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17:56: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应考策略

迁安二中

高三政治组

刘书娟

2012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在一年的备考工作中,政治学科几位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计划,和梁校长的几次讲话。围绕新课改、新大纲的要求,结合二中学生的实际,努力构建模式平台,按照“研究典型、找出本质、把握精髓”的原则,探索出了政治学科高三应考的备考模式:即做到“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坚持“三个淡化,四个强化”的做法。从2012年高考文综试题看,我们的备考对路、有效。2012年高考我们高三二部,三个普文,五个文科特长均取得优异成绩,应届文科本二上段4人,特长上段130人。其中二中文科状元马明(564分)出在我们部。文综最高分王亮(235分)出在我们部。特长最高分陈玉凤(512分)出在我们部,我部的普班、特长文综平均成绩全校最高。部分优秀学生成绩如下:

王 亮:318班,文综成绩235,全校第一

赵海茹:318班,文综成绩222,全校第四

陈玉凤:323班,文综成绩225,全校第三,特长系列全校第一 杨 鑫:323班,文综成绩 217,特长系列全校第三 宋苗苗:323班,文综成绩 210,特长系列全校第六 王慧敏:323班,文综成绩207,特长系列全校第八 张 慧:323班,文综成绩 206,特长系列全校第九 杜明娇:323班,文综成绩 206,特长系列全校第九 曹景奇:323班,文综成绩 205,特长系列全校第十(理转文,学三个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文综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政治组大胆改革,科学备考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做简要说明。

一、落实“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备考模式做法:

(一)书读薄,点成网。

高考政治四本必修,295个考点。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特长生只有三个月时间。怎么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薄,把相关考点编织成网。即构建若干个小知识树。

在一轮、二轮复习中,经济生活设置了:货币、价格、消费、就业、分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八个知识网。政治生活编成:公民、政府、人大、中共、民族、国际社会六个知识网。文化生活编织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创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国特色文化四个知识网。哲学:唯物论两个观点、辩证法四个观点、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网。

必修四本书总共就编成22个知识网。学生用时间反复复习20几个网。任务少,脉络清,效率高、效果好。教师在复习时如何引导学生编织知识网呢?

(1)解放思想,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行动。把书读薄,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应考模式要大胆更新。教师要学习新大纲、研究新高考。整合新教材。学习学校计划,研读梁校长讲话的精髓,用系统论的思想指导教学。

(2)整合教材,站在整体的高度处理知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本必修,295个考点。面面俱到,往往得不到。教师站位要高,教师要研读教材,把

1 握教材整个体系,细读考纲,大胆整合。引导学生把主干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逻辑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每本教材中学生只需记住几个知识板块,骨架。大量的琐碎的点舍掉,学生思路清晰,记忆量减少,应考的效率明显提高。体现把书读薄。这个环节,教师要敢于舍弃,要会舍弃。树立舍是为了得的思想。

如:

必修一《经济生活》以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交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线索,综合2012年热点背景,学生只需记住:货币、价格、消费、就业、、分配与公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八个板块。

必修二《政治生活》以:“公民、政府、人大、中共、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六大 主体” 为核心构建体系即可。

必修三《文化生活》以“文化的作用”为最大的线索,构建“文化的一般作用——文 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体系,并且 四个单元本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整体设计思路,形散而神聚。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就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四个板 块的骨架即可构成哲学全部考点内容。

这种复习思路正确性,在2012年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3)形成网络,应用网络,熟悉网络。

传统的一二轮复习模式也注重网络,但注重网络形成忽视网络的应用,教学过程强化知识要素的精、深、细。最后形成网络。2012年政治复习中,面对新的课改要求,对复习结构,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淡化单个知识的精深细,强化彼此的联系。在系统中复习知识要素,复习单个要素一定是在知识系统中。这样做到形成网络,学生时时应用网络,熟悉网络。例如2012年高考试题

38、39两个主观试题共六问。每个问题都是考核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小知识体系。没有一问考核具体知识的精深细。考生只要写出知识的第一级内容即为标准答案。而那些细化的知识则出在选择题中。考核学生的辨别、应用能力。

