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素养概论——研讨式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4: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节 研讨式教学概述

一、研讨式教学简介

研讨式教学 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要求以“导”为主,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求教师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并且有熟练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后解决问题。教师要收集足够的资料,便于双方节约时间,变原来组织教学为讨论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看法,教师应珍视之,并予以鼓励。教师还要参与多方面研讨,使研讨式教学有广度又有深度。

二、研讨式教学发展历程

研讨式教学方法起源于 18 世纪的欧洲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国家高 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也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此后,国内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研讨式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研讨也就是研究与讨论。研究与讨论应 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 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世界当 代史由于与现实的贴近性,使其有丰富的大量史料存在,甚至可以 说这些史料是浩如烟海,有些史料被解密出来,我们了解到了当时 的真实情况,甚至有些史料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我们教材中的某些错误观点。

三、研讨式教学特点

1、教师为主导

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相当于“导演”的角色。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探讨的价值 。它要求教师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量力而行的循序渐进性教学,达到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同步共进。教师只需最后按照某些设定标准给出成绩,并对学生们的研讨过程与结果给出评价,督促学生加以改进完善。

2、学生为主体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扮演着相当于“演员”的角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人,始终处于稳定的自主地位,发掘创造的潜力,施展才华,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学生不仅要在课上与周围人积极交流,还要在课下时间翻阅大量资料。学生成为了研讨式教学中的主角,完全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并且一味的做笔记。

四、研讨式教学教育理念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 课程形态,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本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研讨式教学的价值

1、使师生都能获得较大的信息量,信息价值巨大,扩展了双方的知识面。在研讨式教学中,每个学生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都要要大量翻阅资料并作整理。每一组学生所查到的资料不可能完全相同。知识就在同学之间大量的信息交流中获取,老师也能在其中获得没有得到过的知识。

2、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论中遇到的问题是事先预想不到的,学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组织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这种高密度的思维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立性。

3、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4、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通过讨论,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准备程度和认识状况,随时调节教学进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能在讨论中听取别人的发言并作比较,取长补短,扩大视野,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5、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准备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

第二节 国内外研讨式教学案例

一、西安理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北京学位班

1、以研讨式教学为主

核心课程+行业细分选修课+案例援引+互动讨论

实施研讨式教学,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式”的沟通;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战性;

实施课程项目管理,建设教师团队,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2、特色移动课堂

上课期间除了在北大校园领略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会开设特色移动课堂,组织学员走出校园,去同学自己所在的企业交流学习,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为当地企业把脉,是实践教学的典范,搭建起企业家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另外,还会会组织同学到国外参观考察学习,访问国外名校名企等机会。

二、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

基于学术型转变功能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早在1959年就创立在哈佛。试行四年以后,新生研讨课项目作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被纳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成为哈佛大学探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改革之路的里程碑。

随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里克分校等美国知名高校都效仿哈佛大学开设了具有学术转换性质的新生研讨课,对提高美国及其他国家本科教育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节 研讨式教学实施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准备不足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利是研讨式教学实施困难的重要原因。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显然,它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尝试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方面、教学实施前期准备方面明显不足,是教师并没有真正扮演好学生引导者的角色。因为有些教师是怀着改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良好初衷而尝试运用研讨式教学法,他们并没有深入钻研研讨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对于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也没有深入研究。况且研讨式教学法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加之每门课程各自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不可能照搬现成的模式。因此,在实践这种教学法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其次,实施试研讨式教学时,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课前准备包括:讨论题目的确定、布置参考书以及学生的调研。教师实施调研的题目确定与学生的距离远,问题涉及当前的情况少,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研究题目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参与讨论与研究。

此外,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例如,研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全面收集资料。学生要学会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阅读、归纳概括,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如果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不足,而教师有没有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就不会研究当然也就不会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教学成果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心理、技能掌握情况有基本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做好针对性指导。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方式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参与意识,主动参与的意向较低。在国内,很少有教师把参与研讨的次数纳入平时成绩。如果教师把参与讨论的次数纳入平时成绩,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研讨式教学中教育学双方配合尤为重要。教师认真准备,加强指导,学生也应按照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相互配合,双方共同努力,研讨式教学才会有所收获。

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心理准备不足,缺乏主人翁精神,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过去教师安排好的坐在那里听讲的方式,不愿意自己费力,因而对研讨式教学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是排斥。

