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下第一单元教案10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9: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燕子

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燕子的可爱;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课前准备: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2.了解有关燕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1.同学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在有规律地变化。你知道冬天过去,春天来时大地有什么变化吗?(学生自由说:冰雪融化,花开了,草绿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2.以前学过关于春天的课文,有的描写春天的小草,有的描写春天的雨,有的描写春天的河水。这节课,来认识春天里的小燕子。(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燕yàn子

聚jù拢

增zýnɡ添

掠lûâ过

稻dào田

尾尖jiün

偶ǒu尔 沾zhün水

一圈quün

荡漾yànɡ

音符fú

演yǎn奏

赞zàn歌

俊jùn 俏qiào

吹拂fú

五线谱pǔ

词语:活泼、燕子、增添、吹拂、聚拢、掠过、稻田、尾尖、沾染、疲倦、音符、演奏、赞歌、偶尔、荡漾、一圈一圈、光彩夺目。 三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巧记生字燕 “口”在 “北”中坐,“廿”四 点(灬 )上下头。

聚 骤然骑马而去(“骤”去“马”剩“聚”)漾 无尾羊“永”远站水边。 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不要错读成fó。

1自主识字,找规律。2指名领读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3 巩固运用。4 同桌抽读。

5选择重点字识记:“偶尔”两个字都读第三声,“符”读第二声。区别形近字:“俊”和“峻”、“俏”和“悄”、“拢”和“扰”。

6强调“燕”“聚”“漾”“倦”和“演”的写法。(“燕”字注意上部分不是“艹”,“聚”字注意下部分不是“禾”,“演”字注意“宀”下面要有一小横,“漾”字下面是“永”,“倦”的右下部分不是“巳”。)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美。第二段:描写春之美。

第三段:描写燕子的飞行美。第四段:描写燕子的歇息美。 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写字词。1 读准字音。2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燕、聚、演、倦、漾。

3 观察字形结构。4 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1.回顾上节课内容。2.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学习新课,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1 1.第一自然段:由近处看燕子。

2.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飞行姿态。 3.第四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4.小结:我们要学习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课文配有一幅优美的插图,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怎样观察这幅图呢?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看清图上的内容,其次要抓住图上的重点来观察。

(1)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景物,都能看到些什么?(远山--稻田--湖面)

(2)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样子。(近处,几只小燕子在飞翔;远处,几对燕子落在电线上。)

(3)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从翠柳、碧绿的稻田、草地上的野花看出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

(4)燕子和春天有着什么样的联系?(燕子使春天显得更富有生机,富有活力。)

三、朗读感悟。

1.自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 3.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1)外形特点读第一自然段,再读,说说燕子外形的特点(活泼机灵)。 用朗读表达燕子的活泼机灵。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2)飞行特点

二、三自然段,找找燕子的飞行特点(轻快)。通过朗读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3)停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读一读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4.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5.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四回顾全文,质疑探究

1.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不太理解的地方?

2.为什么我们都熟悉的情景在作者笔下会这样妙趣横生呢?(因为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词准确、恰当,比喻新颖贴切。) 五练习背诵。摘抄喜欢的句子。 板书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学过的古诗来形容吗?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代表作《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2、交流汇报

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

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3、交流汇报

3、4句:

(1) 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

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4、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二、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三、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

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联系诗意,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板书:

3.荷花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三、

四、

五、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1.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很美的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它是什么样的呢?观察文中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挨üi挨挤挤

翩piün翩起舞

饱胀zhànɡ

荷hã花 莲lián 蓬penɡ

仿fǎnɡ 佛fú

衣裳shɑnɡ

舞蹈dǎo

蜻qīnɡ 蜓tínɡ

荷花 莲蓬 饱胀 仿佛 衣裳 舞蹈 蜻蜓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4.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④饱胀:形容饱满。⑤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层次

1.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3.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五、作业:1.朗读全文,2.背诵。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二、品读课文,领悟美 1.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5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

2、3自然段。

(1)过渡: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可以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为什么喜欢,再读给同学听。

(2)学生自读、批注。(3)全班汇报交流。

(4)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一池荷花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吗?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6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呢? ①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学生画、剪荷花、荷叶,) ②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

3.想象美景,学习第

4、5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

4、5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表演引读:作者之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太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儿在

4、5自然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升华美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姿势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________________。”(例:“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令我终生难忘。”)

3.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古代咏荷的名诗(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李白的《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四学习本文写作特点: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2.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3.用词准确。 4.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五作业1.背诵。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3.预习第四课

4*珍珠泉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

2、你见过泉水吗?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

3、读“资料袋”,了解泉水,引入“故乡”“珍珠泉”。

二、导语引入自学课文;

1、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 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3、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课文是什么顺序写的,排一排顺序:

( )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 ( )“我”对家乡泉水的喜爱。

( )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

2、读书检查自学情况:想一想,读出有关语句。 (1)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 (2)潭水是什么样的?

(3)泉水是怎样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 说一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

(珍珠泉四周绿色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

(2)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观察的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

(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语气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还有水是“水

8 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绿得„„”“清得„„”强调绿的程度要读出赞叹的感情。)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4、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四、拓展学习;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第

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荷花、珍珠泉、燕子都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2、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4、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特点。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D、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三下第一单元教案

三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三下10写景教案

三下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三下第一单元中心发言

三下数学第一单元淘气的猴子教案

三下语文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姓名(

三下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三下第一单元教案10
《三下第一单元教案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