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札记(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6: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论阅读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渠县有庆一小 王世勇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而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培养孩子爱上阅读,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使命。然而,阅读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成为引领学生成长催化剂呢?教课文,不等同与教阅读能力,课文只是语文教学的凭借。要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关心什么?目标决定教学走向。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呢?

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其成败;这三个层次上的优化,可以谓之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列出六种能力元素,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

(一)复述

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事实。通过找出恰当的事实,了解学生对篇章最基本的、直接的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要求。

1.抄录词句,指出显性事实。

2.抄录词句,找出得到某结论的显性事实(依据)。有时指出某结论,要求学生从原文抄录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有时要求学生先判断,然后找出得到这一结论的事实。

(二)解释

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表面句意。句子的表面意义(命题意义),是由一个个词语意义连接而成,不顾语境也大致能把意思写出来。这种问题可了解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篇章局部的理解水平。

1.解释文中的词语、短语的意义。一般针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多义词、指代词,或其他对理解全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有时词义要根据语境确定或作适当的调整。

2.解释语句的表层意义(命题意义)。采用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设问。

(三)重整

分析篇章内容关系,抽取篇章重要信息,概括段篇主要意义,辨识表达技巧等。它主要评核分析与综合能力。

1.理清篇章内容关系。要求学生理清篇章内部的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内容关系,如总分、分总、总—分—总、时序、并列(地序)、比较(异同)、因果等关系。

2.根据篇章内容分段分层。从分析篇章结构(形式)角度提问。 3.从篇章某处摄取特定信息。概括一个或多个句群、语段所负载的信息。 4.从篇章多处摄取信息。通过篇章全局的理解,从不同地方概括得出某结论的多个依据、原因,或概括不同的表现等。

5.概括段意或层意。有时要求先划出层次(分段),然后再概括各层(各段)的意思。

6.概括全篇内容。这是对阅读篇章最大语言单位的概括,答题时需对原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

7.辨识篇章的表达技巧。要求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或找出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所写的句子。当前中国内地中小学课程标准、测试均淡化修辞、表达技巧一类的要求,香港中学试卷中则常可看到分析表达技巧一类的试题,而且多属于知识与规则层面的试题,它离实际解决读写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从能力评核角度看,它宜发展成为下述的评鉴题。

(四)伸展

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引申含义,拓展内容)。 1.推断句子的深层意义。深层意义也称功能意义、交际义值,是在语境中理解隐含意义。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的关系至少有三种情况:相同、相近、相反。凡出现后面两种情况的句子,均可以用来提出这类问题。

2.推断篇外信息,想象篇章未阐述而又有理据可推得的内容。如,某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细节、在某种假设情况下事件发展的结果、按前文所述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等。

3.推断作者、文内人物某言行隐含的情绪、观点、态度等。

4.推出篇章隐含的作者心态、中心、主题、主旨或全文写作意图。本题型要在理解全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意义。

5.推出读了篇章后所得的感悟、懂得的道理。结合个人的经验,阐述自己获得的启发、懂得的道理。这种问题与现实生活、工作中阅读的需要相一致,设计问题时值得考虑。

(五)评鉴

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学生回答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

1.评说人物。评说篇内人物、作者本人,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评说思想内容:做法、建议、思想、观点等。题式为“你同意„„做法/建议、思想/观点吗?为什么?”学生可赞同,也可反对。

3.鉴赏语言:鉴赏精妙的字词、精彩的句子。此类题型不能仅限于鉴别表达技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机械操练。

4.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 第三条和第四条在语境中评述文章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促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形式,从阅读中有意识地学习写作方法。

(六)创意

在理解篇章意思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或运用所读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为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了预防学生从原文抄方法或观点来答题,考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常用“除了篇章所阐述的外„„”“你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引出问题。学生的答案要符合语境、社会价值。

2.为篇章选用新的题材。

3.为篇章提出新的表达技巧\"改写文句。 4.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 4.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解读课文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解读内容思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方法。

文本的拓展和教学的链接,不单决定了文本的宽度,教学的密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亮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只在其表,很难抵达其里,教师作为引导者,该如何有效挖掘关键点进行文本细读呢?我觉得应该挖掘文章的文眼处、空白处、内涵处,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进行品味、感悟、体会文本内涵。引领学生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读书,慢慢读,慢慢品、慢慢赏。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1.利用阅读期待,创造性阅读。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2.兴趣培养与提升:能够沟通和交流、共鸣,才会有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果孩子没有体验到自我肯定,那么我们就会受到空虚和无意义的侵犯,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1)如何增强体验?巧设悬念。(2)怎样词语教学?发现词语的现实意义;联系实际体会;进入词语营造的意境;发掘词语的表现力,体察人物内心;掌握词语的解释方法:拆解词语。4.有效预习,要找准教学的起点。预习是学生惟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所以,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作一些基础准备。预习设计要求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重点,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应该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切入点,教师切入点应该多预设。

3.巧设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文本中如何提出好的大问题?(1)体现出文本价值,和课堂的核心目标相关;(2)巧妙,激发学生兴趣;(3)隐含整个板块甚至整堂课的教学内容;(4)是文本结构、文本价值、学生思维、教学板块的统一点或交集点。大问题的设计要能一次次的把学生打回文本中,在文本一遍遍的细读中,发现奥妙、解决问题、获得提升。

5.抓住文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文本细读,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心词句统领教学。

每一篇文章都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每一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中心内容来展开。因此,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我们在把握文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抓出最能表达文本思想内涵的语句,以此统领教学,实效性更高。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们抓住了最能表现本文情感主线的关键语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得了呢?”进行“一咏三叹”。《画杨桃》一课我们可以抓住“想当然”这个中心词来展开教学:我不想当然,实事求是,把杨桃化成了五角星;老师不想当然,对我的作品没有妄下结论,而是“审视”;同学们一开始“想当然”,嘲笑我画错了。后来通过亲身实践,发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想当然是不对的,所以很羞愧。《自然之道》中最能体现文本思想内涵的句子应该是“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可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这是一件蠢事吗?我们蠢在哪里?通过深究文本,品味语言,逐步体会文本的深刻内涵来。整个教学环节简洁高效。

6.利用文本空白解读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7.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8.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1)我认为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从2-3岁开始抓起。绘本阅读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审美能力也会随着孩子的阅读一起增长,语言表达的能力也会随着增长;(2)定时阅读的习惯养成也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适时推荐好的书目和电影给孩子,只有孩子有足够积累,才能筑起写作的大厦。推荐的作品很值得推敲,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推荐我班的孩子看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和《菊花娃娃》孩子们看了好喜欢,围着我聊里面纯美的情节,这感觉实在很好。我想只有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语文想不好也难!课外阅读也是需要老师管的,这样在课内才会省力。今天还想着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就写一句值得看的书里最美句子,让孩子们心里痒痒,这学期,学校图书室可以大量借书了,这真是孩子们的福音哪!阅读习惯是需要不断正强化的!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阅读教学)
《读书札记(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