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3 地基与基础工程创优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2: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基与基础工程创优措施

1 目的

为确保地基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掌握各类基础施工要点,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特制定本措施。 2 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 3 相关文件和术语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21-95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DJ69-87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篇) DL5009.1-9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火电施工质量检查及评定标准(土建篇) 火力发电机达标投产考核标准(2001年版) 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电力部建设协调司) Q/NEPC ZB 001 2001东电一公司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第一版) 东电一公司优质工程考核评选办法 4 职责

4.1 项目经理部负责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配备充足的资源。

4.2 建筑工程处负责制定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有关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并实施。 4.3 质保部负责组织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保监督。 4.4 工程部负责组织按合理工期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4.5 供应部负责设备、材料的采购质量,确保设备、材料满足设计的要求。 4.6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5 程序 5.1 质量目标

确保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不致产生过大变形、掌握各类基础施工要点,使之满足设计

和规范要求,对地基与基础工程进行全过程控制。 5.2 对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的要求 5.2.1 对人员的要求

5.2.1.1 施工人员要有建制、有组织。划小划细责任区,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5.2.1.2 班组长应具有5年以上工龄,具有三个以上相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 5.2.1.3 技工应占所有施工人员的75%以上。 5.2.1.4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5.2.1.5 每次施工前,进行针对项目的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规范,交代图纸概况等,确保施工人员对自已所施工的任务有全面的了解。 5.2.1.6 施工人员应身体检查合格,适应现场作业。 5.2.2 对机械的要求

5.2.2.1 有足够的砼搅拌、运输、浇筑、捣固及回填土运输、碾压机械。 5.2.2.2 各种钢筋机械检修完好,并处于常备使用状态。 5.2.2.3 砼搅拌应有科学的计量方法和准确的计量工具。 5.2.3 对环境的要求

5.2.3.1 施工现场应达到三通一平。

5.2.3.2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安全照明,特殊部位应设标牌、标记或围栏。

5.2.3.3 基础砼施工应避开冬季,必须冬季施工时应编制特殊的施工方案进行保温。 5.2.3.4 保证施工区排水通畅,基坑中不应有存水,应有排水措施,防止浇筑过程中雨水浸泡。

5.2.3.5 施工环境应清洁、工整,材料工具堆放有足够的场地。 5.2.4 对材料的要求 5.2.4.1 对原材料的要求

a) 回填砂、石的颗粒级配,回填土的各种指标应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b) 钢筋、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确保水泥在有效期内,进场的钢筋、水泥按规定进行复试。

c) 搅拌砼用的砂、碎石的强度、含泥量、矿物质的含量满足规范要求。 d) 添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前进行试配。 5.2.4.2 对周转性材料的要求

a) 模板使用前必须平整、补孔除去表面的水泥垢、刷涂隔离剂。

14 b)平整后的模板应达到拼缝小于1mm,垂直度小于2。的要求。 c) 施工模板的支撑要经过强度和变形设计核算。 5.3 关键项目、隐蔽工程停工待检点的确定。

5.3.1 基底打砼垫层前需对基底检查,做好隐蔽记录(桩基做好测量放线的检查)。 5.3.2 钢筋混凝土基础,在模板支设完,钢筋绑扎好,浇筑砼前,需要对钢筋、埋件进行检查,做隐蔽记录

5.3.3 回填前,需要对砼强度进行检查,做好隐蔽记录,做好桩基础位置、尺寸及深度的记录。

5.4 施工中质量重点的保证措施 5.4.1 地基处理 5.4.1.1 素土垫层

a) 施工中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垃圾、膨胀土以及有机物质含量超过8%的土作填料,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误差不得大于2%,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应把土晾干或加湿,使之达到要求的含水量。

