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讲义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讲座

一、集约化管理

(一)集约化的来源及概念

《辞海》解释其本义为:“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现代意义的“集约化经营”的内涵,则是从前苏联“引进”的。1958年苏联经济学家第一次引用“集约”一词,解释其义为: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也就是说,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所以,集约化的管理就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其内涵,就是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企业通过集中统一配置人、财、物、机,以及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组织高效运转的管理方式。其目的就一个:通过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高效益,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使企业持续性地发展。

简单说:“集”就是集中资源和生产要素,并统一配置。

“约”就是以节俭、高效的价值取向,从而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达到最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

(二)集约化管理模式的适用环境

在集约化的概念中,说道,要求企业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何为“规模适度呢”?

1、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粗放型经营管理以企业的外延式的扩张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速度和规模。

集约型经营管理则以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收益。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会比较注重企业外延式扩张。这对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市场认知度、迅速占有市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是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应该将经营管理的方式转到注重企业内涵式增长上来,即在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的同时,把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外延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当社会其利润增长已不能支撑扩张需要的资金量,毕竟企业是始终是以效益和价值为中心的,此时只有走集约化管理,追求内涵式利润增长,才能使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长期有效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集约化管理的中心内容

就是对企业的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集中,统一配置。以成本的经济分析为管控手段,以标准化作业为实施手段,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

我们局采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

慨括地说,就是“5化”管理体制,即:组织构建专业化、经营承包责任化、要素管控集中化、劳务建设组织化、基础管理精细化。

具体地说,就是:

1、成立专业公司,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对物资、施工设备、试验检测仪器等施工生产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2、成立架子队和劳务队,对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

3、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成本管控载体,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5个集中”,即:资金集中、物资集中采购、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租赁、劳务资源集中管理、商业保险集中投保等生产要素进行集中管控。

二、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以人为核心,制定详细的、科学的、量化的、标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进行施工生产,各工序和岗位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执行,规避各行其事,制止结果五花八门,杜绝质量参差不齐,截断成本质量难以控制的后果。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

(二)集约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关系

前面说过,集约化管理是管控手段,标准化管理是实施手段,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最终目的是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仍然要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使企业能长久生存。

(三)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标准化管理也是“5化”建设,组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制度标准化。

1、组织标准化

组织标准化就是确定“谁来做”,

1)成立管理体系,或者说是管理机构,制订部门职责,确定岗

位人员及岗位职责。

2)制订管理体系运行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各部门、各工序的标准化管理手册

3)制订成本控制系统,如:经济承包责任合同,成本控制红线,月经济分析,各部门的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奖罚措施等。

4)人员培训制度、计划、目标

2、流程标准化

确定怎么做。

1)组织结构的工作流程

a、纵向管理流程,明确上下级的管理权限

有三个原则:服从指挥的原则、一个上级的原则、逐

级的原则

b、横向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和相互制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

2)施工工序流程

编制《实施性施组》,确定个工序间的前后施工顺序,施工起讫地点。

3)质量监控流程

4)安全监控流程

5)财务流程

6)经济活动分析流程

7)外部协调工作流程。

8)物资采购、计量、保管工作流程

9)设备租赁、维修、保管工作流程

10)后勤及内务工作流程

3、质量标准化

通俗地说,就是做成什么样子,做到什么程度。

质量标准化包含三个方面: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1)施工成品的品质规划

包含: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施工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成品的质量状况记录。

2)施工成品的品质管制

包含:质量管理流程的教导;质量管理流程的实施;质量管理流程的核查。

3)施工成品的品质的信息跟踪

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收集;质量管理流程数据的分析;质量管理流程改进。

4、作业标准化

通俗讲,具体怎么做。

作业标准化指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遵循安全生产及施工规范的要求,选取最经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从而形成企业的作业程序标准并贯彻、执行该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作业指导书是施工现场作业标准化为核心,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文件。现场每一项作业都是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全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必须明确具体施工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

《作业指导书》中的施工方法必须达到作业程序合理性、规范化;作业动作经济性、标准化;作业过程连续性、顺畅化。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2)在施工作业开始前编制,按照施工内容、施工规范、施工要求,量化、细化、标准化每一施工工序。做到作业程序有要求,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3)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4)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6)应规定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5、制度标准化

就是做好了或者做坏了怎么办。

当一个项目组建以后,根据公司的相关制度,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就要制定适合该项目的管理制度。一般,管理制度包含:项目管理手册;施工生产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资料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办公室总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执行包括六个步骤:收集数据编撰、实施、检查、反馈、考核和总结

财务集约化管理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标准化法》培训讲义

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行车日志管理标准

集团企业备品备件集约化管理

不动产档案集约化管理研究

集约化管理方案及配套措施

集约化育苗

集约化总结

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讲义
《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