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平阴县“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5: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平阴县“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致力于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致力于强化保障措施、增强保障能力,就业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深化劳动就业改革、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引导广大劳动者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等措施,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起自强自立、职业平等、创业光荣,面向多种所有制、面向多种形式自主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形成了择业观念市场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机制,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联网。“十一五”期间,累计安置城镇就业1.9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保持了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社会保险水平明显提高。强化扩面征缴工作,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保基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截止2010年12月,城镇基本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万人、5.17万人、3.38万人、2.8万人和2.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养老金从2007年的人均974元提高到2010年的1450元,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标准增加至472元,2010年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额达到3.52亿元,支出

3.47亿元。

(三)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以心系国防、关爱功臣,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作为推进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以“三级优抚医疗网络”为载体、以“一个体系、四个层次”的优抚医疗保障机制为核心、以“一册、一卡、一站式结算”程序为补充的优抚医疗保障新模式,创建了“优抚医疗一站服务”贴心民政服务品牌。2009年2月,全国优抚医疗保障工作现场观摩培训班在我县开班,我县的做法得到了民政部、省、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实现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多次调整了自然增长机制标准,残疾军人、烈属等抚恤补助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积极推进安置改革,以政府指令性安置为主,自谋职业、企业双向选择为补充的“双考”安置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谋职业率连年上升,安置率均为100%。

(四)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新进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程序不断规范,保障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联动,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2010年,城市低保月保障达到709户1706人,保障标准由2006年的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80元,年保障资金由2006年的147.2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267.7万元,提高81.8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加强,2010年,月保障达到7952人,年保障标准由2006年的每人每年850元提高到1320元,年保障资金由2006年的39万元提高到2009年534.4万元,增加了1270%。加强县、乡、村三级慈善网络体系建设,每年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5年来,共接受捐款25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670人次,困难学生2405人次,大病患者11375人次。

(五)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了平阴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济南玫苑老年公寓暨平阴县玫苑社区服务中心,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建设楼房8栋。建设了集救助城镇“三无”人员、城乡孤残儿童、救灾储备、优抚医疗等社会救助于一体,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综合楼1栋,建成小型公寓楼7栋,配套建成了人工湖、健身广场、网球场和200亩绿地。实施“明天计划”,对具备手术条件的30名孤残儿童实施康复治疗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十一五”期间,全县各种福利彩票发行总量达6260万元,为福利机构建设和慈善捐助提供了有力支持。按照“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资助“星光计划”、“明天计划”、“福彩助学”及敬老院建设等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注重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紧密结合,从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等方面,完善企业工资分配调控体系、推广劳动合同制度、强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县级劳动保障、工会和企业组织普遍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仲裁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近300起,结案率保持在98%以上。劳动保障执法年均检查企业260家,涉及职工3万余人次,受理举办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98%以上,有效地维护

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七)政策导向作用明显。不断强化政策意识,注重宣传政策、落实政策、完善政策、争取政策、用足政策,着力在实效性上下工夫,善于从政策中找方法,重视运用政策指导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落实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有关文件,围绕“贴心民政”主题,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措施,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抓政策的调研、督查和完善,确保政策的落实,充分发挥了政策的带动效应。

