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6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9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12 计算机学院专业介绍 ...........................................................1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18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20 理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24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28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30 外国语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32 交通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34 工程系统工程系毕业生专业介绍 ............................................39 宇航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41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44 法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47 软件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49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53 化学与环境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5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材料物理化学系等共四个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专家钟群鹏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惠彬博士、张涛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华明博士等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在200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整体实力排名第七名,师资队伍排名进入全国高校前五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旨在培养在材料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每年招收本科生120名,硕士生140余名(包括本、硕、博连读),博士生40余名,博士后10余名。

学院现有教授38名,博士生导师27名。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目前共设有一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六个硕士点、三个博士点、两个自主建设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科研实力强,承担着国家及国防“973”重点项目、“863”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防预研和重大应用工程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人均科研经费和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同类院系的前列。

二、本科生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是全国最早进行“材料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专业(该项改革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也是在全国最早按材料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人才的材料学院,与国际接轨的最先进的教改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大类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的课程设置体系为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专业共设有金属与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材料设计、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材料腐蚀与防护、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五个培养方向。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本专业积极应对国内外人才市场的变化,为高年级学生设置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机应用、纳米材料、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控制与仿真等的课程和研究课题。

三、研究生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专业设有材料表面物理与化学和腐蚀科学、应用化学与材料防护新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与涂层、特种功能材料与材料设计、非平衡材料与制备技术、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先进材料制备科学与成形技术等五个研究生培养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物理、化学与数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了材料组成结构、制备、性质与使用性能等方面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研究方向特点,深入掌握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能够将交叉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形成了系统的综合性知识结构。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旨在培养在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交通信息、光电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设计。

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分为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四个学科。

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有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集成电路设计、遥感传输与处理、航空与卫星导航技术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三、本科生培养

本科除了宽厚的理论教学和配套课程实验以外,还设有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安排了整整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在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带领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研能力。学院开设的核心课程有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电子电路

(一)、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

(二)、数字电路、微波技术、随机过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电信息基础、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医学信号处理和半导体物理器件等。

学院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近几年投入2000多万建设教学实验实践中心,为大学生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优秀学生,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和提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近几年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1项、一等奖多项,全国空中机器人大赛第1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0多项,多次获“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团体冠军,其创新成就在全国名列前茅。我院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化素质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自2005年起,本科招生时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入学按电子信息工程大类专业进行招生。以下三个专业单列招生,培养方案中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基本相同,专业课程根据其特点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导航和遥控遥测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

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研究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信息技术。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导航、交通信息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物医学获取与处理信号处理,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医学仪器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 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模拟和数字及数模混合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通信、芯片设计方面的研究、设计等工作。

四、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分为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四个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检测与声光信号处理、光纤通信与光网络、光电成像信息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电磁兼容与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和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等。

学院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面注重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验实践环节的培养,努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课程有随机过程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高等电磁场理论、电磁兼容理论与应用、现代微电子学、现代光电子学(Ⅱ)、高等光学(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微波工程基础、天线理论与工程、红外物理、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理论与工程、几何绕射理论、信息论及编码理论检测、估计和调制理论、集成电路与系统分析设计方法、遥测遥控理论及系统、现代数字通信、电子系统设计仿真分析方法、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射频集成电路EDA、计算电磁学和微波电子线路等。

五、博士生培养

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有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集成电路设计、遥感传输与处理、航空与卫星导航技术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的培养方向如下:光电成像信息技术、光纤通信与光网络、光电检测与声光信号处理、等离子体电子学、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电磁兼容与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磁散射理论与工程、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

学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发展方向,强化航空航天信息特色,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平台,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旨在将博士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化、实用性专业高级人才。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现由智能系统与控制工程系、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以及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八个单位组成。

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8个,博士点7个。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生专业设置: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研究生专业设置: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有硕士研究生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导航、制导与控制;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一级学科下有硕士研究生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有硕士研究生专业;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三、本科生培养

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电为主、机电结合、以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系统、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和电机学。在四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均安排了相应的科学实践教学内容,第1学年安排了工程认识实习、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第2学年安排了电气技术实践,第3学年安排了电子实习,第4学年安排了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毕业设计。

自动化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飞行器控制与导航、自动检测与仪表、机电控制、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主要学习电工基础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能在电气工程、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管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科技开发及研究等工作。

四、研究生培养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导航与惯性技术研究、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及其应用研究、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

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最优估计;模式识别;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现代导航技术;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数字系统故障诊断与综合;数字图像处理。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研究方向:过程检测与控制、自动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实现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各项关键技术、自动化装置与仪表、电力电子装置。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计算机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测试系统动力学;现代飞行控制系统;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数字系统故障诊断与综合。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研究方向:智能化目标识别、图象处理与理解、复杂系统的智能优化控制与决策、网络环境下的智能自动化、复杂巨系统的智能优化管控与人工计算实验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最优估计;模式识别;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现代导航技术;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数字系统故障诊断与综合;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研究生专业实验课。

4、导航、制导与控制:

研究方向:先进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先进仿真技术、精确制导与仿真技术、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智能控制与复杂系统控制。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计算机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最优估计;模式识别;现代飞行控制系统;制导原理;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数字系统故障诊断与综合;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研究生专业实验课。

5、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方向: 飞行器液压与机电系统、余度与可靠性、机电系统综合控管与并行仿真、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机械、飞机操纵及人机系统、高性能执行器与智能结构控制。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系统动力学;CAD/CAM技术;现代机电控制;信号与机电系统分析方法;机械工程科学前沿与进展讲座;线性系统;伺服机构论;系统建模与仿真;近代机电系统学科前沿讲座;软件技术基础;机电系统建模辨识与控制;智能控制及其应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高等机械原理;生产系统的运行与控制;容错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机电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现代人机控制与辅助操纵;机器人学;产品设计与虚拟样机;产品建模技术;机电伺服控制原理及应用;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研究生专业实验课。

6、电机与电器:

研究方向:电机理论及其控制、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智能电器、电机电器装置的电磁场分析与优化设计、电机调速理论与技术、磁悬浮电机。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电机的矩阵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器;交流调速及其系统分析;特种电机;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兼容原理;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研究生专业实验课。

