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灭火救援中如何做好消防员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灭火救援中如何做好消防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关键词:消防员 代价 人身安全 安全防护措施

摘要:在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过程中,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方法对保护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如何做好消防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在每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中,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的消防官兵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总是令人肃然起敬。但在处理事故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更发人深思。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中,油品的突然喷溅导致14名消防官兵牺牲,12辆消防车未及时撤出被烧毁;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居民楼火灾中,持续4个多小时的火场扑救过程中,被烧楼房的突然倒塌致使20名消防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5年8月7日,汕头消防员在处置一化学储存站火灾中,由于搜救时间过长,消防官兵佩带的空气呼吸器失效,10名参与火灾扑救的消防官兵吸入散发的毒气而不同程度地中毒,其中1人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一个个消防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壮烈的为民执法诗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在处理各种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危险意识不够,防护措施不到位让消防官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灭火救援事故不断增多,因此保护好消防员的人身生命安全,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好消防员在火场和事故现场的防护工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做好平时的安全教育,加强个人安全防护。要不断完善执勤战备制度,做好消防器材的保养工作,做好事故现场上器材的使用工作。空气呼吸器、防毒面罩、照明灯具、呼救器要认真保养调试。在浓烟及有毒救援现场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避免人员中毒;手套、安全带、安全钩、安全绳、胶靴、头盔、呼救器必须按制度要求随身携带,无论处理大小事故,在未佩带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得上火场,未穿防火服上火场的现象坚决杜绝。

2、火场组织指挥必须严密,控制进入火场内部人员的数量和时间。对进入地下室、危房、有毒区域及其它较危险场合内部的消防人员数量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保证充足的战斗力,对长时间作业的战斗人员应适时更换,火场指挥员要利用通讯设备随时掌握内部情况,并能够判断现场的危险性,对长时间不能处置的事故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及时作出撤离的决定。

3、化学危险品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有毒气体发生泄漏时,进入现场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备,以备不测。要设立警戒区域,消除火源,检测浓度,官兵和装备要处于上风或侧风方向,避免官兵吸入中毒或皮肤接触中毒,处置完毕后一定要对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在易燃易爆化工原料储罐火灾扑救中,要观察罐体和火焰变化,当罐体发生颤动,火焰变白、增亮,或者沸喷性油品浓烟变淡,并发出“嘶嘶”呼叫声等沸溢、喷溅前兆时,指挥员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否则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4、应对建筑物火灾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扑救建筑物火灾的过程中,消防员要从侧面或远距离灭火,防止室内高温热浪灼伤;进入火场内部时,要防止建筑物受热冷却后建筑承重能力下降,导致建筑物倒塌或有屋顶坠落物伤人;在登高射水灭火时,要有专人保护,消防员必须跨坐窗台或梯子上,并用水带挂钩固定水带,同时防止滑下或踩空,以保证安全。当建筑物长时间经受大火时,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撤离现场,防止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严重后果。

5、扑救带电火灾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带电火灾的过程中,参战官兵必须按规定着装(穿胶靴),戴绝缘手套,射水之前要切断电源,确保断电的情况下才能采取灭火措施,架梯登高作业时要防止碰触电线,尤其是裸线和高压线,不能靠得太近,要保持安全距离。

6、处置交通事故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在进行交通事故救援工作中,首先要分清事故的类别,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车辆来往频繁的公路,一定要划定事故范围,防止来往车辆对消防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更要避免来往车辆带来的新的危险。在扑救车辆火灾中要时刻观察油箱的变化情况,如油箱泄漏或着火时,首先对油箱进行冷却,防止油箱燃烧爆炸,造成参战官兵伤亡。同时,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参战官兵要特别注意对超载货物的安全防范,防止货物下落埋压人员。对于特殊性的化学危险品槽车翻车泄漏的交通事故,则按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处置时的要求加强参战官兵的个人安全防范。

