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百喻经》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4: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百喻经》六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寓言的特点,掌握寓言寓意的概括方法。

2、能力目标

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

体会寓意在现代社会人生中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其带给人生的启示。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各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鲁迅先生在杂文《拿来主义》中说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于外国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他提出,既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又要认真地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新民族文化。佛教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但是,含英咀华,弃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寻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

二、复习旧知

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2、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3、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4、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5、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感知: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六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

2、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二)代表组内交流

第一则:《愚人食盐》

寓意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

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启示: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应努力达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第二则:《渴见水》 寓意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启示:制定长远的目标,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

第三则:《入海取沉水》

寓意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身处困境,更需冷静;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启示:有恒心、耐心,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失去理性判断。

第四则:《尝庵婆罗果》

寓意::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规律。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时时碰壁;也不可能;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第五则:《诈言马死》

寓意:有人虚假地自称善良,实际上暗地里无恶不作,这就像那位谎

称马死的愚人。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 着手持佛珠,却心存伪诈之人。

第六则:《驼瓮俱失》

寓意: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我们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

小结:有人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一则寓言,只要你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就会从不同地方流淌出智慧的源泉,从而对文章有创造性地理解,不仅寓言如此,其他一切文本都是这样。切记: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正是由于《百喻经》中选编的故事可读性、趣味性很强,因而译出后1500多年来一直在中国社会上广为流传,其中的一些寓言早已摆脱了佛教宣传品的窠臼,或原封不动,或稍加改造,变成深入于民众中的故事了,常为大众引为谈资。

四、延伸拓展:

(一)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

2、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由此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二)读下列文字,读下列文字,按上述方法为下列两则寓言材料审题立意。

1、两只小狗发现了一大块肉,都想据为己有,吵得不可开交。这时,正好有一只狐狸经过,说自己可以当它们的公证人。狐狸故意把肉分成大小不均匀的两块,然后看了看说:“这样可不行,好像右边的大了些。”说着便从右边那块肉上咬下了一口吃了。站在右边的小狗急的直叫:“不行啊,现在左边的肉比我这边的大了!”狐狸点点头,又从左边的肉上咬下一块。

可是这回站在左边的小狗又不乐意了。狐狸就又从右边的肉上咬下一块吞了下去。就这样,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公平的真谛——双赢

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小狗们想要绝对公平的心理被狐狸利用,结果都吃了大亏。实际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小狗们最后得到的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如果进行精确的称重,也还是有差别的。所以生活中的斤斤计较是不必要的。当初它们若商量好,一个分肉,另一个先挑,就能保证相对的公平,两全其美。因此说,公平的真谛是双赢。

2、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一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去,羊拼命地逃,最终从一个小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一个更小一点的洞逃生了。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了。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小松鼠上蹿下跳,最终,小松鼠从洞顶的一个通道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这只狼比灰太狼还要倒霉。它忙碌了三天,却是自掘坟墓。它之所以死亡,固然有弱肉强食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没给自己留下余地。如果人如此狼,则品位太低。“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况的确是有的,但还是多条后路比较好

五、布置作业:

1、请从《百喻经》六则中任选一则,写一篇500字的议论文。

附:板书设计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阅读

概括

挖掘

启示

方法

人事

寓意

人生

《百喻经》六则教案

百喻经教学设计

《百喻经》六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诸子喻山水详细教案

种子喻

借物喻人小练笔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电子百拼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百喻经》教案
《《百喻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