二、“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环境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表现突出,城镇就业再就业压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就业数量增加与就业质量矛盾进一步显现,今后5年,将出现3个明显特征:一是新生成劳动力就业进入增长高峰期,一批未考取的应届毕业生、新毕业的大中专生和复员转业军人等新成长劳动力将集中就业;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面临攻坚期,近两年国有资本加快退出,下岗失业人员将集中出现,且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低的现状,安置难度较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加速期,将给城镇就业造成长期压力。且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与素质不适应的矛盾表现突出,一方面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出现许多就业岗位急需人员的短缺。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艰巨。社会保障面临老龄化、城市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压力。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给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增添许多变数。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共服务的标准要求也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加大了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难度。“十一五”期间,我县的民政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也对民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县老年人以每年约3%的速度递增,退休人员以每年4 %速度增长,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呈加大趋势,确保支付的压力将更大。同时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对社会保险发展提出了新的紧迫的要求。未来5年将是我县城镇化进程加速期,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日益突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逐年减少,民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大量增加,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征缴,把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整体保障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劳动保障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会更加显现,如关闭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参加享受医疗保险问题、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差距过大等问题,都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三)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随着企业改革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劳动关系双方利益越来越明晰化,现行的依靠行政手段来调整劳动关系的方式将逐步向法制化过渡,市场化劳动关系将更加占据主导地位,就业形式更趋多样化、复杂化。从目前我县收入分配、劳动纠纷、争议仲裁等方面情况看,劳动关系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在一些方面仍表现突出,劳动合同管理基础薄弱,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状态,企业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特别是最低工资规定执行不到位,欠缴养老保险、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法律法规滞后,依法维权存在操作难点。而面对这些问题,劳动者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公正的要求,维护个人权益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劳动、保障民生”的主题,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为着力点,集中力量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当前突出问题,并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不少于3200个,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技能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十二五”期末,中级工比重达到65%,高级工比重达到20%,技师、高级技师比重达到6%。就业再就业培训稳定在1.2万人左右;创业培训不少于900人。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努力实现全覆盖。开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个人账户。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劳动监察案件、劳动仲裁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建立规范高效劳动关系运行机制。企业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趋于合理,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10%。

社会养老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更加完善。健全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

2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权益;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健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四、“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围绕四个重点,积极促进就业。

1.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为重点,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切实抓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充分调动企业、职工运用政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积极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储备制度,巩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机制,帮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继续抓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通过降低门槛、扩大额度、简化手续等措施,放大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

2.以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为重点,努力拓展就业空间。实施就业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抓住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结合点,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中小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服务型企业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引导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劳务派遣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着力抓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消化的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扩大转移的地域和就业的规模。

3.以失业调控保障基本生活为重点,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功能。加强失业调控,做好改制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合理引导和规范企业规模性裁员。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全县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合理确定失业预警线,及时发布失业预警信息,制定预警方案。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待遇的享受,管好用好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的功能。

4.以创业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自主创业、就业能力。以创业技能培训、城乡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以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结构。对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通过技工教育、职业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技能。紧紧依托企业,开展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梯级培训,促进劳动者岗位成才。对有就业愿望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提供不少于两次的免费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就业再就业的能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凡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工种,均持资格证书上岗。

(二)立足四个强化,完善社保体系。

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与退休待遇挂钩的政策,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加退休年金”的待遇支付办法,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衔接。在推动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制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工伤医疗保险支付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的办法,探索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新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生育保险办法,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标准,逐步实现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直接向农民补贴的转移支付机制,引导、扶持和激励农民参保,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机制。

2.强化扩面措施,扩大覆盖范围。抓住经济发展、就业再就业总量增加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强部门配合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行政、法律和经济措施,通过政策宣传、部门检查、执法监督等方式推动。把私营、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根据这部分人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使社会保险基本做到全覆盖。

3.强化基金征缴,加强运营监管。对参保单位和人员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做到依法征缴,违法必纠。加大社会保险稽核力度,特别是对收缴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监控,建立企业参保缴费诚信制度,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进行有效监督,努力提高基金征缴率。建立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险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扶持资金的财政支出比重。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基金保值增值运营的渠道,探索建立和完善个人账户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多方监管组织体系,实现对社保基金运营的全程监管。

4.强化退管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建立转入社区退休人员的档案数据库,纳入全县统一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化管理。重点做好退休人员社区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基地工程,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成企业退休人员政治学习和文化交流之家。

(三)完善四个机制,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1、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优待抚恤政策,进一步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完善专项制度和措施,解决优抚对象医疗、生活、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2、完善优抚安置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优抚安置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的维修改造,提高服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加大优抚医院、光荣院等优抚事业单位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住院床位,提高入住率,依托光荣院开展优抚对象轮流休养工作。

