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推广模式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3: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南引进推广圆椒品种的运作模式分析

1.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进展情况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海南圆椒等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着重开展引种试验圆椒优良品种工作。在初步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正规的品种比较试验, 并且取得了圆椒当家种———中椒5 号引种试验的成功。从1999 年开始,在海南省种子站的密切配合下,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项目计划,科技下乡等推广方式,联合文昌、东方、临高、澄迈等市县农业单位,全面开展冠爵等30 多个优良圆椒品种的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 加速了中椒5 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9-2005 年, 中椒5 号等圆椒品种经过7 年连续不断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已经收到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先后引进、试验、示范了30 多个甜(圆)椒新品种。经比较试验、示范筛选出中椒5 号圆椒新品种,且推广多年来经久不衰。目前仍为我省甜椒产区的主栽品种。

②研究制订出科学、适应、可操作性强的甜(圆)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包括苗床规格、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土壤治理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内容。

③推广效益显著。栽培甜(圆)椒的耕地原来主要是水稻田,实行稻椒轮作有利于改善生态条件。中椒5 号比原来主栽品种百利西圆椒抗性明显增强,能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甜椒的无公害生产。通过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推广, 中椒5 号在海南甜椒生产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了以文昌、临高、东方为优势区域中心的圆椒产业带。据统计,海南中椒5 号甜椒示范产量达2 696~3 784 kg/667 m2;大面积甜椒的栽培产量亦超过2 000 kg/667 m2。每667 m2产值超过5 000 元,增值2 000~3 000 元。比项目实施前的甜椒产量与产值至少提高30%以上。1999-2005 年累计推广2.5 万hm2,累计生产72.702 9 万t,累计创农业产值14.18 亿元,累计为农业增加纯收入5.70 亿元。

2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的具体做法

2.1 做好良种引进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工作

根据生态区域性和技术区域性, 确定适宜引种的圆椒优良品种,并着手引进试验工作。在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中,确定好播种期、育苗期、移栽期、小区规格、株行距等栽培技术参数和对照品种,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局部控制三大原则搞好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设计和实施操作,确保试验成功。

2.2 坚持抓好现场观摩,提高示范效果

为了让广大的农技推广人员、种子经销商及专业大户及时全面了解圆椒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每年由海南省农业厅和海南省种子站主持, 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永发蔬菜基地、定安、琼海等3 个单位示范点的基础上召开全省现场观摩会。每次由各市县农业局组织来观摩的人数达250~300 人,并通过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 很快使中椒5 号等优良品种在瓜菜主产区扩大推广。

2.3 重视政府引导和建议,不断扩大良种知名度

每年在举办中国(海口) 冬季农产品交易会之前,海南省政府都要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推广方面的知名专家,建议本年度应推广的优良瓜菜品种、优良农资, 并列出名单, 供各市县及广大的生产基地选择。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中椒5 号每年都被列为主推瓜菜品种,也是每年都被选中的几个品种之一。

2.4 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为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优良圆椒品种的推广潜力与实现无公害生产,必须通过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来实现。在推广应用初期,就推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栽培技术;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适用、可操作性强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强化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质量安全工作, 为海南无公害圆椒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5 扎实办好示范点, 为大面积推广起到桥梁和辐射作用

推广实践证明,农作物品种或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先从示范点开始的。据调查,从1998 年开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就开始在文昌市文教、海口市大致坡等地建立圆椒示范点。从1999年开始,除了省级多点示范试验以外,文昌、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分别在冯坡、东阁、临城、波莲、加来、感城、三家、八所等主产区建立了生产示范点。由于这些示范点均建立在主产区, 更易为广大椒农所接受,收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6 抓好经常性的培训工作

从2002 年开始,由海南省农业厅主持在全省各主要市县经常开展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培训,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每次都参与其中。此外,一些主产市县如文昌市、临高县等每年邀请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到各主要乡镇举办无公害瓜菜技术讲座。据统计每年培训达20~30 期,累计培训120 期以上,受训农民超过30 000 人。无公害圆椒生产技术都是每次科技下乡培训的主要内容。由于连续多年的培训工作,大大提升了海南的无公害甜(圆)椒生产水平。

2.7 深入田间地头, 解决关键时期的关键技术问题几年来,在生产关键时期,如寒潮期或病害流行期,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与海南省部分市县技术人员一起,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为菜农朋友开展咨询活动, 对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使项目在应用中减少失误,增强了农民朋友的信心。

