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1: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自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认可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同,教师的经验和能力的不一,科学课堂教学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谈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一、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精心设计

案例:《用橡皮筋作动力》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四单元第二课,主要研究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距离和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弹力”概念,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的动力来源于橡皮筋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决定小车运动的距离,进而明白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愈多小车能运动越远”。本课共有三项活动,一是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二是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距离的关系,感知弹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三是认识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远。在研究教材文本时,我认为生活中弹性、弹力现象很多,学生也司空见惯,但真正有目的去注意这种现象,并进行研究的很少。本课设计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等方法,多方位强化学生对弹力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弹力的产生和大小认识。

为此,根据这三个探究问题和学生的前概念水平,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科学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目标具体,更容易操作,更利于开展有效的探究。

思考: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效,它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核心。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随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教材虽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但不是唯一依据,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灵活地处理,设计制订科学、高效又容易操作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大胆放手

案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在探究材料的沉浮能力这一重点时,我为学生提供一组大小、轻重不一(铜钥匙、硬币、大头针、塑料片、泡沫、积木、木制棋子等)的材料。并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说桌上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进行分类――猜沉浮――汇报交流――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交流研讨――小结应用。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只在两个交流研讨中进行引导,其余大多数时间是学生自主亲历探究的整个过程,不仅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且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指向性明确,学生很快就得出――金属材料在水中容易沉,木头材料和塑料材料容易浮,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轻重、大小无关的结论。

思考: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活动空间与生活场所,是课程最主要的时空支撑条件和核心载体。即使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质量水平仍然与学校教育质量水平划上等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简单的移植或简单的“授――受”,而是必须经历一个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充分授权,就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本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去自主地提问、探究、并寻找信息和寻求答案。充分授权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主动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拓展探究空间

案例:《保护鸡蛋》

为延续和拓展教学内容在我布置了两个问题:养鸡场如何把鸡蛋运出去卖?我们知道陶瓷制品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碰碎。现在工厂有一批陶瓷工艺品需要运到北京,供货商想减小碰撞对陶瓷的影响,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还有让学生在家里找出四种生活中保护易碎或易碰坏物体的方法。

其实,在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如:天气单元,养蚕,昆虫的观察等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都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后续的探究。

思考: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及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增强他们应用科学的意识。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明确科学课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理念,关注不同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亲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初探

让生活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