7、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研究方向:航空航天器上的电能转换装置、飞机供电系统、功率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电力传动中的控制理论及应用、有源无功补偿技术。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电机的矩阵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器;交流调速及其系统分析;特种电机;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兼容原理;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研究生专业实验课。

8、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研究方向: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路理论及其应用、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电磁兼容技术与方法、超导电工技术。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理论课;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电机的矩阵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器;交流调速及其系统分析;特种电机;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兼容原理;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研究生专业实验课。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为航空发动机系,是北航 1952 年建院时最早建立的两个系之一。学院以优势的航空推进学科群为依托,以先进航空推进技术为特色,努力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培养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50 年来为航空航天各科研院所及民航各单位培养本科毕业生 5000 余人,硕士毕业生 1000 余人,博士毕业生 200 余人。学院专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航空发动机专业是国家首批博士点( 1981 年), 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1 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再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中排名全国第一。

二、专业设置情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涉及 4 个一级学科,拥有 8 个博士点、9 个硕士点和 3 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群。

本科专业有: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 设置的研究生学科及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设航空发动机设计与研究等多个专业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水声工程(设水声目标及水下推进器降噪专业方向)。

三、本科生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稳固教学的中心地位,狠抓核心课程、科研训练、实验教学三大培养体系的建设,保证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课平台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类及专业基础类等宽口径的工科基础课程。主修课程有:工科高等数学、工科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工程材料、加工工艺、工程综合创新训练、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自动控制原理、电工电子学、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课设有:传热学、气体动力学、叶轮机械原理、燃气轮机结构设计、燃烧与燃烧室、发动机结构优化、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流体测试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设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气体动力学、叶轮机械原理、燃气轮机结构设计、燃烧与燃烧室、航空发动机热防护、计算传热学、流体测试技术、热工测试技术、制冷与空调、汽车发动机结构。

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专业课设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气体动力学、叶轮机械原理、燃气轮机结构设计、燃烧与燃烧室、发动机结构优化、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流体测试技术。

学院按照集成思路,整合分散的资源,以航空发动机为主线,模拟航空发动机研制全过程,构建“走廊式”本硕一体化的航空发动机创新实践基地。教学实践环节设有:航空发动机专业综合试验、叶轮机设计与试验、热工综合试验、结构动力特征试验。

四、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培养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本学科包括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个学科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以航空发动机学科方向为主。已设置的硕士生培养方向为:(1)总体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2)内流场及气动力学、气动声学;(3)发动机燃烧与流动;(4)发动机传热与传质;(5)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和可靠性;(6)发动机控制、测试、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

开设的硕士生核心课程为:数理方程、矩阵理论、数值分析、应用数理统计、应用泛函分析,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高等固体力学,机械振动理论、燃气涡轮发动机特性,叶轮机械设计和非定常流动,传热与传质学,燃烧理论基础,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疲劳与断裂力学,结构系统动力特性分析,基础声学,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现代流体测试技术等。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本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基础学科。已设置的硕士生培养方向为:(1)工程热物理;(2)热能工程;(3)流体机械及工程;(4)低温与制冷技术;(5)新能源技术。

开设的硕士生核心课程为:数理方程、矩阵理论、数值分析、应用数理统计、应用泛函分析,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高等固体力学,机械振动理论、燃气涡轮发动机特性,叶轮机械设计和非定常流动,传热与传质学,燃烧理论基础,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疲劳与断裂力学,结构系统动力特性分析,基础声学,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现代流体测试技术等。

水声工程

本学科是指利用声波进行水下探测、定位、导航、识别、通信的应用学科,它是集物理学、电子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已设置的硕士生培养方向为:(1)水下目标声反射特性及声隐身技术研究;(2)低噪声水下推进及主被动噪声控制研究

开设的硕士生核心课程为:数理方程、矩阵理论、数值分析、应用数理统计、应用泛函分析,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声学,水声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水声测量及降噪等。

2、博士研究生培养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本学科包括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个学科方向,本院培养博士研究生以航空发动机学科方向为主。已设置的博士生培养方向为:(1)总体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2)内流场及气动力学、气动声学;(3)发动机燃烧与流动;(4)发动机传热与传质;(5)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和可靠性;(6)发动机控制、测试、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

流体机械及工程

本学科是研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内部流动规律的应用基础学科。已设置的博士生培养方向为:(1)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2)现代流体测控技术与实验模拟;(3)流体与声学技术;(4)流体机械优化设计与振动控制;(5)流体机械高温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工程热物理

本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他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已设置的博士生培养方向为:(1)传热与传质学;(2)热流体力学与燃烧技术;(3)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热能工程

本学科是研究燃料燃烧、能量传递转换与利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原理、方法和相关设备的设计、运行、控制的应用基础学科。已设置的博士生培养方向为:(1)高容热强度液雾燃烧;(2)低污染燃烧及环境控制;(3)冲压发动机燃烧与流动;(4)能量转换与利用技术;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前身是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是我校的金牌学院,也是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是国内一流的航空学院,是培养航空航天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一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生有较好的数学、力学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可从事航空航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设计、研究与管理工作。

二、本科生培养

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立足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宽广的专业知识、善于思考、敏于思考、勤于实践,具有创新潜质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基础课程有: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物理学、高等代数、工程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复变函数)、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系列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实验室实践、机械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本科专业一: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专业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学科,设置有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与控制、直升机设计、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结构强度共5个专业方向。

专业课程设置:空气动力学I/II、弹性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飞行力学、飞机总体设计、飞机稳定与控制、飞行性能分析与优化、飞机部件与系统设计、直升机部件设计、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飞行力学、结构优化设计、气动弹性设计、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专业实验:主要通过微小型飞行器设计实验中心、飞行器控制模拟实验室和飞行教学模拟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科专业二:工程力学

本专业设置有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共2个专业方向,是我校最早组建的学科,也是国内同类专业中设置最早的全国重点学科。

专业课程设置:空气动力学I/II、弹性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实验固体力学、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工程振动、结构力学、飞行力学、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湍流基础、水动力学基础、气动弹性、生物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冲击动力学、疲劳可靠性。

专业实验:除部分包括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外,学生还要进行包括光测、电测、结构强度测量、综合流动显示、飞行器压力分布测量、飞行器空气动力特性测量等综合实验。

