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

论文题目: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

广州大学商学院

2012年12月

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一直都是珠三角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它给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带来了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丰富的资金,还给珠三角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可以这么说,没有外资,珠三角不可能有今日的地位。然而伴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珠三角在外资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从珠三角对外资的利用现状谈起,揭露珠三角在外资利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利用外资 FDI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一、珠三角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9个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和惠州。珠江三角洲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城市群。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是外资的重要投资地。可以这么说,广东省绝大部分的外资都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由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实际外资的利用金额,还是FDI占全省固定资产的比重,或者FDI占全省GDP的比重,珠三角都占了绝对的大头。而2010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两百亿美元,达202.61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合同外资金额246.01亿美元,而珠三角合同外资金额213.49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83.4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全省的86.8%和90.6%;2011年和2012年珠三角实际外资金额也占到广东省实际外资利用金额的90%左右。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珠三角地区能利用外资的金额在逐年增加,但是从增长趋势上看,有减缓的趋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外资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也就是说外资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有一些外资并没流到它该去的地方,因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是主要的问题。另外,珠江三角洲在外资利用上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二、珠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产业结构上看, 外资的主要流向是工业部门。外商投资主要分布在工业部门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这类工业产业结构有轻型化、外向化的特点。, 轻纺工业项目是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角色。不过珠三角的轻型加工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基础工业建设却相对滞后, 珠三角相当多的生产性产品用于出口,大都达到70%,有的产品甚至全部出口。这种结构与体外资追求利润的动机有紧密的关系。我国利用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所以我们应该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只适应于紧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而不符合珠三角长远发展的需要。

另外作为重要的加工贸易区,不少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供应国际市场。外向型是珠三角最重要的特点。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从事加工贸易赚取的利润是最少的。一个产品从原料到加工成形再卖出去,利润最少的环节恰恰就在于加工。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低,靠出卖劳动力也非长久之计,因此珠三角在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上必须有所行动。

外商直接投资偏向工业尤其是工业中的轻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的电子行业, 这是因为此类行业开发投资相对较少, 回收期短, 利润率高, 风险较小。然而这种方式将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造成阻碍,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该地区的发展了。目前,珠三角地区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这并非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而且在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必然,对于环境的保护是不利的。

2、珠三角城市间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化严重

珠三角各个城市虽然同属于广东省,但是各个城市都各自为政,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区域内各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

珠海统计网于2008年发布了一篇文章---《珠海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状及趋势》,其中指出了珠三角产业结构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8以上,其中广州第三产业相似度高达0.9058,而珠海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的结构相似系数更高,达到0.98;二是工业支柱行业与珠三角大部分城市高度重叠,其中2007年珠海与东莞、惠州、深圳的工业结构最为相近,其相似系数分别高达0.946

6、0.91

45、0.8937。

珠三角城市之间的产业同构,造成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这也不利于珠三角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经济圈,不利于构建循环经济,这对珠三角的进一步发展将造成巨大的障碍。

3、资源过分集中,主要来自港澳

2010年,珠三角外资来源的前5名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萨摩亚、新加坡2010年,珠三角实际外资利用额达到183.47亿美元,而这其中有至少七成来自香港。主要因为是珠三角毗邻港澳,拥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并且我们也应该看到, 港澳台投资的项目多是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或其他中小型项目为主, 高科技产业的比重还不高,这样的投资结构已不能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要求。

珠三角外资来源之所以集中在港澳,主要是因为香港、澳门与广东的地缘关系和人民之间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三地人民相互往来频繁,资源互补、相对利益日益增长和经营环境的逐步接轨, 这是珠三角目前仍然保持以香港、澳门资本为主的重要因素。由于珠江三角洲的FDI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而港澳台资金以资本小、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特点,因此是不利于珠三角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使得珠江三角洲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4.引进外资技术缺乏消化创新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吸引外资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许多企业都以引进设备和资金为主, 而忽视了软件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引进。而企业引进外资技术也停留在一种原始的阶段,不注重吸收消化和创新。在国外,企业每引进1美元的技术往往要用7美元资金去吸收和消化, 但珠三角在引进技术时,消化吸收能力显得非常弱。 最近两年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资金比例甚至不到1: 0.09,,远远低于韩国、日本1:10的水平。政府对科技投人占GDP的比重也比较低,大大低于国外8%的平均水平。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资金投人作支撑,科技水平就很难提高。另外, 传统产业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还不够。

5.忽视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中必须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和资源与环境的整体发展, 使一体化延续于子孙后代, 永续发展。珠三角在吸引外资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虽然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是却付出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代价,, 使珠三角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缺乏协调发展, 这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相应的对策

相应的对策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从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珠三角的整体规划是由政府主导的,因而政府需要从各个方面引导企业、引导市场,政府要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整体的环境离不开企业积极参与,整体环境的改变也需要从企业做起。