7、水上救生时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于很多消防人员缺少水中救人的经验和方法,救援器材也比较有限,因此在救援的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进行水上救生是耗体能、耗时长的救援行动,特别是在缺少救生器材徒手救人的情况下,指挥人员在组织救助溺水人员时,要根据消防官兵的水中习性和身体素质成立若干救人小组,救援行动中要适时轮换,不可耗时太长,防止救援官兵出现抽筋、体力透支现象。救援官兵在水中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溺水者抓住,一旦被抓住或被拖住,要及时想方设法摆脱溺水者,否则就会造成无谓的人员伤亡。

8、处置行为失控人员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对轻生人员如跳楼、自杀等人员实施救助时,首先要做好个人防范和装备防护措施,防止轻生者使用利刃、玻璃、硬物袭击消防人员和救生器材(如救生气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救援装备损坏。在实施高空救助时,利用绳索等器材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摔伤。在下面的人员要注意高空物体的坠落,以免砸伤。

导语:和平年代,用生命去保障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与人民生命才产的安全是全体消防官兵的神圣职责,如何确保灭火救援和训练中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实现“零死亡率”是消防技术的一种追求,更是新时代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文/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石景山支队副支队长 刘少如

导语:和平年代,用生命去保障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与人民生命才产的安全是全体消防官兵的神圣职责,如何确保灭火救援和训练中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实现“零死亡率”是消防技术的一种追求,更是新时代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致灾因素大量增加,传统与非传统、自然与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残酷性,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时刻面临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官兵的伤亡。

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消防部队深入开展了高空、地下、泄漏、爆炸、烟火等高强度、高仿真的实战训练,一旦安全措施不到位,也易导致伤亡。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1996至2008的13年间,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行动和业务训练中共牺牲184人、受伤2724人。其中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牺牲148人、受伤1304人,业务训练中牺牲36人、受伤1420人;“十五”与“九五”期间相比官兵伤亡总数上升30%,2006至2008年的三年与同期相比又上升了18%,由此可见训练和灭火救援处置中消防员伤亡事故呈现出逐年攀升、高发的严峻态势。

一、从官兵灭火救援行动事故案例分析危险存在要素

(一)交通事故案例

2011年10月20日8时20分,黄山支队黄山区中队8名官兵,乘坐格拉曼8吨水罐消防车(WJ11X6803)前往休宁县参加支队举行的“打造铁军比武竞赛”活动。当车辆行驶至合铜黄高速公路距休宁县出口10公里处时,右后侧一只轮胎突然爆胎,一名随车干部被摔出车外受伤,经送黄山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建筑及房屋构件倒塌案例

2003年11月3日凌晨,湖南省衡阳市衡州大厦发生大灾,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政委张晓成等20名消防官兵在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

2007年6月18日晚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一家具店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在进行扑救时,家具店的天花板突然坍塌,9名消防员不幸殉职。

2008年7月17日12时许,上海市奉贤区雷盛德奎有限公司塑胶车间着火,过火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扑救过程中建筑构件突然倒塌,3名官兵牺牲。

2010年3月8日,香港长沙湾一针织厂发生四级大火,扑救中,工厦天花及堆积的货物突然塌下夺去了一名救火英雄的性命。

(三)烟、有毒气体窒息中毒案例

2008年1月2日乌鲁木齐德汇国际广场火灾造成5人死亡,其中3名消防官兵牺牲,2名群众遇难。

2009年2月9日央视新址火灾一名消防员因吸入过量毒气英勇牺牲,多人因烟熏导致呼吸系统损伤。

2010年2月12日21时许,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城关镇三角坪流金广场烟花爆竹销售摊位发生爆炸,引燃毗邻的劳保公司大楼和商都宾馆。在灭火救援战斗中,2名公安消防战士和1名合同制消防员牺牲。2005年8月8日,广东汕头消防官兵在参加该市珠池路75号一家储存化工原料的门市起火救援时,造成9名消防官兵中毒,另有1人牺牲。

