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5: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最近去基层调研,就农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问题,与市县领导、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群众进行了广泛交谈。感觉基层的同志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思路不开阔,把转方式仅看成是农产品结构调整,说的话还是老话、套话,与基层的实际结合不够,创新思维不多;干的事还是过去在干的事,新事、具有特色的事很难见到,仍然停留在所熟悉的、所习惯的思维和套路上,满足于传统发展方式所取得的成功和成就,在经济学上称之为“路径依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特别是对延续了上百年近代传统农业来说,与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我国工业相比,转变发展方式的时空跨度就更大、内涵就更深刻。目前,我省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速转变时期,在经历了农村改革以来的多轮战略调整以后,农业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农业的框架体系基本确立,推动发展的动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仍在起主导作用,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的潜能已释放将尽,虽然原来的一些办法和思路现在仍然有效,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渐疲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更新观念、调整航向、加足马力,沿着现代农业的方向破浪扬帆。

一、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研究如何解决农业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型农业。“低碳”是现代生活的新理念,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人们一般认为“三高”(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是工业的问题,实际上农业的“三高 ”问题也很突出。我省去年化肥施用量472.9万吨(折纯),其中氮肥约200万吨,农药施用量16.9万吨,农膜使用量31.4万吨,均居全国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省农业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地位是用高排放换来的。据专家测算,一吨氮肥排碳约11吨, 1吨农药排碳约40吨,一吨农膜耗电700度左右,约排碳1.5吨。综合分析,我省仅化肥(氮、磷、钾)排碳量每年就约5300万吨以上。由此可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有效改变农业“三高”状况。一是要提高农用生产资料利用效率。资料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5%,农药利用率30%,灌水利用率45%,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通过现有的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推广,完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碳排放,提高农业效益,比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个百分点以上,每亩粮食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二是搞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经济新理念,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转化方式改造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转化方式,大力推行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利用,实现循环利用多次增值。三是鼓励堆积绿肥。这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化肥施用量,而且可以使农村人畜粪便、杂草等清洁化利用。但由于堆积绿肥费时费力,应通过政策激励,象种粮直补一样,把绿肥纳入直补范围。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沼气在农村有着广泛的用途,既可用于生活,也可用于生产,是节能增效的好办法。单从节约能源方面来测算,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一年可节约燃煤1.65吨、电280度,如果我省2200万农户中有50%的家庭用上沼气,一年就可节约1815万吨煤和30.8亿度电。

二、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研究如何解决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问题,提高农业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最根本的是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开始出现了老龄化、兼业化甚至边缘化的倾向。目前农业劳动力大都是“4050”人员,在许多农村,农业已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实际上被农民自己“边缘化”了,这种倾向还在继续蔓延,难怪一些农业专家喊出了“谁来种地”的呼声。从国际农业的发展规律来看,这种倾向是普遍的、不可逆转的。问题的关键是,面对现实,如何使越来越老龄化的农业劳动力成为新型农民。一般来说传统农民

特别是大龄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慢,过于老实忠厚,不善于经营。随着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农民的文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有文化”的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如何解决“懂技术、会经营”的问题。首先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研究科技支撑和推广转化的新方式。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半劳力,因而最排斥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操作复杂的农活,精耕细作的传统被逐渐摈弃,而最受欢迎的是劳动简单、操作简便、见效快捷的先进适用技术。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技术推广方式,跟踪农业科技最前沿,始终把最新的、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适用技术,切实解决技术推广“一公里”瓶颈,努力作到先进技术“傻瓜化”,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省事省力,简便实用。其次要满足农民知识更新的新需求,研究农民培训的新方式。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将更加迫切。目前我们培训农民的模式基本上是项目化,好处是“短平快”,效率高,但缺点是系统性、连续性差,近功急利,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要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作为政府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一项制度性安排,要有规划、有计划、有预算、有考核。培训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以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既着眼提高素质,打好基础,又做到“一训就灵”,立竿见影。第三要针对技术推广的新特点,研究示范带动的新方式。农民最讲究“眼见为实”,示范带动是最有效的方法。要着力创立“一园、一户、两员”示范模式,即乡镇有示范园,既是产业集聚园,农民可以进园创业,也是技术成果展示、孵化园,为农民开阔眼界提供窗口;村有示范户,不同产品选择不同的大户或专业户,既带又教;乡镇有技术指导员,依托农技推广机构,让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系,结对帮扶;村有技术辅导员,手把手地帮助农民掌握技术、传授经验。第四要顺应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方式,农村劳动力要进城务工,城镇的人才要到农村务农,人才和劳动力的双向流动会使农村充满活力。要研究建立一种机制,真正使务农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拓展农村人才渠道,使各方人才无忧无虑地流向农村、留在农村。