2.8 加强横向联合

圆椒项目实施来, 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牵头策划, 联合海南省种子站、部分市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成课题组,通过市县政府或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政府及农技站干部、种植企业(大户)、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参加推广工作,让各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真正起到了强强联合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

3 海南引进推广圆椒的运作模式分析

3.1 指导思想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数量型农业逐步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农业, 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也亟待拓宽。借鉴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海南省情,我们既不能停留在技术推广这种农业推广的初级阶段, 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的农业推广模式。通过对圆椒品种在海南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运作模式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海南省情的农业推广模式,进一步促进海南农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圆椒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加速海南新农村建设。

3.2 主要方式

①项目计划方式项目计划型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是海南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各级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每年都要从中编列一批重点推广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海南省科技厅的省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海南省农业厅的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

按项目计划推广, 一般要经过项目的选择、论证、试验、示范、培训、实施、评价等

步骤,项目的选择和论证是关键。项目的论证要考虑到推广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济状况、推广人员能力、市场影响等因素。项目经过论证,报上级批准后,方可定为推广项目。一般推广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如海南省科技厅组织协调实施。一个项目一般推广3~4 年,取得预定效益后再实施新的推广项目。

②企业牵动方式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兴办农产品加工保鲜等龙头企业,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销售,使农民种椒有技术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市场。这种推广方式,企业承担了一部分农技推广工作,同时加强了基地建设,进行了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经营,搞活了市场,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出现的推广形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类型。例如,海南永青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企业牵动方式,通过组织化机制连结千家万户的农民种植、加工、销售圆椒。

③科技下乡方式科技下乡是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主体,将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部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 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乡镇技术干部和生产企业, 使科技广泛服务于“三农”, 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科技下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方式,具有多重意义。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每年都在若干个乡镇和示范点举办科技下乡活动。

3.3 主要运行机制

①“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通过承担项目的方式形成的“科、教、推”三结合运行机制,是海南重要运行机制之一。但是在原体制下的无偿转让技术规则下, 知识产权得不到完全保护, 三个系统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由国家按照相应分配制度统一发放, 人才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等,缺乏激励、竞争机制,还需要逐步改革。随着各项农业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及冬季瓜菜生产,支持示范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使圆椒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投入有了稳定的机制和保障,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系统自身积累与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加之市场和计划共同调控功能,“科、教、推”三结合运行机制将会得到更为科学的整合,三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并继续发挥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如每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都联合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②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这种运作模式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一般由企业自主研发、国外引进、购买专利或技术转化等形式,获得生产经营权。通过基地与农户签订圆椒购销合同,安排规模不等的农户进行生产。公司负责产中技术指导,产品按合同标准经严格验收后,以一定的保护价格回收。其运行机制运用了产业化的经营思路, 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三个关键环节:a.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了市场及市场销售体系;b.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分散农民通过民营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组织起来,鼓励农户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拓展产业链条;c.提高了基地的建设水平,实现了规模化与社会化生产。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将企业、基地、农户三者紧密结合,在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和生产农户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形成了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有效地解决了“产品没有市场不能发展,有了市场而没有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的生产难题。在市场的拉动下,有效地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反过来又加速了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进程。

③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新时期广大农民的从业分离, 对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 农民希望示范推广部门实行全程优质服务,跟踪到位经营服务。在新形势下,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生了。它在海南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的深化改革中逐渐成熟。其主要形式是:农业推广

机构将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物化类成果,根据专业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 并结合当地环境与生产条件,制定出示范推广计划,以经营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跟踪进行配套的综合服务,解答农民各种咨询, 指导他们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实现了由过去单纯服务型向有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过渡,解决了技术报务与物质供给相分离的矛盾。经营中所获利润可增强推广机构的实力,使其发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潜能。

4 海南引进推广圆椒运作模式的规律及创新路径

4.1 一般规律

通过总结分析,海南圆椒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运作模式的一般规律是7 个步骤,即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和评价。其中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多点示范、大面积推广是海南农业推广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

4.2 创新路径

①多点示范点应建立在海南圆椒主要产区由于受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经济状况、生产习惯、科技文化素质的差异等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因素制约,目前海南圆椒示范点不多,且分布在主要产区的少。如果将圆椒示范点建在海南圆椒生态区域布局主产区,将更有利于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增强示范效仿效果,提高示范推广覆盖率。