(二) 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

1、网变题

知识网络化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在高考中通过固定的题型来考察。会解答问题,分析问题,是学生能力的升华。是对教师能力的检验。12年政治备考,在学生熟练掌握20多个知识网的基础上,每个网后面教师都精心搭配了几个高考题。引导学生有感性到理性,有发散到具体。这就是网变题。

例如:复习文化作用这一板块,知识网就是四条线索:文化一般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网络学生熟悉,复习时教师选了2011年山东文综试题: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对于此题的解题关键就是构建 “文化作用”知识体系,从中再现出:“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小知识体系,然后与试题中的材料有效衔接,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复习主观试题的过程中,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若干个小的问题,变成热点现象的答案,变成相对独立的小系统。以“点”带“题”,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后会用,学有成效。师生的负担减轻,但效率不减。

2、“题成型”。

2 研究09-11年课改区高考试题发现:高考试题有章可循: ①近几年出题的题型几乎不变(成型)。12个客观题,两个主观试题 (

五、六小问)

②试题分值定型。

③试题答案特点(贴近教材)成型。

④重要考点连续出题(可能出在不同的省区)已成风格。如2011年,浙江文综试题40题(原题省略)第2问:动画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10分)。2011年课改区海南试卷25题(原题省略)第(3)问: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7分)。2012年全国文综试卷39题(原题省略)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两年的答案语言几乎没有什么差距。分值都是10分。

“所以备考一定要研究高考,要遵“章”守“规”,不要违章、违规。2012年政治组备考过程我们提出:南信息,北信息,不如高考试题反馈的信息。东试题,西试题,比不上高考真题。在备考过程中,围绕高考已成型的东西,反复研究、模仿、创新。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精选了2010年和2011年各地的高考真题进行集中训练,对各类高考题型进行了精心细致的总结。

第一、做好基本题型归类。

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发现典型的题型有:启示类、评价类、体现类、依据类为主要题型。备考中要特别关注“评析题”和“设定身份”谈建议类等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的复习。

第二、做好解题思路总结。

课改区试题的答案,没有老高考那种“高、大、全”的模式。体现小切入点,贴近生 活,应用课本知识,符合学生身份。体现一定探究精神。结合这些特点在解题思路我们尽量归纳万能公式。(主观试题总结出模板式的答题方法,就是使用已成型的知识网)。通过精选试题来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的运用。如:对设问中范围、主体、题型的把握;对材料的分层解析;对于答题书写的要求,必须严格落实到位。

第三、做好热点问题归类。

例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公益性 文化事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PM2.5环境问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等,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把热点链到知识网上。联到高考题型上。答案总结出模版来。

通过习题的练习,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各种问题的题型模式熟练掌握。只 有掌握模式,掌握答题系统思路,才会以不变应万变。不会陷入题海。

3、“型练熟”。

反复做试卷和资料中的经典试题,适把上面总结的各种题型练熟,适应高考的命题思路,锻炼应考得分的技巧。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让学生懂得:

(1)考什么?——知识:考书本上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2)怎么考?——题目要求(题型、材料、范围、主体、分值) (3)怎么答?——题型的把握、知识选择、答案的组织。

让学生牢记试题虽在书本外,道理却在书本中,答案就在设问中,答案就在材料中!

二、“三个淡化,四个强化”,求实达效。

为了真正落实“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在备考中,我们提出三个淡化,四个强化。

(一)“三个淡化”做法:

1、淡化一轮二轮。

3 备考轮次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每个环节都是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截然分开就是隔断联系。

另外,高三备考(特别是特长)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应考策略是一轮中渗透二轮,二轮中回顾一轮,一轮二轮相得益彰。每一轮都体现“书读薄,点成网。网变题,题成型,型练熟”的模式。

如:以往的复习模式是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热点专题,三轮模拟训练。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一轮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当渗透高考真题训练,逐步提高能力。二轮再次强化基础,进行知识专题复习。注重了知识、方法、能力的系统性。

