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潮安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1: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潮安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省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围遶省委、省政府的这一中心工作,省政府参事室组织参事开展了多次调研和参政谘询活动,9月7日—10日我室组织由省政府参事和有关专家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赴粤东地区的潮安县等地进行调研。潮安县是粤东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县,在工业化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食品、印刷包装、不锈钢产品、服装、卫生陶瓷和皮塑制鞋等六大支柱产业均形成了产业集群。培育瞭如笑咪咪、雅士利、华海、嘉香、联和等一批名牌企业。然而,调研中也发现,潮安县在工业化进程中,遇到如土地、人才、区域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本报告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潮安县基本概况

潮安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韩江贯穿全县南北96公里,南连汕头经济特区,县城距汕头港、汕头机场各十多公里,处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金三角”地带。

全县共有18个镇、461个行政村和1个林场,总面积1238.77平方公里,人口约107.21万人。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潮安县恢复建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县已形成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县域经济发展较快。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33亿元,比1992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15.26%。潮安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全国农村改厕普及县、全国电气化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近期目标达标县等称号,耕地保护、造林緑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工作顺利通过省验收达标,万峰林场已成为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全县共建成上等级公路662.84公里,实现了县通镇道路硬底水泥化和“村村通”目标。广梅汕铁路贯穿西南部,并在县城庵埠镇设立客货站场。汕汾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汕揭、潮揭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潮汕公路、安揭公路、安黄公路等三条出口公路形成交通畅通的运输网络。

二、形成若干产业集群

潮安县奉行“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印刷包装、服装、五金不锈钢、陶瓷、皮塑制鞋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产业集群。2003年,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共有不同规模生产企业4000多家,其中达到规模上企业125家;实现产值128.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4%;实现增加值29.29亿元,占全县GDP的31.72%;实现出口总值1.82亿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88.08%。

食品产业集群。以庵埠为中心,扩展到古巷、金石、江东、东凤等镇,这些镇规模有不断扩大趋势。全县现有食品企业近870家。其中庵埠镇750家,有雅士利、佳宝、康辉、佳香、笑咪咪、威士雅、安乐等一批骨干企业;古巷镇有食品企业25家,其中华海水产有限公司是潮安县食品出口龙头企业;江东镇有4家食品企业,其中真美集团获得肉类制品出口质量认证企业;东凤镇共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3家;金石镇初具规模的食品类企业有7家。食品业主要产品有凉果、糖果、饮料、营养食品、保健食品、膨化系列和肉类制品、烤鳗制品、蔬菜腌制品等十八大类、二千多个品种。2003年,创工业产值28.6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5%;出口总值5230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25.31%,其中华海水产有限公司出口4181.9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20.24%。

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分布于庵埠与东凤两镇,现有企业480家,主要为本地及国内相关行业提供配套服务。其中,庵埠镇现有印刷包装企业450家,拥有华业、中港、宝佳利、阳天、彩达、美达、龙彩等一批骨干企业;东凤镇有印刷包装企业30家,拥有各种印刷生产设备60多台(套)。整个行业已形成从油墨、粘合剂生产、薄膜材料经营到电脑设计、电雕制版、凹凸彩印一条龙配套完整的行业结构。产品主要为食品包装材料、药品包装材料两大类,出口较少。2003年创工业产值24.8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

服装产业集群。是潮安县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主要产品有抽纱、刺绣、机绣、珠绣、晚礼服、针织品、梭织品等八大类。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2003年实现产值22.9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2%;出口总值2620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12.68%。企业主要分布在江东、龙湖、浮洋、东凤、彩塘、沙溪、金石、磷溪等镇,现有企业近1000家。江东镇是生产服装的专业镇,共有较上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46家。该镇以机绣服装进出口公司为龙头,2003年全镇服装出口总值1840万美元,占全县同行业出口总值的70.23%;睡袍出口量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浮洋镇现有服装生产企业205家,2003年全镇服装企业实现产值4.09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30%。龙湖镇现有服装生产企业34家,2003年实现产值和加工值1.76亿元,拥有丽源、享达、金绣、龙盛等规模企业和出口大户。彩塘镇共有服装企业7家,2003年实现产值4500万元。东凤、沙溪、金石等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良好,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五金不锈钢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彩塘镇,并逐步向金石镇、东凤镇等周边镇区发展。彩塘镇现有五金不锈钢生产企业750家,从业人数约2.5万人,年产值约1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培育了联和、顺发、创生、思宝、振龙等一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不锈钢厨餐具、不锈钢建筑饰品、日用品系列、医疗器械、整套型材生产系列和汽车配件等六大类、上万个品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21.4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1.2%;出口总值2400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11.62%。