本科专业三: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本专业设置有飞机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和航天生命保障工程共2个专业方向。

专业课程设置: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基础、飞行器环境控制、载人航天生保系统、个体防护与技术、制冷技术、制冷压缩机与膨胀机、人机与环境工程导论、泵与风机、空气调节技术、计算流体力学。

专业实验:

除了包含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课程外,还要进行飞机环境系统性能实验、空调制冷系统性能实验、换热器实验、涡轮特性实验等。

三、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培养

飞行器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结构有限元方法与应用、飞行器气动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构优化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结构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隐身原理、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交通运输工程学、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气动弹性理论与设计、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飞行器多学科优化、飞行器效能分析、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控制理论、飞行力学理论基础、飞行动力学与控制、人机系统与飞行品质、大气扰动中的飞行原理、飞行适航与安全性等。

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环境模拟技术、环境人机工程、先进传热与工效实验技术、航天器热控制技术、飞行器热利用及热管理、人机信息交互与运动仿真、环境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新型空调制冷技术、低温热力学、电子设备热设计、热力系统分析与优化、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高等工程热力学、计算传热学等。

流体力学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颗粒学、流体实验测试技术、湍流、现代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流场定量化显示理论与应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中的有限元方法、流体流动测量与控制技术、水动力学理论、复杂流动引论、湍流模式与射流理论、科学与工程中的数学物理方法、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电磁流体力学导论、流变力学等。

固体力学专业核心课程:计算固体力学、疲劳强度、固体实验测试技术、工程塑性力学、复合材料与轻质结构、智能结构与噪声控制、高等结构动力学、结构强度、结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断裂与损伤力学、材料与结构的冲击力学行为、生物力学、应用理论固体力学等。

工程力学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学习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

2、博士研究生培养

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包括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隐身设计、远景战斗机概念设计、军用飞机发展方向、作战效能分析、飞机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强度、飞行器颤振模型设计、气动弹性设计与主动控制、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微小型飞行器设计、薄壁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无人机系统设计、民用飞机结构维修理论及应用、民机结构适航性技术、结构动力学设计、结构优化设计、直升机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人机系统仿真建模、大气扰动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舰载机飞行动力学、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分析、武器装备隐身技术等。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安全:研究方向包括民机飞行动力学与飞行安全性研究、人素及飞行环境安全、编队飞行安全与控制等。

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控制、高超声速热防护、热控制一体化研究、航天器热控制、空调制冷、传热传质学基础研究、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仿真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人机工效学、环境控制与模拟、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高效传热技术、飞机防除冰技术、航空供氧与个体防护、航空航天生命保障、人机与环境生物医学工程、飞机器环境控制、飞机器生命保障系统、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环境模拟与仿真等。

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方向包括飞行器环境控制、高效传热技术、高效传热传质与节能技术、空间热动力与推进、燃气-蒸汽弹射动力技术、高速气流传热与热防护、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等。

流体力学: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符号计算与非线性波动力学及应用、计算机符号计算与空间等离子体动力学及应用、计算机符号计算与流体物理及应用、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动物飞行的仿生流体力学、旋翼空气动力学、微小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流动主动控制、飞行器增升减阻技术研究、湍流拟序结构及其控制、计算流体力学、航天飞行器数值模拟、大型CFD软件研究及其应用、旋涡分离流与控制技术、大迎角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气动布局、复杂流动分析、非定常流与流动控制、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推力矢量技术等。

固体力学:研究方向包括结构疲劳可靠性、概率断裂力学、复杂载荷下的结构疲劳与断裂、塑性动力学、飞机结构防护、冲击动力学、交通事故分析软件的研制、复合材料结构寿命评定技术、轻质结构耐撞性设计、新型材料力学行为、复合材料力学、热防护结构热力耦合分析、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构强度、计算固体力学、结构可靠性、结构优化设计、疲劳损伤力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Hamilton辛对偶体系和辛几何积分方法、损伤力学、断裂力学、生物力学、结构振动智能控制、力学环境智能评估、结构动力学等。

工程力学:研究方向包括可靠性工程、寿命预测与控制、小样本统计推断理论、高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模拟与控制、智能结构主动控制、振动与控制技术、实验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结构寿命可靠性、微纳米颗粒制备与应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等。

计算机学院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北航计算机学院自成立以来,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工程创新基地。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校计算机学科排名前三名,软件学科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名。

学院按照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招生,下设四个培养方向: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等方向。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学院以“研究型、高水平、创新性、国际化”为主体办学思路;以“高素质、创新性、精英式”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精英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服务相结合”为基本理念;逐步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重点实验室为基地的培养模式、研究和工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培养前两年半注重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一年半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目前的专业方向有: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等四个方向。

研究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下设三个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三、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分为两个层次:基准部分、拓展部分。在基准部分,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原则,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人才,修满基准部分规定的学分就达到了本科毕业的条件。在拓展部分,对学有余力、致力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延伸发展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志向和兴趣,修读此部分的课程和实验,体现了分层次、多元化的学生培养方针。

主要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基础课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实施体现,专业基础课包括必修电类课程和主要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即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

专业限选课程根据专业方向设定,具体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三个方向,分别包括计算机控制、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ED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学、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课程。

任意选修课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向本科生介绍计算机学科的新技术、程序设计语言、应用技术等,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为了适应IT需求,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其它选修课程还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C++、JAVA、面向对象技术、人—机界面、Unix系统、HTML和XML、.Net技术、群组协同工作技术与Notes、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语言工具等课程。

四、研究生培养

硕士生、博士生的专业及培养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包括计算机科学理论、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软件工程与过程工程、网格计算技术、面向领域服务的软件支撑技术、系统软件与数据库、中间件技术、海量信息的理论与方法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与容错计算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集成电路设计、机载星载信息处理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大规模计算机应用工程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生物特征识别等。

硕士生的培养特色为一方面确定反映本学科的技术特点、社会需求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和计算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算机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优势,注重提高学生在基本学科能力、研究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博士生的培养特色为发挥学院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基地的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整体优势和主导作用,理顺科研与应用关系,一方面重视前沿的学科方向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开拓视野,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及不断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博士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旨在培养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和现代制造业、面向未来发展,具有创新品质、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在先进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成形技术、材料加工技术、工业内视与检测技术、微纳制造与生物加工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获得了一大批国家及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国家重点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其他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高度评价。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含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工程、现代制造信息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飞行器制造工程。