2、淡化热点专题。

热点未必热,冷点未必冷,复习中如果大量的时间追求热点往往会出现“跑偏”的情况,最终效果不佳。其实通过研究高考真题会发现,真正的原理、依据、答案要点,基本都来自于课本,因此,课本知识才是核心,所谓的热点知识知识一个背景。所以12年备考我们强化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抓住知识重点来复习。因此,我们政治组的应考特别强化知识成网方法成型的练习,淡化热点专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用知识带热点,万无一失。

3、淡化选择试题。

对于选择题的处理,我们采取了每天12道课下一练的形式,课上三四分钟处理疑点即可。尤其是针对特长班学生更是切忌大量时间讲选择题,大胆舍弃计算题,为巩固基础、训练大题赢得宝贵时间。

特别强调:特长生更是擅长做选择题,抵触主观题。如果再强化选择题训练,后果就是选择题得分不涨,大题仍不得分,总体复习效果不佳。以2012年高考真题为例,主观试题都是我们平时复习的重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强化训练,会让学生遗憾终生。

(二)“四个强化”,从容应考。

1、强化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新高考,新的形势,教师要提高备考效率,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加强课改研究和学习,让课改教学常态化。坚持每天一节集体教研,列入课表。组长负责。

(2)学习学校的计划,校长的讲话,深入研究,为我所用。 (3)树立典型引领课。

一堂真正的好课,能让听课教师品出课改课堂的味道、悟出课改教学的玄机,才能从内心接受新课改,从而真正实现观念的转变。每周推出一节引路课,大家点评。

2、强化更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渗入到高考试题的各个层面,这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方法,用新课程理念研究高考,指导备考,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政治组在备考中给学生提出这样的理念: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1)创建合作学习小组。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见人之未能见,想人之未能想。结合高三的特点,课堂特别在动脑动手的环节上加大力度。

(1) 拓宽教学空间、形式。

传统的学生动笔展示,受教室空的影响,参与形式单一,人数较少。我们调整结构, 让前后黑板都成为了学生演练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可以自己操控多媒体、展台等辅助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每节课下来,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都在20多人次。我们始终坚信:课堂上给学生几次机会他会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4 (3)“立体式”复习模式。

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过程中针对一些重点问题可以打破教材结构,跨章、节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开展“立体式”复习。这种复习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容应对新课改高考中的开放性试题。

如:2012年高考39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文化的作用。(12分)

在复习中可以运用这个思路:首先,文化生活知识中提到“科技作用”的点有那些?通过“立体式”知识梳理:文化与经济交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等。然后,结合试题设问和材料信息组织答案。这样得分率是很高的。我们认为:结构的调整会带来质的飞跃

3、强化更新备考试题

(1)“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 教师只有大量研究近三年新课改的高 考真题,才能高屋建瓴,提高学生训练的针对性。

(2)重视微观、细节试题的研究。

通过对今三年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试题设问的“切入点”都很小。2012年高考

38、39试题考查了“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科技的作用、辩证否定观、政府” 知识,由此可见,从重视微观上全面把握基础知识,是应对高考的关键。

4、强化更新课堂结构

(1)以目标为依据,构建高效课堂。

明确课堂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上黑板,三维目标相互整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全过程,架构高效课堂教学。

(2)以方法为支撑,架构立体课堂。

一是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立体;二是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动立体;三是学生反馈立体,即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学生更多的反馈机会,特别是提问题的机会,把这纳入到课堂结构的一个环节。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实现课堂立体化。

(3)以得分为目的,打造动感课堂。

课堂教学我们追求成功与欢乐并存,努力构建学法体系。让学生在“愿动、乐动、能动、敢动”的过程中实现得分的自信。

创设教学情境,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感受中“愿动”。 创设合作探究小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乐动”。 创设明确具体,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实现“能动”。 创设平等、民主、友爱的合作伙伴式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动”。 总之,我们的课堂主张:学生站起来,走上来;争起来、写出来;掌声响起来,教师退下来。

以上这些应考策略,已被我们应用到了2012年政治高考备考当中。实践的结果证明: 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

38、39题共五问所考查知识点均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欣喜之余,我们把这些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够为我校续写高考辉煌作出一份贡献。

新课程下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地理有效备考策略

高考政治复习策略(三轮)

新课程背景下的年级分管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与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07年新课程高考政治复习课反思

高考政治时事新闻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复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复习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