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搞好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策应沿江开发、促进姜堰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中国共产党姜堰市委常委会议的布置,在钱拥军、钱启翥副主席带领下,市政协社会事业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和委员,于2003年6月8日至21日,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被调查单位有市教育局、劳动社保局、开发区、总工会、妇联、工商联、姜堰镇,市职业教育中心校、职工学校、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城中、城东街道办事处、扬动厂、太平洋精锻有限公司、泰达纺织有限公司文秘部落等部门和单位。通过专题汇报、座谈和现场视察,对我市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已成为姜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1、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思想,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她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进我职校都是才,出我职校都有用”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前不久,全国、全省、泰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姜堰市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职业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各级政府都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今年我市在升入高中阶段的计划中已经按6:4的普职招生比例安排了普高、职中的招生计划,这一比例相对于泰州市6.2:3.8的普高、职中招生比例更趋合理。

2、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市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先后创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38所,基本上每个行业、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职校。其特点是规模小、专业窄、管理散、学生就业无保障。随着近年来教育市场的逐步淘汰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不断布局调整,现已进入了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办学阶段,基本形成了以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等8家由教育、劳动保障、工会以及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⑴姜堰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始创于1980年,先后经过三次合并,2002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职教中心验收,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总投资3400万余元。在校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生1500余名,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700余名。开设了机电、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以及综合五大门类24个专业,其中机电、电工电机、计算机为骨干专业。近年来有400多名毕业生考取大学,对口高考升学率居泰州市重点职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⑵姜堰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前身为泰县沈高农业中学。1981年举办职业班,1986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泰县沈高职业技术学校”,1999年7月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姜堰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同年升格为“江苏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该校还是省级重点成人教育中心校。校园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开设农技、水产、汽修、服装、建筑、财会、公关、机电、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现有全日制大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教学班级26个,成人大专和非学历班4个,在校生1390多人。近年来,对口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9%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办学以来,已先后向生产一线输送了4500多名合格员工,并有360多名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⑶姜堰市职工业学校该校创建于1951年,半个世纪以来,成为我市工矿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培训主阵地。现有本科、大专、中专、职业高中、成人高中等教育。校园面积7.5亩,校内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2002年由于罗塘路和西环路拓宽,学校被拆去三分之二,教学大楼拆去三分之一)。该校坚持办好成人高中教育,是市内唯一成人高中文凭教育单位,年毕业生70名左右。职业教育全日制职高、中专普通班2000年6个班,在校302人,2003年3个班,在校生100人。按企业需求设置了数控、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机电、内燃机、铸造等骨干专业。大专教育现有中文大专班4个,工科大专班3个,学生150人。每年参加成人高中单科学习的有750多人;转岗位培训300多人次,培训下岗职工800多人次;在岗、待岗专业技能培训近900人,年培训职工达2860多人次。1999年被省教委评为省重点职工学校,2000年被评为省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校。⑷姜堰市劳动技工学校该校创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是我市唯一的培养和造就中级技术人才的技工学校,隶属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学校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现有在校生大专班91人、中专班445人,各类短期班461人。今年1—5月,培训在职职工897人,核发《职工资格证书》845本,培训失业人员2796人。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为100%。学校师资技能考核合格率一直名列泰州市各技校前茅,每年都有学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⑸江苏汇丰毛纺织工业学校由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98年,系姜堰市教育局与我市大型企业——江苏汇丰羊绒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是我市职业教育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基地。2003年度计划招收职业中专纺织工艺与设计专业50人、机电技术专业50人。学校办在汇丰工业园内,可以充分利用汇丰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实验仪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种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纺织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⑹姜堰市溱潼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座落在

