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岛开发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岛开发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综述

(2009年10月30日)

青岛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85年3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接受其辐射的行政区——黄岛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04个社区,人口58万,其中户籍人口31.2万。建区以来,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和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青岛开发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昔日的一片荒原渔村、盐碱滩涂,已经发展成为今日一个以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为主要特色、以开放型经济为主体、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自身建设和发展历程

20多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开发区战略定位的调整与充实,青岛开发区在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2年,为探索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项目上马‛的工作方针,致力于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兴办了一些中小型的项目。在建设安排上,“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分期实施,尽力而为”的原则,采取“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做法。本着这一精神,青岛开发区拟制了“大规划,小开发”的实施方案,既着眼于远景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规划控制面积,同时又立足于现有的条件,从小范围入手,启动实际开发工程,力争收到“扎实起步,滚动发展”的效果。到1992年青岛开发区已建成10平方公里,引进建设了三美电机、青岛正大、统一产业、中达化纤、美得视、广裕实业等一批内外资项目。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期间,1989年12月份,国家级青岛新技术试验区在开发区成立;1992年11月份,青岛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第二个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为二次创业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转折点是1992年的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青岛开发区与青岛市黄岛区的体制合一。在这10年期间,青岛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体制安排、规划调整、环境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功能定位上,青岛开发区根据自身远离青岛母城的实际,对‚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进行了创新和充实,认为开发区不能搞单一型的工业区,明确提出开发区要向现代化的国际性的新城区方向发展,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城区。在体制安排上,青岛开发区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新型政府运行机制,与一般行政区相区别、精简高效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完成了区直企业改制,推动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特别是始于1992年终于1994年的两区体制合一,开了全国沿海城市把经济区与行政区融为一体的先河,标志着新区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新阶段,为推进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3月至今,其标志性事件是青岛市委、市政府历史性作出了‚挺进西海岸、构建青岛经济发展重心‛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青岛开发区要作为所在城市乃至更广区域的‚增长极‛,‚构建青岛经济发展重心,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战略定位,从而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完成了发展战略调整。在此期间,青岛开发区确立了‚经济国际化、以港兴区、科教兴区、城市化‛等四大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四个经济亮点‛,突出打造高端制造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城市建设精品荟萃区和环境优美的首善之

2 区等‚四大特色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余年保持在30%左右的发展速度。期间,2006年5月份,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在青岛开发区设立;2008年9月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青岛开发区设立。

二、主要成就和成功经验

建区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青岛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发区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始终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的有机统一,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增速居全市之首,比重占全市15.1%。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8.2亿元,人均近2万美元,是1985年的65倍,是1999年的11.1倍;工业总产值2015.6亿元,同比增长44%,是1985年的111.8倍,是1999年的15倍;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亿元,是1985年的116倍,是1999年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亿元,是1999年的12.3倍,年均递增32.3%;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是1985年的25.6倍,是1999年的5.7倍。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引进高、精、尖项目,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引进总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416个,

3 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17个,世界30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6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引进总投资过十亿元内资项目21个。

(三)现代制造业规模持续壮大。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建设的港口、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六大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产业链条拓展延伸,产业发展主体框架基本形成,逐步进入产出期,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4以上,全区工业总产值占青岛市的1/4。港口产业,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和原油进出口港,集装箱吞吐能力最终将达2400万标箱,跨入世界大港前列。家电电子产业,已形成从整机到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液晶模组最终将达年产500万片的规模,是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石化产业,目前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1000万吨炼油、70万吨芳烃项目建成投产,是全国重要的环保型石化基地。造修船产业,国内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投入使用,世界最先进的船用发动机、大型船用曲轴、船用电力推进系统等核心配套项目建成或开工,将形成年造船468万吨、修船220余艘的生产能力。海洋工程产业,拥有世界先进钻井平台生产技术的中海油、中石油、武汉船厂海洋工程公司等投资的海洋工程项目投产或开工,将建成世界重要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五菱30万辆整车和35万台发动机项目建成投产,工程机械和零部件项目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年产能最终将达100万辆。预计到2012年,全区制造业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建成胶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对青岛西海岸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推进现代物流、特色旅游、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四大突破‛,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业,COSCO、马士基等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著名物流公司纷纷落户,将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特色旅游业,国际游艇俱乐部、海上嘉年华、银沙滩度假酒店等总投资200余亿元的一批高端旅游和高星级酒店项目落户,将逐步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影视之城、创意新区‛文化品牌,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国产电影交易会、国际儿童电影节等三大主题电影活动永久落户,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山海经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纷纷入驻。服务外包,普加商务搜索引擎在同类网站中全球领先,拓谱学院国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启立软件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将逐步成为青岛西海岸服务外包聚集区。