学院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含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二级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三、本科生培养

依托学院学科发展和多年建设的基础,本科教学形成了“以机为主,机电结合、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突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显示航空特色,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理论及应用”的培养特色。学院的本科培养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与工程素养,在学校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了以力学、电学、设计、制造、控制、信息5个模块为基础的核心课程体系,同时提供了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生科技竞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等专业培养的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某个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及组织管理能力。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概率统计、基础工程训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分析、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学、制造工程基础、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基础等。 “工业设计”专业主修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现代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工业设计史、设计与材料、造型基础、构成原理、表现技法、产品模型制作、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四、研究生培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按机械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三个学科方向进行培养。

研究生研究方向之一: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四个二级学科)

毕业生适合于从事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机械、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软硬件等开发研究工作,有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或生产部门从事开发、研究等诸方面的工作能力。

研究生研究方向之二:材料加工工程

适合于从事材料加工研究,有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或生产部门从事开发、研究等诸方面的工作能力。

研究生研究方向之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

毕业生具有现代航空航天器制造工程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实验手段,从事飞行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经济管理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管理类院系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北航经管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经成为一个学科优势突出,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国际交流广泛,科研成果丰硕的居于全国前列的经济管理学院。

二、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生专业设置情况

本院在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经济学三个学科大类下设置有9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和金融学(精算)等。

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

本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金融工程和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交通运输与管理等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MBA和工程硕士(项目管理、物流、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点。

三、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各专业都注重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

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和概率统计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英语、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修养和中国历史与经济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类课程。

本科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工程认识实习,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阶梯型实践过程,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质。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一定管理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

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和投资学等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管理、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离散数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组织行为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决策支持系统、数据结构和电子商务基础等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运用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的综合能力、从事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生产与作业系统管理的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组织行为学、机械制造基础、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物流管理、系统仿真及其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和工作研究与人类工效学等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能够对各种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运筹学、组织行为学、机械制造基础、库存与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仿真及其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系统规划和物流企业管理等课程。

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培养从事金融投资及管理的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投资学、计量金融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金融机构管理概论、国际金融市场、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等课程。

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培养金融工程师和金融分析师的后备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投资学、运筹学、国际金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管理概论、计量金融学、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和金融工程原理等课程。

金融学(精算)专业培养从事精算和金融风险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运筹学、投资学、保险学原理、寿险精算学、风险管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再保险等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从事国际贸易与经济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国际金融、财务管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和国际服务贸易等课程。

四、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培养

会计学: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技术经济比较与评估、科研管理 以上三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运作管理;现代企业理论;财务会计理论;工商管理专题研究:营销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企业战略研究、组织行为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公司治理研究、质量管理研究、资本市场会计研究、企业纳税筹划、企业价值评估、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管理;财务管理;国际比较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金融学: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理论实务、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及金融产品开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保险与风险管理

国际贸易学:跨国直接投资与国际技术转移、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营销管理 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据分析 数量经济学:数量金融、应用计量经济

以上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中级投资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应用经济专题研究:国际化与技术创新、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产品开发、保险中介市场研究、国际金融与汇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高技术产业政策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国际技术转移;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高级金融工程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方向有:项目管理与工业工程、生产和服务系统优化与仿真、决策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复杂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分析、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定价与开发设计

核心课程有:决策分析;高级应用统计;高等数学规划;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中级投资学;计量经济学;运作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高级金融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题研究:复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系统仿真、国防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知识工程、管理动力仿真、交通运输管理;金融工程专题研究:国际金融与汇率、金融产品开发、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Copula与金融风险、公司理财、信用风险、金融投资分析等。

2、博士研究生培养

金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研究、金融产品创新与定位、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研究、公司财务分析

管理科学与工程、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管理系统优化与仿真、决策理论与风险管理、工业工程理论及其应用、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复杂数据分析、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管理与价值分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网络分析、交通行为分析与交通管理、电子商务与Web智能、循环经济、资源系统工程管理、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科技管理

理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理学院设有数学系、物理系、系统与控制科学系、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院。学院以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形成具有高水平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有国家精品课程3个,北京市精品课程6个,北京市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及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院各学科、各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旨在为国家培养能够在数学和物理及其他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数学相关学科:

数学系现有二个本科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还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与控制科学)专业方向。

设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博士点,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

物理相关学科:

本科生专业:应用物理学(含应用电子技术)、核物理。

研究生专业: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

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有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三、本科生培养

数学相关学科:

本科生的培养,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功底,较强的计算能力及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系统与控制科学等各方面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拓扑学,微分几何,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数学模型,数值分析,数理方程,最优化方法,离散数学,随机过程,算法语言,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理论力学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普通物理,数学规划,数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应用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数值分析,数理逻辑与集合论,信息论,数学模型,编码与密码学,利息理论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语言,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理论力学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与控制科学)”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应用泛函分析,概率统计,随机过程,数学规划,数理方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算法语言,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理论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工学,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

物理相关学科:

本专业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造就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提高他们在各类相关公司、企业、研究所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物理系开设的核心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数学分析等。本科除了宽厚的理论教学和配套课程实验以外,还设有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安排了为期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研究能力。

应用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在标准物理教育的基础上,将一些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移植到凝聚态物理专业中,使学生具有理科的基础和工科的发展空间。

应用电子技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标准物理系列课程和主要的电子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大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数理素质,为其今后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宽广的基础。

核物理:

本专业要求掌握物理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了解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核物理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在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初步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具有从事该学科前沿研究的潜能,能够适应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胜任核电站、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四、研究生培养

数学相关学科:

研究方向有:代数学及其应用,复分析及其应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泛函分析及其应用,信息数学,计算机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级学科基础课有: 实分析,复分析,近世代数(Ⅱ),泛函分析(Ⅱ),拓扑学,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现代偏微分方程,高等概率论,微分拓扑等。

二级学科基础课有: 群表示论,Banach代数,微分动力系统,现代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Sobolev空间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理论计算机科学,信息理论及应用,分形几何函数论选讲等。

物理相关学科:

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分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理论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二级学科,理论物理主要研究方向有:(1)