陶瓷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两个地区:一是以生产卫生洁具为主的古巷、凤塘两镇;一是以生产圣诞及工艺陶瓷为主的浮洋、龙湖两镇。全县现有陶瓷生产企业1320家。形成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配套加工到销售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涌现出天健、华中、欧美尔、康纳、金山、裕利、加信、嘉利等一大批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生产企业以及金鹿、金澳特等一批产品上档次企业,并有非凡、华中、永盛等19家企业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拥有“恒洁”“金山”“梦佳”“康纳”“欧美尔”“科陶”“COCO”“YOYO”等80多个品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凤塘镇受凤溪、古巷的辐射带动,近年来以生产卫生洁具和日用陶瓷为主的陶瓷工业发展迅猛,全镇共有陶瓷生产企业267家,其中规模上企业9家。龙湖镇、浮洋镇分别有陶瓷生产企业400家、228家,其中规模上企业分别为3家和4家。主要产品圣诞陶瓷及工艺资产品出口港澳、东南亚、中东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20.0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5%,出口总值4850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23.47%。

皮塑制鞋产业集群。是潮安县正在形成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凤、彩塘、庵埠、龙湖四个镇。现有企业160多家,其中东凤镇25家,彩塘镇90多家,庵埠镇30多家,龙湖镇18家。皮塑制鞋企业主要分两类:一是制造成品鞋企业、产品主要有各式PU、PVC泡沫全塑凉、拖鞋和皮鞋,如东凤镇的众利、华达、鑫华、彩塘镇的顺兴利、翡翠、华荣、劳特斯等;二是生产各式配套产品企业,产品主要有鞋跟、各式电木配件等,如彩塘镇的胜发、东佳等。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10.8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出口总值3100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15%,其中众利实业有限公司出口1051万美元,占同行出口总值的33.9%.

三、潮安县经济发展在粤东的地位

潮安县由于工业化进程较快,从而促进了整个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都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周边县、区比,潮安县显示出在粤东的经济强势地位,其产业集群在粤东具有一定的领头效应和示范效应。

1.与周边县、区相比经济实力雄厚。潮安县与本市的湘桥区、饶平县相比,2003年工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出口总额均处于领先地位。与临近的澄海市、揭东县相比,在经济总量上,高于澄海市,但低于揭东县;从人均水平来看,均低于澄海和揭东。

2.六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从六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潮安县已基本形成了庵埠的食品、印刷包装,彩塘的五金不锈钢,江东的机绣、服装,古巷、凤塘的卫生陶瓷,龙湖、扶洋的工艺陶瓷,东凤、彩塘的皮塑制鞋等不同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成为潮安县工业的基础和支柱,并带动了周边镇同行业的发展。

3.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和产品。全县有“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一项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金都”牌咸菜、“顺发”、“思宝”牌不锈钢真空杯、“华孚”牌冻烤鳗等7项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汾煌”、“佳宝”、“雅士利”、“佳香”、“华孚”、“笑咪咪”、“康辉”等7件商标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有152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4500项产品获国家专利。全县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市场销售网络。

4.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依托,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专业镇和较上规模的大中型企业都相应成立科技创新机构,企业创新能力及产品技术含量较大程度提高。目前,全县有威士雅、顺发五金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有安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威士雅“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等民营企业科研机构10多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13项、省级科技计划65项。

四、潮安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潮安县工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规模扩大,从而出现了四大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1.工业用地问题。用地难问题在潮安县普遍存在。一是由于潮安县预留工业用地少,因此,不少企业在创业阶段是用村、镇中的民居进行生产,而在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后,政府没能给予解决扩厂搬迁所需用地,导致目前潮安县产业集群主要布点与居民住宅相互交错。结果是,以前小规模生产时可以将就的车间,现在已无插针之地,个别企业由于生产场地狭窄,人员拥挤,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而大部分规模扩张快、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缺乏用地,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此外,由于各镇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或者有规划而无法实施,导致各镇道路交通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小而散”、“遍地开花”的现象,陶瓷、不锈钢企业因其产业特点需占地较多,扩大生产用地更加困难。

