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1: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年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daodoc.com

2009年03月26日

来源: 省统计局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是近年来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中遇到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面对困难和挑战,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调控,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全省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我省工业经济影响日益加重,市场需求不足凸显,并与我省工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一、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前高后低,全年仍处较快增长区间

2008年,这一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从上半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资源瓶颈约束,到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迅速蔓延,工业经济经受了热与冷的严峻考验。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上半年各月增速基本在23%左右,继续保持上年以来平稳快速发展态势,三季度工业增速有所回落,各月增幅也保持在22%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市场需求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四季度以来我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下滑。据测算,第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与前三季度22.5%的增幅相差9.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由于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为全年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接近20%,达到19.8%,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这一增幅与2003年基本持平,仍处于近年来较快增长区间。

(二)工业总量跨上新台阶,对全省经济的主导作用持续增强

2008年,河南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跨越8000亿元、90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9546.08亿元,比上年增加2037.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305.39亿元。全部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

5、中西部省份第1的位次。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10.0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工业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带动全省GDP增长7.9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效益保持增长,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000亿元,达到25292.02亿元,比2003年净增20000亿元,比上年增加6355.20亿元,增长33.5%。近年来,河南工业利润连年高速增长,2002-2007年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60.2%。在上年较高的利润基数前提下,2008年前三季度继续实现了同比增幅37.1%的快速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四季度利润出现下降,但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17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企业盈利提高的同时,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加,全年上交税金1279.72亿元,增长22.0%,比利润增幅高9.1个百分点;利润税金合计3458.82亿元,增长16.1%。与2003年相比,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7.5倍和5.2倍。

(四)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非公有制工业贡献突出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势,对全省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在2007年突破1万家的基础上增加2494家,达到1340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84.9%。年末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44.13万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60.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长24.9%,实现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646.32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8.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于2006年首次突破50%,2008年达到63.6%,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37.3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份额对比角色发生重要而深刻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2.32亿元,增长23.3%。其中,信息化学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电子计算机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速领先。全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194.48亿元,增长24.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据省信息产业厅统计,200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69亿元,增长25.4%。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2008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4.8%,重工业增长17.6%;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0.7:69.3,2003年为29.1:70.9。

(五)六大优势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高耗能行业增速减缓

我省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继续较快增长,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减弱。2008年,全省六大优势行业实现增加值37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2.0个百分点;六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0%,比2003年提高3.5个百分点。受宏观调控政策和下半年需求减弱影响,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减缓,全省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3247.92亿元,增长13.9%,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低5.9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4.5%,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比2003年降低1.5个百分点。

(六)着力培育优势企业群体,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积极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企业竞争力继续提升。2008年,全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投资687.8亿元,增长32.1%,永煤集团、中信重工、平煤集团、郑州海马、豫联集团、神火集团等13家企业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新飞集团、中原内配、舞钢公司、洛阳石化等43家企业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08年,全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48.47亿元,增长16.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55.86亿元,增长28.4%。有1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百亿元,其中,永城煤电首次突破600亿元,平煤、安钢双双首次突破500亿元。有7家企业利润分别超10亿元,永城煤电利润超过50亿元,居百户重点工业企业首位;义马煤业(集团)利润首次超过10亿元,增长39.1%。

二、多策并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2008年,在外部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省工业经济能够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大,这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

(一)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着力加强运行调节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迅速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因势利导,多策并举,及时调整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2008年上半年,针对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同比回落、生产要素和资金供应趋紧等突出矛盾,省政府多次召开运行工作会议,深入基层和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建立煤电油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流资贷款协调力度。

7、8月间,针对迎峰度夏和奥运期间全省电力供应异常紧张的严峻形势,成立了“省政府煤电油运应急指挥中心”,启动了煤电油运调度协调应急预案。9月份以后,针对市场需求不足,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重大措施,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帮助企业渡难关,有效地减缓了工业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3%,增幅比11份回落2.8个百分点,与11月份相比回落幅度减缓3.9个百分点。

(二)加强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抓投产、保进度为重点,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大建设条件协调力度,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积极谋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集中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2.5亿元引导社会投资,实施了866个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开工建设了郑州日产第二工场、郑州海马15万辆汽车、舞钢新宽厚板生产线二期等302个项目,建成投产了洛阳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一期工程、永煤集团和中原大化50万吨甲醇等292个项目。2008年,全省城镇工业投资4885.10亿元,增长33.6%,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一批落后产能淘汰,食品、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增速分别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2.8个和3.5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批准中硅建设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

(三)推进改革重组,提升企业活力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2008年末,全省98%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国有工业实力继续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31家,比上年减少92家,比2003年减少58.7%,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45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比2003年增长1.6倍;总资产8280.16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76.0%。以资本为纽带,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自愿互利、务求实效的原则,全省共实施重大战略重组项目128个,天方药业与中国通用、神火集团与商电铝业、永煤集团与安化集团等实现战略重组,永煤、鹤煤、焦煤、中原大化、省煤气化等5大公司整合成立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平煤和神马集团整合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四)坚持优化环境,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工业发展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工作落实和作风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建立完善监控预警、引导服务机制、市场化发展机制,提高了对经济运行调节、调度能力,对工业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在较好的发展环境中得到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008年四季度工业生产迅速下滑。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2.5%,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和蔓延,10月份开始工业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0月、11月和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迅速回落至14.8%、8.4%和5.3%,12月份增速为2003年以来单月最低增速,且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0.4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生产下滑呈现出重工业先行回落并向轻工业蔓延,传统制造业先行回落并向高技术制造业蔓延,公有制经济先行回落并向非公有制经济蔓延的特点。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10月份当月利润开始出现负增长,且降幅逐月扩大,据测算,四季度各月降幅为14.5%、20.1%和38.5%;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电力、石油加工、化纤等行业全行业亏损,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大幅下降,其他大多数行业利润增速比前三季度明显下滑。企业停产面扩大,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面达10.2%,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数量增多,到12月份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已有68.1%的品种同比下降。

