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5: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代奇人——梁启超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曾国藩的离世预示着中国传统旧道德的没落,那么梁启超的出生,则象征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追求自由和民主为目标的时代。若打上作为政治家的光环,梁启超因其\"流质多变\"而多为后人诟病。但在我看来,作为中国近代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的治学理念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崇尚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且来谈一谈梁任公先生最引发争议的观点“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分别在政治家的光环和大思想家的光环下的理解。

近代中国史上,梁启超无疑是政治立场最不坚定的一位。从呼吁变法到提倡君主立宪,再到反对复辟帝制,梁启超的兴奋点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保持一致,其内心的矛盾和政治主张的“多变”,也完整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在后人多指责其善变是一种道德缺陷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梁启超的这一种善变究竟是源自何处,是翻天覆地的近代社会,还是他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而事实上,梁启超是一个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对自己的认识甚至超过了旁人对他的认识。一个对自己有着清醒认识的人,纵使白口谤之,对他而言也并无损伤。梁启超自己也毫不讳言自己的善变,他在《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中提到自己“然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自言道“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在我看来,梁启超每一次立场的改变都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有他不可不变的理由,而并非人云亦云,只是世人甚少关注这些理由罢了。

作为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梁启超,提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的治学理念是具有其先进性的。“今是昨非,不敢自默”他认为他今天的选择是对的,以前的认识或看法是不对的,但是他不愿意沉默,不愿意把自己的转变放在心里,他愿意跟大家交流;“其为思想之进步乎,抑退步乎?吾欲以读者思想之进退决之”,他愿意把自己思想的变化写出来交给读者,由读者来判断他的这种思想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最后提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他是很善于用这种办法的,用今天的思想来质疑昨天的思想。能够以这样的开阔的思想与胸襟,来接纳新思想、新观念,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他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太短暂,他逃过了慈禧的魔爪,却死于一个庸医之手,不能不让人惋惜。今天,梁启超的墓碑悄悄地立在北京香山植物园里。墓碑上没有装饰、没有头衔、没有生平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论。就是这块朴实的墓碑,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教子满门

近代史人物摘要

岷县近代史人物

近代史人物简介[优秀]

梁启超

梁启超

解读红楼梦人物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蒋介石

三国演义人物对比解读

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
《近代史人物解读:一代奇人——梁启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