2009年7月3日,北京通州消防支队新华街中队在处置地下污水池被困群众事故中,由于一名战士空气呼吸器面罩被被救者挣扎时拽掉而中毒牺牲。

(四)爆炸(轰燃)伤亡案例

2010年1月26日湖南岳阳市临湘“1.26”长春花炮厂爆炸事故,3名失踪的战士不幸牺牲,1人重伤。

2008年3月4日,突发山火引燃萍乡市上栗北泰花炮厂药料库并发生爆炸,2名官兵牺牲。

2008年8月10日,加拿大多伦多西北部一个丙烷仓库发生大爆炸,一名经验丰富的25岁消防员在扑救丙烷仓库大火中遇难。

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东黄岛油库5号储罐遭雷击,引发大爆炸,罐内储存的上万吨原油烈焰冲天,高达100多米,炽热的高温相继引爆了

1、

2、

3、4号油罐,整个黄岛陷入一片火海,战斗中,14名消防官兵和5名油库职工壮烈牺牲,80多人光荣负伤。

2009年7月2日,江苏省泰州市消防在处置抢险救援中由于当事人的女儿救父心切,在关闭燃气灶开关时打火引发爆燃,造成现场17人不同程度灼伤,其中5名消防官兵受伤,1人伤势较重。

2009年7月2日20时40分左右,北京平谷消防支队和平街中队在扑救一6平方米砖混结构建筑(内存危险化学品和杂物)时,房间内突发爆燃,造成门外的6名战士烧伤及1名供电局员工灼伤,其中2名战士伤势较重,呈轻二度烧伤。

2009年1月23日23时许,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一民宅内一女子因室内煤气发生爆燃不幸身亡,赶赴事发现场的5名消防队员和2名民警在处置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

(五)触电伤亡案例

2009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消防大队城东中队战士王熙智在袁家灯具厂火灾扑救中,深入着火车间内攻灭火时被突然脱落的带电导线击倒,经送医抢救无效牺牲。

2009年8月19日,河北省廊坊市公安消防支队三中队在处置一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驾驶员贾新东被电击倒。战士王朝晖跑至距车尾部约1米处实施救助时被击倒,受轻微灼伤。贾新东经送医抢救无效牺牲。

(六)高空坠落案例

2011年11月4日晚22时50分许,山西总队阳泉支队警卫班战士焦旭东,在从支队五楼单身宿舍外窗到隔壁警卫班学习室取钥匙时,不慎坠落,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七)溺水案例

1999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四支队一战士在勇救一名落水者因体力不支导致死亡。

二、灭火救援行动官兵伤亡的原因分析

在灭火救援活动的现场,也有一些不可抗拒的物的危险因素经常引诱事故的发生;但是,“安全”、“准确”、“迅速”是活动的基本原则,缺一不可。

(一)作战组织指挥不当。通过对灭火救援战斗伤亡案例的分析,反映出有的基层指挥员火场侦察意识缺乏,对作战对象建筑结构、内部布局、工艺流程等情况掌握不够准确,不能预判灾害发展的潜在危险,未进行侦察就展开战斗行动。盲目内攻、见火打火,片面强调速战速决,忽略安全防范,不能正确处理进攻与撤退的关系,甚至在无保护、无防护条件下作战,在小火中犯低级错误,造成伤亡。现有基层中队指挥员三分之一是近几年新入警的地方大学生,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临机处置能力较差,在实战中要么缩手缩脚、错失良机,要么简单行事、冒险进攻,一旦突发险情,极易造成伤亡。灭火救援指挥即:决策、判断、控制和传递信息。大凡灭火救援行动官兵伤亡案例,都离不开指挥无序、指挥失误失策、现场失控、指挥员可以预见没有预见,极少数属于预料之外。

(二)训战脱节,防护不力。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消防员灭火救援行动的最重要防护装备,然而我们在灭火救援实践中是否正确使用,是否精心养护,是否教育到位。