从政府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引导FDI向第

一、第三产业流动

长期以来珠三角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反映了现有产业的结构状况和比较优势, 但正是这种长期不平稳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校正这种产业结构的偏差, 珠三角必须贯彻“ 强化第一产业, 提高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珠三角今后发展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的引资政策, 把FDI引导到相对缺少资金的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政府有必要放宽第三产业投资的业务种类以及地域限制, 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政府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农业, 同时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然而引进外资时,我们要审慎,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杜绝盲目引资的出现,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2.整合区域资源, 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给珠三角带来的发展时机。前些年由于中国政府对项目融资的管制,珠三角地区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金额非常有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投资壁垒也会逐渐消除。这给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对外投资或利用外资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珠三角地区可以通过地缘、资金、技术以及良好的经济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实行差别化的农业发展策略等措施来来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3.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现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吸引国外直接投资除了弥补国内投资资金的不足, 还有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目的。但是有学者认为, 自1992 年以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于本土企业投入不足, 无法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所造成的。鉴于此,珠三角地区应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 吸收为辅的原则, 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 来提高本地区企业的研发能力。跨国公司为了和本地企业竞争, 必然会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从而达到使内外资企业相互竞争,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4.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FDI为了降低投资配套成本, 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通常集中在其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 如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FDI所进行的投资大都是利润高、回收快的产业,如轻纺织业。另外,FDI所进行的投资大都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企业。当然,这与珠三角自身的经济模式切实相关。由于珠三角自身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征,我们所从事的产品出口实际上能获取的利润是非常少的,只占整个产品的价格很小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珠三角经济的发展的。

另外,伴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成本也在提高,人口红利趋势明显。目前,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挑战。因此,转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成为珠三角社会的大势所趋。

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珠三角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消耗的产品,一方面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自然环境。政府要鼓励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帮助其成长。另外,政府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把不适合珠三角发展的产业转移出去。鉴于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比较落后的局面,珠三角可以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那里,帮助这些地方摆脱落后的局面;同时,产业的转移也有利于缓解珠三角地区FDI规模大幅度增长后部分资源短缺、成本上升带来的挤出效应。

6、建立一体化经济,消除各城市的行政壁垒

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在“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基础上,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实现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包括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管理一体化等整体性的一体化要求,它是一种区际分工与协作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珠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利益的优化与整合,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同时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各个城市能更好地进行协调,能有效地减少产业的同构化,使分工合作和规模效应更显著。所有的这些,将使进入珠三角的FDI这一资源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

7、加大吸引跨国公司R&D 投资, 重视高素质人才教育

跨国公司的R& D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外资与珠三角研究机构的合作、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等方式也将带动珠三角R& D力量的发展。必须通过指定相关政策, 如加大对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税收优惠, 在土地、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 促进本地科研机构与跨国公司开展科研技术合作, 允许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参与政府支持的研发项目。另外,省政府应制定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支持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创办权威性的学术期刊, 引进外力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 以加强学术交流。

对于企业的建议: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

FDI尽管带来了我们所需要的先进技术, 但其产品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商手中, 转移来的只不过是已经进入“ 成本竞争”阶段,也就是对我们来说的相对先进技术, 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 一方面, 我们通过使用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 发展其先进技术; 另一方面,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的研究与开发, 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

结论

对许多地区来说,外资在其经济发展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只是,运用得好,外资会变成一种外援,促进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得不好,外资可能就会成为一种累赘,束缚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何运用好外资,一直是各个方面研究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正确的战略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它们。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根据趋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定好发展方向,这才是正确的运用外资的态度。

参考文献

文献一:赵冬生,江苏省中石化长燃镇江分公司,2010年《CEFTA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

文献二:杨贞,黄超,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省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时代经贸》2010年10月中旬刊。

文献三:刘欢欢,云南财经大学,《外商直接投资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影响研究》,2011年5月。 文献四:吴丽清,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08年。

文献五:陈喜强,广州大学商学院,《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效应探析——基于新功能主义溢出效应的思考》,2010年4月刊于《广州大学学报》。

文献六:尹科,彭晓春,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志良,梁箐,国家环境保护都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构建珠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圈》。

文献七:牛墙,《高铁助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刊于《高铁经济》 文献八:冯国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黄国徽,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两地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刊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三期

文献九:谢晋,湛江市规划防测设计师,《论珠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刊于《科学与财富》

文献十:郑玉滨,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试论金融危机下珠三角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商业经济》2009年第六期。

文献十一:张小蕾,广东省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所,《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的现存问题与法律解决》,《南方经济》1998年刊登。

文献十二:牛保庄,桂寿平.《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fJl.经济纵横,2007(4):105—106.

文献十三:冯国强,瞿丽,赵昆.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J].财务与金融,2012,(1).

文献十四:王光振,张炳申,珠江三角洲经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文献十五:桑百川, 王拾.2006: 珠三角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理念.特区经济.( 02) .出版社.14 - 16.

三门峡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外资利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珠三角中小企业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珠三角城市化问题论文

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问题及发展论文..

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唐妮:论土地管理之土利用问题及对策

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治安问题及对策

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