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妥善安置沉陷区群众、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载体,把社区产业发展作为生产要素向居民流动、农民就近创业就业的载体。为群众增收搭建了舞台。

尊重规律,内涵才会更科学。城厢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入,推进乡村一体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基层治理、文化与观念加快转型,实现幸福指数、发展指数双提升。

制度创新,统筹才会更给力。城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着力从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物业管理、户籍管理、基础建设、土地经营流转、社区产业发展六个方面着力打造精品社区。

发展为民,方向才会更明确。发展的动力源自一心为民的强烈责任感,发展的目标是让沉陷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群众收入,始终贯穿城厢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过程。

(五)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破解民生难题,关键在做。 城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盘考虑,统筹兼顾,超前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强了沱滨、阳光社区的基础建设力度。沱滨社区为六层楼房设计,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群众投资建设主体楼房,公益设施由政府投资,总投入800余万元,对小区实施 园林式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阳光社区为二层楼房独院设计,户均使用面积200余平方米。一期群众投入3300余万元。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了2纵3横5条水泥路面主干道5公里,建设占地120平方米的垃圾贮存场一个,建成标准化公厕一座,安装路灯120盏,修建下水道4000米,栽植风景树木1100棵,政府总投入公益设施资金900余万元,阳光社区成为宜居优美的花园式社区。社区居民由衷称赞:‚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

(六)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关键在措施先行,政府引导。

户籍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城厢着眼大局,问情于民,问利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问效于民,逐步推进社区居民籍性质的改变。群众在土地流转后,入住社区的情况下由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其享受的各种惠农补贴不变,土地性质不变,政府提供帮助可享受城镇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子女在入学、就业、参军等方面均较优于农业户口人员。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惠民工程,提升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亲和力、满意度。

(七)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促进发展的增长点?关键在调整结构,发展社区产业。

一方面,随着沉陷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使群众从传统地农业经营模式中解脱出来,去从事第

二、三产业的活动,拓展了他们的增收空间。2010年,全乡实现劳务输出8310余人,创收0.9亿元;另一方面,对复垦后的土地或水面,农民采取土地流转或引资开发水产养殖业,也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三方面,农民企业家刘杰投资4000余万元,成立了天成牧业,现拥有肉牛1000余头,年创利500余万元,安排富余劳动力30余人。经营土地1000余亩,种植牧草,拉长产业链,新近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肉联厂,集宰杀、分割、加工、处理、包装一体化肉食加工,可安排富余劳动力100余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社区产业发展。

(八)城乡一体化,镇区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千年古镇换新颜。

居住环境正在‚城市化‛。基础设施政府搞,不让群众拿一毛,社区道路、供排水一应俱全,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基本相同的居住环境。

公共服务正在‚城市化‛。公共服务全配套,看病养老有依靠,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正在向社区覆盖。

就业结构正在‚城市化‛。近三分之二的农民开始从事

二、三产业。入住社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60%,‚就业不出乡,务工不进城‛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消费方式正在‚城市化‛。农民不再把一生积蓄用于建房,消费开始多元化。抽水马桶燃气灶,冰箱宽带洗衣机,悄然改变着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

(九)‚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城厢已经复垦整治8000亩采煤沉陷区土地。怎样开发利用,怎样实施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怎样土地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生态效能,取得最大化经营效益?这个问题拳拳于心,铮铮之地。

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园,打造全国一流、综合性现代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基地。

投资规模达十亿元左右。投资目标是将该项目建设成为集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切实体现永城是生态之城内涵,黄淮海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基地。 建设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基地,将和芒山旅游区、陈官庄烈士陵园三者联动,使永城旅游业更加丰富和圆满。

辐射苏鲁豫皖四省,园区建成后,与陈官庄红色旅游、芒山汉文化浑然一体,

设立园区管委会负责生态园区规划、管理、项目协调等各个环节,加强对生态园区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政府搭台,园区唱戏是各地生态园区发展的经验。要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各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让各方资金‚打捆‛使用,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开放式投资生态园区。

目前,刘岗复垦土地已与群众签订协议,工作基本结束。园区建设需一定的建设性用地,政府应出面协调,加快生态园区开建步伐。

为进一步做好生态园的规划和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精品园区,生态园区筹建领导小组要分赴省外先进地区进一步考察,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永城生态园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

(九)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我们清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刚起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更清醒,未来遇到的问题还会很多,持续走下去,必须思想更解放,观念再更新,领导方式快转变。新的村庄搬迁补偿标准尚未出台,按当前市场原材料价格,搬迁安置和社区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搬迁安置任务艰巨,进度缓慢。

我们深知,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建设生态园区要站位全国,放眼世界,加强与国内农科研专家的联系和沟通,使规划一步到位,达到国家一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同时高效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永城沉陷区越来越多,要以城厢刘岗生态园区建设为示范点,统筹考虑辐射周边乡镇的长远规划,与后期永城煤碳资源枯竭,经济转型接轨,逐步扩大园区面积,可考虑一园一景,一园一新,园园相扣,循环发展,亮点纷呈,打造永城生态园区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品牌。

我们坚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承借市十一次党代会的东风,按照‚稳定、重工、兴农、富民、强乡、增收、托城‛的总体要求,先行先试,弯道提速,砥砺奋进,加快刘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园建设,沿沱滨路建成永城市最大的物流集散地,打造一流‚三化‛协调示范乡镇,奏响城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十八谈之南阳篇

敬畏之三十

论语读后感之三十

新“十八谈”之廉政篇心得

新十八谈之和谐篇心得体会

15“新十八谈”之基础篇1130

14“新十八谈”之主导篇1122

“十八谈”之新乡篇:创新破解难题

新十八谈之和谐篇心得体会重点

13“新十八谈”之引领篇1115

三十谈之城厢篇
《三十谈之城厢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