一是安全训练科目与实战不配套。譬如训练时个人防护装备和灭火救援装备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是否一致,空气呼吸器、绝缘装备、防化服、隔热服等平时是否训练,与训练的科目是否配套等。二是灭火救援现场佩戴空气呼吸器犹如开车要系安全带一样难,不见烟雾不带“面罩”,烟雾不大不带面罩,感觉不适才佩戴,战友戴时我也戴,好像戴一个面罩是做给他人看的,火场回来弄的像野战军似的两鼻孔黑碳,看不清脸才显得光荣和勇敢。三是内攻人员安全导向绳、水带(枪)没有一步到位,有的战斗行为受各种因素干扰而任意改变原来的战斗部署,小组成员在烟雾中走失,没有遵循“右进左出”原则。四是平时缺乏防御性科目训练,当火场发生突变时来不及撤退或根本没有撤退意识和信号,酿成惨痛教训。五是安全防护意识不足。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的安全防护训练,在进入密闭燃烧空间、有毒气(液)体场所、易燃气体泄漏等灭火救援现场中容易发生偏差,导致战斗员无畏的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的发生。

(三)情况不熟,侦察不细。

部分事故教训与现场环境不熟、单位及其存储物品性质、周边水源和建筑物特性不了解不掌握有关,有些不起眼的灾害对象在处置过程中与侦察不细致不到位有关。一是单位情况不熟。信息掌握与否是现代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消防部队如果对辖区情况不掌握,灭火救援对象不了解,重点单位周边水源不清楚,灭火救援作战预案不制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首战部队如何应对?初战如何告捷?难免会束手束脚,甚至发生意外事故。二是侦察不到位。不论是扑救火灾,还是抢险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和深入内部侦察,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并根据侦察情况确定处置方案,有效地实施灭火救援。战斗全面展开的建筑类火灾决不能孤立的进行侦察,侦察小组除携带必备装备外,还应有攻坚小组同步出水(泡沫)跟进,“后院起火”可能对侦察人员的安全是致命的。三是装备运用不灵活。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燃烧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灭火剂,燃烧对象可以是在“六熟悉”中得知,也可以在灭火救援作战预案中了解,更可以在侦察环节通过燃烧强度、烟雾颜色、声光变化以及询问知情人得知。针对不同的处置对象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器材装备,并一步到位,防止延误战机,不因装备、灭火剂选用不合理不灵活造成官兵伤亡。

(四)应急避险技能不强。面对多样化的灭火救援任务,部分基层官兵还缺少对各类灾害事故特点和规律、危害程度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全面了解,只注重处置的快速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和安全性。部分总队、支队缺乏烟热、燃烧、火幕墙、化工装置等模拟训练设施,高温、缺氧、浓烟、高空、垮塌等仿真实战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处置技术、战术训练开展地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基层官兵应急避险技能亟待提升。一旦在现场遇到危急生命的情况,往往是无从下手、躲闪不及,导致伤亡。仅“十五”期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各类灭火救援行动中就有26名官兵因建筑物垮塌而牺牲,占牺牲总数的51%。2005年安徽马鞍山支队一中队3名战士在参与扑救一钢结构冷库火灾中,被垮塌的库顶埋压而牺牲。2007年辽宁大连庄河中队一名班长在参与扑救一起居民住宅火灾中,利用绳索从楼顶下滑至起火窗口破拆实施内攻灭火时,因轰燃导致安全绳被烧断坠地牺牲。