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态度不积极,有的在一旁观望,不愿意参与其中,成员之间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各成员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研讨、合作的习惯。

研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他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学习难度加大,对部分同学而言产生巨大的压力。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精力。虽然一些学生主观上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时间这种新型教学方式。

三、研讨式教学法本身局限

从研讨式教学法本身来看,研讨式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对学生的心理和知识准备,参与意向的要求和对老师灵活多变情景模拟和设置,参与方式的灵活性要求很高。如前所述,研讨式教学法因为其研究性、问题性、自主性特点,具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研讨式教学法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需要给教师配备合适的助教来分担教学事务性工作和辅助研究工作,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高校现行的助教和助研制度存在较多问题,要从源头开始进行大幅度改革。

其次,这种学习最初是与“英才教育”联系在一起,对于优等生更为有利,不太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在课堂教学视野关注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5人左右,人数太多教师会顾此失彼,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学生体验集体的促进力量。小班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心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人数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更直接更频繁,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更加密切,有利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展开。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更易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思考解决问题。

最后,与传统的讲授法完全以试卷来评价相比,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要困难得多。如何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一直是从事该项教学的难题。总之,研讨式教学要求大学本身加强对文科建设的投入,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大学应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准备条件。

第四节 研讨式教学法具体应用的几点建议

一、充足的准备

1、仔细挑选研讨题目。教师在规划自己的的研讨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选择那些已经是事实,或者毫无争论的话题。题目的选择应该在学生以前的认知结构中无法直接找到,而应最可能找到一系列站得住脚但又存在明显不同答案的问题。总之,给学生一些可问答的问题,而不是那些很抽象的问题。教师应明白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课堂不冷场,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备用的话题、可能的主题、典型的困难等一些有鼓动性的材料。

2、教师要清楚的了解讨论的目的。在教师决定在一门课程中全部或部分讨论的方法之前教师自己应该非常清楚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教师要考虑清楚选择此方法的目的,包括:

(1)智力上的目的。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考虑小组内不同成员的的一些相同的、看起来是客观的事实所做的差别很大的理解。参与讨论的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对待其他同学对某一研究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释。通过听其他参与讨论的人观点和意见,学生对问题会形成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通过良好的讨论之后,当他们相互要求支持他们的论点和解释他们的想法时,他们的基本假设就会显露出来,这个假设是好的讨论应该具备的特点。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应独立思考。因为参与讨论在智力上看是很令人害怕的事情,当你提出自己的观点时,你无法预测你的观点有多少人持反对意见。如果要捍卫你的观点,就要在研讨中具备敏锐性。

(2)情感上的目的。学生在谈论某个思想、提出某种解释甚至捍卫某个观点不仅是认知行为,更是情感行为。这样一来,往往能提高学生对研讨题目的积极性。教师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意见是被听取的,他们的声音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他们的观点不是无知的,是有一定分量的,从而提升其自我价值,增强其自尊心。确定学生的自尊是大学教育中最有力的基石,对坚持不懈的学习至关重要。

(3)社交目的。通过研讨式教学要使学生建立起一种小组的凝聚感,因为研讨是一种增进学生间相互合作的联合感的方法,同学间持久的感情联系有助于减少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培养民主的习惯,让他们能够容忍自由发言、尊重少数人的观点、容忍不同意见。

3、预先想好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处理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于问题的看法的高度、深度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背景和经历不同,有时很难把一个小组,甚至一个班的观点集聚到一起。在讨论之前,教师应清楚如何用激励性的而不是威胁性的方法扰乱学生已经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研讨式教学准备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关于主流文化价值观所持的态度。

二、让学生独立自主

在大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脱节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太热情。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直接的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不让学生多加思考。学生在长时间内缺乏对外界事物的思索和探讨,并渐渐产生了依赖性。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如果泛泛的展开讨论,结果绝对是失败的,因为学生会觉得讨论的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无关。教师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发问的知识、方法、教育和发问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发问品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要讨论的话题,学生自主的查阅相关资料,习惯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研讨式教学中,教师要对研讨的整个过程有所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求知欲及个性特征。教师必须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内部因素,从而设计自己的思考。《学会生存》书中说:“传递文化而不要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发挥它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大学阶段虽然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但是不能排除在研讨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因为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才能了解其他人的看法与想法。当学生对讨论的题目出现模糊的情况时,也应求助于老师,与老师交流和探讨。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以学生为主导。

