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妇女观研究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1: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问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百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伴随始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既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构成,同时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变革。”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中国劳动妇女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引下,积极投身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社会进步的人间奇迹。在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之际,重温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问题和观点主张,期待能够引领妇女姐妹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劳动妇女的彻底解放。

平等

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和基础。女性卑贱的社会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视为理所当然。在西方,从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指认女人是“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人”到叔本华挖苦女人“既愚蠢又浅见”,是“精神上的近视眼”,妇女受压迫以“上帝的旨意”而合理存在。在中国,《论语》中所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尽人皆知,女人“头发长”必然“见识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不仅讴歌妇女的伟大历史作用,而且指出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大量的史实论

证了,“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部分地也处于高级阶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只是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妇女地位才由于体力以及家务劳动的作用局限而下降,以至于被剥夺了财产所有权,被排斥于社会劳动之外,沦为家庭的奴隶和男子的附属物。男女平等问题反映的不仅仅是男女地位差别的简单社会现象,而是相对于两性之间在社会各个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不平等而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倡导的男女平等是指在承认男女差异的前提下,在认同男女两性的人格、尊严、价值平等基础上,保障男女两性在社会地位、发展机会、权利责任以及家庭生活上的平等。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从国家政策层面积极推进男女平等的实现,包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经济资源,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经济政策,支持妇女参政议政的政治参与政策,法定婚恋自由的家庭政策,等等。新中国六十年,在全国各级妇联组织的坚强领导和积极推动下,我国妇女地位获得极大提升,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男女平等的各项政策有效实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市场”、“理性经济人”、“利益”等观念传播和社会价值追求的偏移,男女平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比较突出的女大学生择业问题,由于婚恋、生育以及家务的拖累,女大学生甚至女博士、女硕士在求职时经常遭遇“女生免问”的尴尬,这反映了在简单的市场原则下,女性从家庭角度承担的社会劳动在对经济效益和GDP的片面追求中被抹杀了,女性由此失去或减少就业机会,这是对男女平等和社会公正原则的践踏。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妇女的意愿,切实维护妇女的权益,真正体现对妇女的关心。”

劳动

事实上,实现男女平等的主体是妇女自身,而社会劳动成就女性的独立和尊严。恩格斯指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定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列宁也指出,“要彻底解放妇女,要使他与男子真正平等,就必须有公共经济,必须让妇女参加共同的生产劳动。”女性唯有积极投身于社会劳动,才能在创造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存在价值,获得真正独立和社会认可。进一步说,女性的自尊、自立和自强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内在原因和现实路径。首先,经济独立是女性自立的经济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职业女性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报酬,打破了男性在婚姻、家庭以及社会上的经济统治地位,这是实现男女平等的现实基础。其次,女性在社会劳动中得到教育,提升自身素质。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2008-2009年调研项目——“返乡打工妹的生存现状与政策需求”的研究报告认为,打工妹在沿海和发达地区的打工经历提升了打工妹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的现代性”,她们返乡以后的就业乃至自主创业成为当地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落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反观打工妹返乡原因,则主要是由于打工妹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向管理层跃升,不得不在特定的年龄段顺应家庭生活的需要返回了村镇。众所周知,女性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家庭甚至民族的文明程度,女性在现代化的社会劳动中不仅以经济独立追求自身独立,而且通过提高个人素质,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女性的真正价值所在。

应该说,女性职业化是新中国妇女工作的重要成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据近几年的调查及报道显示,不少青年知识女性职业信心不断降低,男女平等观念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甚至出现倒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事业型不如生活型”等思想观念大有蔓延之势。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01年举办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在19000多名被接受调查者中,34.1%赞同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2004年《当代中国性别期待调查》网络调查分析表明,除了有34.5%女性表示中立态度外,有40.5%较高学历的女性认同此观点。表面上看,这些观念反映了女性依附心理的现实外化,是女性缺乏独立性的一种表现,其实质则是女性“自尊”、“自立”意识的倒退。与之相伴生的是女性以及整个社会对女性美、女性享乐等“女性意识”的津津乐道,而女性恰恰在这种高度的自我关注中迷失了自我价值。一句话,妇女要“自立”,要实现男女平等,关键得靠自己。

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历史上看,妇女受剥削和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毛泽东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考察看到旧中国妇女的处境,“她们没有政治地位,没有人身自由,她们的痛苦比一切人大。”正因如此,妇女反抗的意愿尤其迫切,力量尤其强大。毛泽东认为,妇女解放就是实现男女的平等和自由,妇女解放是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组成部分,离开了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妇女解放是得不到的,同时,没有妇女解放,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妇女必须参加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斗争。回顾中国革命的进程,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妇女在党和妇女组织的带领下确实发挥了重要的

历史作用。正如毛泽东为《中国妇女》创刊题词所言,“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妇女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理论上看,妇女解放的实现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基本前提。恩格斯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指出,“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可以将之视为妇女解放的标志和目标。与此同时,尽管妇女解放有赖于社会解放的实现,但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只为妇女进一步解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妇女解放的真正实现还有赖于相应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进步,还应以妇女自身素质极大提高为重要条件。从前述当今中国妇女发展的主客观现实状况和问题看,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追求依旧任务艰巨、道路漫长。妇女解放的进程就是人类解放自己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必将贯穿人类历史的全部。让我们同心协力,积极投身妇女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

学习马克思基本问题心得体会

马克思新闻观

马克思的普选观

马克思五观心得

马克思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观影心得

马克思的实践观

马克思新闻观学习体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研究学习心得

交通文化建设基本问题研究(版)

马克思妇女观研究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妇女观研究的基本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