三、预防灭火救援行动官兵伤亡事故的对策措施

(一)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在领导,制度是保障,关键在落实。一是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各级军政主官是安全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责无旁贷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建立并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指挥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形成党委统揽、主官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官兵自觉防范的工作格局。二是要落实安全分析评估制。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形势分析,全面评估基层安全工作状况,认真查找事故安全隐患,分析隐患成因及根源,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消除事故苗头,堵塞安全漏洞,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三是要落实安全检查督导制。要通过专项督察、交叉督察、跟踪检查等方式,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谨小慎微、细查严抠,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做到整改问题不过夜、件件都要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要落实责任倒查制。必须坚决摒弃回避问题、掩饰错误、推脱责任、“丧事”当作“喜事”办的不良风气,把安全工作纳入班子建设、队伍考评体系,与领导责任相挂钩,与单位和个人的评先创优、晋职晋衔、立功奖励相挂钩,落实“事故一票否决”制,并严肃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二)必须深化安全科学训练。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正确理解“抓训练”与“抓安全”的辩证关系。一是要树立“抓训练就是抓安全”的观念。训练是“不流血的战斗”,只有训练与实战贴得紧,我们才能提前预见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才能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应对能力,确保实战中的安全。如果一味回避训练风险,片面追求“零伤亡”,人为地降低训练难度、强度,以牺牲战斗力来保安全是不可取的,那么将来在实战中可能带来“大伤亡”。二是要树立“严格训练出安全”的观念。只有从难从严,按照操作规程训练,才能使官兵掌握处置的要领,了解手中装备的性能,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磨练,才能提高整体素质,才能为安全防事故打牢基础。三是要树立“抓训练需要抓安全”的观念。在训练中抓安全,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更好的训练。如果安全问题不断、事故频发,训练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实践证明,训练质量越高,安全工作就越有保障。安全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扎实有效地组织训练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把训练与安全统一起来,而不能“对立”起来,从而实现安全率与战斗力的共赢。

(三)必须强化“精确指挥”。实战中,指挥员的因素往往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成与败。因此,我们就要抓住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精确指挥的能力与水平。一是要注重提高指挥员的综合素质。瞬息万变的灾害事故现场要求我们各级指挥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理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要把指挥员培训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专业培训体系,明确初、中、高级指挥员练兵内容,通过集中培训、战例研讨、实战演练等方式和途径,推行指挥能力考评,大力提升各级指挥员的实战决策能力。二是要把火情侦察作为指挥决策、确保安全的基础。火情侦察是否全面深入直接影响着能否有效实施精确指挥。各级指挥员要第一时间开展火情侦察,利用外部观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要充分借助各类信息资源。指挥员要充分利用灾害综合信息查询、灾害风险模拟评估分析等辅助决策系统,把各种关系灭火救援的信息作为实施决策的重要基础,增强预见性和科学性。要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专家组作用,借助外力、利用外脑,辅助决策,尤其是在建筑结构复杂和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一定要把专家的意见作为重要依据。四是要具备果敢的应变能力。实战中,指挥员要统揽全局、以变制变,敢于定下决心、实现决心,敢于取舍、“丢卒保车”,正确把握防御、进攻与撤退的关系。强攻近战时,要组织官兵敢打敢拼,危急时刻要果断撤退、以利再战,尤其是在部署深入内部攻坚的灭火力量时,要少而精,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和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进攻点选择上要首先选好能够回旋和撤离的路线,并安排小组接应;进攻方式上要采取梯次推进、逐点消灭的方法。正在开展的攻坚组内攻梯次进攻操就是解决既要攻得进、又要保安全的训练项目,以避免因爆炸、沸溢、倒塌、毒气等险情发生时造成官兵伤亡。同时,也要留有轮换力量,防止疲劳作业而造成伤亡。(文/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石景山支队副支队长 刘少如) 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的预防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8-10-13 | 文章来源: 重庆总队巴南消防支队 | 作者: 李磊 李彬

消防部队肩负着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的重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的光荣使命。但是,在履行这一光荣使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危险情况,如化学危险品爆炸、泄漏可燃气体爆燃、毒气扩散、建筑物倒塌等,有时造成消防队员的伤亡。如何既能完成好灭火救援任务,又避免发生消防队员伤亡,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

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发生伤亡,受种种因素影响,有时难以避免,但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没有及时发现或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而未能避免。纵观近年来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发生的伤亡情况,细分析有以下主要原因:

1、缺乏经验,盲目指挥,采取措施不当

灭火救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场指挥员所实施的指挥,就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和战术原则、方法,争取主动,力避被动,使部队保持有利态势,顺利完成灭火救援战斗任务。指挥员不论大小,只要到了事故现场,就得担负起组织指挥的重任。指挥的好,就能迅速解救被困人员、扑灭火灾、处置事故,减少灾害损失,不发生伤亡事故。指挥的不好,结果正好相反。

