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书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2: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必然理路

张爱国

中国现代书法已走过了近二十年历程,该是好好反思和小结的时候了。一个不争地事实是,近二十年中,有关现代书法的种种话语远远超出了作品给人的影响和印象。从事现代书法的勇士们在85第一波浪潮之后,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与对现代书法痛加诘骂的人们喋喋不休的论战以及为现代书法不断地正名上了。话语的表面繁荣愈衬出创作的苍白和幼稚。现代书法由此自堕入一个创作和话语的悖论。

这一现象在现代书法走过的第一个十年时达到极致。此后,现代书法创作及话语渐趋沉寂。冷静地、客观地审视这段历史,这一悖论的出现其症结乃在现代书法自身。笔者以为,其根本的症结有二:一是创作上理路不明。纵观此前的现代书法创作,其实质几乎均可归结为简单地的“画字”、盲目地借鉴(模仿)日本现代书法或西方现代艺术;二是理论上动机不纯、理路亦不明。不难看出,此前有关现代书法难以计数的话语,大都意在炒作或“占山头”,唯恐自己在这一超前的、代表着艺术革新潮流所向的领域没有占好一席之地。由此更导致荒谬地以为“繁荣” 和“强大”的话语能指导甚而引导创作,无视艺术创作总是先于理论、生发出理论,并历经几千年艺术史检验的艺术规律。

此两大症结以及现代书法创作队伍的驳杂不纯,是现代书法始终遭人诟病、诘难的根源;也是现代书法始终不得大众认同的根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垒的双方渐趋冷静和理性。近一两年来,现代书法再次成为专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刊《中国书法》杂志2004年第

8、9期“批评聚焦”栏目里,连续发表了王为国《非现代书法》和曾来德《现代书法的症结》两文。凑巧的是,两位作者恰好来自现代书法内(曾来德)外(王为国)两个阵营。他们的观点又无巧不巧地恰可互相印证。请看:

“这种完全照搬或移植了日本现代书法,实质上从艺术性,技术内涵上还不如日本人的所谓“现代书法”,找不到体现古典精神的痕迹。”

“虽然现代派书法家们也认为,书法历史源远流长,书法是国粹的象征,但其横眉冷对传统书法的“话语”与热眼向“洋”的后殖民文化心态,只能是导致现代文化背景下艺术人格的缺失。”

——王为国《非现代书法》

我觉得现代书法发展到目前,它的症结就是没有观众群。没有观众群的原因不在于观众而在于作者自身。现代书法的最初源起就是前卫书法对我们当代现代书法家的影响,第二是西方现代美术观念对我们的启发,另外还有的就是中国美术界或者说绘画界末流的转化„„这是个源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这个源,你就没法确定自己的身份,就像儿女都有自己的母体也必须有自己的母体,没有父母你说我们哪来的呢?当然,理解这个问题时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像不像父母?像,那肯定是可以判断的,但天底下更多的是不像!不像,那又怎么判断你的源?我们现在的现代书法是既不像也没有血缘关系,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血缘关系,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比较严重。第二个问题就是现代书法到底要表现什么?它跟传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不能梳理、能不能闸释、能不能对接?

——曾来德《现代书法的症结》

可以说,这是笔者近来所见最富理性高度和冷静立场的两篇批判及反思现代书法的论文。批判的固然有理,反思的虽令人同情但尚未搔着痒处。如曾文最后说:“所以,我认为现代书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立场,而文化立场确定他的文化态度,文化态度确定他的作品指向,就是:现代书法为谁创作?”笔者以为,这显然再次陷入一个创作和为谁创作的悖论。

以上笔者连篇累牍的征引加议论,实出无奈。因为,笔者也痛感中国现代书法充斥着纠缠不清的矛盾、混乱和错漏。治病除根,笔者认为,欲破解现代书法之迷困,必得重树创作先于理论的立场,必得先振起创作。而欲振起创作,必得厘清现代书法的创作理路。

此理路差可以四字概之:由内而外!

一、“由内而外”何谓?

笔者提出的由内而外,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由中国书法的传统内部生发出现代的、外部的艺术表现;二是提倡应由书法艺术家的内在需要推演出外在表现的现代书法创作;三是主张应有深厚的传统内在功力才能胜任现代书法创作的外在表现。

这一观点,笔者由深入反思现代书法创作进程及借鉴中国画创作发展理路所得。现代书法创作的发端是85“北京现代画会”的首展。毋庸讳言,它是在85新潮美术影响下出现的,其创作者均不是传统书法阵营里得到广泛认同的书法家而是画家。其创作理路是借鉴绘画、借鉴甚至简单地模仿日本的某些现代书法表现形式。他们的功绩是催生了中国现代书法之

2 婴。此后的创作尽管无不标榜比其高明或对其超越,但创作理路却始终难脱其窠臼。由于创作理路上是非传统的、非书法本体的,因此,尽管他们后来也开始标榜现代书法创作不是传统书法的对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出新,但仍然无法阻止来自书法传统内部阵营的猛烈的、无休止的抨击,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中国画的现代之路也是一个更加活生生的先例。在对中国画进行了彻头彻尾甚至改头换面的所谓现代革新进程中,面对着越来越不象中国画的种种创作,学术界再次认识到当年潘天寿先生提出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以及“为两峰增高阔”①等思想的无比正确和重要。中国画尚且如此,何况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呢?笔者由此受到启发:中西两种文化间的互取所长、互相吸收是可以的、是对的,但要加强研究和试验,不能简单照搬或克隆。更重要的是在吸收的过程中要坚持书法本体的立场,毕竟现代书法还是叫书法的。