凝聚态理论,(2)计算物理学,(3)场论、粒子与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主要研究方向有:(1)微纳结构表征与低维物理,(2)

磁学与半导体自旋电子学,(3)多频谱隐身与新型功能材料,(4)先进碳物质结构、性能与应用。光学主要研究方向有:(1)带电粒子光学,(2)微纳光学与近场光学,(3)激光与信息光学,(4)光子晶体与量子光学。无线电物理主要研究方向有:(1) 与安全防范技术等。

核心课程有凝聚态理论,纳米物理学,物理学中近代数学方法,表面与薄膜物理,高等量子力学,高等统计物理,群论及其应用,计算物理,近代电磁测量,非线性光学,激光原理与激光测量,固体物理研究方法,磁有序固体的反磁化过程,新型功能材料,纳米结构与材料,固体微结构与衍射物理,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公共类实验课程,专业类实验课程等。

空间电子学,(2)智能检测

五、博士生培养

数学相关学科:

基础数学研究方向有:群论,泛函分析,复分析及其应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符号计算,计算理论与复杂性分析,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信息安全与组合编码,分形几何等。

应用数学研究方向有:小波分析,学习理论,随机过程,流体力学方程的数学理论与数值模拟,群体智能,计算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符号计算与自动推理,图形图像处理,计算调和分析等

物理相关学科:

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有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的培养方向如下:薄膜物理,凝聚态理论,磁学与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微纳结构表征与低维物理,多频谱隐身与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碳物质结构、性能与应用,生态环境材料等。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发展人类健康事业、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已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学院目前设置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通过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培养宽口径、研究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交叉学科人才。毕业学生可以胜任生物医学工程院校、医院、科研和产业机构及相关部门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本科生培养

生物工程专业承载生物学一级学科,重点发展环境生态学、空间受控生态系统、细胞生物学、生理(包括航空航天生理)、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等学科方向。生物工程专业前两年半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拓宽知识面。后一年半按专业方向灵活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

生物工程专业介绍:注重加强工程学科、生命科学学科、医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按一级学科设置培养基础扎实的生物工程人才,体现在重视数学、物理、生物工程原理、生物医学图象及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等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前两年半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拓宽知识面。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有机化学、解剖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原理、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实验动物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仪器等。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医学工程专题、生物力学、人体功效学、生物工程中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等。

三、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人体行为工程、生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及生命保障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电子学

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法、高级生物化学、高级解剖生理学、生物力学工程、生物系统建模和仿真、人体功效学及康复工程等、医学图像处理及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仪器分析、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及空间生命科学。

培养目标与特色: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及其相关的生命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2、博士研究生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生物流变学、人体行为工程、康复工程、生物技术、空间生命保障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空间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与特色: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医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并在学科的某一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成为本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高级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在原北航社会科学部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合并的基础上组建的,现设有行政管理系、经济学系、社会科学部、MPA(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战略问题研究所,以及行政管理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和电子政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作为重点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把“文理兼容” 作为学院的办学思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北航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背景,加强对学生进行数量分析、计算机应用及相关技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教育学和公共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学和应用心理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经济与管理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从本科生教学到研究生教学,从公共课教学到专业课教学,学院涉及的学科几乎包括了目前我国教育部学科分类的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所有学科门类。

三、本科生培养

行政管理:该专业突出科学技术背景、突出工具类知识、突出就业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现代管理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宽广的就业面,较强的社会适应力。

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宏微观经济学、行政管理学、西方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保障、财政学、社会调查方法、经济法、应用写作、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形式逻辑等。

经济学:专业依托于北航自然科学与工程背景,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和数据分析能力。第二,强调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与了解。

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贸易、管理学、国际金融、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财政学、经济法、应用写作、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形式逻辑等。

四、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培养

教育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本专业以应用研究为主,同时也关注基本理论研究;综合运用教育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核心课程有:高等教育原理、教育系统分析与设计、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社会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媒体技术及实验、教育经济学等。

教育经济与管理:设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本专业以应用研究为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教育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核心课程有:高等教育原理、教育系统分析与设计、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社会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媒体技术及实验、教育经济学等。

行政管理:培育方向有: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与项目管理、电子政务。

核心课程包括:组织理论研究、公共经济学、行政理论与行政经典、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政府体制与行政改革、电子政务、政治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社会保障。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下设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等培养方向。

核心课程: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进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与评估、应用统计与分析工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发展研究、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生涯发展辅导等。

科技哲学:主要培养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战略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人才,以及科技哲学原理、科技史、科技与社会(STS)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人才。

核心课程:(1)公共必修课:外语、科技专题;(2)学科基础课:科学哲学原著选读、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史、哲学史、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航空航天发展史;(3)专业课:科技政策与管理、技术创新研究;(4)选修课:科技哲学专题、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经济数学方法。

国民经济学:本专业以应用研究为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其它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和体制问题。目前设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向和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方向。学制两年。

核心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投资学、财政学的高级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经济数学方法、产业政策、公共财政体制、文献选读与科研训练。

2、博士研究生培养

教育经济与管理:本专业主要培养在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管理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生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管理中复杂的现实问题,具有把握全局和创新的能力。本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有:高等教育政策和宏观管理,高等学校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高等教育评估和质量保证,工程教育,教育系统分析与设计,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综合。

外国语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外国语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专业教学依托北航工程背景,不断改革创新,一直保持国内理工科外语专业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英语、德语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重视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培养,强化外语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外语人才;本科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主导,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工、科技、外贸知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国际通用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外国语学院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要求,英语本科专业培养分为4个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外贸金融英语、科技英语和翻译;德语本科专业培养分为3个方向:德语语言文学、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经贸德语。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攻读第二学位和辅修其它专业课程,既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又满足了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研究生培养分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三个专业,研究方向分为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英汉对比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诗歌与小说、比较文学等领域。

三、本科生培养

英语:本专业属于“以文为主、文理结合”的专业,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之上,课程中还包含了部分理工科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航空航天概论、经济管理等,这些课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有利于使本专业的学生成为宽口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

主要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语言学、文体学、科技英语、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英语国家国情、外贸实务、外贸函电、第二外语

