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材解读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9: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本教育,我们在路上

----教材解读心得

周二一天时间,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全力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我们每位教师在教材解读活动中,分别对教材的全册及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建议和策略。通过分析、梳理、讲解,使我茅塞顿开,对教材也有了一个更具体全面的规划指引,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很有指导作用。

这次学习,更使我深刻地领悟到:生本课堂是最快乐、自然、高效的。每位教师都谈到自己对生本课堂的一些实践方法。我就谈谈这次的收获体会:

很多时候,我们想教育孩子,是因为我们自认为比孩子更懂得这个世界,但其实,关于这个世界,不是孩子不懂,而是我们不懂。 当我们想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在了道理制高点,我们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逻辑,却很少顺着孩子的眼睛,真正去理解他的想法,解决他的困惑,成全他的渴望。

把教化当做教育,这样的教育,不如放弃。

不管对于我们老师还是对于已经成为家长的各位,我们都应该放弃这样的教育,我们很幸运,有了“生本的理念”指导。

(一)、建立科学的教学观。

1、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教学质量标准已是大势所趋。这种新的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内涵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重视教的质量,更要重视学的质量;既要重视知识传授的质量,更要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要重视结果质量,更要重视过程质量。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只有在生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体现真实的生命成长。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凸显了活动生成的特征,课堂的生动可变性就能得到体现, 在这里,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敢于和善于去思考、去联想、去猜测,至于结论如何、是否存在已然不是那么重要了。

坚持做生本,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增强活动的教学设计。

1、问题设计:问题是思维的疑点和矛盾,是课堂活动的动力,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提升一起贯穿课堂始终。问题的获取有四个途径,一是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找出迷惑的问题;二是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和思维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恰当的、新颖的、有层次性的、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三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个体或群体积极主动的开展思维探索活动中,搜索问题。

2、结构设计:师生活动的课堂,对于课堂结构应该是十分重视的,要精心设计,否则一堂课就容易偏离主题。笔者建议,一堂课的结构设计应具备以下部分:(1)明确任务,提出问题;就是师生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和内容,提出要研究并准备解决的问题。(2)自学探究,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学,再进一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这样就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既有集体统一的问题,又有个体独特的问题。(3)讨论交流,分析问题;个体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那就展开小组讨论,取长补短,节约时间。关键是学生讨论的质量,导论要围绕问题,真正的分析问题。(4)成果展示,解决问题;讨论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教师要组织好成果展示,要引导、点拨,要及时总结、概括,以期形成深刻印象和学科规律。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务必有学科方法和思想的渗透,实现学生知识的自然生成。(5)练习实践,回扣问题;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性尝试是必不可少的,实践工作要和问题情景相结合。(6)总结归纳,体验升华;每堂课必须要有总结归纳,让学生回味一节课所解决的问题。这一结构的实施,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教学中,能通过对知识的问题化,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发展。课堂的组织既要生动活泼,又要讲究学科的学习氛围,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巩固。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知识的关键点,问题的难度深度要适宜,要兼顾学生的成功感。

(三)、提倡小组活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是师生活动课堂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参与中不但收获了知识,而且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有责任感,师生活动课堂成为学生一种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达到从重“智商型课堂”向重“情商型课堂”的转变。

“生本课堂”上,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之间不知道该怎样合作学习,不知道该如何发挥个人优势,整合小组力量。对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一些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1、让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

交流是思维产生碰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答案一致的要总结经验方法,答案不相同的要质疑、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教师要指导和训练组长小组交流的组织与协调,比如发言的顺序;意见的补充与不同意见的表达;集体交流的任务分工。交流的时候,可以逐题交流,组长分好工,轮流讲,其他人补充或提醒,也可以整体交流,一个同学把全部问题都与同学交流后,本组同学再讨论、补充。

2、让学生学会表达。

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学生能否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首先取决于教师选择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还是前面提到的问题设计要简单、根本、开放。这样的问题即体现了文章重难点,又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 学生运用 “因为„„所以„„”“我是这样想的„„”“我给大家带来了„„”等句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完整、准确的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更加清晰。通过交流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纠错、自我改正,提高了他们合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开始用小组时,学生不习惯,后来利用奖励方式。认真倾听的并能经过思考提出自己想法的会有加分。现在全班同学已经都学会倾听。

4、在交流中学会互助。

当学生在小组交流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向组内其他同学请教,并且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学会说“这个地方我不是很明白,你能帮我再解释一遍吗”,“对不起,刚才你说得我没有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吗”等向别人求助的话语,从而逐渐形成“以点带组,以组带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小组长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刚开始用小组的时候不懂如何操作,后来发现小组长是一个组的关键。我采取培训以及奖励的方式。开始每个小组长都有同样的一个奖品。(红笔等)如果组员在课上表现及作业方面都有所进步,分数提高,小组长还有额外奖励。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也充分利用小组。以前礼拜天的作业都由我统一布置,总是有同学不做,去年我发现,让小组长去了解,组内自己讨论布置作业。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质量都提高了。

(四)、注重积累,发掘学生潜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把外在的信息整体内化在自己的心理层面上,最后积淀于身心组织之中,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让孩子多读书,读到的多了自然就熟读成诵,不仅能增强学生语感,而且学生的人格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积累了新鲜语汇、巧妙句式、优美语言,思维得到训练,记忆力不断提高。在教材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日积月累板块。三年级的日积月累一般分为词语和句子两个板块,到四年级只剩下了一个板块,以后直到六年级下册都是一样,只有一个板块的。整体来看,词语的积累明显比重下降,句子的积累增多,形式还是比较多样的,有对联、歌谣、儿童诗、古诗、文言文中精选的名言警句,现当代名人的名言警句等等。这里特别提一下第三单元的儿童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写的,金波曾经五次荣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出版过很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有诗歌、有童话、有散文,老师们不妨以这首诗为窗口,向学生推荐一些他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形成精读、略读、泛读同时进行的读书氛围。

中段的阅读目标中,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要求,所以不止日积月累中有所体现,而且整册文章的课后思考题,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大家可以翻开看看,有很多的课后思考题,都提到了背诵积累,还有抄写精彩的语句。我在努力推进大阅读,尽量让学生多多积累课内外的语言素材。 (晨读 午读 )

(五)、注重迁移,开启学生智慧。

《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简单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长智慧和才干。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比如,《幸福在哪里》: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喜欢的句子,是让学生积累以供日后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是迁移性说话练习。此外,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习题:写写关于幸福的成语、名言;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旧识与新知间架起桥梁,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迁移。对于这些形式的迁移性练习,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反思下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到底应该以怎样的热情去备战,我们经常看到“教学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不断的创新。”是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所提出的问题更是千奇百怪的,因而教师的行业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们一定要以学无止境的心态去面对,活到老学到老。

生本教育,我们在路上

----教材解读心得

闻志英

教材解读心得

教材解读心得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荷花教材解读

女娲补天教材解读

《青松》教材解读

解读教材心得体会

教材解读心得体会

《大禹治水》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心得
《教材解读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