(五)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深入实施‚双十高工程‛,提出在3-5年内引进建设10家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10家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科技园区、技术中心、企业品牌‛三个载体,实施‚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孵化‛四管齐下,全面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全区已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科技成果23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引进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孵化器38家,109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发展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132家,山东省名牌50个,中国名牌22个,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4338件和1321件。高新产业结构已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家电电子领域扩展到了汽车、造船、海洋工

5 程、石油化工和新材料等产业领域,高科技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0%左右。

(六)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以循环经济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把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努力以最小的环境损害、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抓好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级的循环,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建设等‚七项工程‛,加快涉及家电电子、港口物流、石油化工、修造船、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九大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在项目引进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突出抓好石化基地和港区的环保,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了石化区环保监控中心。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和环境友好型项目,华欧海水淡化已形成2.6万吨/日的供水能力,成为国家级海水淡化基地,全国首个社区海水源供热制冷项目投入使用。目前,全区重点企业重复用水率达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达100%;2008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可比口径下降5%、水耗下降9.3%。

(七)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着眼于建设最适合人居和创业发展的精品荟萃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系统意识和人本意识,着力建设精品工程和城市亮点,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坚持以战略的眼光规划城市,率先成立规划委员会,实行票决制决策,形成了科学、民主、开放有机结合和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新机制,保证了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坚持高标准建设,突出抓好行政中心轴线工程、唐岛湾滨海公园工程、城市骨干交通工程、水资源工程、热力工程、国际贸易中心工程、小康新居工程、‚大学城‛、城

6 市化工程、绿化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坚持建管并重,推行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为市民创造优美、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座精品荟萃、特色鲜明、最适宜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在胶州湾西海岸迅速崛起。

(八)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使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大力发展富民经济,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0元,同比增长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6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59元,同比增长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898元。紧紧抓住‚教、医、养、业、居、安‛六个关键问题,深入实施‚五项民心工程‛,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一体化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形成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的良好局面。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教文体卫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和谐社区建设全国领先,六型社区与和谐社区建设地方标准被国家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全国首创‛,顺利通过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评估验收。以‚平安西海岸‛建设为载体,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构建了政府调控与社会协调互联、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互动、政府力量与社会调解互补的社会管理格局,先后四年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

(九)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

7 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努力营造一流投资环境,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思路,逐步建立起以两区体制合一为基础、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启动了省级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年内完成试点总体方案的报批,重点在多区港联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突破,争取用3-5年的时间将西海岸规划建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开放先导区和示范区,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为企业松绑,先后四次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1054项精简到104项,与项目引进和建设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并按照法定时限减半的要求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坚持为企业减压,积极推进‚零收费区‛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区属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减少到目前的2项,每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2亿多元。在规划、工程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投资体制、环境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率先实行票决制。今年,青岛开发区获得首届‚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称号。

回顾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岛开发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经验:

(一)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20多年来,青岛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解放思想、反骄破满,探索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新型运行机制。特别是1992年以来,为破解新区发展的空间瓶颈制约,我们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建立起了特殊经济功能区带动行政区发展、行政区服务

8 经济功能区的行政运行机制,不仅适应了西海岸统一规划建设、形成整体合力、减少行政运营成本、促使资源合理布局的需要,而且对于突破青岛开发区远离母城和‚三为主、一致力‛传统开发模式的制约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完全符合新时期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将上级政策、精神与区域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积蓄发展后劲。

(二)必须始终坚持集约持续科学的发展路径。20多年来,青岛开发区始终致力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探索发展的最佳路径,认为产业集群式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确定了六大功能区布局,在全省较早确立了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思路,按照‚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适时确定了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大项目,带动上下游配套项目发展,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实践证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形势下,都要牢牢抓住科学发展不放松,既要在‚快‛上做文章,更要在‚好‛上下功夫。

(三)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20多年来,青岛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事业建设,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于新区发展,受益于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只有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让群众更多地从发展中受益,才能使各项决策赢得群众的拥护。