德语: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德语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熟练的语言运用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翻译、外事、商贸、教育、编辑、语言文学研究等领域的工作,可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主要课程:综合德语、德语听力、德语口语、德语写作、德语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德语报刊选读、高级德语、德语翻译实践、德语国家国情、德语语言学概论、经贸德语、科技德语、德国文化、综合英语

英语听说、英语泛读

四、研究生培养

英语语言文学:具备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文学批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较系统地了解英美文学史,系统研究英美文学各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了解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够在文学批评理论、英美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主要课程:普通语言学、二十世纪英美小说与诗歌、莎士比亚、文学文体学、写作与修辞、古典西方文论、现代西方文论、文学翻译、研究方法论、比较文学理论、西方古典文学、二十世纪前英美小说与诗歌、西方戏剧、世界现代与当代文学、英语后现代主义文学、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圣经研究、中国文学、名著译文对比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语言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现代西方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及最新发展;能够在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英汉对比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主要课程:写作与修辞、研究方法论、第二语言习得、语篇分析、研究设计与统计、心理语言学、英语教学法及流派、语言测试、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学、词汇学、社会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语用学、语义学

俄语语言文学: 较系统地掌握坚实的俄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俄罗斯语言学史及其最新发展,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在俄语语义学、俄语语用学、俄语功能修辞学、现代俄语体学等领域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主要课程:普通语言学、俄罗斯诗歌、现代俄语语法概论、俄语语言国情学、语言学史、俄语语用学、俄语功能修辞学、现代俄语体学、俄语语义学

交通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形成交通领域学科群整体优势,在建校55周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7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汽车工程系、原土木工程系和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组建而成。

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98年,承载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3个二级学科,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三个学科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带动下,以2007年车辆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冲击二级重点学科为标志,学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承载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依托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发展壮大。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在原飞行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飞行力学是我校建校初期的四个航空专业之一,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也是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飞行力学博士点转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博士点。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4个博士点,及上述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共7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为车辆工程(汽车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内燃机)、交通运输(汽车运用、飞行器运用和适航技术与管理)和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机场与道路工程)。学院培养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特色结合,在学校公共课程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载运工具(汽车与飞行器)和土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教学平台,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生科技竞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三、本科生培养

1、车辆工程(汽车工程)专业: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设计与绘图技能,掌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了解和基本掌握汽车行业常用设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汽车拆装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计。

核心专业课程: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学、汽车测试技术、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CAD/CAM技术、汽车优化设计方法、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

2、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专业: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设计与绘图技能,掌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了解和基本掌握汽车行业常用设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汽车拆装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计。

核心专业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汽车发动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内燃机测试技术、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内燃机排放及控制技术。

3、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了解航空航天基础知识,具有坚实的现代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学和电子学理论基础,具备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专用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交通运输规划、道路交通安全等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掌握汽车运用与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能熟练应用先进设计工具进行车辆设计、实验、维修和检测,并能够担负汽车整车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和汽车运输企业等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交通运输工程学、汽车市场营销学、汽车电子学、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交通安全工程、运筹学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汽车拆装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计。

4、交通运输(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专业:培养航空器适航技术与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系统掌握适航技术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既在航空器领域拥有较宽知识面,又具备系统深入的适航专业知识,学生具备在工业或适航机构从事航空器适航审定、适航性设计、试验或管理的技术能力。

专业基础课: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航空航天概论、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航空发动机原理、空气动力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飞行器振动基础。专业课:适航概论、民机导论、航空器结构力学、航空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航空器载荷估算等。

5、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课: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房屋建筑学、建筑抗震、工程概预算、建设项目管理等。

6、土木工程(机场与道路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航空及地面交通设施建设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航空航天高技术及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从事民用、国防与航空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机场、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课: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房屋建筑学、建筑抗震、工程概预算、建设项目管理、机场道基道面工程、机场特种结构、机场建筑与规划等。

四、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培养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有: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身设计及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核心课程:振动力学、结构有限元方法与应用、弹塑性力学基础、汽车动力学、高等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电子控制软硬件技术、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汽车及其动力技术进展、汽车噪声控制、车身结构分析、智能车辆与交通、汽车综合实验。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有:燃烧与传热理论及技术、结构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

核心课程:传热与传质学、粘性流体力学、内燃机燃烧学、结构有限元方法与应用、内燃机热力学及空气动力学、汽车电子控制软硬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内燃机现代设计方法、汽车排放与环境、汽车及其动力技术进展、汽车及发动机测试技术实验。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有: 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评定、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多学科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飞行器适航性、载运工具结构分析与评定、载运工具多学科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智能运载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核心课程:数学类、现代控制理论、飞行动力学、高等空气动力学、高等结构设计理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飞行安全、飞行性能分析与优化、现代控制理论(II)、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智能车辆与交通、智能运载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交通流理论等。

道路与铁道工程:培养方向有: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国防与防护设施的结构检测与应急加固、岩土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材料、工程结构仿真分析及3S技术、建筑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核心课程:数学类、高等结构动力学、计算固体力学、结构有限元方法与应用、高等混凝土结构、高等土力学、高等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材料科学前沿、工程塑性力学、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钢结构、混凝土徐变力学、基础工程学、建设项目管理、高等岩石力学、空间数据处理、建筑结构健康诊治等。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向有: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国防与防护设施的结构检测与应急加固、岩土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土木工程材料与施工技术、工程结构仿真分析及3S技术、建筑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抗震原理与减灾、机场建设工程

核心课程:数学类、高等结构动力学、计算固体力学、结构有限元方法与应用、高等混凝土结构、高等土力学、高等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材料科学前沿、工程塑性力学、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钢结构、混凝土徐变力学、基础工程学、建设项目管理、高等岩石力学、空间数据处理、建筑结构健康诊治等。

2、博士研究生培养

车辆工程:培养方向有: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电子技术与车辆智能控制、非常规行走机构与深空探测车辆研究、车身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培养方向有:动力机械工作过程研究、动力机械结构优化、动力机械新型能源系统、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有: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评定、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多学科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飞行器适航性、载运工具结构分析与评定、载运工具多学科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智能运载技、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道路与铁道工程:培养方向有:混凝土结构分析与评估修复、结构耐久性与建筑信息模型、高性能新型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泥基复合材料、路基与路面工程材料、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城市地下结构物的分析与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复合受力结构理论及加固

