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5: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各项理化性质、微生物及物质元素的检测,熟练检测的操作步骤,并为以后更深远的工作及研究打下实践与技术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检测员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种仪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层析仪根据各种各样的化工互作用力来分离混合物。这种互作用力通常是分析物及分析管柱之间的一种非共价性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在不同的时间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每个峰顶都代表一个另外化合物的种类,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测物所含有的物质。

我所在的岗位主要负责检测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三聚氰胺以及苏丹红。

三、实习安排:

三周时间逐步学习高校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原理、操作使用和注意事项,期间可穿插对其他实验室的气象色谱仪的检测理论学习,以及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实验的进一步熟悉。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实习的第一天便是分配岗位,原本计划三周能在每个岗位上轮循一回,结果却是在大型仪器实验室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学习了阵阵三个星期。

归结起来,整个的实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理论知识学习、使用操作的要点讲解、实际操作、反思与总结。 (一) 理论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二) 使用操作的要点讲解

每天的样本种类是不同的,数量也不同,这就导致所里老师因节省资源的目的,会在样本少的时候不做检测,而我的学习在初期也是有些混乱的不知所措。先看上样检测,再看样品前处理,再穿插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第二天才听得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打乱的顺序让我刚开始并不清楚整个的操作流程,而且经常会把各项操作的方法搞混,为此,受了老师不少白眼。

之后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将老师所讲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步骤做了以下归结,以苯山糖安(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为例:

1、样品的前处理

拿到各式各样的样品,我们并不能直接放入仪器中检测,而是应该对样品进行预先处理,因为高效液相色谱仪所能接受的样品即为含所测物质的液体样品,所谓样品的前处理,即为将所有的固体、酱状液体、液体样品制备成仪器能接受的一定浓度范围的液体样品。 固体样品:用试管称取2g切碎的样品,加入20ml水,振荡混匀,浸泡4-5小时 液体样品:用试管量取2ml样品,加入20ml水,振荡混匀,静置1小时 酱醋样品:用试管量取1ml,加水定容至50ml,振荡混匀,静置8小时 所得样品浓度即为10ppm,10ppm和20ppm

2、标准样品的配制

NaHCO3(20g/L)溶液:称取2g碳酸氢钠,加水定容至100ml 苯甲酸标液:称取0.1000g苯甲酸于容量瓶,加入5ml配制好的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5ml10%的甲醇溶液,加水定容至100ml,振荡混匀,得到1mg/ml的储备液。

山梨酸:称取0.1000g山梨酸于容量瓶,加入5ml配制好的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5ml10%的甲醇溶液,加水定容至100ml,振荡混匀,得到1mg/ml的储备液。 糖精钠标准溶液:称取0.1000g糖精钠,用流动相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再加入5ml10%甲醇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得到糖精钠1mg/ml溶液。

安赛蜜:称取0.1000g乙酰磺胺酸钾,用流动相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再加入5ml10%甲醇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得到安赛蜜1mg/ml溶液。

最后一步,从含四种物质的容量瓶中各取1ml溶液于第五个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

3、流动相的配制

称取3.12g磷酸二氢钠与2L容量瓶。先加水至一半,振荡摇晃溶解,在加水至刻度线。使用抽滤装置,取一片紫色的水系过滤膜覆盖于石棉层上,用夹子固定抽滤瓶与过滤装置,用橡皮管连接抽泵和抽滤瓶,打开开关。先抽滤一小部分溶液,对装置、抽滤瓶和承装流动相的试剂瓶(试剂瓶需要用重铬酸钾洗瓶剂预先进行清洗,注意重铬酸钾有强腐蚀性和致癌性,不要弄到皮肤上)进行润洗,再对全部的溶液抽滤,得到,不含菌的流动相。最后一步,将抽滤完的流动相溶液(试剂瓶)放入超声波清洗仪中5min,除去流动相中的气泡。至此,流动相配制完成。

4、样品制备

经过浸泡了数小时的样品,此时样品内的被测物质已经充分溶解于液体溶剂中,然而,所得的液体并不是纯净的,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如固体颗粒。高效液相色谱仪因其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值低,柱子十分的精细细致,若将该液体样品直接放入仪器中检测,会导致柱子甚至仪器中管道的堵塞,破坏柱子和仪器,致使结果毫无参考价值。因此,获得溶解物质的样品还需最后一步,来制备成能够使用的液体样品。 样品制备如下:

若当日有15个样品,则需准备15个一次性的1ml针管,微样过滤器(做苯山糖安的样品处理时使用水系过滤器,做三聚氰胺的时使用有机系过滤器),15个样品瓶。将针管去掉针头,于样品试管中吸取1ml试液,套上微样过滤器,将试液注入小样品瓶,更换针管和过滤器,用相同操作过滤下一个样品,按编号将小样品瓶依次放入样品架。若在将试液注入小样品瓶时,不容易注入,所受阻力大,则当时不能过度用力,应缓慢注入,或更换过滤器,或用离心机离心五分钟试样后再过滤即可。将承有样品瓶的样品架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样品室中,样品制备完成。

