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蒙古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学 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经 济 管 理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

内蒙古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制 摘 要 论

摘要„„„„„„„„„„„„„„„„„„„„„„„„„„„„„„„„„I 论

目录„„„„„„„„„„„„„„„„„„„„„„„„„„„„„„„„„Ⅱ

论文„„„„„„„„„„„„„„„„„„„„„„„„„„„„„„„„„Ⅲ

企业建立公平合理激励机制的必要性„„„„„„„„„„„„„„„„„„„03 1.1、管理深处是激励?„„„„„„„„„„„„„„„„„„„„„03 1.

2、我

完善?„„„„„„„„„„„„„„„„„„03 合理有

设定„„„„„„„„„„„„„„„„„„„„„„„„„ 03 2.1激励形式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03 2.2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机制„„„„„„„„„„„„„03 企业合理有效激励员工的和方法与途径„„„„„„„„„„„„„„„„„ 04 3.

1按

分配?„„„„„„„„„„„„„„„„„„„„„„„„„„„„„„04 3.

2按

分配?„„„„„„„„„„„„„„„„„„„„„„„„„„„04 3.3为

环境„„„„„„„„„„„„„„„„„„„05 3.4为职

机会?„„„„„„„„„„„„„„„„„„05 企业合理有效激励员工时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06 对人力

激励„„„„„„„„„„„„„„„„„ 07 5.1、

人才„„„„„„„„„„„„„„„„„„„„„„„07 5.2、

其才„„„„„„„„„„„„„„„„„„„„„07 5.3、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07 5.

4、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虚拟工作团队 „„„„„„„„„„„„„08 5.5、设立企业负责人首席执行官 CEO、战略决策委员会、独立董事等制度安排

„„„„„„„„„„„„„„„„„„„„„„„„„„„„„08

文献 „„„„„„„„„„„„„„„„„„„„„„„„„„„„„„„„„„10 致

谢„„„„„„„„„„„„„„„„„„„„„„„„„„„„„„„„„„„„„ 11 浅谈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一、企业建立公平合理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二、合理有效激励机制模式的设定?

三、企业合理有效激励员工的和方法与途径?

四、企业合理有效激励员工时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近年来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是企业领导人应该注意和避免的。? 误区一:激励就是奖励? 奖励成为一种重要激励机制。必要的奖励,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焕发起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误区二: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相同的激励政策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将他们的需要整理、归类,然后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这样的激励措施才能最有效。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误区三: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例如某公司推出“年终奖”的计划,本意是希望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却因为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只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效果才能更有效。? 、对人力资本的权利与地位进行激励

一 建立心灵契约,留住人才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动意愿较强,适当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和必需的,是技术扩散的主要形式之一,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从微观来看,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会造成人才流失和技术外泄,这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新员工的离职率相当高。正确处理好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关系,留住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忠诚是双向的,雇员总是忠诚于那些忠诚于自己的公司,而终生雇佣就是公司向雇员表明对他们忠诚的方式之一。它表明公司的命运同职工的命运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当环境急剧变化时,以往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终身雇佣制就显得与环境越来越不和谐了,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可雇性” employability 基础上的新雇用契约。在新的契约中,雇员要尽力保证自己和自己所属的公司或部门的竞争力;作为回报,公司保证不断地为雇员提供培训和教育,扩展其知识技能,在任何时候都具备在其他企业找到理想工作的能力。

现在,在一些成功企业中人们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你是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你若愿意贡献心力于公司的成长、进步,公司也会增加你的成长、进步的机会。”所以,为不畏竞争的人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这才是现实可行的心理契约。如果企业能为职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又能为其创造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源,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以人才为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必要建立心理契约。这就是为什么像丰田、三星、联邦快递等公司遵循一种可以被称作没有保证书的终身雇佣的政策的缘故。

二 优化组合,人尽其才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并发挥最大效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科技型企业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适合自身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心理上的成就欲、满足感也正是事业上的激励。企业应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企业可以采用工作轮换方式,内部公开招募制度,让专业人员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另外,引入职务设计技术,为重要的人才设计相关的具体工作任务,以“扬其长、避其短”,这也是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彭剑锋教授在2000年5月于北京召开的新世纪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坛上指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性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三角,即知识性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将面向如何来开发管理知识性的员工。知识性员工的特点是不一样的,知识工作的设计也是不一样的,知识工作系统、知识工作流程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更要关注知识性员工的特点,要针对知识性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三 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

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才开发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短视,“只使用、不培训”,“只管理、不开发”是共同的特点。没有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与开发,将使研究人员的知识迅速老化,智力储备很快枯竭。而在研究人员从优秀走向平庸的同时,企业也丧失了发展后劲,最终无法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高新技术的动态性也决定了科技型企业应该特别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使他们的技术与知识的更新速度走在行业前列,以长期保持企业的人才优势,进而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若企业能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因此,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

四 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虚拟工作团队

科技型员工更多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而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特性,避免僵硬的工作规则,采取可伸缩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工作地点。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为人们远距离办公及住所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灵活的工作方式使员工能更有效地安排工作与闲暇,从而可以达到时间的合理配置,这显然符合高科技员工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拟工作团队,很多知识性工作,没有必要有很漂亮的办公室,大家都在一起办公。它可能就在家里办公,可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通过信息的连接,形成一种智力资本工作的可能。当然,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于这些高智商的知识性员工,究竟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形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企业如何搭建一个智力工作的平台,如何避免随之出现的员工在上班时间通过网络从事兼职等不良现象,这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一个挑战。

五 设立企业负责人首席执行官 CEO、战略决策委员会、独立董事等制度安排

在2000年1月9日的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高峰会上,魏杰指出,人力资本作为制度安排以后,引起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治理结构,我们现在还在强调董事长,总经理分开,而发达国家已经不强调这一条了,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已经过去,CEO的产生就是最大的例子。CEO就是首席执行官,不是把总经理叫做首席执行官,CEO的权力是总经理加50%董事长,CEO的产生标志着重视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治理。CEO所听从的企业战略决策委员会,是由大部分企业或者经济、法学方面的社会精英组成,他们有权力指定或否定首席执行官。独立董事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学、法学、管理方面的专家权威,在企业经营中投票权和出资人是一样的,有的企业让独立董事担任了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主任,甚至有的企业提出来,独立董事有一票否决权。我们从激励角度来考虑,CEO、战略决策委员会、独立董事等这些新的资本产生是对优秀人才的充分尊重与利用。

参考文献

cla=\"ad_box\">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分析毕业论文

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

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

论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阿里巴巴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问题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的三大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和运用

浅谈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毕业论文
《浅谈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