工程系统工程系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工程系统工程系于1985年开创我国第一个可靠性系统工程专业方向,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拥有领先的综合影响力,为包括神州飞船在内的众多国家重点型号的高可靠性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系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工程结合、突出创新,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舰船等行业的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培养大批拔尖人才, 同时为其他工业及民用大型知名企业提供优秀的可靠性高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本科生培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可靠性系统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掌握飞行器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设计与试验(验证)等技术,具备计算机操作、语言编写和软件开发及测试的能力的毕业生,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舰船等行业的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同时为其他工业及民用大型知名企业提供优秀的可靠性高复合型专业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可靠性系统工程专业课(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可靠性试验技术、飞行器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技术、飞行器测试性设计与验证技术、系统可靠性信息分析技术、Software Engineering Reliability),飞行器设计专业课(飞机总体设计、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学、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工程热力学)。

教学实践环节:工程认识实习、制造实习、综合创新训练、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含CAD)、毕业设计、认识性社会实践、工程性社会实践。

专业实践情况:专业实验室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校外生产实习、电子热设计与热分析试验、环境试验、专业综合试验。

三、研究生培养

工程系统工程系重点培养掌握可靠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能以复杂系统/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全寿命过程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综合论证、设计与分析、试验与验证、生产与保证、运用与保障的高层次、综合性、创新型的工程技术研究人才。

本学科研究生重点是数值分析、矩阵理论、优化理论、小波分析、偏微分方程近代理论、随机过程等。专业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工程系统论、可靠性数学、可靠性物理、模糊可靠性理论、软件可靠性理论等。

专业课程: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系统可靠性仿真技术、测试性设计与故障诊断技术、系统可靠性建模技术、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技术、可靠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安全性分析与风险评估、软件可靠性工程、高等可靠性理论、失效物理学、系统工程概论、力学环境试验、元器件检测与失效分析试验、现代质量工程等。

1.系统工程

(1)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本方向研究以提高系统/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水平为目标,以系统工程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可靠性与安全性工程理论为基础,研究系统/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设计与分析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试验与评估理论与技术等。

(2)元器件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本方向研究以提高电子产品的应用可靠性为目标,以系统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靠性物理、电子元器件工程为理论基础,从元器件的研制鉴定、使用评估、失效分析等环节着手,研究元器件可靠性物理、试验与评价、失效分析、故障预测与监控技术等。

(3)软件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本方向研究以提高系统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安全性、维护性、测试性、保障性水平为目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软件工程、系统工程等工程理论为基础,研究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测试性、保障性设计与分析技术、测试与验证技术及度量技术等。

2.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1)产品环境工程理论与应用

本方向研究以提高系统/产品环境适应性为目标,以系统工程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环境工程理论为基础,研究系统/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技术、环境试验技术,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等。

(2)系统维修保障工程理论与应用

本方向研究以提高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降低维修保障费用为目标,以系统工程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靠性工程理论为基础,研究系统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设计分析与试验评价技术、维修保障系统的建立、运行与优化技术等。

宇航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宇航学院是航天人才的摇篮,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许多包括卫星、火箭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在内的优秀人才。学院依托航天技术学科群,以先进航天技术为教学核心,为航天和国防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人才。

二、本科生培养

学院现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航天工程)和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主要公共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大学英语,法律基础,管理工程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情报资料及网络使用,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加工工艺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路测试,自动控制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践、综合训练与创新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本科专业一: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 专业方向:空间飞行器设计

运载火箭设计

导弹设计

培养具有较好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及航天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能力,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飞行器控制技术,并有从事通用机械设计、制造与控制技术研究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核心专业课程:结构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空气动力学与液体力学,环境工程与可靠性,火箭发动机,航天器结构设计,姿态动力学与控制,运载火箭设计,火箭动力学,火箭效能分析,火箭控制与制导,火箭部件设计,结构分析与优化,航天器设计,优化理论,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力学,制导系统,气动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导弹总体及机辅设计,导弹效能分析,导弹优化设计,飞行器制造工艺。

本科专业二:探测制导与控制(航天工程)

以电子学和自动控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导,以航空航天各类先进的探测制导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为目标,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电子和控制类高级工程人才。

核心专业课程: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计算机测控技术、数字图象处理基础、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遥测与自动导引技术、制导与控制原理、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惯性技术、惯导系统原理、光电测控技术、GPS定位导航原理与应用、天文定位与导航原理、光纤与光波导技术、光学陀螺技术、工程光学。

本科专业三: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 专业方向: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

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试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专业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气体动力学、工程测试、发动机工艺学、火箭发动机原理、涡轮泵原理、液发推力室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CAD。

三、研究生培养

航天飞行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核心课程:空气动力学与液体力学,环境工程与可靠性,火箭发动机,航天器结构设计,姿态动力学与控制,运载火箭设计,火箭动力学,火箭效能分析,火箭控制与制导,火箭部件设计,结构分析与优化,航天器设计,优化理论,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力学,制导系统,气动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导弹总体及机辅设计,导弹效能分析,导弹优化设计,飞行器制造工艺。

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高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混合系统理论及应用;自主导航及最优滤波技术等。

核心课程:泛函分析、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数学物理方程、近世代数与拓扑、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现代仿真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现代飞行控制系统、制导原理、现代导航技术、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数字图像处理等。 宇航推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发动机的燃烧与流动;发动机的传热与热结构; 发动机的现代设计与工作过程仿真;发动机新概念和新技术。涉及到的发动机类型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电推进发动机以及其它特种空间推进发动机。

核心课程:数值分析、数理统计、近世代数与拓扑、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传热与传质、有限元及数值分析、燃烧理论基础、火箭发动机两相流体动力学、火箭发动机燃烧理论、现代测试技术、冲压发动机技术、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火箭发动机新技术等。

图像处理:主要从事数字图象处理与识别、智能控制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授权点。

核心课程:泛函分析、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数学物理方程、近世代数与拓扑、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现代仿真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系统辨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基础、分形图像学等。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已有50年的历史,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国内第一个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该专业是在钱学森先生提议下,由林士谔先生在我校创建的,以满足“两弹一星”工程惯性制导技术的急需。2007年,仪器科学与技术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国仅三个)。2008年,光学工程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过50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我国惯性技术和航空机载测试技术的发源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目前应用及在研的十大类陀螺仪中有七类由本学科在国内率先研制,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专业设置情况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光电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其中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国防紧缺专业。