b) 回填前清除淤泥土、软弱土层,填土地基如有地面积水或地下水,应设置排水措施,以保证正常施工和防止边坡(槽)受冲刷。 c) 填土分层夯实碾压并进行现场取样。

d) 填土应从最低部分开始进行分层回填,在地形起伏之处与天然土交接应修筑1:2台阶形边坡(台阶高可取50cm,宽100cm),每夯(碾压)实完一层,表面应用人工(或机械)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浇水湿润后方可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土层良好结合。

e) 施工中每班所铺平的土料,必须夯实完毕,不得隔日夯压,如遇下雨天,填土层表面有泥浆、积水应清除后才能继续回填。

f) 土层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以防雨水或施工用水浸入填土地基,,使基土扰动。 5.4.1.2 灰土垫层地基

a) 施工前应验槽,将积水、淤泥清除干净,等干燥后再铺灰土。

b)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以用手握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湿润,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应及时铺好夯实,铺土应分层进行。

c) 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确定,一般夯打(或碾压)不少于4遍。

d)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相邻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度不小于50cm。

e)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坑内施工时,应采取降水措施,使在无水状态下施工,入槽的灰土,不得隔日打夯,夯实后的灰土三天内不得受水浸泡。

f) 灰土打夯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否则要做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使用。

g) 冬季施工时,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的土料作灰土,并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5.4.1.3 砂垫层或砂石垫层地基

a) 施工前应验槽,先将浮土清除,基(坑)槽的边坡必须稳定,槽底和两侧如有孔洞、沟、井等应加以填实。

b)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槽(坑)底面时,应采取排水或降水措施,使基槽(坑)保持无积水状态。

c) 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级配拌合均匀,再进行铺填捣实。

d) 砂垫层或砂石垫层的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程序进行,土面应挖成台阶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注意捣实。 e) 分段施工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应充分捣实。 f) 采用碎石垫层时,为防止基坑底面的表层软土发生局部破坏,应在基坑底部及四侧先铺一层砂,然后再铺碎石垫层。

g) 垫层应分层铺垫,分层夯实,每层的铺设厚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垫层的捣实方法可视施工条件选择平振、摇振、水撼夯实碾压等,每铺好一层,经密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5.4.1.4 碎砖三合土地基

a) 铺设前应验槽清底,人工拌制,按配合比将生石灰倒在拌板上,掺入砂浇水拌均匀使之成灰浆,其稠度要适当,防止浆水分离,然后加碎砖充分拌合均匀后铺入基槽内,厚度可在槽壁上标出样桩控制,铺设厚度,第一层为220mm,以后各层为200mm,

16 每层应夯实至150mm。

b) 夯实可用人工夯实或机械夯,每层应充分夯实,并使表面平整,密实。夯打如发现三合土面过干,可补浇灰浆,并随浇随打,铺好的三合土不得隔日夯打。 c) 铺至设计标高后,最后一遍夯打时,宜加浇浓灰浆一层,待表面略干后,再铺上薄层砂子或煤屑,进行最后整平夯实,表面平整度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d) 夯打完的三合土,突遇雨水冲刷或积水过多,表面灰浆被水冲坏时,可在排除积水后,再新浇灰浆夯打坚实,冬季施工应覆盖保温以防三合土冻坏。 5.4.2 基础工程 5.4.2.1 浅基础

a) 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应分层浇筑,震捣要密实,独立基础应连续浇筑完毕,不得分次浇筑,基础的插筋、埋件、预留孔洞等要保证位置准确,混凝土要覆盖浇水养护。(具体施工要点见砼工程创优措施)

b) 毛石砼基础:所掺入的毛石数量不应超过基础体积的25%(或按设计),毛石尺寸不得大于300mm,并应不超过浇筑部分最小宽度的1/3,毛石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应小于30兆帕。为保证毛石被混凝土包裹,毛石在填充前应用水洗净,毛石与底面侧面模板及顶面应有100—150mm的距离,毛石之间应有100mm的间距,以使振捣棒在其中进行捣实,并应避免振捣棒触及模板和毛石,浇筑终凝后覆盖并浇水养护。 c) 杯口基础:浇筑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从四周对称浇筑,以防杯口模板被挤向一侧,一般杯形基础在设计中杯口底有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在基础施工时要仔细留出。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杯口模板,测量杯底标高,将杯口底冒上的混凝土掏出。

