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题库4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4: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四次结合”

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篇讲话是(B)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C)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

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

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6.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C)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7.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C)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苏联模式 D.日本模式

8.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 (B)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 B.农、轻、重的发展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央和地方的关系 9.“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 D )思考 A.陈云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1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 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11.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B) A.加强政治工作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12.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C) A.既利用又限制 B.轮流执政

C.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D.团结——批评——团结 1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健全民主和法制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其主要任务是(C)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 3.ABD 4.ABCD 5.ACD 6.ABD 7.ABC 8.ABCD 9.BC 10.AC

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BCD)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2.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BC) A.生产的无计划性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和统一 D.优先发展农业

3.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成果(ABD) A.《论十大关系》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文化大革命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BCD)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C.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完成 5.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办法有 (ACD) A.团结——批评——团结 B.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6.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ABD) A.现代农业和现代国防 B.现代科学技术 C.现代教育 D.现代工业

7.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取得的成果有(ABC) A.大的集中,小的分散 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可以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 D.全力以赴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在政治方面是处理好如下关系(ABCD) A.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 B.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D.党与非党的关系和是非关系 9.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涉及(BC) A.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 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1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AC) 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B.中国工业化道路 C.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社会矛盾学说 D.阶级斗争的理论 (三)简答题

1.《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 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什么? 4.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2.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3.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4.试述毛泽东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斯诺老要来中国,1960年让他来了。我(毛泽东)同他谈过一次话。我说:“你知道,对于政治、军事,对于阶级斗争,我们有一套经验,有一套方针、政策和办法;至于社会主义建设,过去没有干过,还没有经验。你会说,不是已经干了十一年了吗?是干了十一年了,可是还缺乏知识,还缺乏经验,就算开始有了一点,也还不多。”斯诺要我讲讲中国建设的长期计划。我说:“不晓得。”他说:“你讲话太谨慎。”我说:“不是什么谨慎不谨慎,我就是不晓得呀,就是没有经验呀。”同志们,也真是不晓得,我们确实还缺少经验,确实还没有这样一个长期计划。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0-301页。

【材料二】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1958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那一年又办起了人民公社,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在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一个相当时间内,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也没有可能规定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因为经验还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干部和群众,还得不到一整套的教材,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有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碰过一些钉子,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有这样的可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妥善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5页。 【材料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0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的我们没有经验、缺乏经验指的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们为什么照抄苏联?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C 5.B 6.C 7.C 8.B 9.D 10.C11.B 12.C 13.B 14.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 3.ABD 4.ABCD 5.ACD 6.ABD 7.ABC 8.ABCD 9.BC 10.AC (三)、简答题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者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3、(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3)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4、毛泽东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发展农业、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还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四)、论述题

1、1956年4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思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

2、(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3、(1)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2)刘少奇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3)陈云提出了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

(4)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5)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思想。

上述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

(1)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3)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4)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5)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互相监督”的方针;

(6)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

1、毛泽东所说的我们没有经验、缺乏经验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2、(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确立,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的成就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帮助。

(3)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是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毛概4

毛概题库4
《毛概题库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毛概试题4 题库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