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北京服装学院寒假作业

作者

日期

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它也是有历史、有内容的。春节的发展过程是悠久而又精彩的,春节的内容是丰富而又多彩的。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它有很多的习俗,是中华民族重大的节日。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时代与传统的摩擦,许多人的认识观念发生了变化,春节对他们而言意义很清。春节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时代的冲击呢?根据史料记载得知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夏历,中国开始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这样,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人们就只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不再别称元旦了。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有很多习俗活动,古时候有这样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满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初一出来热一热。腊八节要做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恭送灶神爷升天,二十八或二十九祭祖、扫墓,三十要贴对联,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逛亲戚,初五过小年,十五闹元宵,二十三迎灶神爷回归人间。

在做网易的猜灯谜游戏时发现腊八粥原来来源于佛教,所以又对腊八节进行了一些调查与资料收集。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一定会吃腊八粥,腊八粥来源于佛教,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在本地腊八粥并无相互馈赠的习俗,而在十多年前人们会将腊八粥糊到门环与杏树上,这个习俗也是来源于古代的关于铁拐李偷锅的传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即祭灶送灶神爷,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解放后祭灶这些繁琐的仪式早已在本地不复存在,对灶神爷也不再祭拜,但本地有一个特殊情况中午必须吃莜面,而且多是全家人集体行动。

二十三是不允许扫房的,二十三之后便开始扫房、忙年。并不像其他地区一样,扫房也有讲究,只要在三十之前扫完就可以了,当然扫房也非常简单,相当于一年一次的全家总动员大扫除。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除扫房之外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新衣服一般在过小年之前就已经买好了,以前多是买一些带有喜庆颜色的衣服,而如今多以流行时尚为主;食物在以前多是买鱼买肉,作烧肉、丸子、炸鱼块,而今多是买一些蔬菜、水果、干果;炮竹,年画门神等许多人家已经不再购买了,换之多为金童玉女、倒福、贴纸等。这些现象也仅限于城镇和一些富有的农村,在一些相对贫穷的农村生活改变并没有如此之大,对于过年的新的意义认识也不多。 并不是只有清明和祭日才去祭祖,到了廿

八、廿九必须去,在以前只有男性才可以参加的活动,如今女性也必须去。在我认为,所谓春节最重要的一天,无过于大年三十,在一大早,便打扫院子,在将近中午的时候贴对联,下午堆旺火,晚上八点的时候开始点火,响炮,吃年夜饭,之后边看电视边守岁。现在只有很少的人家自己写对联,大多数都是买对联。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因为不会毛笔字,以及不会写对联,所以采用买的方式,只有少数是因为太忙没时间准备。对联上多是一些辝旧迎新和一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句子,如: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迎佳节万事如意,接鸿福四季平安;祝四季如意吉祥,贺百年荣华富贵;竹报平安纳千祥,花开富贵迎百福等等。在农村地区不仅要贴对联、门神还要粘贴吊子(挂钱)。当然家家户户都免不了要贴福字。据一些长辈讲在以前除夕会接财神、接灶神,信佛的人家还会供佛龛神像,而今这些习俗早已不存在,就剩下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包饺子等等简单而且一般的习俗了。并且现在许多人家由于一的辛苦工作都已经不再在家里吃年夜饭了。

除夕有一个很大的禁忌,就是不许说脏话以及一些不吉利的话,这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大人以及老一辈的人最强调的问题了。和其他地区不同,我们并不是在三十晚上吃饺子,而是初一早晨。大清早第一个走到院子的人要放鞭炮来表示新的一年响响当当,大吉大利。初一早饭时间对于每家每户都是非常愉快的,吃到饺子中有硬币的那一个将是一年中最有福气的人。之后便是拜访亲戚朋友,当然是要遵守一定的“礼”,及从长辈到同辈,同时也会拜访一些恩师及朋友。对于一些小孩子拜年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领到压岁钱,但对于年长一些的意义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希望可以感受到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温暖与热闹气氛,感到家庭的幸福与温馨在调查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关于时代与传统的摩擦,不仅一些过年之后的祭庙祭祖的活动消失而且连一些很有意义的活动也消失,以至于很多被调查的人不知道一些习俗、甚至不知道他们每年做这些是在干吗!现代人对于年的意义与重要性的了解已经非常浅。包括我调查的大多数人以及在网上的搜查一些资料都发现有这样的话语:过年又叫春节,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我国农村习惯上把过年当作一年的结束来庆贺。节日前,杀鸡宰羊,沽酒买菜,置衣添裳等置办一些节日的必需品,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亲友聚会,穿新衣,吃好饭,其乐融融!

不知到如今过年,还有什么意义,小时盼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有新衣穿,还有压岁钱,长大后,盼什么呢?除了花钱还是花钱,把一年的钱全花到过年,过年的钱,就不是钱了,如水搬的花出也不心疼,然后是大吃大喝,吃坏了肠胃,吃过了头,还有串门,一年到头,也没走过几次门的远亲近邻,大过年的一出而蹴,忙的累坏了身子,累出了病。如今过年的意义何在?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些。它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与旧的道别,迎接新的生活。也许因为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所以它随时代的变化很慢。在新的时代这种内容较为烦琐的节日受到冲击。

人们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希望可以在一年的最后几天得到好好的休息,好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来年的生活,可过年确实让这些人的美梦泡汤。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快,就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也能明显的感到生活的进步。可是许多几千年的传统并没有因时代的进步而被人随便的遗忘、消失,它们还在继续着,继续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先人。面对时代与传统如此巨大的摩擦我们应该如何,是去坚守传统还是改变传统呢?时代的进步是不可改变的,我们所可以做的只有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只有改变一些旧的、烦琐的习俗让年变成一个更舒适,一个更适宜休息的节日。或许我们还可以大力宣传春节习俗,让人们了解它从而因为它的美而喜爱它,而不是对它一知半解,这样我们也可以让年味不变甚至更香。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小学生寒假调查报告:春节民俗

关于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摘要
《关于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