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4: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在工作中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标本溶血,而血清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哪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所有检验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客观地分析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应当详细了解标本溶血对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观察了部分常用生化指标在标本溶血前后检测结果的变化,旨在为标本溶血时血液生化结果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尽量增加生化测定数据的可利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与试剂 HITACHI 7070全自动(日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胆固醇(CHO)、血糖(GLU)生化分析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康大泰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2 溶血的血清标本的制备

健康体检者50人,禁食不禁水12h,各抽取静脉血4ml,分别注入两支干燥试管各2ml。其中一支让其自然凝固,另一支在血液凝固前用金属棒搅拌使其溶血,然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液分别为未溶血和溶血的血清标本。

1.3 生化指标的测定

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GLU),连续检测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尿素酶—GLDH法测定尿素氮(BUN),苦味酸法测定肌酐(CRE),氧化酶法测定胆固醇(CHO),以上指标均用HITACHI 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溶血后AST、TBIL、ALT的值比溶血前的值高;CRE的值比溶血前的值低;GLU、BUN、CHO的值在溶血前后未见明显改变。

3 讨论

3.1 谷草转氨酶(AST)

人红细胞中AST活性约为血浆中的40倍[1]。当标本溶血时,势必引起血清中AST活性的升高,从而使溶血标本的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AST主要是作为肝损伤的敏感指标,测定结果的偏高会导致假阳性的产生。故出现溶血标本应当在报告中注明。

3.2 谷丙转氨酶(ALT)

细胞内ALT含量比血浆中高约7倍,因此溶血后ALT含量测定的增高主要来源于细胞内ALT的大量释放。可见与AST相比,ALT受溶血影响轻些,故对标本的要求低一些,但在分析结果时要注意考虑溶血的影响。

3.3 总胆红素(TBIL)

笔者使用的试剂盒是用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的,最后生成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主要在波长为540~560nm处有光吸收。而血红蛋白在波长540~550nm处有光吸收[2],恰与偶氮胆红素的比色波长相近。因此溶血后红细胞破裂时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清,势必造成总胆红素测定值的升高,是总胆红素的正向干扰因素。此外,由于血红蛋白与重氮试剂反应形成的产物可破坏偶氮胆红素,溶血对重氮法测定胆红素同时存在负向干扰,使测定结果偏低,但该作用较轻微[3],因此溶血后由于血红蛋白对测定结果的干扰,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往往偏高。

3.4 肌酐(CRE)

笔者使用的试剂盒是采用苦味酸法测定CRE的,而苦味酸特异性较差,易受其他还原性物质影响,主要是维生素C、酮体、丙酮酸等假肌酐干扰[4]。假肌酐物质也可与苦味酸形成颜色反应,导致测定值偏差。这种假肌酐物质红细胞中最多,血清中较少,故溶血后红细胞中假肌酐物质是造成测定值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3.5 溶血原因及防止

高亚英[5]等认为溶血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当和抽血器具不合格造成的。结合我们日常工作分析造成溶血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1)由于抽血困难,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等而发生溶血。(2)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在抽取的血标本中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

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3)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过度震荡或贮存不当。(4)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5)试管质量粗糙。 因此,在采血、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细心操作,并注意注射器、针头和试管的质量。在报告检测结果时要注意溶血的影响,并在数据中加以标注。

【参考文献】

1 Thomas L,Haemolysis as influence and interference factor.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1999,13(4).2 张敏,蒲彦武,阚玫.不同溶血度下20项生化试验结果分析.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7,18(4):273-274.3 邱谷.溶血对重氮法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干扰分析.上海杂志,2000,15(6):350.4 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41-860.5 高亚英,王晓明,蒋冬青,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交通医学,2002,16(1):84.

25例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检验项目的影响

4.28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54例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