灭火救援要求各级指挥员不仅要有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更要有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战经验。如果只有勇敢精神而缺乏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在实施指挥中就容易盲目指挥,因采取措施不当而造成消防队员的伤亡。如1999年4月1日23时50分,某市一百纺储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消防队火速到场时火势猛烈,东西两侧主体房顶塌落。为防止火势蔓延,中队指挥员带领5名战士用二节拉梯攀到着火建筑物20米长的雨篷上,从上部进攻火点。突然,雨篷与砖柱突然向外倒塌,约15吨重的雨篷把灭火的官兵全部砸在下面,5名官兵当即牺牲,1名战士负重伤。由于该指挥员缺乏经验,没有意识到着火建筑物存在的倒塌危险性,将水枪阵地设在了雨篷上,使5名官兵(包括本人)献出了年青生命。

灭火救援出现盲目指挥的主要原因:

⑴指挥员缺乏灭火救援专业知识和实践,在实施组织指挥时心中无数,不知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处于盲然;

⑵指挥员对现场情况不甚了解,或对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有误,所作的决策和行动方案不符合客观实际;

⑶指挥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指挥中只考虑如何灭火,而对事故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观察少、考虑少,意外情况突发毫无准备。

2、火情侦察不细,现场情况不明

不论是扑救火灾,还是抢险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火情侦察,全面掌握现场情况,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处置方案,有效地灭火救援。火情侦察认真与否,直接影响侦察到的情况是否准确、全面、可靠;关系到指挥员决策、作战方案和战斗部署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灭火救援战斗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

灭火救援的实践证明,在火情侦察不细、现场情况不清的情况下部署战斗,极易发生意外,造成参战消防队员的伤亡。如 2000年1月31日14时30分,某市一居民楼地下室发生火灾,消防队到场后面对火势凶猛、浓烟滚滚在大火,迅速展开战斗。灭火战斗刚持续了10分钟,地下室内一个容量为300升的汽油桶突然发生爆炸,1名战士当场牺牲,2名战士被烧伤。又如2001年2月13日18时许,某县城一栋3层居民楼发生火灾。消防队到场后,楼被浓烟笼罩,看不清明火,但楼内有人被困。中队指挥员迅速带领战士冲进火场抢救被困群众。当冲到3楼时,发现有2人在闷顶,便找来木梯由队干爬上闷顶。由于闷顶内烟雾大,能见度低,加之地形不熟,这位队干一脚踩破天花板,从闷顶跌至2楼,摔成重伤。

造成火情侦察不细的主要原因:

⑴火情侦察意识淡薄,认为侦察不侦察对灭火救援战斗成败关系不大,即使进行侦察也是走马观花,应付差事;

⑵到达现场后救人、灭火心切,未进行火情侦察就急于展开战斗,甚至只顾灭火忘记了进行火情侦察;

⑶有一定灭火救援经验的指挥员思想麻痹,认为自己有灭火救援经验,没必要进行火情侦察,到了现场就投入战斗;

⑷派出班长或战士进行火情侦察,干部不参加,致使火情侦察不全面、不细致,侦察的情况不准确。

3、思想麻痹,对危险性认识不足

灭火救援中诸如爆炸、中毒、腐蚀、倒塌等危险性存在于战斗的始终,指挥员对此应有高度的警惕。如果参战人员思想麻痹,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如1998年10月26日14时37分,某市一商厦发生火灾,消防队迅速到场,于17时将大火扑灭,大部分参战人员撤离,只留辖区中队消灭残火。官兵们正在楼外消灭残火时,发现有商户要进入现场抢运自家商品,便上前阻拦。就在此时,北楼东侧的3层楼突然坍塌,5名战士被埋在废墟里,其中3名战士当场牺牲、2名战士负重伤。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灭火救援战斗尚未结束,指挥员的安全之弦就不能放松。特别是战斗临近结束时,更要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出现思想麻痹的主要原因:

⑴安全意识淡薄,对灭火救援现场客观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⑵长时间战斗,参战人员体力消耗大,精疲力尽,无意识地放松了警惕,把安全丢在了脑后;

