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救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7: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救援研究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运用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目前国际上最高建筑为迪拜塔位于阿联酋迪拜,总高828米、160层。我国第一高楼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总高492米。 随之而来相继发生北京“2.09”央视配楼火灾,上海“11.15”高层居民住宅火灾,沈阳“2.03”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等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从不同程度反映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消防部队实际灭火救援能力之间存在不均衡、不对称发展的状况,消防部队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一、超高层建筑定义、建筑材料及结构体系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主要考虑竖向和水平荷载的设计,竖向荷载主要指建筑材料、楼内设备及人员等所带来的重力荷载,水平荷载主要是指风、地震带来的侧向荷载。目前超高层建筑用于承受荷载的建筑材料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体系是指承受竖向和抵抗侧向荷载的构建组成形式,大致分为7种形式,分别是:框架体系、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筒体结构、巨型结构、其他结构,如空间桁架结构、悬挂结构等。

二、超高层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的特殊要求 在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有关内容中规定超高层建筑除执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有关规定外,对超高层建筑提出了特殊的防火设计要求,如:

(一)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应在电缆井、管道井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四)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除游泳池、溜冰场、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卫生间、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规范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超高层建筑从内部人员的逃生疏散、火灾范围的控制、排烟、供水、固定灭火设施上均提出了具体和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超高层建筑火灾面临的形势和难点

(一)高层建筑火灾呈现新特点。目前我国部分高层建筑外墙大量使用易燃、可燃建筑材料后,火灾发展蔓延的形式不同于以往常规,呈现由外及内、由高到低的新特点,从而增加了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难度。从北京央视配楼、上海高层居民住宅几起火灾来看,均为建筑外墙安装和使用了大量易燃、可燃建筑材料,如:建筑外墙保温层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火灾在外部引发后迅速向上或向建筑内部蔓延扩大,甚至从楼顶向下蔓延(北京央视火灾就属于此类),从而导致整栋建筑发生立体燃烧。此外,室外火灾一般无明显发展阶段之分,由于供氧充足,室外火灾发生后很快便会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风对火势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尤其露天火灾受风的影响更大,而高层建筑外墙火灾更是受风力的影响,风给燃烧区带来大量新鲜空气,加之高层建筑外墙包裹着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促使燃烧更为猛烈。随着风向的改变,火势蔓延方向会相应改变。大风天气极易形成飞火,迅速扩大燃烧范围。以上因素导致高层建筑火灾致灾时间的缩短,灾害范围和危害性进一步扩大,从客观上讲对消防部队的反应时间、处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针对超高层建筑火灾呈现的新特点,需要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火灾范围,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1.由于火灾蔓延速度极快,第一时间必须要采取扑救措施。第一时间采取扑救措施并非一定要等消防部队到场才能进行。近期几起高层建筑火灾首先从建筑外部引发,由于不像建筑内部具有完备的防火分隔设施和固定灭火设施,建筑外墙的火势可以不受任何阻挡,在高空风力的作用下迅速沿高层建筑外墙向上、向下或向建筑内部蔓延,形成内外同时燃烧的不利局面,此种情况发生后如果第一时间不及时采取扑救措施,往往第一批消防处置力量到场时已经难于在短时间内控制火势蔓延。

2.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这里需要思考如果消防部队到场前建筑工人不及时采取有效扑救措施,又或者火灾发生或蔓延至高层建筑外墙100米以上的位置,消防部队第一到场力量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战术措施进行扑救?

四、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举高车辆的使用

1.举高车辆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尤其是针对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的部位几乎无能为力。

2.举高车辆同时具备救援和射水功能时,救援和射水的工作高度需要特别注意,不能一概而论。

救援高度条件允许时可以接近最大工作高度,但是射水高度则必须慎重考虑,操作时应适当降低工作高度,尽量调整转台位置,从有可能翻倒的一侧射水,减小射水反作用的影响,保证车辆上装部分的稳定性,以免工作斗、梯臂因水流反作用力产生严重晃动,造成人员和车辆发生危险。

3.举高车辆进行射水作业时为达到最大射水高度,应适当保持与起火建筑的距离。

4.举高车进行救援时在考虑到的负重界限(架梯位置的高度及水平距离)的基础上,只要没有靠近建筑物的障碍物、使用工作斗的障碍物、打开支脚的障碍物,可以适当靠近建筑物部署举高车以利于救援。这点与射水应与建筑保持适当距离的情况刚好相反。

