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届高考政治备考 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15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国家宪法日的出台

(一)设立目的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12月4日,国家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二)提出背景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之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 1 / 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重大影响

决定指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二、重大会议精神

2014年10月30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 2 / 8 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三、教材知识对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反腐制度化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从经济活动参加者而言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二)政治生活角度

3 / 8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说明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5.公民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遵守宪法不仅是公民的义务,更被融入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

6.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全会指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7.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新的路线图。

8.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四中全会 4 / 8 第一次明确了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四大职责。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发挥带头作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出依法治国的新蓝图,这个新蓝图将对其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不断巩固其执政地位、提升其执政能力,保障其完成历史执政使命。

2.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会指出,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

3.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中 5 / 8 共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不断追求更高法治建设目标。

4.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表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刻认知,更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上升到新的高度。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往多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大多聚焦经济或党建,这一次确定依法治国,不仅体现我们党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体现我们党对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

6.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形成了两大方略,一是依法治国,一是以德治国,二者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四、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分析

1.【2015全国新课标I卷38(1)】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 6 / 8 分)

【答案】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试题分析】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题型是措施类,材料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了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政府与法律的关系、政府与审计部门的关系等,政府强化预算管理,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所以材料中的动词是解题的题眼所在,“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说明要依法依规行政,严格执行人大的预算,并且完善预算制度体系,还要强化监督,完善内部外部监督体系。

2.【2015全国新课标II卷38(1)】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 7 / 8

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答案】(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有利于完善税法法律制度(3分);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联系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的知识,可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税法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保护纳税人的权益等角度考虑。

五、对高三复习的启示与反思

1、要了解一年来党和国家新的路线、方针、政策

2、要系统了解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具体要求、影响

3、要与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相对接,并根据相关背景材料进行灵活地调取

4、要能做到由小见大,从命题人设置的小的切入点体会所考查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全国卷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应怎样做到依法行政;全国卷2,通过税收法定原则来考查依法治国。

5、从平日就要养成主动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评价和透析相关时代热点的习惯,要多角度、多层面分析。

8 / 8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_高见_凤凰网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

1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届高考政治备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为什么依法治国要依宪法治国

届政治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依宪治国开启中国法治新时期

届高考政治备考 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届高考政治备考 依法治国,依宪治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