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2: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泛城市化:在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同时,非城市地区的就业情况、生城乡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清晰。这种现象称为“泛城市化”。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是…人口…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中心,是其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出大量热量,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根据土地的自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进行的评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既是指已经建设使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用地评定是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 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

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1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 2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道路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也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布局; 3城市用地类型增加; 4城市的类型增多; 5引发环境问题,产生现代城市问题; 6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城市规划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可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 1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可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 规定性指标有:(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5)绿地率(6)交通出入口方位(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1)人口容量和密度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道路红线及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5)其他环境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1城市的控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2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规,由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3镇的控规,由镇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1论证修改的必要性;2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修改;3应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4修改后的控规涉及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先修改上位规划;5修改后的规划按原程序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1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2一般由城市人民政府授权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居住用地组成1 住宅用地2 公建用地3 道路用地4 绿地用地 居住用地的分布形式:

1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可成片、紧凑的组织用地2分散布置:城市规模较大,结合工业位置布置,用地受限制(山、河),地形复杂。3轴向布置:以城市中心为核心,沿主要交通线放射布置。

5、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一般不需处理就适合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必须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建设的用地;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6、仓储的分类:

1、从卫生安全方面分:

1一般性综合仓库2特种仓库:①对设备有特殊要求;②库存物质对城市卫生、安全有一定危险,易燃、易爆。3堆场

2、从仓库的职能分: 1储备仓库:规模大,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2转运仓库:不需要进行加工、包装;3供应仓库:为本市生产生活服务、供应工厂,可能需加工、包装;4收购仓库:靠近来源郊区

7、仓库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原则与要求:(要求重要)

1、一般原则:①技术要求:地形平坦,地势高,有一定坡度 0.5%—2%;地下水位不能太高。(蔬菜仓库,地下水位离地面≥2.5m)土壤承载力高。②有利于交通运输。③有利于建设、有利经营使用。④节约用地,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⑤沿河布置仓库,留出生活岸线。⑥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 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要求

小城镇:宜较集中地布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区,且靠近铁路站场、公路或河流; 大中城市:应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仓库的特点与分类,形成专业仓库区,布置在适宜的位置上。 大中城市仓库区的布置不宜过于集中。

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设施相结合。 (1)储备仓库:放在城市的外围,对交通运输要求较高,区域级的铁路、公路、港口附近(2)转运仓库:靠近城市的对外交通设施,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3)收购仓库:货物来源的外围公路/城郊出入口。(4)供应仓库:与市内交通干线相连,城市内部。(5)特种仓库

危险品仓库:远郊独立地段,避免运输时穿越市区;冷藏库:多设于郊区河流沿岸,建有码头或专用线;燃料及易燃材料仓库:设在郊区独立地段,位于城市大风季节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地形较低处;蔬菜仓库:设于城市边缘,通向四郊的干道出入口处;木材、建材仓库: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或河流附近。

8、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会判断适合的条件)

1、方格网式(棋盘式)优点:道路横平竖直,容易辨认方向;划分地区的中小城市。

2、环形放射式优点:市中心和郊区联系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最小;向;用地不规整,房屋朝向不好布置。

3、自由式优点:容易适应地形;城市景观比较活泼;较为经济。

4、混合式 ”、“方格网+放射路”

——老城区为方格网,环路近乎方形环,再加上对角线方向的道路,用于大城市、特大城市。② “方格网+自由式”——在谷地城市中,谷地为方格网,沿坡地修建自由式道路。

9、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分界线。是联系城市各分区、各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道路性质与两侧用地性质.交通性道路:不应在其两侧(及两端)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和大型公共建筑。生活性道路:不应在其两侧安排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如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等。(2) 城市总体布局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道路系统布局也应相对均衡。避免交通过于集中在少数交通干道上,造成交通复杂化和明显的单向交通。(3) 分功能、分等级形成交通网,城市干道应占到一定比例。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干道所在地区的面积一般认为干道间距为600~1000m,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是比较合理的。(4)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道路选线应尽量避开有不良地质影响的地段;横断面设计、坡度设计应考虑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道路建设费用。

4.满足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的要求。 通风防风: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又要考虑抵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交通噪声防治:疏导过境交通,合理利用绿化和地形,合理建筑布置等。 5.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管线较多时,道路宽度和横断面设计应考虑管线布置所需空间的要求。道路纵断面和路面标高设计应与重力自流管相配合。道路规划应与人防工程相结合。

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的一般原则 (简答)1组织好水陆空联运。2客站要接近城市中心。3对外交通设施与市区交通有方便的联系。4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生命系统包括是:1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2水供应系统3能源供给系统4信息情报系统

管线综合的内容:(1)竖向规划:对城市用地高程的规划(2)布置原则统一高程、坐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留有余地减少交叉和危害程度(3)平面布置:道路、建筑平面位置、坐标管线平面位置、坐标(4)断面布置:道路断面尺寸标明与建筑、道路的距离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