(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是当前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全省联网直报企业四季度问卷调查显示,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认为订单比三季度下降的企业占39.9%,预计2009年一季度企业订货数量同比增幅与2008年四季度增幅相比减少的占37.8%;有37.1%的企业认为主要产品生产(设备)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发挥,预计2009年一季度主要产品生产(设备)利用率与四季度基本持平,约为75%。二是企业盈利难度增大。2008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幅持续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全年主营业务成本增长36.5%,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0个百分点,比前11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扩大1.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幅从上半年开始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全年利润增幅低于收入增幅20.6个百分点,比前11个月扩大7.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扩大16.6个百分点。由于市场急剧变化,需求陡然不足,产品售价大幅下降,导致前期以较高价格购进原材料的企业的巨大亏损,企业消化库存原材料的压力依然较大,价格倒挂现象较为严重,铝锭价格年初18000元/吨左右,12月份为11000元/吨左右,成本在15000元-16000元/吨;氧化铝成本价是2300元/吨,售价接近2000元/吨,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严重影响了铝工业的经营利润。企业陷入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经营困境,致使部分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三是企业资金依然紧张。由于经济形势严峻,企业亏损增多,银行放贷谨慎,相当部分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据调查,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有51.2%的大中型企业认为流动资金紧张,47.4%的企业认为基本正常,只有1.5%的企业认为资金较为充裕。目前,虽然部分原辅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企业前期高价位采购的原材料尚有库存,挤占了企业流动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国内竞争加剧。随着沿海省份出口受阻,产品销售大量转向国内市场,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由于内需启动明显见效还需一个过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将面临需求不足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

由于需求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凸显,为适应市场,部分企业采取停限产措施,有的企业实行了减薪,还有部分企业正把减薪纳入计划,企业用工需求减弱。2008年12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增长3.2%,比9月末减缓1.6个百分点;12月末有12个行业从业人员数比9月末有所减少,其中饮料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纺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橡胶制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等行业从业人员减少较多,这8个行业合计减少1.87万人,占行业从业人员减少数量的95.9%。

(四)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渐暴露

当前,我省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市场形势突变情况下的集中暴露。我省现有工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初加工产品为主,重工业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达60%以上,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所占比重近80%。产业层次低,加工链条短,资源依赖度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不多、规模偏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受到制约。煤炭、电力、有色冶炼、化工等能源原料类行业受到市场冲击较大。加工链条短的行业,如铝工业中铝加工环节比例偏低,自备电厂机组容量偏小,煤电铝和氧化铝、铝加工的一体化竞争优势未能形成。我省甲醇产能已达到350万吨,前9个月月均产量在15万吨,12月只有7.7万吨,也是因为加工链条短所造成。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管理方式粗放,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也是造成我省工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因素。

三、2009年工业经济形势展望和建议

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加之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同时也要看到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一是经过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能源、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供给总体比较充裕,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为我们应对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我省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等方面有很大空间,内需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可以更好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当前部分资源价格下滑改变不了未来总体上涨的趋势,作为资源大省仍具有一定优势。四是国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大政方针下,采取了一些短期和长期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为应对复杂经济形势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全省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结构,进一步扩大投资,提升消费需求拉动,推进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较好。五是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去年12月中旬以来,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产品价格已开始止跌回稳,中央一系列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只要我们继续在顺应宏观调控中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全省工业经济将会度过“严冬”,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当前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落实好国务院制定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我省优势,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化挑战为机遇,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量和质的关系,狠抓落实保增长,提高质量促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监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常性调研工作制度,提高工业运行监测频率,完善调研分析机制,多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对工业运行的日常监测,及时把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当前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变化,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企业科学决策;进一步协调解决重要生产要素供求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主要产品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对策,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促使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和服务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好政策,增强发展信心。对市场前景好、有竞争力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持,减轻负担,创造环境,帮助企业克服暂时困境,渡过难关。多数企业困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下降,要帮助其分析原因,降低成本,开发适应市场产品,扩展盈利空间。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等实际问题。整合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新的资金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担保机制。引导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产销衔接,减少资金占压,防止因企业暂时困难资金供应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要严格加强管理,充分挖掘潜力,降低经营成本,确保质量和安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减员、减薪,这给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要及早制定相关措施和预案,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三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改善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有利时机,结合国内需求结构的特点,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现代装备制造、有色、食品、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竞争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及早论证,快速推进。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和国家鼓励的行业投资力度,在改善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生产能力,补充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抓紧研究消费市场规律,把握新一轮消费增长点,及早谋划和新上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着力改善民生的大项目,增强工业增长的稳定性,改善工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抓住时机,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支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等行业用好国家政策,进一步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要抓住时机,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培训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统计报告

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工业经济发展预测

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河南工业经济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