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中日文化对比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3: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中日文化对比

中日文化对比课程

任课教师:段克勤

姓名:于悦

班级 :人资10-1

学号:100684128

浅谈中日文化对比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便利,自古以来两国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中日两国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社会艺术价值观饮食

同样作为东亚国家的中国和日本,众所周知有着许多共有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土全球第二的超级大国,自然有着与被包围在汪洋大海中的日本岛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价值观、社会、宗教、艺术、饮食等。

一、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如此联系紧密的两个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

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到底是海两边的两个国家,饮食上那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筷子与碗、盘就摆在了头等的位置,每餐正式开始以前,筷子与碗、盘必须首先提前放在用餐者的面前,这在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日本只用筷子,除了在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那样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南方主要是大米,这与日本是毫无二致的,当然,中国北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如小麦,豆类,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饮食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都重视在饭后送上一杯茶,以助于消化,当然,主客也可以借着这个空当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但是,中日饮食文化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烹调,原料往往要经过煎煮炒炸卤炖等多到工序的制作方能起锅,在这一系列程序中原料得以定型,原味得以提升,口感也更丰富;而日本,相比之下是更加注重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是最好的选择,而这在在国人眼中是难以接受的。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而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有差异的,日本临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

酒文化是中日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提起“喝酒”就会想到“敬酒“,而中国人很爱敬酒,似乎要把对方灌倒了才够意思;在日本也有灌酒一说,但是那只是些小青年干的事,一般对方表示推辞也就适可而止了。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日本菜讲究色形味。日本菜肴偏淡,但是很注重形,所以说吃日本菜是用眼睛吃的。

二、中日文化价值观念对比

2.1 对神灵的信奉

大和民族是一个信奉自然的民族,自然为神.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将龙喻为民族魂一样.他们信奉这样的\"神\",还有\"灵\",他们认为它们他们的这种信仰很虔诚.全国各地的神社,寺庙不计其数。尤以京都地区为甚.很多游客把京都作为日本的寺庙/神社的胜地来进行游览.以下小做汇集:

(1)涉成园

非常著名,因其就处在JR京都站附近,不行10分钟足矣.往往是游客到达京都后的第一站.在这里有日本平安时代的诗人/贵族 源融(げんゆう)的墓地.在传说中,源融是因为\"生灵作祟\"而狂性大发吞食宫女.其实这和世界上第一篇长篇小说里的描述是完全一样的.(2)仁王堂/清凉寺

以寺内出售的年糕饼(あぶり饼)闻名,相传是菩萨的灵验(ご利益);

(3)源光庵

以战国时代石田三成率众自杀,鲜血飞溅的地板作成的血天井闻名的源光庵,庵内更有2扇有名的窗\"徘徊之窗\"(迷いの窓)和\"明镜之窗\"(悟りの窓),传为上苍每天考验庵内尼姑是否厌倦尘世的东西;

(4)曼殊院门

以寺内的\"幽灵女\"而出名.据说是妖怪中的\"大和抚子\";

(5)化野念佛寺

以寺外的水母地藏王石佛为名.水母地藏王为神话中掌管妇女生产的神.传闻因不伦之恋而堕胎的女子会在这里听到婴儿的啼哭声;

(6)贵船神社

京都著名神社,以祈福牌(绘马)闻名.神社内另有700年树龄衫树一棵,被视为神灵在人间的明眼。以上列了几个京都的名胜,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日本人对神灵的虔诚之处.

虔诚,但也敬畏着.先前提到在涉成园的源融,同样在京都地区还隐藏着这样个传说:被亲夫抛弃,转嫁后又遭人虐待致死,嗣后以其遭死的手段报复仇人,并且以后每年的雷雨夜,彼岸花盛开时会来人间寻求自己流产的孩子的\"阿条小姐\"(お しの さま),注意对她的称呼,由此可见大和民族对\"神灵\"的十足之敬畏.这一点,也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体现。

相比较下,中国的神灵就比较\"友善\",因为神话也是有其政治思想基础的.在我国,神灵的塑造和西方基督教比较类似.所有的神灵都趋向于教人\"真善坚忍\".日本人也同样很坚忍,但是这还是有不同的.前面说了,中国的神灵趋向基督教的价值观念,一莲托生,强调众生平等,排除特异;神灵的形象也被塑造得很高大完美.但说开去,这又和西方宗教、神话的神灵那样性格棱角分明不同.因此,中国的神灵是很具特色的.