三、合理分配小组讨论时间

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广泛使用研讨式教学法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就是不断对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而研讨式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研讨过程中,小组的动力是重要因素。小组成员在充分掌握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开展相互交流,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在讨论进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看法,仔细聆听他们的声音,通过学生们的一起讨论,得到对问题的系统的完备的认识,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方法和途径。为确保研讨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小组的人数和构成结构。布鲁非(Bluffee,1993)在他关于小组规模的研究中建议,5人是小组讨论的一个理想数。一般来说,由于任务的性质、难易程度、合作时间的长短和指导教师的经验,一个小组的成员在2~6人之间都是可以的。为体现公平和自主,小组成员的选择不能以能力和成绩来决定,教师可以把距离较近的2~6人分为一组或综合和考虑其他因素进行分组。

2、制定研讨过程中学生都能接受的规则。这些规则应当保证少数人的意见也没能得到尊重,没有人可以在讨论中居于支配的地位,允许不同的观点得到充分和自由的表达,不施加任何压力一定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达成成熟的和人为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制定规则规定学生提出新的话题和对已提出的话题做答的顺序。所有的这些规则都必须确保研讨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受到尊重的,整个过程是有意义的。讨论本来就是一种比较难得、与情感有关的活动,所以教师应当做一些事,以提高学生研讨的价值,并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的基本规则,使之成为今后研讨课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成功的研讨必不可少的步骤。

3、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提供支架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学者认为教师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仅仅为学生提供支架性帮助,在研讨进行中,教师要把自己发言次数与学生的讨论保持平衡。教师讲得太多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得不到发展。教师讲的太少学生会认为教师根本不重视研讨课题,学生就会失去信心,拒绝积极参与研讨。研讨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所需教师指导的多少,可以把研讨分为多种模式。第一种模式:高程度的教师管理型。以45分钟课堂为例,约30分钟是教师引导的积极教学,小组讨论10分钟,5分钟教师总结。第二种模式:交替重复型。教师的指导与小组中的研讨交替轮流2次或更多次,小组成员讨论时间增加到25分钟以上;第三种模式:提供更多的小组研讨时间和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权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最后教师对研讨进行总结。三中模式没有好坏,但是,在能良好的运用模式三之前,一些学生可能需要相当多的运用模式一和模式二,模式三应该是当前高校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们都知道学生只有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既不能保持沉默又不能滔滔不绝讲个不停。教师的意见仅仅是为学生对要研讨的问题提供更好的理解。如果是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教师就应该鼓励其查资料,并适时地提供一些资料搜集方面的建议和有用的工具,而不是把自己当做知识库,“有求必应”。

(4)有效的控制研讨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适当交叉运用组织型和漫谈型小组的研讨形式控制研讨的节奏,组织型小组一般有事先规定的研讨课题,小组成员必须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更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漫谈型小组则相反,学生没有必须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真知灼见的压力,减少了竞争,讨论可以自主进行且学生在学习中更放松,更感兴趣。虽然松散可能导致学生漫无目的的聊天从而使讨论的主题被视而不见,但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控制讨论节奏的机会,而且两种形式的结合运用也可以是两者优势互补。

四、开展多元的成果评价

开展评价是教师面对的最困难、要求最高和最复杂的任务之一。但是,如果做得好,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最有意义的激励,因为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都会赋予极大的意义,有许多学生建立起了一张充满信心的社会面孔,并在脆弱的自我形象周围建立起了一道坚固的保护墙,而来自教师的一句批判的话从心理上来说有可能的毁灭性的。普通的观念都认为研讨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并与学生共同讨论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时候,教师会想学生们所讨论出来的结果能够达成一致,但是要想得到的结果达成一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论课堂中的讨论有多么的丰富多彩,学生有多么的积极,结论还得回到教师准备好的答案上来,但是这种讨论具有欺骗性。因为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最终的答案才具有权威性,他们所说的才是智慧的源泉。对此做法,有的教师感到尴尬,而有的教师对于这种教学评价表示满意。在讨论快结束时,教师们经常会这样说:“好了,我想我们大家都同意以下的观点。”接下来同学们就会很惊讶的发现教师所说出的一番话与大家刚刚所讨论出的结果完全不同。