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1)尽量使线路短,节约投资。(2)管线尽量设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避免设在交通繁忙的干道下面,尽量设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3)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和建筑平行(4)同一管线应设在道路同侧(5)减少交叉口管线、减少交叉口标高矛盾(6)管线冲突时处理原则:未修让已修;临时让永久;小管让大管;压力让重力;可弯让不可弯;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的让检修次数多的(7)满足国标中的水平和垂直净距。(8)充分利用已有管线。

规划体系分的两大层:A: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总体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建设控制指导 :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纲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1分区规划2控制性详细规划3修建性详细规划 人口预测方法(偏大,偏小):1.综合平衡法2.综合增长率法3.递推法:4.经济相关分析法5.环境容量法 (搞清偏差) .客运站,港址的选择(不出大题)

⑴ 布置形式:⑵客运站位置 小城市的客运站必须布置于城市边缘。大城市的客运站必须深入市区,宜位于市中心区边缘,距离市中心2-3公里处 。(3)客运站数量 大多数城市只有一个客运站,但大城市、特大城市、布局分散的城市及呈带状的河谷城市往往有两个以上客运站。(4)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直捷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亦需避免交通性干道与车站站前广场的互相干扰。(5)反映城市面貌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规划设计不同的场站形式。 2(掌握这几个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

内容: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

提出了工业化社会中城市的两大矛盾:①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②大城市与自然隔离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其根源:①城市无限制的发展②土地投机 提出解决办法:①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将吸引人口的磁性向外移植。②限制土地投机,将全数土地归城市统一机构管理,也可由一个土地所有者管理。③城市要与乡村结合,要永远在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绿化带。

“田园城市”理论的意义:(P22)

①针对工业社会的城市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城乡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②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规划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对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般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卫星城镇理论 卫星城镇理论的提出

卫星城的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从卫星城发展得出的结论:

(1)不论是“卧城”还是半独立的卫星城镇,对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无显著的效果,反而与母城之间产生大量的汽车交通,加剧了郊区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2)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再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由小到大,与母城的距离越来越远。雅典宪章》与功能分析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主要内容

(1)提出城市要与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2)指出城市规划应有意识地安排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并把游憩列入城市规划考虑的内容;(3)提出功能分区。用绿带隔离各分区,各分区要方便联系,且各功能分区有各自所需环境。(4)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5)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使工作地点与居住区相接近;(6)增加绿化,降低人口密度;(7)道路应进行功能分类,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的宽度;(8)考虑群众参与问题。 马丘比丘宪章对“雅典宪章”四十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 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 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论述):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论述):如何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和确定城市的性质:①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②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③城市的其它主要职能。

1、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区位条件:考察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即城市在所处区域中的地位及所承担的任务。①国家确定的某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这个城市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规划则规定了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布以及城市的职能分工和大致的、相对的规模。(2)自身条件分析:即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①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确定。②城市其它主要职能: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为内涵的宏观范围分析和以产业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职能分析以外的其它职能

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综合分析城市的主导基本因素及其特点。(1) 定性分析: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2) 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补充)

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的潜力优势。

3、应注意的问题(1)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也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完全理想化的确定城市性质;(2)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进入从区域宏观范畴论城市的科学境界;(3)城市性质的表达中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适当,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确。

两个论述:

1、工业与居住区的关系:

①联系方便:距离不要太远,道路交通方便;有便利的公交路网;对居住无干扰的工业可与居住区布置在一起。

②有相对的隔离:对生活区有污染、干扰的工业,要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并有卫生防护带。不同污染情况的工业与居住的相对位置关系要合适。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

①平行布置: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需设置较宽的卫生隔离带。

②垂直布置: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可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设费用。适用于占地面积较小的工业区。对于占地面积大的工业区,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就会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离。

③混合布置:既有平行布置的优点,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

2、如何做好工业区的规划: 工业用地布局

㈠ 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确定工业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考虑工业的卫生类别、货运量、用地规模。

1、远离城市的工业区危害性大或污染非常严重因资源分布、土地资源的制约必须独立设置的工业区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有一定的污染或干扰用地面积大货运量大或需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

3、布置在城市内或居住区的工业基本无污染货运量不大用地少劳动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业.

