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

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二、城市的形成

三、城市的定义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熟悉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掌握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形势。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以及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教学重点是现代城市早期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是现代城市发展理论。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

3、人口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New Harmony)

4、傅立叶的“法郎吉”(Phalange)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3、其他的探索

三、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四、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1933年)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华沙宣言》(1981年)

4、《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

5、北京宣言(1999年)

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

三、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四、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体系;了解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过程;了解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过程及其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和内容。 教学难点是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

三、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二、基础资料的内容

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六、城市规划的审批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功能及其内部结构,以及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掌握城市不同用途的用地规划。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系统构成及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 教学重点是城市用地选择和规划。 教学难点是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三、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的概念

2、城市用地的属性

3、城市用地的价值

4、城市用地的区划

5、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三、城市用地的选择

1、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2、用地选择的原则

3、用地选择举例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一、城市用地的分类

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

二、工业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城市绿地

六、城市郊区用地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14学时。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掌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了解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的涵义;掌握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教学重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一、“战略”的概念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一、国土规划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区域规划

四、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经济发展指标

2、社会发展指标

3、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四、城市的规模

1、城市人口的调查

2、估算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第四节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

三、生态城市、园林城市

四、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

第五节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一、国外结构规划的产生、内涵及启示

二、远景规划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相关概念;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的内容;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评定和优化方法;掌握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的内容;了解几种典型城市的总体布局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的内容。 教学重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评定和优化。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1、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2、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3、社会结构的演化

二、城市上部机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一、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二、方案比较的内容

三、综合评定方案

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1、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

2、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二、城市景观规划

1、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2、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面貌的关系

3、城市景观规划与环境保护、公用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关系

三、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景观规划

1、自然环境的利用

2、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划

3、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第六节 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

一、矿业城市

二、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

三、山地城市

四、港口城市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8学时。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城市交通、城市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掌握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学会分析具体城市的交通与道路规划。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

教学重点是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 教学难点是具体城市的交通与道路规划分析和评判。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二、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四、停车场的布置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二、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三、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第四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一、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与结构

二、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

三、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八章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是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方法。

第一节 城市水源与给水规划

一、城市水源与水源保护

二、城市给水规划

第二节 城市排水与防治污染规划

一、城市环境污染

二、排水工程的组成及系统

三、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用地要求

四、固体废物场地的用地要求

第三节 城市能源、电讯规划

一、城市能源结构

二、城市能源系统布局

三、城市电讯规划

第四节 城市防灾规划

一、城市防灾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防洪规划

三、城市消防规划

四、城市防震减灾规划

五、城市防空规划

第五节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规划

一、管线工程综合的重要性与内容

二、工程管线的种类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原则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工作阶段、编制内容

第六节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目的和工作内容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三、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内容;掌握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掌握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居住区的相关概念和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重点是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二、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一、居住区的组成

1、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2、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3、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4、居住区的环境组成

二、居住区的规模

三、居住区的类型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1、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2、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住宅类型的选择

2、住宅的规划布置

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2、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

3、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4、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5、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2、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3、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4、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

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

1、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

2、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3、居住区内各类室外场地的规划设计

4、居住区环境设施小品的规划设计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

一、用地平衡表

二、技术经济指标

三、居住区的定额指标

第五节 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

一、城市旧居住区再开发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二、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和更新

三、居住区的整治规划

四、旧居住区的改建规划

五、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

六、旧居住区再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10学时。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掌握城市商业区、城市中心、城市广场的规划方法;了解城市设计的含义、作用与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城市商业区、城市中心、城市广场的规划方法;城市设计的含义、作用与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方法。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第二节 城市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广场

第三节 城市中心

一、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

二、城市中心布局

1、满足居民活动不同层次的需要

2、城市中心位置选择

3、城市中心的交通组织

三、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第四节 城市广场

一、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

二、广场分类

三、不同性质的广场

四、不同形状的广场

五、广场的规划设计

第五节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

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十一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城市建筑文物、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利用;掌握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和调整;掌握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办法;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掌握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第一节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意义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目标

第二节 建筑保护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式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

三、其他需要保护的建筑

第三节 历史地段的保护

一、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二、历史地段的整治与更新

第四节 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一、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

二、城市布局的调整

三、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

四、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第五节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

三、城市外围环境控制区

第六节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全国性的法律、法规

二、地方性的法规、规章

第七节 城市更新

一、城市更新的目标

二、城市更新的调查分析

三、城市更新的方式

四、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十二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掌握城市开发的类型,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了解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城市开发的相关内容与特征;城市规划中开发控制的实施。

教学重点是城市开发的相关内容与特征。 教学难点是城市规划中开发控制的实施。

第一节 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

一、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

二、城市建成环境的演化

三、城市建成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开发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开发的类型

1、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

2、新开发和再开发

3、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二、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

1、城市开发的空间经济特征

2、城市开发的时间经济特征

三、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

一、城市规划体系与开发控制

二、开发控制的运作方式

三、开发控制的作用机制

四、我国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2学时。

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与法制建设;了解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了解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应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则。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建设。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与法制建设

一、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利

二、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三、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

一、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特征

二、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内容

四、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

五、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三节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应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则

一、行政合法原则

二、行政合理原则

三、行政效率原则

四、行政统一原则

五、行政公开原则

第四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一、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与效力等级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2学时。

三、考核方式

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试卷成绩以闭卷考试形式考查,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四、教材选用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3版。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www.daodoc.com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考研华工城市规划原理本科生教学大纲 4页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