三、要按照科技兴农的要求,研究如何解决动植物高端优良种源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现行。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也是农业安全的根基。种子蕴含着无限的产能,“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谁占有了种子谁就占有了世界”,对种子的这些战略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但目前我国种子科研落后、创新能力低,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动植物高端优良种源还主要依靠进口,种子企业“散、小、弱、差”,国内种业受制于人的局面非常严峻。在今年4月寿光蔬菜种子交易会上,共成交6亿元,其中4亿元是国外种子。国内对优良种子的巨大需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只有加快提高种子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中央今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随着全球现代农业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育种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要求我们必须加速育种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技术和品种,增强我国种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我国 ,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但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企业在自主创新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美国、日本之所以经济强大,就是因为有大批象微软、三菱、索尼等自主创新力强的企业,深圳能够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是因为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本土自主创新企业集群。因此,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实现创新主体的转变,把企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振兴计划,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切实把企业培育成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做大

做强国内种子产业,要加快种子企业的并购和产业整合,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培育自己的种业龙头,打造具有民族品牌的种业“航空母舰”,加快提升国内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研究如何解决小农经济规模零碎效益低下问题,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历程。从我省的实践看,农业规模经营的方式主要有龙头企业的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园区、经营大户等四种。从发展前景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具活力,最具普遍意义 ,是规模经营的一般形式,必将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主体。自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短短3年时间,全省在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由原来的不足1万个,迅速发展到目前的3万多个,成员30多万户,注册资金300多万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农业的基地化、园区化是规模经营的较高形式,他借鉴了工业发展理念,资源集约利用,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比较高,在产业链比较紧密的养殖业得到了普遍推广;农村经营大户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运而生的新的经营主体,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他们一旦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 ,将蜕变为家庭农场,成为新型的独立经营法人。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的规模经营,都要处理好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需要长期稳定、长久不变。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然要促使土地的相对集中。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在坚持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五、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如何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省是个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总量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耕地、水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率远低于去全国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缺乏基础支撑。全省现有耕地1亿多亩,高产稳产田不到耕地面积的50%,仍有600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许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土壤养分不足,有机质含量在高产田里只有1.2%,中低产田只有0.8%,而东北几个省普遍在3%以上,重庆市也达到2%,南美的一些国家甚至达到了5%以上。农业抗灾能力弱,每年成灾面积都在70%以上,经济损失上百亿元。这种脆弱的环境如不尽快改善,不仅农业发展方式难以转变,整个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速度,目前全省每年只完成100多万亩的改造任务,按这个速度还需要60年才能改造完毕,显然落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在2020年“三步走”目标实现前,中低产田的改造至少要完成80%。要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中联片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土地产能。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设施农业,提高抗灾能力。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制定规划,增加投入,落实责任,加快沿河、沿湖、沿海、沿水系等重点区域治理步伐。大力实施生态造林工程和资源修复工程,开展荒山造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治沙造林工作,全面打造生态屏障。积极做好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湿等工作,增强生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和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申论热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青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