(四)必须始终坚持队伍建设不动摇。20多年来,青岛

9 开发区始终坚持党要管党的方针,按照‚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形成一个好的作风‛的思路,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决策,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实行票决制。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重点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查处、一岗双责‚五个关键环节‛,落实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农村财务管理、干部人事任免‚五个重点领域‛的六个监督办法,努力把党的组织建好,把干部选准,把班子配强,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回顾开发区这25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缩影,更是几代开发区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辉煌历史。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部队伍开拓进取,广大党员奋发有为,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开发区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继续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和扩大开放的‘排头兵’,成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打造城市圈、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的要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机遇,围绕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的目标,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培育‚四个经济亮点‛(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四大特色区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城市建设精品荟萃区和环境优美的首善之区),更好地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建设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区、‚环湾保护、拥

10 湾发展‛的桥头堡和重要增长极。

(一)千方百计深化改革,着力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开发区功能创新、优势再造,努力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推动开发区由单一功能区向综合功能区转变。一是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新经济区。按照目标新、功能新、体制机制新的原则,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开展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为平台,充分发挥青岛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黄岛区、青岛前湾港区的区位功能优势,将‚五区一港‛的功能政策优势整合叠加,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新经济区,推动新经济区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力争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二是积极开展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省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多、政策最集中的开放先导区和改革示范区。重点是深化‚三项改革‛,实现‚三个突破‛,即:深化‚大通关‛改革,在以青岛开发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前湾保税港区为主体的‚多区港联动‛体制创新方面实现突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区域经济运行体制创新方面实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区域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实现突破。

(二)全力以赴调整结构,着力开创科学发展新格局。按照集群高端化、高新规模化、结构协优化、生态集约化、发展人本化的‚五化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争取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实现以高科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与功能优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相协调的产业新格局。通过产业优化加速推进开发区的转型升级,逐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带动能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经济带,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区。具

11 体做到‚两个并重(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两个突出(即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循环经济水平)‛。一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在‚六大产业集群‛主导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省、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国内外高端项目,力争在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建成融入国际产业链、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海西湾‚海上重工‛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清洁环保型石化基地。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推进特色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四大突破‛,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特色旅游业方面,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北方最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突出‚一山、一湾、一岛‛特色,加快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开发。现代物流业方面,以前湾保税港区封关运营为契机,加快南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港口转型发展,建设区域性集装箱核心港和国际航运重要枢纽港;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和专业化物流服务公司,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及管道物流,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方面,加快拓谱学院国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普加搜索引擎、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等项目发展和建设,努力打造青岛西海岸服务外包聚集区和创意新区。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引进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重质油加工利用研究中心、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实验室、中船重工725所海洋环境试验站等研发机构建设,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发挥好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和区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完善与产业相融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

12 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形成一批在产业发展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和产业转化项目,带动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生态文明新观念,重点抓好节能降耗减排、集约利用土地和环境保护,提升循环经济水平,确保实现各项约束性指标,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区。

(三)坚持不懈扩大开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开放优势,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和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门户。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紧紧围绕‚四个经济亮点‛,集中优势招商资源,集聚高端发展要素,下大气力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项目。大力发展货物贸易,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发挥国家级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引进建设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带动型项目,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建设与周边组团产业协作、主体功能突出的国际一流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依托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发挥好海湾大桥桥头堡的优势,引进建设高端制造业项目,将北部工业区建成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区和西海岸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聚精会神优化环境,着力建设精品荟萃功能完善新城区。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建设西海岸辐射和带动功能更强的中心城区。一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规划建设凤凰岛、唐岛湾、滨海大道周边等重点功能区域,建成‚两片‛ ‚三线‛重点项目,高质量打造一批展现开发区特色的精品工程。争取到2012年,行政商务中心

13 区等主体功能区全部建成。二是协调推进海湾大桥、海底隧道、黄连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要疏港交通设施和隧道连接线等城市道路建设,建立融入青岛主城区的快速交通系统,形成集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为一体的高等级综合集疏运体系。三是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实施水资源工程,加快推进棘洪滩水库引水复线工程建设,推行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确保2012年城区日供水能力达40万吨,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左右。实施热力工程,加强南北城区、北部工业区及辛安等重点片区供热管网建设,努力扩大集中供热面积。

(五)统筹协调改善民生,着力开创和谐社会新境界。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一是持续推进富民增收。严格落实统筹城乡就业的各项政策,保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结合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稳步发展以高效观光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庄园经济。争取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00元。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扩面、提标、保落实‛的思路,完善全覆盖、更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定期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突出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和管理,解决好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高水平规划建设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文化展馆等社会公益项目,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四是深化‚平安西海岸‛建设。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满意度。

14

繁昌开发区发展历程

冶金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研究性教学内涵及发展历程综述

开发区综述

上海燃气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及世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药店未来发展方向

营销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企业发展方向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青岛开发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综述
《青岛开发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