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解读校园贫富差距现象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解读校园贫富差距现象

【摘要】 本文针对校园贫富差距现象,分析了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校管理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面对校园贫富差距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贫富差距 负面影响 对策

教育部负责人曾表示,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甚至可能毁掉我们的教育事业。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社会贫富差距冲击校园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但会给贫困学生的心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也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这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社会能否良性发展。 一. 校园贫富差距现象

案例一:最近,女儿所在学校发来召开家长会的通知,黄师傅却因此郁闷起来——女儿坚决要让妈妈去学校,而不同意骑三轮车的爸爸去出席家长会。女儿上高二了,黄先生仅仅去学校看了一次女儿。就因这次探望,女儿再也不愿他去学校了。因为那次他骑着三轮车去学校让女儿很没面子。朴实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没有钱,更没有权势,浑身充满汗味。孩子觉得这样的父亲会让自己没有面子。孩子的心理反映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校园里的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案例二:在工厂做工的家长告诉班主任,他的儿子小文(化名)在老家读书时性格很开朗,,转来这所中学后,孩子性格变了,朋友也少了。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小文把心里话告诉了班主任。小文说,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每个月收入只有3000元,住的是出租房,在新学校,班里很多同学家境很好。‚时间长了就觉得我们之间有差距。‛小文说,他的同学周末会到县城玩,他只跟着去过一次,那次大家在肯德基吃的午饭,六个人一共花了300多元。‚同学们都不觉得有什么,可是想到吃一次饭花了我爸爸 5天的工资时,我心里很难受。‛小文说,之后他很少参与类似的活动。‚我常在想,为什么别人家会那么富有,住200多平方米豪宅,而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一个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小文说,可能因为自己常有这样的想法, 1 渐渐地跟富有的孩子在一起时会觉得不自在。‚现在,我很少和富同学来往,常一起玩的同学和我家境差不多。‛

校园就是个小社会。学生的消费大多来自家长,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水平是家长实力的体现。在重点学校,贫富差距尤为明显,有的学生穿戴的都是名牌,零花钱多,高级电子学习用品齐全,而有的学生衣着朴素,没有零花钱。也许有人认为孩子对贫富差距现象不会那么敏感,其实不然。贫富差距已严重冲击着校园。谁家父母是当官的,谁家父母是有钱的老板,哪个学生一月消费1000多元,哪个学生又买了很贵的手机,哪个孩子每天上学是名车接送,等等,成为学生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贫富差距对学生、特别是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冲击很大。 二. 校园贫富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贫富差距显著导致个别贫困生心理失衡

校园贫富差距对贫困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他们本身就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有钱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优越感,会使他们感到另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自尊心的伤害比其他伤害带来的挫折感更强,由此产生的极端情绪和心态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也会影响到他们正在逐渐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同学曾介绍说:‚我们班上有一贫困生,父亲工伤残疾,母亲神经有问题,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都是弱智。她一个月仅靠学校发的贫困助学金100块钱生活,每月还要节省一点寄给家里。而班上另一个男生父亲是一个私企的老板。第一学期报到时他母亲来送,手机、数码相机、MP

3、电子词典、复读机一应俱全,走时给他留下一个存折说是他一学期的零花钱,上边存了1万元。同样都是中学生,又同在一个班,这样强烈的反差对人的刺激很大,尤其是贫困生感到心里不平,不少贫困同学都有‘人生而不公’的心理。‛ 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贫富差距在校园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这种差距对贫困生负面影响如此大以致于使他们产生消极的看法,对家庭、社会产生不满和抱怨,甚至抵触和仇恨的情绪。 2.金钱上的优势导致富裕生进取心不足

