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杭州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li)(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杭州市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17个省。油茶为多年生树种,寿命长,种植后,收获期可长达百年以上;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耐瘠薄、干旱、严寒,病虫害相对较少,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较小。

利用油茶籽可以加工生产茶油,茶油为绿色保健食用油,品质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近年来,茶油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茶油中含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易于人体吸收、消化,对于降低人的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茶油还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它是肥皂、凡士林、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霉素、链霉素油剂的原料。此外,生产茶油的剩余物,通过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除了经济价值高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综上,油茶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是“兴林富民”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对油料生产非常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目前浙江省油茶栽培面

积约为200万亩,仅占全国油茶面积的4%左右,总产值约6.1亿元,远远少于湖南(面积1791万亩,产值65亿元)、江西(面积1256万亩,产值20亿元)等油茶大省。为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油茶产区市、县(市、区)要根据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林地、气候等资源情况,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科学布局油茶生产基地,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区域布局、建设重点以及目标任务等,并结合造林绿化、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分解落实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有序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1.杭州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5℃,平均相对湿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时数1762小时,属于油茶适生栽培区。发展油茶产业,可以充分利用杭州地区的山地资源,挖掘木本油料的生产潜力,使之成为一种不占耕地的优质食用油植物原料来源,从而缓解耕地和食用油供应紧张,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促进山区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历史上杭州的油茶生产经历了高潮、低谷和稳定 3 个阶段。20世纪 60~70 年代, 作为战略物资和主要经济树种, 全省掀起了10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热潮,高峰期杭州地区油茶栽培面积达到约30万亩,其中全市油茶面积在500-1000亩的乡镇59个,1000-3000亩的乡镇58个,3000-5000亩的乡镇14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5个。

80年代后, 受到结构调整影响以及效益林业的兴起, 油茶由于比较效益较低,不少油茶林被改种其它经济林,油茶面积大幅度下降。1995年之后,随着油茶低改实施、加工迅速发展和市场持续看好, 油茶面积大幅减少和低产低效状况得到控制。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油茶产业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建德、淳安等地油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杭州地区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12.5万亩,占浙江省油茶总面积的6%左右;大多数油茶林品种混杂、经营粗放,整体上处于低水平经营管理状态, 产业发展依然滞后, 经济效益不显著。

2.油茶发展存在的的问题

2.1油茶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缺少生产油茶的积极性

目前, 杭州现有的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 每亩产茶油一般在5公斤左右, 油茶产值不超过200元,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如山核桃,每亩产值2000-3000元,毛竹,每亩产值800元以上;油茶新造和低改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 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低产林复垦改造, 每亩成本也在600~800元;新造油茶林一般4年开始结果,七八年进入盛果期,周期较长,一般农户根本无力承受;因此农民缺少生产油茶的积极性。其结果是造成油茶大面积荒芜, 产量下降,产出效益低。

2.2实生林分多,良种应用有限

许多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建国后发展的油茶林,依然是

品种混杂, 产量极低,选育的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对生产的贡献率很低。如果采用优良无性系进行种植或换种,结合先进的栽培技术,亩产油量可以达到30-50公斤,产值1000-2000元。

3.关于杭州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油茶相对于山核桃、毛竹等其它经济林而言,效益较低;而且在石灰岩地区不适宜生长,因此不适宜在整个杭州地区全面推广;必须要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地区重点发展。现根据杭州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杭州地区油茶产业的发展指导思想:

3.1提高认识,明确发展思路,制订总体规划,推进油茶产业的科学发展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油茶产业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建德、淳安)重点发展,以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油茶产业由于投入产出周期长,制定持续、稳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加以扶持尤为重要。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预算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油茶产业高度重视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和专项经费;整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农业产业化政策以及省、市对欠发达乡镇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油茶产业发展予以重点倾斜。

要创新投入机制, 油茶生产投入应以市场为导向,采用政府扶持

与吸引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加上强有力的宣传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油茶产业。鼓励各种市场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开发,支持其做大做强,逐步将其培育成农业龙头企业,并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鼓励广大山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等闲置地种植油茶,聚少成多,形成规模发展。

3.2加快推广油茶良种

加强油茶种苗资源库建设,收集和保存优良种质资源,加快优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和育苗基地建设,实行定点采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供应,大力推广芽苗砧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先进培育技术,按照多品系科学搭配栽培的要求,推广油茶容器苗和壮苗栽培,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各地要对采穗圃进行油茶品种核实,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杜绝非良种建圃。依法执行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种苗质量检验合格证、种苗标签等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引导油茶苗生产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供应及售后服务协议,依法打击非法销售油茶苗的行为。

3.3依托科技、做好服务,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制定油茶生产配套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油茶全程标准化生产。进一步落实林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优良无性系良种和施肥、垦复、修剪、病虫防治等管理技术,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情况

建阳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油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油茶产业的调研[小编推荐]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杭州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li)(推荐)
《杭州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li)(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