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开始上课时我们已听过,现在请同学们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2)讲有关这个主题的来历的黑人姑娘的故事。

3、听辨b主题(旋律)是何种乐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4、吹奏、比较c、d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和问题) (1)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2)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用竖笛吹奏c主题,学生吹奏d主题;讨论、比较后,表格。主题节奏旋律调式情绪。

c主题紧密、多三连音旋转型大调激动。 d主题较宽、多切分音平稳小调回忆、期待。

5、听连接部活泼、欢快的舞蹈性主题。

三、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

1、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2)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复三部曲式 (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1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音乐教案自新大陆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欣赏

六年级上音乐教案“自新大陆”第二乐章2人教新课标(秋)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第九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

生命交响曲希望乐章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