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专家座

谈会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11-10-2

2信息来源: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发挥海洋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由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省社科联联办的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专家座谈会日前在海口举行,旨在贯彻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谋划海南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专家们围绕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加强南海区域合作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话题展开研讨,对如何发展海南海洋经济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现摘要刊发专家发言观点,以飨读者。

发展战略

实施六大工程 确保海洋经济增加值五年翻一番

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中社: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五届三次全会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海南特色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好这些精神,就可以使海南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今后五年,海南海洋经济将在前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乘长风破万里浪,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五年增加值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海洋经济增加值从2007年的231.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亿元以上;水产品增加值从2007年的9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10亿元以上。

为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实施六大工程。第一,调整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并举,逐步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并举,逐步向以海水养殖为主转变;近海捕捞与外海、深海捕捞并举,逐步向外海深海捕捞为主转变。第二,调整生产关系。发展渔业合作社、罗非鱼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形成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出口罗非鱼养殖产业链条。第三,强化统筹海洋经济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合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加大海域管理力度;提前介入、积极推进围、填海等海洋工程项目;第四,强化海洋公益。搞好生态保护。抓好海洋环境保护,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监察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要通过实施精养工程、耕海牧鱼工程、大船工程,围填海工程、科技兴海工程、强本固基工程等六大工程,保证实现五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实施再造“海上海南”战略

省委党校唐镇乐教授:依托海南丰富的海洋资源,再造“海上海南”,将海南建成海洋经济强省,这是海南800多万人民的愿景。

立足海南省情,我们要改变单一的陆地式发展战略,创新“陆海并举”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再造一个或若干个“海上海南”的发展战略,这是海南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海南不能再守着南海这巨大的蓝色聚宝盆叫穷。再造“海上海南”,实现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关键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改造捕捞、养殖、加工等传统海洋产业;以科技型产业为主导,提升海洋经济第二产业;以服务型产业为方向,开拓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建立相互促进、门类齐全、具有海南特色的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海洋经济新格局。

理论支持

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理论支持

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张学泮:海南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既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又为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全省社科界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关注海洋、研究海洋,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作用”。

为此,社科界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理论优势和智力优势,认真总结和提升人类认识、开发、利用和管理海洋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思想、观念、意识和心态,宣传普及先进的海洋文化。同时,社科工作者要加强联合攻关,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为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尤其要针对海洋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式、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海洋产业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精心策划选题,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攻关,推出一批直接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有份量有影响的应用研究成果,努力提升社会科学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油气开发

立足油气资源开发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名誉院长张本教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要明确产业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海南岛周围海域和南海海域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储藏量巨大,开发潜力很大,可发展成为成龙配套的工业体系,建设大型的油气综合开发产业化基地。油气综合开发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育,不仅可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能够带动配套项目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因此,做大做强油气综合开发业,是海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特”字,创新体制,扩大开放,尤其是要鼓励地方企业开发和国内外联合开发,将海南岛建成南海油气综合开发基地。这不仅有利于强省强国富民,而且有利于捍卫南海的海洋权益。

开发海上油气 建设美好海南

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燕宁: 海南油气资源丰富,海上油气资源的加工利用将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海油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在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发现了丰富的油气储量,并成功开发了崖城13-1气田、东方1-1气田,最近又建设投产了文昌油田群,乐东气田正在建设中。同时,建设和运营了天然气化工等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化工项目,为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在油气开发方面,要延长油气加工的产业链,增强服务业、辅助产业,将油气化学工业的每个加工过程的利益更多的留在省内,注意产业的搭配,在加工深度上多作文章,开发生产出高端的产品,使岛内的县域经济、镇域经济、个体经济随着大企业的进入得以发展,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区域合作

加强南海区域合作 助推海洋经济

中国南海研究院副院长朱华友:南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自由贸易区建设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在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下,通过制订更优惠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参与方经济的发展和共赢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泛北部湾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都给海南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海南而言,要善于利用这些合作机制,加入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如探讨建立南海海洋经济论坛、建立南海区域性水产品交易市场等。

海南已成为南海的海上石油、天然气钻探前沿基地,是南海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必经地,地理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这是寻求区域合作的特有优势。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为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海南省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随着洋浦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行,将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加快进行为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海南应加快南海油气开发基地建设。

产业结构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宋贤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如何推进海南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是推动我省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产业高级化程度低。海南海洋

一、

二、三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优化海南海洋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海洋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运用海洋科技,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继续优先发展海洋渔业,确立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作为我省海洋主导产业并以此推动海洋三次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构建环岛“蓝宝石”海洋经济圈。

一是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发展远洋捕捞。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逐步实现渔业现代化;二是选择和确立主导海洋产业,推动非主导海洋产业发展,促进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我们确立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为我省主导海洋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油气业,推动我省

一、

二、三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海洋旅游业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扬乐教授: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和空气五大休闲度假旅游要素俱全,这是海南发展海洋旅游业的独特优势。然而,海南海洋旅游业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污染、旅游产品低层次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海南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海洋旅游业,使之成为海洋经济的一大亮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制定高起点的海洋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针对海滨环境特点和海洋旅游的独特性作出长远规划,避免海洋旅游开发的盲目性。同时,要集中力量建设好大项目。在海洋旅游发展中,应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规模大、品位高、能够体现海南海洋资源特色的项目,杜绝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项目上马。海南的海洋旅游要立足于高端旅游市场,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的目标;其次,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海洋旅游资源的分散性,海洋旅游业对自然景观、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性,受其他行业发展、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性,以及海岸带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要求海南要成立高效、统