2 校园中,一方面是贫困生经济上的窘迫,一方面是富裕生生活上的奢靡。富裕生往往看不见农村学生身上的许多优点,更看不到自己身上铺张浪费、不良消费的缺点,盲目地追求社会潮流,追求享受,而放松了对知识的学习。市场经济促使经济飞跃发展,也带来某些负面东西。在其消极影响下,物质主义、金钱主义的价值观充斥社会并渗透到了校园。 ‚钱学交易‛、有钱就可上名校、有钱就可买到高分甚至文凭的现象不断在校园中出现。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贫困生产生‚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观点,也使一些富裕生不愿勤奋学习而虚度年华。 3.贫富差距导致校园人际关系不协调

贫富差异把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有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学生谈及贫困生时说:\"他们就知道学习,没有去过麦当劳,不知道阿迪达斯,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他说他有自己的朋友圈子,那些人家庭条件都不错,这样才可以一起出去吃饭、逛街、看电影。贫困生一般也较少参加同学聚会等活动,因为要花钱,所以会刻意回避。日子一长,同学们就会对其产生‚性格孤僻,自卑‛等感觉,同时贫困生自己也会产生一种被大家孤立,忽视的感觉。有个同学回忆说刚进高中时,他应邀参加一位富裕同学的生日聚会,大家都出去选礼物,他看来看去,如果买一件较好的礼品,要花去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最后,他找了一个借口逃开了。从此以后,就有意识地不再和有钱的同学交往了。

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学生消费能力上,还影响到他们的活动范围、精神状态甚至价值取向。富裕生在学校里有优越感,而贫困生相对自我封闭,这种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分层导致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因此,校园贫富差距问题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们重视的问题。

三.面对校园贫富差距应采取的对策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引导学生认识贫富差距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要以辩证思维去看待贫困与富裕。穷则思变,穷能砺志。有人说过:物质上的贫乏不是真正的贫穷,精神 3 世界的荒芜才是真正的贫穷。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懂得,贫富不是一成不变的,物质上的贫困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贫困的阴影下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极度贫困。贫困生要正确地对待由于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同学之间的差别,既要承认自己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存在的一些不如富裕生的地方,更应由此激发自己勤奋学习的志向。 对于富裕生,要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太优越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成才不一定十分有利。如果沉缅于物质上的享受,一味追求所谓‚新潮‛,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刻苦学习上,那么学业上将事无成。今天的‚富有‛就会变成明天的贫困。所以富裕生要发挥自己拥有的优势,更多地获得知识。同时,要学会去理解、尊重贫困生的言谈、举止、穿着,学会去欣赏贫困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 2.全社会共同参与对贫困生的扶持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弱化贫富差距,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时候,学校应出台一些限制个别学生在学校的高消费行为,并对于一些不当的高消费行为进行限制和惩处。同时多渠道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让贫困生在这些岗位上得到资助,更让他们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但学校创造这样机会的能力毕竟有限,解决不了大多数贫困生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新的扶助机制。学校应主动出击,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款设立专项奖学金,想办法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以保证每个贫困生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3.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学校在经济扶贫的同时,还应该心理扶贫,班主任或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应针对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通过与贫困生的亲密交谈、协商和探讨,帮助其达到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教育者要以平等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耐心听他们诉说,寻求他们心理贫困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同时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把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健康辅导工作作为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点,并加紧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探索形成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心理咨询工 4 作方案。

在校园,学生之间不能用金钱来区分,虽然存在经济上的贫富差异,但知识上的贫富、精神上的贫富和人格上的贫富差异却更为重要。但因此,在校园里应倡导一种健康的贫富观,即承认贫富不等的存在,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宽容,使学生们做到富不傲、贫不卑,和睦相处。 参考文献

[1] 崔雪彦 浅谈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7期

[2] 胡光富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实践《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年Z1期 [3] 许海军 关于校园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03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贫富差距现象

解读“西工大现象”

解读浙江现象

解读“浙江现象”

校园不文明现象

校园文明现象

校园不文明现象

解读明星代言现象

甘南现象解读观后感

贫富差距

解读校园贫富差距现象
《解读校园贫富差距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