⑶灭火救援战斗临近尾声,参战人员急于结束战斗。此时,指战员的安全意识淡化,很少想到意外情况的发生;

⑷对灭火救援现场的不安全因素缺乏不间断的观察,对危险情况心中无数。

4、个人防护装备缺,防护意识差

消防员防护装备是消防员在进行灭火救援时为了有效地保护自身各部免受危害而必须穿着和佩戴的个人装备。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有了这些装备,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就有保障;没有这些装备,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则无保障。

近年来,由于一些单位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不足,致使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出现伤亡。如2000年1月9日20时20分,某市一大酒店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2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有5名消防战士中毒。因缺少防护装备,灭火救人战斗中,官兵们只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凭勇敢与火魔抗衡,终使5名战士由于吸入大量有毒气体中毒休克。

造成消防员防护装备缺乏的主要原因:

⑴一些领导缺乏对消防员防护装备在灭火救援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投资少,补充慢,不能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备;

⑵对配备的消防员防护装备管理不善,维护保养差,不能按操作规程使用,损坏严重,人为造成短缺。

5、盲目冒险,缺少避险措施

灭火救援的每次战斗都有潜在的危险,指挥员要善于合理冒险,不能单凭侥幸,鲁莽从事,任何战斗行动都要建立在勇敢和科学的基础上。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合理冒险是必要的,但在实施时要有紧急避险措施,以防不策。如果指挥员明知现场有危险,又没有紧急避险措施,只报着侥幸心理那就很危险。如2000年7月19日晚,埃及一家制衣厂发生大火,经过7个多小时被扑灭。该市消防队长与几名队员急于进现场查找失火原因。这时,六层楼高的制衣厂突然倒塌,5名队员不幸丧生,队长和他的副手全被压在瓦砾下,2辆消防车被砸毁。据称,该大楼曾发生火灾已不稳固,消防队对此清楚。

出现盲目冒险的主要原因:

⑴缺乏必要的灭火救援知识,在实施指挥或战斗行动中不知正确的做法;

⑵对灭火救援现场情况了解不全面,掌握的信息不准确;

⑶对灭火救援现场潜在的危险性缺乏连续观察,或毫无察觉,或有所察觉但不以为是;

⑷在没有或缺少消防员防护装备,又未制定紧急避险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危及消防员人身安全的环境作战。

二、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预防措施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除特殊情况外,只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些是可以避免的。为了有效地预防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灭火救援能力

在进入“知识经济”的新世纪后,我们正面临各种高科技、新材料、新知识不断产生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如今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到处矗立,石油化工企业日益增多,地下建筑广泛使用,新兴产业大量涌现,致使火灾和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迅速加大,危险程度不断增加,处置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各级指挥员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更新观念,紧跟形势,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初中级指挥员应重点学习和研究灭火战术理论、消防技术装备、现代火灾扑救和常见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通过学习和研究,能够掌握灭火战术方法和各种火灾的扑救,掌握所配装备的性能、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消防员防护装备的操作程序和维护保养。还要学习和研究在灭火救援中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置,如可能发生的爆炸、毒气扩散引起中毒、建筑物倒塌、易燃气体泄漏等,提高指挥员现场处置的应变能力。

战斗人员应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一般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救援战斗行动要则、随车器材装备的性能和操作,特别是消防员防护装备的操作使用和养护,掌握在处置各种灾害事故中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就能在灭火救援中多一些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从而有效的避免伤亡。

2、加强应用性训练,提高终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训练是提高官兵终合素质和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严格而又贴近实战的多形式、多内容、多科目、多组合的技术、战术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官兵驾驭处置各种火灾和复杂灾害事故的能力。

首先,训练要从实战需要出发,灭火救援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训练观,把操场训练和现场演练有机的结合,要突出基地训练;把单兵训练和战斗班(小组)训练有机的结合,要突出组合训练;把技能训练和应用性训练有机的结合,要突出应用性训练。不管什么训练都要贴近实战,如在灭火救援中如何进行侦察、如何进行破拆、如何选择救人方法和途径、如何设置水枪阵地、如何观察建筑物是否倒塌、如何避免爆炸或中毒等,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官兵的终合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