一、协调的组织体系,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实施统一协调、统一指挥。

海洋科技

应尽快组建海南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

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李向民: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发展现代渔业,离不开强大的科技作支撑。但因种种原因,我省海洋与水产科技支撑体系较脆弱,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均于2002年转制,财政“断奶”,是全国省级水产科研、推广机构唯一转制的单位。为了增强我省海洋与水产研发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海南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恳请省编委尽快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明确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的性质、职能、编制,省财政保证其科研、办公和人员经费。同时,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通过网络专家联结省内外知名学者,开展联合攻关,解决我省海洋与渔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目前,我省水产苗种产业基础脆弱,良莠不齐,产业升级需要国家和省财政支持。建议投资在我省建设“国家级水产苗种‘南繁’基地”和“热带水产苗种繁育高新技术园区”,提高水产苗种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水平。

构建海洋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王道儒:目前,海南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滞后于全国其他沿海省市。我们应认真总结建省20年来我省海洋科技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实现海南省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海南海洋资源依托型海洋科技的研究开发,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选择能在短时间内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的资源型技术领域或项目开展科研,如油气深加工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特别要运用生物技术在渔业优良品种育种、无公害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海洋新型药物的研制开发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同时,要建立强有力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海洋科研院所、海洋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好运行机制的设计,实现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海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主体。

另外,要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高科技园区和开发区,形成产、学、研、管一体化的合作与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海洋高科技的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

体制机制

完善行政体制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锋: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希望所在。我们要把南海作为海南未来的经济发展着眼点。

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和理论研讨会刚刚闭幕,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进一步完善省管市县体制,让市县拥有地级市的权利,把市县能够办的事全部交给市县办。因而,如何完善行政体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要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担负起海洋经济管理的工作职能。随着省管市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扩权后市县的海洋管理面临着相当繁重的任务,沿海市县政府要成立海洋工作机构,强化领导、指导作用,赋予其实质性的职能,通过建立涉海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真正将海洋经济工作统起来,将涉海各产业部门统起来,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海洋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

创新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体制机制

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和平:改善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环境,创新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体制机制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

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行公示制和一站式服务。对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应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类投资者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鼓励和引导海洋经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金融机构增加对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制定扶持民间投资的财政、信贷等政策,鼓励民间投资。

海洋环保

实施海洋环保工程 保护海洋生态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毕华: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资料显示,海南省管辖海域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港湾和江河入海口邻近海域仍有污染现象,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也存在一定污染,海洋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增多,陆源污染物仍是影响海洋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海南海洋环境保护仍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我们应加强海洋污染控制与管理,实施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一是近岸湿地恢复和生态保护工程。重点保护红树林、河口区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资源,严禁沿岸工业污水超标排放,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和海上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建设近岸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农业水土综合整治工程、海防林恢复建设工程。

二是近海生态养殖工程。推广深水网箱技术,使养殖区逐步向港湾以外深水海域发展,压缩近海港湾内传统养殖规模,减轻近岸养殖污染。并改造一批专业化精养池塘,在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污染。

三是加强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建设,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鱼、虾、蟹、贝类,恢复和发展生物资源。

四是生态灾害防治工程。建立重要河口、海湾海洋生态监控区,加强现有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河口生态区建设,实施河口环境整治与生态恢复。

岸线管理

科学合理高效节约使用海岸线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夏明文博士:海南是个海岛省份,海岸线是比土地更稀缺的宝贵资源。如何更好地使用海岸线,特别是深水岸线与城市公共岸线,对经济再次起飞的海南尤其重要。

目前,我省岸线利用不够合理,需要我们正视、思考和解决,做到科学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岸线。

建议我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做好几个重点临海开发地区(洋浦、老城、海口、八所)的相关前期基础性工作,及时编制或调整海岸线使用规划,并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另外,重点临海开发地区,要科学合理地统筹使用海岸线,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兼顾,坚持岸线与陆域利用相结合,坚持使用、开拓与保护并重。

同时,要尽快制定明确的临海项目使用岸线的条件标准与具体程序,并理顺好几个涉及岸线利用审批单位的关系。并尽快成立省或重点开发地区的岸线利用技术专家组。凡临海项目,先由专家组研究论证提出意见,再进入决策审批程序。建议我省成立协调机构,制定相关岸线管理制度,并适时转为地方立法。

此外,我省也要尝试利用市场机制,像土地一样对海岸线(含一定陆域或海域)实施“招拍挂”出让制度。

港口经济

以港口业带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院院长续建新:港口是走向海洋的基础,港口的发展,还能带动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海南是个岛屿省份,98%的货物通过港口进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港口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命脉。

然而,目前海南码头基础设施较落后,结构不合理,泊位吨级较小,港口海岸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加快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展港口业。

海南省港口规划的经济目标是以加快港口发展建设为主线,优化港口布局,提高码头吞货能力,调整泊位,以海峡轮渡、集装箱、煤炭、石油及制品、铁矿石、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为重点,形成沿海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港口体系。到2010年,海南省港口适应度将达到1:1.15,吞货能力达到9600万吨。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侯小健 整理)

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2

海洋经济数据

海洋经济1

威海市海洋经济概况

充分发掘舟山海洋优势 大力发展创意渔农业[材料]

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努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