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环境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9: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化材院化学类10级8班姚依弟10081224

一、主题

校园是学校环境的灵魂,也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

优美安静的校园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学习的氛围。

二、问题

(一)、壁报栏的管理不够规范,常常被贴得面目全非。而其它地方诸如教室、厕所甚至是路灯也经常有乱贴乱画的现象。

(二)、没有专门的休闲草皮,无法满足同学们读书学习或娱乐的需求,校园的草坪踩踏地较严重。

(三)、桌洞内有较多的杂物,很多同学吃完东西之后便随手往桌洞内一塞,而不丢进垃圾筒,因此桌洞内随处可见口香糖、卫生纸、零食袋等废弃物一大堆,俨然成了“废弃日用百货”。

三、分析

1、学生的参与缺乏广泛性。文明教育作为必需的校园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许多院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面对全体同学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

2、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许多院的文明教育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贯的,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

目前,文明教育并没有真正纳入完全的教学计划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3、组织层面缺乏规范性。文明教育一般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教学辅助活动,其组织程度比一般课堂教学复杂、细致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以及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因此,必须要在组织层面进行细致、周密、规范的安排和考虑。

4、活动结果缺乏实效性。文明教育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应当有有效的指导。许多院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文明教育活动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文明教育方式,如何完成具体的文明教育的各个环节等,尚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同时,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

四、建议

(一)、学校成立校园文明督查组,针对乱贴小广告、海报及随意悬挂标语条幅等影响校园整洁、校园文明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二)、修建栅栏一类遮挡物,贴标语,广播教育等。

(三)、加强文明教育,成立相关监察小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同学进行教育及惩罚。

五、结论

(一)人与环境的关系

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质上看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由于马克思始终把生产劳动看作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离开生产环节而孤立地谈论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者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资源。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

(二)在实践中探索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既具有认识论意义,又具有世界观意义。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每一次认识的循环往复,都使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对这条老路造成的环境危害,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曾进行过批判和反思,对环境问题也实践出了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是采取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是建设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

三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2010年“6·5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绿色生活,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的文明之路。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从、相互促进、共生共荣,追求人与生态和谐。

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是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扬弃,是不断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

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规律。进一步说,人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地发展的。我们可以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律认识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环境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环境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