城市中能形成两个以上工业区时,应按其性质和生产污染的情况,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位。

㈡ 工业区用地的预留方式①以工业区为单位统一保留发展用地:②在各工厂旁预留发展用地:③在工业区内预留新建项目用地,并在一些专业厂边有计划地预留一定扩建用地。 ㈢ 工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

1、工业与对外交通干线的关系 ⑴与铁路的关系:铁路在工业一侧通过铁路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分布

⑵与港口的关系:工业靠近港口,沿岸布置时运输方便,但应注意城市岸线分配,上游留出一定的生活岸线。

⑶与公路的关系:运输量较大的工厂,宜靠近高等级公路或联系两个重大城市的公路布置。

3、工业用地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1)工业包围城市优点:避免工业的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缺点:城市没有发展余地,新城区包围旧工业区,相互干扰。(2) 工业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并可根据污染情况的不同布置工业。交通组织较困难。(3)组团式布置生产与生活有机组合,将城市组成几个分区,每一分区组团中既有工业,又有居住。(4)群体组合式市区工业区、近郊工业区、远郊工业区,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

3.机场与城市交通联系 1)机场与城市距离距离不能太远,一般情况下距离宜在10公里以上,30公里以内,从城市到机场半小时左右到达。2)妥善处理好港城联系

一般采用专用高速公路、高速列车、专用铁路、地下铁道和直升飞机等,亦可用航空站。

城市布局形式(简答或论述)

1.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布置。

优点:城市用地紧凑;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有利 便居民生活。 缺点: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不易处理。

。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网格状、(2)环形放射状、(3)星状(枝状)、(4)带状(线状)、(5)环状、

2.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1)组团式:优点: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布置,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城市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较长,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的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2)星座式(母城和卫星城模式)(上海) (3)城镇组群式(散点式):优点:有利于充分开发资源、减少运输成本和建设费用。缺点:.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属城市道路 红线宽度:>20m(20~30m) 车行道宽度:(10~14m)(机动车、非机动车)车行道在12m以上较好

人行道宽度:2~4m不等。

2)小区级道路——联系小区内部的各部分,解决小区与外部联系。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路面宽度:6~9m

人行道宽度:1.5~2m

3)组团级道路——小区次路,解决组团内外联系路面宽4—6m(规范:3-5m) ;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宅前路) ——通向各户和单元入口的道路 通行小汽车时路面宽不宜小于2.6m;

3、居住区道路规划的要求

1.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2.满足道路出入口设置要求3.道路走向4.道路应逐级衔接。5.尽端式道路长度不亦超过120m, 6.满足居住区内各级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要求7.道路宽度应满足地下管线埋设要求。8.充分结合地形和现状,减少土方量。

4、影响规划群体布局的因素有哪些、用地经济性。

1、住宅(建筑)的类型:

2、户型和户室比:

3、用地经济性:4.住宅的日照

5、住宅的朝向

6、然通风

7、居住区噪音防治

5、用地经济性。

(1)建筑单体: ①层数:多层

5、6层较为经济。②长度:长度增长,可节约用地(60米以上时效果不显著)。③进深:加大进深,可缩短外墙长度(在11米以上时,效果相应减少)。 ④层高:降低层高,可减少日照间距,节省用地,但层高不宜过低。 (2)住宅群体组合提高用地经济性的方法:

①住宅底层布置公建②合理利用宅间用地住宅与公建组合、空间的借用、布置少量东西向住宅、高低层住宅相结合③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6、居住公建原则3点:1.方便生活、2.有利于经营管理、

3、美化环境、

7、公建集中布置方式:(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混合布置

8、绿地指标,绿地率,要求、新区旧城 (1)绿地率=(总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0%

居住区绿地率的标准: 新区:≮30、旧区:≮25% (2)公共绿地比例=(公共绿地总面积/总用地面积)×100% 公共绿地比例一般在8%~15%之间,能达到20%效果更好 (3)绿地覆盖率:比绿地率多了树冠的覆盖面积和屋顶绿化部分 (4)绿化率:增加了垂直绿化,体现立体绿化的效果。

9、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2、各级绿地应满足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且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少于70%。

3、应设置相应级别和规模的中心公共绿地,各级公共绿地应是开放式、开敞型的。

4、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和城市公共绿地布局,综合确定居住区公共绿地布局结构。

5、节约用地,尽可能运用不适宜建筑的用地。宜保留和利用现存的树木和绿地。

6、结合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形成居住区特征。

7、经济和管理因素,在树种选择和种植方式上,力求投资少,收益快,便于管理。——“先绿后园”

小题:

1、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1)雅典宪章(1933)(2)威尼斯宪章(1964)——第一个关于文物保护的宪章(3)马丘比丘宪章(1977)——古迹、建筑群和遗址(4)《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72《内罗毕建议》)——历史地区的保护(5)《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1987《华盛顿宪章》)——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1)保护文物古迹的单一体系(2)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后的双层保护体系(3)转向城乡历史环境保护的多层保护体系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名村、名镇)、历史文化

某些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等。

历史街区划定原则(1)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2)规模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3)可操作性:保护层次的设定不宜过多。

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一是保护外貌,改造内部;二是积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采取逐步整治的方式,切忌大拆大建,四是最重要的在实施方式上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公司运作,渐进改善”

3城市更新的方式:①重建或再开发:环境质量全面恶化,必须拆除原有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使用进行重新考虑——最完全的更新方式。②整建:建筑与市政设施还可使用,但存在设施老化和破损现象,环境不佳的地区。③保留维护:建筑与市政设施仍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整体运行情况较好的地区。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