省级溱湖旅游风景区。该校主要采取联合办学形式,2003年度与省重点高中溱潼中学联办综合高中班2个;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与国家级重点职中江阴市第二职教中心联办。该校先后开设了机电一体化、财会电算化、建筑与装璜、汽车与维修等专业的职业高中班和职业中专班,历年来坚持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先后有20多名学生录取本专科。⑺姜堰市美术学校是苏中地区唯一一所由市政府批准办学的美术学校,坐落在洪林,学校占地近40亩。课程及专业设置:文化课为普通高中课程,专业课为美术高考教程。培养目标及毕业去向: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报考艺术类院或普通高校的艺术专业。此外,还有市委党校举办的本科、大专班,主要为党政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高等学历教育;市财政局举办的财会人员培训班,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提供会计岗位资格证书教育培训;还有专门培养汽车驾驶员,颁发汽车驾驶证照的市驾校以及培养武术类人才的市武术学校,为国家培养足球、自行车运动类体育人才的市体育学校、双登集团职教中心等,这些都是不同层次社会力量举办的不同类型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上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和单位,构造了我市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网络,为提高我市劳动者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3、职业培训为提高在职职工技术素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强待业人员自谋职业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市职业培训有两个主要的基地,一是市劳动社保局下设的就业训练中心及其所设的职业技术培训班、专门从事培训的具体业务工作。今年1—5月份,市劳动社保局培训在职工897人,核发《职业资格证书》854本,该局注重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与市经发局、安监局联合开展电工“三证”的培训,共培训55人,与建工局也联合培训。目前,该局培训的工科达到18个;培训失业人员2796人,其中计算机操作员698人,针织工318人,缝纫工359人,电焊工67人,汽车驾驶员298人,装配钳工168人,车工工246人,餐厅服务员87人,印刷排版工155人。该局在总结前几年对失业人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着重抓了如下几个环节:一是采取调控措施,组织有效培训。今年以来,他们对报名人数从、就业难的专业进行了限制,将原有的计算机培训定点单位减少到两家,对驾驶员采取先自付学费,就业后再报销部分学费的办法,从而有效避免了培训的盲目性。同时以技工学校为主体,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大张旗鼓地开辟实用技术培训点,设立了城南针织培训点、城中电焊培训点、城东机械、印刷、纺织培训点,失业人员随到随学,100%安排就业。二是结合劳务输出,搞好订单培训。今年劳动社保局成立了富民劳务派遣公司,根据派遣公司提供的用工信息,从失业职工中招收人员进行突击培训,4月份,苏州宏达集团急招45名针织工,他们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按要求培训输出,苏源宾馆48名服务人员,他们上门培训一个半月,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劳务派遣公司在劳务输出,保证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还为就业者与用工单位代签用工合,代缴养老、医疗保险费。这一点,调查组认为是劳动社保局职业培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劳动派遣公司的定单式培训,除了保证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以外,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本地收缴外出务工者的养老保险金,保证了外出务工者晚年归家后养老金的发放。否则,外出务工者养老保险金缴给务工所在地,退休后,家乡还要发给其养老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市劳动社保局未雨绸缪,应该肯定。二是市职工学校也是我市又一个重要的职业培训基地。他们充分利用本校机电、数控、铸造、餐饮等专业技能教育见长的优势,深入工厂企业联系,到劳动、人事、组织等有关部门争取,处处见缝插针,积极主动承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他们的主要做法是:⑴适时举办转岗培训班。针对我市企业改制中出现较多下岗职工的状况,为实施再就业工程,把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要求落到实处,该校积极主动承担了下岗、转岗职工培训任务。1996年夏,市春光制冷配件厂因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转产阀门,原线管生产线上60名职工无法转岗,领导犯愁,职工担忧下岗。该校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厂商谈,为其举办50天转岗职工阀件技术培培训班。学校精心组织,首先挑选适应性强的教材,其次是挑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员;再次是科学教学,重点培训动手能力。由于方法得当,精心施教,学员学习热情高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初步掌握了阀门加工技术,回厂后迅速顶上新岗位,确保了企业顺利转产,得到了厂方的好评,市电视台还为此作了专题报道。此举为我市职业转岗培训开了一个好头。⑵主动承办竞争上岗职工培训班。1998年,江苏振华泵厂改制,富余人员较多,其中青工占多数。企业改制,减员增效,必然有部分职工下岗,厂方为体现公平公正精神,与学校商定由职工学校为工厂承办“竞争上岗职工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确立培养中级工技能的目标,开设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车工、钳子工工艺学、电工基础,铸造工艺学、职业道德等七门课程。学校选配了最佳任课老师,加强班级管理,严格月考核制度,实行成绩与工资挂钩等措施。41名学员通过3个月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回厂竞聘,顺利上岗。这批培训人员重新上岗后,工作态度改变了,生产积极性也极大提高。厂方看到了培训效果,主动按排职工参加培训,职工得到了培训的收益,积极要求参加学习。学校探索了办班路子,大胆挑起了培训担子,接着第二期40名,第三期41名竞争上岗培训班相继举行,先后为该厂培训122名竞争上岗职工,有力促进了企业改制,使泵厂由改制前的后进状态一跃而进入全市先进行列。⑶积极举办待岗、在岗培训班,为增强待业人员自谋职业能力。职工学校从1996年以来,举办了四期厨师、服务员培训班,学员达200人。他们通过初中级技术技能培训,大部分人员都走上了新岗位,有25名女同志分别被新星宾馆、交通宾馆、金鸿宾馆录用。该校还先后举办了木工、微机、驾驶员、收银员、保卫、闸工、农机工、会计、邮递等21期在岗人员培训班,

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泰达纺织公司建议职校可采用“3+3”教学模式,即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课用3个学期、工厂实践实习用3个学期可以参考。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的实验实习设备工艺装备水平。

3、要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劳动就业的联系。⑴要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程),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培训教育和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⑵要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市职教中心校、二职中、劳动技校、市职工学校等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人事局、教育局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并免试部分课目。劳动社保局、人事局或相关部门,可在我市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

4、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投入⑴城市教育费附加20%用于职业教育的要按时足额拨付给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应主要用于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我市这块资金已基本到位,但非教育系统的职校、技校未享受到城市教育费附加,建议市政府适当安排。建议市财政按省政府要求,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职业学校课程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和骨干学校建设。⑵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市可按年人均0.5元的定额筹措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并统筹安排。这块经费目前我市尚未筹措,建议市政府充分利用省政府出台的这一新政策,在适当时机通过适当渠道筹措该项经费。计划、科技、农业、扶贫等部门在安排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用于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技术培训与推广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⑶企业应依法承担职业教育和培训费用。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并列入成本开支。市政府统筹其中的0.5部分,用于我市发展本地职业教育;对不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企业,市政府应全额统筹该项提取这一资金的运作,可由市劳动社保局先统一提取,企业再按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向劳动社保局报销除政府统筹以外的教育培训经费。凡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市政府不再统筹该项提取。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一文由www.daodoc.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当前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我市组团赴山东职业教育考察

我市组团赴山东职业教育考察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