3、完善优抚安置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继续采取考试考核与自谋职业、企业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妥善安置退役士兵,确保安置率保持100%。积极完成军休干部、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任务,认真落实政治、生活两项待遇,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4、完善优抚保障机制。依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平台,建立优抚对象临时困难应急救助机制;完善优抚医疗保障机制,提高大病救助标准;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优抚对象住房保障机制。

(四)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1、健全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补差额达到低保标准的50%以上。建立传统方法与跨部门信息比对相结合的收入核定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不断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到2015年达到5%。建立以县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为中枢,以乡镇(街道)、部门救助服务站为枢纽,以村(居)救助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救助工作网络。通过阳光救助信息系统综合分析,自动生成医疗、住房、教育、养老、事故、残疾、就业等十大类需救助指数,并按照分数高低给所有困难家庭排名,提高救助资源的使用效率。

2、健全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健全完善五保供养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到2015年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以上。规范敬老院管理服务,提高供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全县所有敬老院保持省一级敬老院标准。

3、健全社会福利社会化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强县老年公寓建设,推进乡镇、村(居)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到“十二五”未,建成以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多方参与兴办、运行机制完善、政策法规配套、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五)坚持五个推进,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提高各级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根据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制定我县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

2.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制度,在非国有企业全面推广平等协商确定工资的办法。制定适合不同行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规范劳动合同文本,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在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逐步引向行业性集体协商。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乡镇普遍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好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做好安置方案的审核及相关劳动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努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改制顺利进行。

3.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完善紧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协调劳动关系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妥善处理仲裁与诉讼之间的衔接问题。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街道乡镇及社区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在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建立健全信访、仲裁和监察“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4.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切实发挥其调控引导作用。适时调整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工、非正规就业人员

4最低小时工资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最低收入。维护劳动者参与企业工资分配的权利,完善艰苦岗位津贴制度。在全县各类企业大力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争取到2015年,成为多数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规范协商程序和办法,形成企业根据劳动力市场价格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新机制。全面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工资支付诚信制度和建筑业等重点行业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继续探索建立欠薪保障制度。

5.推进维权执法工作一体化建设。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强化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和书面审查,加强对违法行为较多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建立劳动保障维权预警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络。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网络化”管理、“网格化”监察和“一体化”执法的工作机制建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五、“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三项重点工作。二是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职业培训、劳动合同、城镇未参保人员参保、农民工工作环境四项薄弱环节。三是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把握好就业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自身各项工作,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机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和依法行政的法制机制为重点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四个注重”。一是在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加强服务推动就业、全面完成就业任务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强化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劳动监察等措施,努力实现以就业稳定性为主要内容的就业质量的提高。二是在积极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医疗保险改革、强化社保资金支持功能、完善社保资金计发办法为重点的制度建设的研究,不断完善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处理好劳动关系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岗与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与失业人员、城镇职工与进城务工人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等各类社会群体利益的平衡,推动社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四是在围绕提高就业稳定性、缩小机关与企业养老金待遇差距、解决困难群体基本医疗、处理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等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成功的做法提升为理论和政策,把行之有效的非常之举提升为经常性的工作方法,把临时应急性的措施转化为工作制度,把经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

(三)推进“六个必须”。一是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失业调控,减少失业者的数量。二是必须加快建立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认真研究适应城市化、老龄化、就业灵活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逐步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必须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进一步推进以签订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三方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全面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四是必须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形式,健全培训机构,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紧贴市场的职业培训新格局,重点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初步建立起技能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劳动者队伍。五是必须全面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完善监察执法程序,科学配置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六是必须全面推进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的能力,廉洁自律抵御腐蚀的能力;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建立职责明确、运作协调的组织体系,大力推进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

(编制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

平阴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平阴县“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平阴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平阴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平阴县“十二五”阿胶产业发展规划

7 淮安市“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平阴县“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平阴县“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