2.行政隶属关系问题。第一,行政管理链条方面:潮安县的经济规模在潮州市所有县(区)中最大,因而其资源需求相对较其他县(区)要大,而且与省一级的机构联系也更直接,然而,由于多了市一级行政隶属关系,导致行政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个别机构对其发展支持不足,资源截留严重,制约了潮安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区域协调方面。潮安县处于潮州和汕头市的中间位置,从工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与潮州市有经济发展、行政隶属的关系,与汕头市在各种经济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加上地域上与汕头市接壤所存在的问题(如排污出口经汕头市出海工程),使潮安县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3.区域人才问题。粤东地区人才普遍缺乏。潮安县由于工业增长快,产业扩张和升级迅速,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其中既有当地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又有政府和企业引进和留住科技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能力较弱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粤东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水平与珠三角比落差较大,人才吸引力不足,本地人才外流现象普遍,多数企业所吸纳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外来工或农民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高科技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缺乏。此外,也与潮安县的学习、休闲等方面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创造一个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环境有关。

4.产业结构和组织问题。六大支柱产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科技含量较低。如:食品行业中的凉果生产大都还是采用传统制作工艺,设备简陋,产品只是经过晒干、腌制等简单的加工制成的,技术含量较低,且卫生、营养、环保等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陶瓷行业存在着原材料质量不高、制作工艺流程简单等问题。不锈钢行业家庭作坊式较多,设备水平相对较落后。县、镇政府对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仍需努力。从产业组织看,企业内部管理相对落后,机制不够健全。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原有经营管理水平上,未能引进和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粗放经营,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缓慢;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不同程度存在“散、小、同”现象;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模仿为主阶段,开发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区域内同行业无序竞争、各自为战,特别是皮塑制鞋业和服装业,还没有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

五、潮安县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潮安县已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幷且其产品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在全国是较为少见的,在粤东近年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仍能保证较高速度发展这一现实,就说明瞭这个县的经济活力强大,所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新问题,解决得好有利于推动潮安县成为本省的经济强县,成为粤东的经济明珠,解决不好则可能导致潮安县长期艰苦创业形成的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很快散架,因此省政府应给予重视和支持。潮安县也不应坐等政策,而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解决潮安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层面的建议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

(一)省政府层面

1.协调潮州、汕头两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成协调机构,制订粤东韩江下游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并予以实施。

2.对潮安县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

3.因地而异,采取特殊政策解决土地需求问题。规划管理部门要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基础上,对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县域进行土地需求调研,并上报国家争取优惠政策,适当协调用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所需的土地问题。

4.组织有互补优势的县结成经济发展战略联盟。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织协调机构,一方面起牵头、协调作用,使工业用地比较宽裕的县与粤东或其他工业发展快而用地紧张的县结成战略联盟;一方面在土地征用、税收、用工、县级财政收入等方面设计新政策,让战略联盟双方既能解决问题,又有实惠。

5.对粤东人才需求出台新政策。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新的人才鼓励政策,对到粤东工作的毕业生、工程师以上人才,给予户口、补贴、住房等优惠。

(二)县政府层面

1.通过完善规划,加强土地二级市场管理,解决发展用地问题。加强工业用地资源管理,在确保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置换、兼并、易地保护、易地开发等形式,解决好企业发展用地问题。县、镇规划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产业优势,合理利用及集约利用土地,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2.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潮安县的传统产业,不断淘汰落后技术。通过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建立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或研发中心,形成技术依托。积极支持建立各种形式的公共创新平台,帮助中小骨干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向国家、省、市、对口部门申请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同时从县级财政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省、市以上扶持项目的配套。

3.通过机制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各类人才在户口迁移、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要加大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推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经营者阶层向企业参股,以及对有贡献的经营者和科技人员奬励企业股权等方面的探索,在公司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员工持股的改革。

4.引导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素质。政府要主动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引导企业以引进先进标准,建立企业的内控技术标准体系为突破口,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通过行业协会协调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使行业内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态势。

5.以诚信建设为核心,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深入抓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侵权行为。以整治促进信用建设,以信用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努力营造稳定的治安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适合竞争的人文环境、弘扬正气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004年9月27日)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关于潮安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潮安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