5、编写程序

好的,接下来三步是我最混乱的三个步骤了,原因主要是没用过类似的系统软件,再加上老师一会儿讲讲第六步,一会儿又讲讲第五步,颠来倒去,刚开始又不让我上手只是看。所以做总结,实际也是为了此。

点开操作系统,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点“分析”进入1号箱。

然后点击“调用方法”,选择文件“苯山糖安”,“打开”“下载”“启动泵”,机器便会按照一定比例注入乙腈和水以及流动相磷酸二氢钠,来先清洗柱子,后平衡竹内相。

在正式编程之前,先排泵内气泡。可直接在仪器上进行操作:关闭bump,打开泵头开关,按下purge(此时会以最大泵压力流动),气泡便会随流动相一起被泵入废液缸。待各软管中见不到气泡时,再泵一分钟,即可再次按下purge,关上泵头开关,再次按下bump,此时便完成了管路内的气泡排放。接下来派泵头气泡:接着上面的步骤来,待压强显示达到5.0mpa时将泵头开关打开,此时可看到有明显的一连串气泡从泵头的小软管中排出。待气泡流出后,关上泵,待一次显示压强又一次达到5.0mpa左右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无明显气泡从泵头排出即可。

接下来开始编程,打开的方法中已带的像数据库表格一样的内容即为上次测量苯山糖安的方法。为方便后期出报告,所有的数据标题类的内容都需重新编写,包括“样品架”“样品名”“ID”“样品类型”“稀释因子”等,以及要在适当位置插入一针标液以便弥补柱未洗净所带来的误差。

方法编完后,便可开始进行检测,所花时间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视样品量而定。

6、分析数据

这一步是我掌握的不是很熟练的一步,涉及到一些理论,尚未理解就过去了,哎呀不好呢。数据处理主要是:首先,调多色谱通道,根据苯山糖安四种物质的性质,可选取195,225,255三个色谱通道,然后设置向导,最小识别面积为10000,时间窗飘逸范围设为10%或5%,校准级别单点,1级。然后将此应用于所有积分。

7、发报告

含量未超界限为“未检出”,超出界限就要进行二次复检甚至三检,最终把两次的结果都记于打印出的报告上。 (三) 实际操作

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刚开始没记笔记,只一门心思用耳朵听脑子记,结果老师本来就不是按顺序讲的,这么记下来就更乱了。听着简单的步骤,真到自己做的时候就有些分不清了,比如做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时,我就误拆了十几个新的一次性针管,而那些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才会用到的。

既然提到了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那我就在细说一下这个快速检测的方法。想当年三聚氰胺引起了多大的食品安全**,坑害了多少婴儿的健康,那时就是因为对三聚氰胺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才会导致那么严重的后果。而如今的三聚氰胺快检技术,实在让我惊讶,所需要的核心,只是一个小小的试纸卡。用移液枪吸取牛奶液体50ul于小试管中,加200ul三聚氰胺稀释液混匀,然后将样品滴加到加样孔3-4滴,反应5min,观察试纸的显色情况,判断结果。T线和C线都显色,表示样品中三聚氰胺浓度低于检测限;T线无显色C线显色,表示样品中三聚氰胺浓度高于检测限。未出现C线,表示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纸卡已变质或失效,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卡重新测试。

但有时这个三聚氰胺的快检法也会失效,像是有一次,对黑牛豆奶做的快检显示高出检出限,然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这个更精确)做复检时会发现压根没有。由此可以判断,该快检法的准确度并没有高效液相高。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三周的实习,时间不短,但真正了解的比较透的也就只有高效液相色谱仪了。期间的空闲时间(因为样品量少的关系,我所在的高效液相仪器室的工作量并不大,没东西可测的时候老师便让我们自己找事做),我在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实验室来回走动,却只学个皮毛。每一个部分的学习都没能够有集中的时间让我学精是我最大的遗憾。 然而,有遗憾并不表示没有收获。三周的时间,让我脱离了书本,脱离了想象,真正的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这是在学校实验室很难达到的。老师说,三周时间并不能让我完全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分析,也就是我搞得最混乱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所测的物质的峰是否飘逸,超出检出限的物质的检出量是否完全为所测物质而不包括杂质(很多超出检出限的物质其实是由许多杂峰组成的,排除杂峰,其实际物质远低于检出限)。但是我已能够独立操作并完成高效液相色谱仪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切不可眼高手低啊。胡乱用脑子记了三天,大脑终于宣告混沌破产,而在此时,老师也给我指出这一大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给你讲那么多遍你记不住你还不找本子记!记住了的在实际动手时很明显的表现出了不确定,此时若有笔记,绝对是绝佳助力。所以,学习的时候纸笔随身,绝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实习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习大纲

新建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保证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实习报告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