学院设置的硕士研究专业包括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和摄影测量与遥感四个专业。2009年,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将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

学院设置的博士研究生专业包括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航天器导航与控制技术、导航仪器与系统技术、视觉测量与影像遥感和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惯性仪表及系统、航天器姿态测量与控制、组合导航与制导系统、先进传感技术与应用、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系统、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自动测试与信号处理、传感网络与信息融合、纳米测试技术与仪器、光学遥感探测及应用等。

光学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光学传感器及传感网络、光通信、光网络和光电信息融合与处理、光电测量与信息处理、集成光学与微光机电系统、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制导与导航、空间光电技术、光学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等。

三、本科生培养

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学院本科毕业生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及光电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拥有传感器与测控系统、探测制导和控制系统或者光电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认识实习、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电子实习、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

测控技术及仪器: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光电技术、控制技术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感知、处理、传输与显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设计、集成及应用的能力,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较宽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测试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光电技术、航空航天测试系统、传感技术与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和智能化传感技术等。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以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为基础,主要学习电子和控制类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惯性导航、精确制导和智能仪器等专业领域研究和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成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各类先进的探测、导航、制导和控制等领域的宽口径高级工程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惯性器件原理、惯性导航系统原理、航天制导与控制基础、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等。

光电信息工程:培养的学生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及应用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通讯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测试技术、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光电检测与系统、光纤技术与系统、图像处理与识别等。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的学生具备遥感信息获取、遥感信息传输、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以及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遥感传感器的信号和图像处理与分析、空间信息提取、影像目标属性识别并进行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成为在城市、农业、水利、交通、军事、地质、环境、海洋等领域从事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系统和应用系统研制及系统集成的建设与开发以及有关空间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遥感图像解译、数字摄影测量、光电成像与遥感技术、微波技术、信息论基础、GPS原理与应用、光电子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遥感技术原理、图像处理与识别、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

四、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培养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有:信号处理、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光电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惯性导航原理、计算机测控系统、测试数据处理与建模、多源测试信息融合、图像分析与识别、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机器视觉及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等。

光学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有:激光原理及技术、高等光学、光通讯理论基础、现代光电测试技术、光纤光学、现代光电子学、光纤传感与光学陀螺技术、高等电磁场理论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有:信号处理、高等光学、摄影测量原理、图像分析与识别、现代光电测试技术、机器视觉、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光电成像原理、遥感图像解译、高光谱遥感以及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等。

培养特色: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及国防科技工业,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自学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进行集体指导。

2.博士研究生培养

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专业均强调数学基础课的学习,在专业课方面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课,光学工程专业开设有先进光学技术学科综合课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综合课,两个专业均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参与一定量的学术活动以拓宽知识面。

培养特色:以信息的感知、传输与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将机、光、电、算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培养在本领域的科研、教学与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的高级人才。

法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况

法学院体系精良,培养精致,发展态势迅猛。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创造力强,拥有众多名师和优秀教师。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0人。另外,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家、法官、律师等担任兼任教授或导师。学院还与北美、欧盟、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北航法学专业已有十余年的历史。1997年成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学院。学院办学定位起点高,依靠北航的雄厚实力和优越条件,依托学校强大的理工科优势和航空航天特色,旨在培养法学基础扎实,兼具理工科背景,特色鲜明,应用能力强,掌握一定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专业知识,又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和较好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需要,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生专业:法学

研究生专业:法学,方向有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

三、本科生培养

学院吸收国际著名法学院校的成功经验,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层次”的培养原则,根据法学专业特点制订了具有北航特色、突出文理兼修的培养方案。在完成法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科技法、国际法和航空航天法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教学。同时开设部分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课程,强化社会实践和司法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院注重教学条件建设,配备专门的法学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建立法律实习中心、模拟法庭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

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专业知识,又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和较好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需要。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在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工作。

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含外层空间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法制史、法律思想史、航空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税法、科技法、律师与公证制度、科技法、公司法、仲裁法、海商法等

四、研究生培养

法学:本专业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掌握法学基础理论,进行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方面的深入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专业知识,又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和较好综合素质,同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需要。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在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工作。

(1)民商法方向:

主要课程:法理学精义、宪法与宪政理论、民商法总论专题研究、物权法专题研究、债与合同法专题研究、债权法(侵权法)专题研究、票据法专题研究、证券法专题研究、亲属继承法专题研究

(2)诉讼法方向:

主要课程:法理学精义、宪法与宪政理论、民商法总论专题研究、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行政诉讼法专题研究、证据法专题研究

(3)国际法方向

主要课程:法理学精义、宪法与宪政理论、民商法总论专题研究、国际公法专题、WTO专题、国际经济法、空间法专题研究、国际商法专题研究、国际商事仲裁专题研究

软件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述

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学院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和国内外领导性企业合作办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全面发展、国际化和工程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与中外一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近300家,学生在这些企业内实习并就业。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是:创办一所规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的、国际化的和市场急需的工程实用性人才的国内一流学院。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本科教学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继承传统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更强调结合市场需要,培养最受社会欢迎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所开设的三个专业方向:软件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外包方向,于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方向。

软件工程硕士开设八个专业方向:集成电路设计 / 日文应用软件开发 / 网络信息安全 / 软件工程与管理 / IT项目管理与产业信息化 / 嵌入式软件 / 软件质量与测试 / SAP ERP咨询顾问

三、本科生培养

针对IT产业对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及应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保证、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软件学院确定了“加强基础、需求驱动、案例牵引、工程领先”的培养思路,以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装备的实验环境、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机制,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公共课程:基准部分分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选修类课程、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全校公共选修类课程共六大模块。

拓展部分:目前设置了英语实验班、数学基础的提高课程和实验部分的提高课程,并融入软件学院本科生创新计划,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体现本教学计划对优秀学生在数学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专业实践环节:软件学院从建院起,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方面投入相当大的力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软件工程实践体系,并不断充实其内容,为提高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为突出实践环节,在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体系分三个部分: 与课程配套的同步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性实习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自荐信

电子信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学院学院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作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专业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