其次,训练要从装备出发,有什么装备,就训练什么操法。人和武器装备的最有效结合生成战斗力。近年来新装备、新器材、新技术广泛应用消防部队,这对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新配备的装备、器材、技术,要认真研究,积极消化,编成操法,组织训练,使作战人员熟练掌握其性能,会操作使用,让新装备、新器材尽快形成战斗力。太原市消防支队近年来投巨资2000多万元装备部队,购置了大量科技含量高的新装备、新器材。为了使这些装备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他们及时编写了几十种操法,组织部队训练,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能力,在许多危险情况下,有效地避免了消防队员的伤亡。

3、加强消防员防护装备建设,增强抵御危险情况的能力

防护装备是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进行危险作业用于保护自身安全的必备装备,是部队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处置现代条件下各种复杂火灾和化学灾害事故,抵御危险情况的重要武器,各级领导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必须强化建设。一是要投入必要的资金,购置配备必须的消防员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防火隔热服、防化服、避火服、自救报警器、各种消防手套等。二是要求参战官兵会熟练操作消防员防护装备,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运用自如,使这些装备在保护消防队员自身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精心保养消防员防护装备,每次使用之后都要按规定进行擦拭保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灭火救援的实践证明,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是必须的,但日常的精心维护保养更为重要。因此,在保养时必须认真、细心、全面,不得有半点马虎,否则,它会危及使用者的安全。如某市消防队在扑救一次冷库火灾中,几名官兵急于灭火,在未认真检查空气呼吸器状态的情况下,便佩戴进入浓烟弥漫的冷库内查看火情。由于空呼器气瓶压力不足,他们进入冷库没几分钟就感到呼吸困难,结果使数名官兵因大量缺氧而伤亡。

4、加强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灭火救援中发生消防队员伤亡,很多情况是由于参战官兵安全意识淡薄所致。如在有易燃液体或蒸汽、可燃气体泄漏的事故现场,未关阀断料就将明火扑灭,导致二次爆燃造成伤亡;在处置易燃易爆场所事故时,没有实施检测就冒然进入现场而造成伤亡;在不了解建筑结构的情况下,设立水枪阵地不当或进攻路线选择不当,因建筑物坍塌造成伤亡;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消防队员进入浓烟、有毒或缺氧的环境进行灭火救援战斗,造成中毒、窒息等伤亡。因此,对消防官兵进行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5、重视火情侦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作战

作为指挥员,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去实施灭火救援指挥,正如古代军事家所言:“三情(敌情、我情和地情)明,仗必赢。”反之,火情判断无基础,战术决策无根据,力量部署无方案,组织指挥无程序,就必然要打盲目之仗,要么以侥幸取胜,要么以失败告终。要做到知己知彼,就必须全面、认真、不间断地实施火情侦察,及时获取真实、可靠、最新的信息。火情侦察时要做到:

⑴选派精干队员,由干部带领进行。侦察时,对关系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灾情发展蔓延的情况,如火势蔓延途径、火场主要方面、战斗进攻路线、水枪阵地位置、消防水源等要侦察清楚,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⑵利用多种手段,获取准确情况。侦察时,除了采用外部观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常规的方法外,还要用建筑内部监控系统观察,运用各种侦检、监测、探视等仪器进行侦察,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资料和信息;

⑶派出多个侦察组,掌握全面情况。对于特别大的灭火救援现场,要多选派几个侦察小组,从不同方面搜集信息,以掌握全面情况;

⑷火情侦察要贯穿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的始终。越是在战斗临近结束,越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变化,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议如何做好灭火救援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灭火救援中的安全工作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灭火救援判断

灭火救援心得

义务消防员灭火训练

浅谈如何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做好安全工作

第七章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灭火救援火灾报告

灭火救援中如何做好消防员
《灭火救援中如何做好消防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