(二)超高层建筑的供水

1.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最理想状态是超高层建筑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完好。将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作为灭火战斗的首选设备,尤其要借助作战登高的消防电梯、灭火用水的室内供水管网系统。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均配置严格完善的固定消防设施,作为整体建筑安全保证的基本条件,对快速、有效扑救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高层火灾中,通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和消防竖管向火场供灭火剂,其效率远远高于移动设备供灭火剂,从而大大提高初战告捷的成功率。

2.在充分认识固定消防设施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由于固定设施消防泵的数量和扬程大小、室内供水管网形式和口径大小等因素的限制,一旦火势扩大、发生大面积燃烧时,仅仅依靠固定设施将无法适应火场实际需要。此时,应充分发挥消防车等移动式灭火装备的优势,通过消防车与接合器相结合、消防车与高层建筑底层室内消火栓相结合等方式,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供水能力。

3.最后才是采用人工登高铺设水带。在登高铺设时,方法也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手段有两种:一是通过建筑内楼梯蜿蜒铺设水带或沿楼梯缝隙垂直铺设水带向上供水,二是通过外墙或其它井道垂直铺设水带向上供水。内楼梯是高层建筑中最安全、最可靠、最能熟悉掌握的通道,在水带铺设上视如平地,不管是利用缝隙垂直铺设还是利用楼梯蜿蜒铺设其技术要求最低。

(三)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战斗的编成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若不能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及时扑灭,火势将快速蔓延,对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更能形成上下蔓延的高空立体燃烧。因此,立足“打小、打早、打快”的初战编成,切实提升主管中队初战能力,应该成为高层火灾扑救,基层一线部队作战编成的主导思路。切忌高层火灾演练仅有观赏性、没有针对性的弊端。初战编成是作战预案的核心,大战恶战是预案的补充。初战编成就是要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要落实该建筑可用于灭火的固定消防设施的选用,即墙式消火栓、消防电梯的数量位置以及向室内管网供水的泵浦接合器;二是要落实移动供水途径,内楼梯的分布、形式和建筑内外可垂直铺设水带的井道、缝隙、墙面,做到内楼梯铺设水带线路的距离明,外挂垂直水带的固挂点明;三是要落实主管中队力量分配,着火层和着火层以上层由哪辆车、哪个班负责,救人与灭火由哪个组负责,指挥员谁在前沿指挥、谁在后方供水;四是落实应援中队水源安排。当然,百密必有一疏,大战恶战也要有所准备。面临大战时在编成上主要落实指挥体系和“杀手锏”的力量。一旦高层形成立体燃烧,指挥体系是关键。如何实现快速有序的上传下达和督战,一是要切实实行各级负责制,做到各负其责。二是要实施分段负责制,场面大,情况复杂,做到责任包干。在“杀手锏”力量的调派上,要重点使用高层专业队、特勤队力量,以求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切莫盲目派兵,避免无谓伤亡。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火灾发生在超高层建筑的外墙,从建筑内部登高灭火的消防官兵更多的是阻止火灾向建筑内部蔓延,要从室内通过外窗等途径控制建筑外墙火灾的蔓延还需要研究一些特殊的处置手段和方法。

五、提高超高层火灾扑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装备建设。

首先,是压缩空气泡沫车的大量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灭火剂供给能力,供给高度大大增加,有利于超高层火灾的扑救,除车辆之外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泡沫,不仅要用于实战,训练也需要使用空气压缩泡沫。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了大量用于高层灭火救援的实用装备,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较为实用。最后是将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所需的重要装备实施模块化集中管理,避免现场出现装备漏带、装备型号不搭配、装备损耗补充不及时等弊端。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应对超高层建筑火灾,因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一是保证其人员相对稳定,比如,举高车等特种车辆驾驶员要逐步增大培养力度,并保证其服役时间;二是从难从严提高训练要求,保证专业队伍年度的训练时间,尤其是实战演练和开展装备实地测试的时间;三是根据装备情况和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不断创新训练科目,对超高层建筑训练科目实施定期考核。

(三)加强理论知识研究,广泛汲取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通过学习、参加培训、实地测试、考察等形式,加强官兵对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理论知识和技、战术方法的研究,重点是汲取国内外火灾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对照自身建设情况,将理论和经验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

(四)强化“防消联勤”工作,将防火与灭火工作有机的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指导。避免出现防消脱节带来的弊端,从源头入手控制火灾的发生,将火灾扑救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反馈,对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审核、验收提供必要的参考。同时开展“防消联勤”工作也有利于基层中队有针对性的开展超高层建筑“六熟悉”、预案制定和演练工作。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灭火救援判断

灭火救援心得

第七章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灭火救援火灾报告

灭火救援知识培训

信息机房的防火设计要求

灭火抢险救援培训心得

灭火救援业务训练教案

复兴学校灭火救援演练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救援研究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救援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