另一方面,书法艺术家的创作应是发自内心的,作品是内在心象的外化,所谓“书为心画”。这对现代书法创作同样适用。现代书法家们的创作就不该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现代而现代的无病呻吟,或者为了立派而结派,为了入流而同流的功利主义的肆意“圈地”,而应是传统而不乖时,现代而不同弊,得时代风气之熏染,合现代思潮之陶冶,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现代的精神和现代人的气息。

当然,强调“由内而外”就不得不对艺术家的传统书法功力提出一个极高的要求。这关乎作品的“技术难度”,更关乎作品的艺术生命。不难发现,传统书法功力不深的现代书法创作只能是剪剪贴贴或涂涂扫扫,只能是修饰大于书写,做作多于自然表现。某些现代书法的创作者们为日本的手岛右卿、井上有一等人的现代作品所惊叹的时候,他们总以为自己只是缺少那种渲泄的气势和忘我的流露,而忽略了书法赖以生存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二、由内而外的基本要求

由内而外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一种理念,当然这更是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一种必然理路。

笔者以为,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近二十年历程,只能算是起步,现代书法的路还很长。可以说,由内而外这一理路的获得,正是对此前创作反思的结果。目前的现代书法只能说是尚处在少年期,对它的成长我们必须抱一种“慢热”的心态,而不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3 这是首先要达成共识的端正的心态。只有认识到现代书法创作的幼稚和发展的不容易,才能立下恒心、痛下功夫,在传统书法的根基上用力,才能体会一艺之成的大不易。

由内而外还提示我们坚持中国书法的立场,有中国传统书法之内,才有中国现代书法之外。有中国书法之内在统系与维护,才能在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或日本现代书法等外在形式的时候,不做简单的因袭和模仿,而作高深的提炼和吸取。当然,由内而外还是一种合乎情理、艺理的理念。如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思想,养颜术中“内滋养而外光华”的主张。此事理,亦艺理。为艺者不可不通此理,不明此径。

因此,养内而形外。只有由中国书法的传统和内部出发,结合现代艺术精神,反复研究和探索尝试,并在传统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找到闪光的现代因子,加以开掘和表现,才能创作出真正现代的、代表这个时代高度的书法作品。

三、由内而外,才能真正完成传统人文精神和 现代人文精神的对接、完成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转型。

在近二十年发展进程中,现代书法最根本的困境就是它始终没有真正融入书法而为书法界普遍认同和接受,并由此真正融入当代文化、当代社会。如上引曾来德一文中所说:“现代书法到底要表现什么?它跟传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不能梳理,能不能阐释、能不能对接?”也是此意。

而现代书法欲达此目的,必得以现代艺术精神的确立为旨归。如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②中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艺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我们认为,在世界逐渐多元的时代,中国的艺术到底该为世界提供怎样的独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不应是在西方殖民文化的背景下出现的猎奇式依附性的价值,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和关注的主题„„既然书法家的创作条件发生了变化,书法精神也就随之嬗变。传统书法强调精神消遣和人格象征,那么现代书法重视自我的直呈和艺术的表现。”

对这种“自我的直呈和艺术的表现”,他是这么说的:“现代书法精神的表现方式即艺术表现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是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其次是自我的直呈性,再次是丰富性。在现代书法创作中,我们认为第一要义是强调书写性,虽然我们并不反对装置和观念艺术利用书法资源,淡化书写性,解构汉字,它们属于另一个范畴另一个本质。因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它们与书法不属于同一种同一类,或者同种不同类。书法这一类

4 的艺术表现有它的本质性特点,那就是中国独特的书写性,这一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具有成熟独特书写性,这一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具有成熟的特点和深厚的东方精神。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强调一气呵成,笔笔生发,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空间,在提按的动作节奏中表现自我精神的流露和自我的完成,精神能够在纸面上流转,所谓一片神行,这样的艺术是何等完善的艺术!它是中国书法最富于魅力的特质所在,美国波洛克的艺术创作与中国的书写性相比就显得软弱多了。无论是线条的质感表现还是空间的深度和多变性,中国的书写性更富于智慧因而也更成熟。中国书法书写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手性、笔性、墨性、纸性、心性,其中心性统帅全局。心性即精神的表现,而且在锤炼笔性的同时也是锤炼心性,否则一切表现手法就沦为空洞的技巧,而非艺术的本真存在。中国的书写性对心性的表现由感官到精神各个层次的自我实现,已经建构了传统的表现方式。现代书法的精神表现就建立在这一深厚传统的基础之上,它的表现将更富于深度。”

是的,中国现代书法的精神表现就建立在传统书法精神这一基础之上。因此,要完成这种对接,完成这种转型,就必须深入中国书法的传统,区分真假传统,真正理解传统,积聚传统书法功力。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这样由内而外,由中国传统书法之内而现代书法之外。由中国书法传统人文精神而中国现代书法人文精神。

注:

①详见《潘天寿谈艺录》页

18、21,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版; 见《现代书法研究》创刊号(2003.11),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编辑。

② 5

书法是有魂的现代散文

书法在现代的意义 英语作文

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演讲

书法发言稿

现代书法
《现代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现代书法字帖 书法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