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讨的最终结果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存在差异的讨论结果也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学生对不同看法,不同的意见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那么讨论就更有价值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问题结果的表示也不仅仅只有一种,而是丰富多彩的,即可以是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头脑中产生的疑问,可以是收集的材料或自己的学习小结。只要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努力去做了,教师就得认为都是成功的尝试。其实研讨式教学具有不同的成果展示方式。一般来说,在课堂研讨式教学中,展示成果的方法有如下:(1)组员共同总结研讨的答案;(2)每组派出一名组员向全班汇报本组最新奇观点或最新发现的最具有挑战的问题,以备今后继续讨论研究;(3)建议各小组在一张大纸上或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讨论小结,让班里所有的同学反复浏览阅读并与自己小组的答案比较;(4)让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次讨论中的收获,专题研讨类的成果展示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可以是学生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摘录、剪报、图片、复印资料、软盘等),也可以写一篇演讲或报告成最终的成绩评定等等。

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要避免做过于绝对的总结,只要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更好地将学生的讨论成果有效的展示出来,教师就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成果展示方式。实践中我们随时可以创造出合适自己的成果展示方式,而不止局限于上述范围。研讨式教学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服务,增强其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不能让评价只成为学生之间学习与发展优劣的比较。

五、有效对待说话过多和保持沉默的学生

各讨论小组的不同成员在讨论中所做的贡献大小总会有所不同。然而,总会有一两个学生过于自信、口才过于伶俐、对自己的正确性过于自信,或者还是自己习惯在参与的交谈过程中居主导地位,这样会造成一个巨大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占据讨论的一大部分时间,甚至把那些口才不那么伶俐的人排除在外,也会吓着其他同学不敢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观点不值一提。首先,教师必须制定每个小组的讨论时间,这样问题来了也就比较好对付了。教师把自己当作讨论的学生,只有你也成为该小组的一员,你就可以提醒那些说话比较多的学生,请他注意说话的频率和长度有关讨论规则。总之建议的话调是尊重对方的,要承认他们所做的贡献,如果一开始就用粗暴的口吻来指责学生的话,就会毁掉整个教学过程,那实在是大错特错。相反,设法利用学生的责任感去改进研讨交流质量,这会使得学生觉得他们得到尊重,也没有过分的约束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都得向那个爱说话的学生说,你很欣赏他,或者是他为遵从你的观点而作出努力,这是很重要的;为了他能够自我节制表示感谢,同时承认你也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样做不符合这位学生的一贯作风,教师得指出发言的人逐渐增加了,这样把对学生的自制和讨论的参与程度提高联系起来。其次,要做到公平的角色对换。让爱说话的同学当记录员,教师要让全班同学都知道记录员这个角色对一个小组的讨论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谁都不会抱怨这段时间自己保持沉默了,当然,教师不可以一开始就要求爱说话的人当这个角色,这样太危险了,只有通过轮流替换,这个危险就不存在了。

为了使沉默寡言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说一类这样的话:“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发言常常是一件让人精神紧张的事,而且同学们都很怕出洋相,因此大家就不愿意参与了我作为小组成员发言也很紧张,所以常花很多时间练习,以免在说话时变得像傻瓜。所以不用担心出错,怕老师的看法而不敢说话,我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说些什么。”说这类话可以使学生放松下来。

参考文献

(1)谢勃,曹德,何江鸿,感悟式研讨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3 (2)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 (3)鹿守副,浅谈研讨式教学法(J),焦作大学学报,1999 (4)宋孝忠,习明纳: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和研究制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院),2005 (5)马力鹏,试谈探讨式教学的特色和意义(J),现代教育研究,1999 (6)郭汉民,探索探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9 (7)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M),经济日报出版社。

(8)《讨论时教学法美国》Stephen D.Btephen与Stephen Priseila著罗静,褚宝堂,2002年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探索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 (10)《大学教育论》钱伯毅主编,【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1)杨立强,邓军,Seminar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地质教育,2005 (12)朱正宏,冯小东,刘静明,Seminar学习模式在研究生中的应用,北京口腔医学,2005 (13)弗·鲍尔生,《德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14)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年级习明纳尔课程(J),外国教育研究,2005 (15)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历史课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

信息素养

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

】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

主题式研讨通讯稿

学导式教学法

信息素养概论——研讨式教学法
《信息素养概论——研讨式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