d) 筏形基础: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施工方案,一般先浇筑垫层,然后放出轴线,标明梁柱的位置,再绑扎底板、梁钢筋和柱子锚固插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再在底板上支梁模板,继续浇筑梁上部分的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杂物,并应浇水泥素浆做好接槎)。 5.4.2.2 桩基础

a) 打桩顺序: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地质情况、桩的平面布置、深度、桩架移动方式等决定,打桩时应使桩的入土深度相等,土体均匀挤密,当基坑不大时,应将基坑分为数段,而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打桩应避免由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以免中间土体被挤密,桩难打入,或虽勉强打入,但使已打好的邻桩侧移或上冒。在

亚粘土和粘土地区,应避免按着一个方向进行,使土向一边挤压,造成桩入土深度不一,土体挤实程度不匀,整个桩基日后产生不均匀下沉,若桩距大于或等于4倍桩的直径,则与打桩顺序无关。 b) 桩的质量要求

1) 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超过10mm且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总面积不得超过该桩表面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桩顶和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

2) 灌注桩的沉渣厚度,当以摩擦力为主时,不得大于300mm,当以端承力为主时,不得大于10mm,套管成孔的灌注桩不得有沉渣。

3) 按标高控制的预制桩,桩顶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100mm。

4)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桩纵向中心线与钻垂线间的夹角)正切值的15%。 c) 打桩的控制原则

1) 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贯入度已达到而桩尖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数值。 2) 桩尖位于其它软土层时,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3) 打桩时,如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而其它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4) 贯入度通过试桩确定,或做打桩试验与有关单位确定。

5.5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5.5.1 打桩前对邻近施工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必须经过检查,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或隔震措施或拆除,以确保施工安全。

5.5.2 打桩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必要时宜铺设道渣,经压路机械碾压密实,场地四周应控排水沟以利排水。

5.5.3 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要集中思想,服从指挥信号,不得随便离岗,并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5.5.4 钻孔灌注桩在已钻成的孔尚未浇灌前,必须用盖板封严,钢管桩打桩后必须加盖临时桩帽,以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18 5.5.5 在道路或施工区域挖掘沟道或坑井时,应在其周围设置围栏及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围栏离坑边不得小于0.8米。

5.5.6 现场及砼运输通道应有照明设施,不留暗角。

5.5.7 砼振捣器及移动电源箱应有防雨措施,并且漏电保护良好。 5.5.8 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5.6 作业程序流程

5.6.1 图纸、资料检查及准备。 5.6.2 材料采购,规格和数量检查。 5.6.3 作业机械进入现场,逐一进行检查。 5.6.4 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5.6.5 施工前的准备。 5.6.6 施工过程。 5.6.7 施工过程质量检查。 5.6.8 资料整理。 5.7 施工步骤 5.7.1 定位放线。

5.7.2 土方开挖(或打桩)。 5.7.3 基底垫层(破桩头)。 5.7.4 施工放线。 5.7.5 基础施工。 5.8 产品标识

5.8.1 钢筋原料堆放:相邻直径的钢筋不放在一起。钢筋堆前应有明显标识,标明级别、直径和产地。

5.8.2 钢筋加工后挂好料牌,并且分开堆放。

5.8.3 不同标号、不同生产日期、不同品种的水泥分开堆放,并且堆前有明显标识。 5.8.4 不同级配的骨料应该分开堆放。 6 记录

6.1 施工中质检人员全过程跟踪检查。

6.2 根据《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及验收,

并填写记录。

20

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报告

工程创优措施

工程创优措施

工程创优措施

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教学楼地基与基础工程小结

地基与基础结构工程小结

工程创优措施(定稿)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小结53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03  地基与基础工程创优措施
《03 地基与基础工程创优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