②加强自身建设, 广泛开展基层培训工作过去科研、推广等单位大多数注重培训生产大户,不注重培养基层乡镇干部、基层推广站技术人员和散户农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今后,应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服务三农体系建设, 改变海南各市县、乡镇一些干部的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项目推广实效,加速示范推广进程。同时,构建先进的科技平台,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加强科研、高校、推广等单位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科技水平,树立他们的市场意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更好地向基层组织、生产企业、农民提供有效、便捷的科技培训和服务。

③科研、教育、基层推广单位应加强协作科研、教育单位应主动走出去,联合海南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技站开展工作,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基层推广单位应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上门跟科研、教育单位联合, 共同搞好示范推广工作。同时,科研、教育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交流经验,强强联合,加强科技攻关与协作。

④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通过媒体、网络、印刷、声像等科技手段改进推广方法不同的推广方法对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推广效率是不同的。由于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信息比较感兴趣,通过听、看才能做得好。在保留传统的现场观摩会、示范参观等好做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业科技110 视频信息体系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印刷、声像、信息技术,宣传推广印刷品, 制作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VCD,DVD 等声像资料。采用印刷图书资料、发行VCD 光碟、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网络演示,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网上咨询等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将示范推广与经营服务一体化紧密结合,为农民巡回指导、咨询服务和技术传授。同时,经常跟报社、广播电视、文化出版、邮政电信、广告公司等媒体、通信网络机构联络,扩大示范推广的宣传效果。

5 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体制的展望

5.1 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要强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作用,继续探索农业推广的运行机制、方式和途径,积极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丰富农业推广工作内涵,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农户的多种技术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高效的海南圆椒品种多元化引进推广体系。

5.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服务和示范推广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不足是影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应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的经费。我省各级财政每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应不低于0.5%。从海南实际出发,在稳定目前推广体系的前提下,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体制、多元化科技培训、服务和推广体制,逐年增加省、市县、乡镇有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推广项目,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如果农民素质太低,那么再好的农作物良种、良法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科技效应。由于受到传统和地域的影响,海南仍有相当数量农民的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政府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 扎扎实实办好各类示范点,将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送到田间地头。

5.3 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协作

长期以来,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自成体系,缺乏有效的内在结合机制,科研成果没有流向推广部门的正常渠道, 科研机构很少过问推广系统的工作,推广部门很少主动了解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有些没有及时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从而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三者的协调机制,是当前摆在海南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 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引进新的机制,促进海南各级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三者协作开展工作。科研、教育、推广单位要通力协作,联合攻关,加强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新优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加速培育海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著名品牌,促进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使其更加符合外向型农业生产的需要。

5.4 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评价体系

从对国内外农业推广体系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建立起具有实事求是、综合效益、可比性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开展评价活动,才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依据,为检验工作方案的正确性提供依据,为提高推广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也可使推广工作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了解。目前,海南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5.5 品种和品牌优势的集成是品种推广的关键

品种优势主要是指品种的广适性、商品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方面优于同类品种的潜在能力。产品品牌优势是指企业的整体形象、顾客对产品的忠诚程度、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及企业对该种产品市场的专有程度等。例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湘研种苗中心经过10 多年的蔬菜选育和推广, 建立了实力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品种推广队伍,已经形成了育、繁、推、销一体化的品种产业化开发体系,建立了“湘研”、“湘辣”系列品牌效应。

5.6 积极探索“政府+科技+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培训、示范、推广模式

科技是品种、技术与专业的集成。推广项目组织管理可采取“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科研(或推广、教育)单位+专业合作社+农民”互相配合组织实施的管理模式。技术培训分农业管理干部、农业技术干部、农民三步走的技术培训模式。首先培训海南各市县主管农业的副市县长、农业局长、农技中心主任、农技站站长和农业技术干部,然后再培训农民。可采取多媒体讲课、现场观摩、技术咨询、分发图书声像资料、田间操作示范讲解、电视报纸媒体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取得显著的项目示范效果,项目推广面积将迅速扩大。同时,一些专业农户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或自发联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范围和组织机构级别界限,以土地、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方式,按生态区域或市场经济范畴组织成立民营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从而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进度。

营业推广案例

盈利模式与推广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养猪合作模式推广

白酒营销推广模式

互联网四种推广模式

创业模式案例

案例教学模式

研修成果推广案例

汽车品牌推广案例解读

推广模式案例
《推广模式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