2.2 价值差异

由于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

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同时必须提醒的是由于之前的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性格中同时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综上,造成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和易动摇.如改革开放后的\"出国热\",\"股票热\",在这一系列的积极背后,同样必须承认它们给人带来的盲目,主见差的危害.而这些-----盲目地追求、不强的判断力,是中国人价值取向里不能予以肯定的地方。

大和民族是一个很坚忍的民族,这一点促成了他们在科技,艺术里较多领域的繁盛.同时也造成他们民族性格里的残暴气质.二战时成为法西斯三国之一与这脱不了干系.至于日本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比较\"纯\".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一切归零.也许在很长的美国管辖时间里,他们遭受着文化侵略.但是,这样的文化清洗同时也是使之脱胎换骨.日本的文化,由于战后的历史,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挤压出资本主义的大客车,只有积极,进步,强大。

三、中日艺术创作对比

3.1 艺术创作力的差异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在文化上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的诗词,早凭汉语独有的韵律在世界

诗词界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另外,中国的五声音阶,早已被世界证明她和任何一种音阶相比都无逊色之处(当然任何一种音阶都是同样伟大的.).中国的哲学,虽然烙上了很深的封建烙印,却仍凭其精深之剖理,得

以和希腊哲学,德国的哲学齐名.

相形之下,两国文化底蕴的差距显而易见.日本固然有茶道,花道,浮士绘等国粹,然而和中国相比确实逊色些。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两国在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艺术创作力,只是表明一些差异,而因其表示的艺术个性维度不同难以比较出高下.中国的艺术创作比较大一统,鲜有灵气的作品.层观摩过一些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实在不敢恭维.在现今的一些先锋艺术领域里,WEB视觉,多媒体视觉领域里也尚未有大建树。而日本呢?

日本.不可否认,在动画领域一直保持其花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之所以成功,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日语的非国际化是日本电影出口的一大缺点,但是动画具有轻语言而重表现的特点,容易让人理解.另外,动画电影拍摄的是一张一张的图片,所以任何题材都可以自由地运用.在动画片中,不仅仅是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台,一切人物都可以成为主人公.活用了动画与生俱来的特点———“无国籍性”,使得日本动画的出口竞争力大增.反观中国的艺术家门,却少了份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中国的动画片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以及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等,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地位,国际上甚至将中国动画片统称为“中国学派”.“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曾在1959年和1960年两次组团赴中国,考察中国动画片艺术而后来,缺少原动力的关系,使得在这一领域失去了竞争力.非常地遗憾。同样地,在先锋艺术领域,日本也是在懵懂阶段.鲜有出色作品问世.由于先锋艺术(多为视觉艺术),转至了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倾向,所以对于2国的这一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机会还是平等的.总的来说,现代,2国只有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而无绝对的好坏差距.。

3.2 艺术创作取向的差异

两国在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只是说了内因----民族个性差异.而在外因-----社会体系,价值体系等等的影响下,已经造成了两国几乎相反的艺术取向。中国的宗教神话有些和基督教类似.而基督教最大的教义就是削除异端(突出事物),建立平等(人人平庸).这些是由民族个性引起,而民族个性再次艺术创作的取向.

和基督教一样,中国的文艺,也是反对黑暗的事物,反对杀生和荒谬的;而日本的文艺,由于其更为开放的思想,而,毫无顾忌地将忧郁,悲观,甚而绝望等人类负面情绪(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之神)容入艺术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文艺作品很病态而中国的文艺作品很平淡,很苍白的原因.当然,这些\"忧郁,荒谬,绝望,病态,平淡,苍白\",都是综观整个世界的艺术创作的各个角落得出一个不成数据的参数借以比较下中日两国的差异而已.。

四、中日社会风景对比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日本是一番景象,社会主义下的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

就家庭说开.日本很开放,但日本也很保守.日本至今都很保守-----在女权束缚的弊病下.日本至今保

留着妇随夫姓的习惯,而且日本非常保守的那些女子(大和抚子),对于丈夫之恭敬只能以乖戾视之.对于

自己的丈夫,甚至于临睡前上妆,房事时仍带着尊敬称呼.在日本女性结婚后一般就失去自己的工作.而且这种\"失去\"还往往是带着主动的倾向.就算开放些的女子,在结婚后也从此消失在\"工蜂\"的舞台,一心尽为妻为母的职责.这和新中国成立前非常相似.而且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被肯定,并作为旧习废除了.在现今中国,这样的情形是难以想象的.是的,在中国,也许在农村,在台湾地区,还有此般现象.但是,远远不成风气,更不及日本这般\"普及\"。

日本是勤劳的国家.被世界喻为\"蜜蜂\".但每一只勤劳的工蜂在周末都会卸下AMANI,走进各式娱乐场所,痛快地度过周末,翌日认真的工作,会工作,也会玩.中国的大环境却不似这般\"友善\".。

中日对比

中日婚礼着装对比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

中日茶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震后救助对比

中日酒文化对比日语

中日旅游贸易对比

中日两国地震救灾对比

中日网络环境的对比

浅谈中日数字文化

论中日文化对比
《论中日文化对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