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编号:

课型:作文指导课

主备人:袁颖

时间: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审题方略

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人手,重点在于把描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人点。

方略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2、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除搞清中心词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其限制成分所限制的内容,而且限制词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山东试题

3、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或几个并列概念,那么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种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4、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动宾(动补)词组或一个句子,着力点在动词(或谓语)上。

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放飞的理想,可以写许多内容。又如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着力点在“胜”上,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5、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

如”历史岂容篡改”着力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6、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补。比如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等。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摘清内容上的限制。

1、故事性材料。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写作的隐含信息就在故事的寓意中。因此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其寓意,然后根据其寓意,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

2005年山东卷作文题: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匠。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于弄短了一截,用短的尺子量过的木拄就做短了,可木拄等材料都是进贡的木材,非常珍贵,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决,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这则材料说的是石匠在木匠面临杀头的时候,果断地采取措施,给木匠以帮助,不仅救了木匠,也使自己的建筑形成了新的风格,得以流传。其寓意就是: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得到好处。

2、话语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句或一段话,让考生根据话语进行写作。一般来说,其隐含点就在这句话或这段话的指向上。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的材料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平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平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堆(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根据材料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命题是一个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搞清写作的指向,必须理解这则材料写的大致意思:诗人要写好诗歌,对宇宙、人生必须深入其中,又要跳出其外。很明显,命题者的用意是让学生用王国维的创作态度“入内出外”来看人生、看事物。即对人生、事物既要深入其中实践、体验、研究,又要跳出其外客观观察、分析、评价;既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既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既给以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3、多则材料。如果所给的是几则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2005年上海卷作文题: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干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都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是—个十分贴近中学生生活的话题。看武侠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把古典音乐当非音乐旋律,喜欢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这是每个中学生都曾有过的经历。然而每种文化的流行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审视以上相同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其现象、原因、影响优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材料隐含的信息点。

4、想象性材料。就是考题为学生提供想象性材料,点出想象性范围,让考生根据提供的想象性材料和范围,创造新的形象,表达新的思想。此类作文的隐含点是在材料的触发点上。

1999年高考试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有些国外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储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也随着转移。当然,人的记忆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提供的想象的基点是:记忆移植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那么考生在写作时应对人的记忆可以移植持支持、肯定态度,至于移植后产生的效果则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既可以写移植后的好处多多,也可以写移植后引起的负面效应。

5、图画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作文。对这类试题,其隐含点就在画意上。只有读懂画意,才能找出写作的方向。因此面对画面,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把画面内容与画外提示语结合起来,考虑其寓意所在。

2005年福建考题:

画面内容是两个圆,一个规范,一个多角,规范圆的提示是“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多角圆的提示是“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把图和提示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这幅图要反映的意思是:“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两种状态各有优点与不足。由此我们联想到社会现实,可以找出许多信息点。如:1.世上万物各有长短;2.人生既要稳定又要灵活;3.圆是核心,万变不离其宗;4.圆滑与棱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等等。

方略三: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方略四: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上的限制点。

试题要求是对考试作文形式的限制。把握住考试要求,可从标题、立意、文体、字数上达到命题人要求的标准。

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的要求是:

1.以

这个要求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和字数,(筷子)一文只能写成说明文,200字以上;(自嘲)一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他文体均可,字数600宇以上。

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地)作文的要求是:

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宇的作文。

这则要求中的“三自”,是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指明话题作文在立意、文体、题目上是开放性的。它告诉考生,只要围绕话题,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自己来确定中心,自己拟定题目。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还可写成散文、小说,编织故事、剧本,甚至可以写成诗歌,但有一点是限制的,即字数只能在800字以上。凡立意与话题不合,文体写的“四不像”,没写题目,字数不足800字者,均不符合试题要求。

二、审题易误点

1、不解题意,仓促下笔。

2、不懂材料,胡乱引申。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不看要求,超出范围。

四、作文审题训练

读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有个赵国人要卖掉一匹骏马,在集市上站了三天,却无人问津。他要求伯乐到集市上绕马看一看,离开时再回头瞧一瞧。伯乐这样做了,马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倍。

教后反思:作文审题要指导好学生进行训练,讲究成效,落到实处。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的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