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某老年公寓看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花园新村老年公寓看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

摘要:“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在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老年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何顺利实现由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老年福利机构,已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我国自1999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老年福利机构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也应对老年问题形成正确成熟的看法。在2010年的下半学年,我们有幸到了常州花园新村老年公寓去实习,在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有很多的感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对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以及老年福利机构,老年社会工作,本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养老; 花园新村; 机构; 老年社工

当老年人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持续的因生理的老化、残障而损害了他们独立

[1]的生活能力时,他们就需要健康照顾、个人照顾或者其它支持性的服务。在传统社会的中国,这些持续性的照顾是有家庭承担的。但当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资源无法为老人买单的时候,老人福利机构就要行使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了。我国养老机构按所属部门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年医院、老年保健院、老年护理院等,它们是由卫生部门主管的、以医疗护理为主的老年照顾机构。另一类如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老人院等,它们是由民政部门主管的,以提供生活护理照料为主的老年照顾机构。从机构照顾的类型可以分为特殊护理员、护理型养老院、康复保健型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等。提供的服务大致包括医疗服务、康复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顾和社会性服务等内容。目前我国老年福利机构尚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构在供给能力、机构设施、功能结构、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常州市作为长三角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在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指数也逐年攀升(据2010年相关人口数据显示,常州市的老年人口比重已达了18.99%,这一数字表明常州人口的老龄化已经相当严重)。市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加大建设老年服务机构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且鼓励民办机构的发展。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的不断重视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别是近几年来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常州市的养老机构投资显现多元化趋势,各级各类养老机构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年机构发展了起来。如常州市福利院。永红街道老年公寓、花园新村老年公寓。

一、花园新村老年公寓基本情况

花园新村老年公寓位于常州市钟楼区白云新村附近。是一所民办老年公寓。公寓内有100余位老人,10余名护工。在这里老人集中居住,每个屋子里住两到三个人,他们有许多的共同话题,有亲切感,像一个大家庭;每户都有紧急呼叫系统,如果老人遇到困难时只要顺手开启紧急呼叫,护理员就会第一时间赶来;配套设施相对健全,有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等;饮食上,护工会在规定的时间将饭菜端到老年人的屋里,当然老年人也可以自己烧饭,;老年活动内容丰富,公寓里会组织老年人排练和演出节目,也经常请外面的志愿者演出,而且附近有一所学校的志愿者每周三都会过来进行一些列的志愿活动,他们给老年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我们自2010年11月3日开始在公寓内实习,在我们的指导老师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的完成离我们的实习任务,并与公寓内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都建立了不错的关系。这所公寓属于民办机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辛,有许多的经验值得其它机构借鉴,也有很多问题比较突出。花园新村老年公寓的现状折射出了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的很多共性的内容,也反映出了我国老年机构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相似的困境。

二、花园新村老年公寓折射出来的问题

1、社会养老是大势所趋,养老机构正在走向社会化、产业化。

根据我们在花园新村老年公寓做的问卷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老人入住老年公寓的原因都是子女工作忙,家里无人照顾。据相关调查显示,现在我国全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44人,城市为3人。这意味着“421”家庭结构时代的到来。日益减弱的家庭养老、政府有限的财力和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都显现出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增大,社会学家认为,家庭的小型化、家庭数量的减少,是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正逐步弱化,弱化的最终结果是使养老功能向社会转移。同时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法治的不断健全,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好。另外由于老年人思想越来越开放,一些身体健康又有经济基础的老年人也选择以入住养老机构的方式安度晚年,一来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二来也使得晚年的生活更加

[2]的丰富多彩,于是养老社会化将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度过余生的一种选择。

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些“银发浪潮”也为养老机构产业化带来了机遇。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需求使人产生消费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刺激供给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其特殊性:一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和疾病的原因,饮食起居需要人照顾,不同身体状况和疾病要求是多样性的,有些情况家人和保姆是不能照顾到位的,需要有较专业医护人员和营养师才能护理好。二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住房条件的原因,有些家庭没有能力请保姆,即是请了保姆也不一定能够满足特殊护理老年人的要求。如果老年人出现疾病同样会影响子女的工作和学习,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相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成本会更高。三是从老年人的心理来看,老年人不愿意被子女“囚禁”在家里,孤独的生活会使其感到痛苦。老年人不愿意被人“遗弃”,如果子女将其送到条件较差,或是交通不便远离城市的养老机构,有些老

[3]年人容易产生自残、自杀的倾向。因此养老机构产业化势在必行,这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转变,也使满足老年人和青年人双向需求的重要环节。

2、老年福利机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花园新村老年公寓受资金和地域限制,现在其服务量和服务空间已基本饱和,对于其辐射范围内的其它需求对象已力不从心。常州市2010年老年人所占比重已达18.99,这是一个很高的比重。与此同时常州市的老年福利机构的规模和数量虽然不断扩大,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大的需求。

放眼全国,虽然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与日益剧增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仍有很大的缺口。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中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为老年人口总数的5%左右,即使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也为2%~3%之间。而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在总体上为老年人总数的0.84%,即使在上海,这一比例也只达到了1.58%。由此可见养老机构从总体上与老年人的需求还相距甚远。而与此相对照的是,一方面,由于收费太高或服务太差使得某些机构的床位还有大量的空置,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结构也不合理。很多老人长期占用了有限的床位,造成一部分身体较差、继续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排队等待。据报道,到2005年8月份为止,排队等待入住上海杨浦区福利院的老年人[4]

[5]共有628人,其中有6对夫妻,而这一人数则几乎是该院老人总数的两倍。

3、老年福利机构部分结构不合理且效率低下。

花园新村老年公寓的这00多个服务对象年龄在60~100岁不等。这些人不止年龄差异大,而且身体状况差异更大。有些事可以自己正常走路的,有些是需借助辅助工具走路的,而且辅助工具的差异也很大。有些老人是无法自己走路的,基本上属于介护级别,有些老人有老年痴呆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基本上无法与别人沟通。可以说这些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如果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肯定是不会发生的。如在美国,其养老机构多种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分类的标准是根据每个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需求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划分的。具体形式有独立生活、辅助生活、独立和辅助生活、辅助医疗生活等。而且每种类型中又有更细的划分,每种养老机构的规定、自身结构等都特点鲜明,管理科学,老年人可以根据身体状况、社交需求、政府资助情况等来自行选择。而日本的分类则更是细致入微。根据《老人福利法》,日本老人的福利设施分为两大类,七种形式。并且对与具体种类的服务对象的经济收入都有严格的规定,[6]这一切都是为了可以更好更高效的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服务

4、人员结构不健全,机构人员素质偏低,且缺少专业社工人员。 老年福利机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社会工作运用的重要领域。虽然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的老年福利机构也开始招聘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始尝试建立色还会工作服务运作的基本制度,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尚处于年轻阶段,还有很多人很多机构对社会工作不了解,甚至有些人还对这种新兴行业有排斥和嗤之以鼻的想法。但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发展的经验,还是各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规定,还是我国社工机构试点的结果,都已经证明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它是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意义重大的一处衔接点,它是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不可替代的体现者与实现者,它是我国老年福利机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欣喜的是上海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民政部门对在职人员进行了专业操作培训、社会专业知识培训,而且提出了硬性规定,即要求每一个养老机构当中至少配备一名社工(要求通过上海市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但从全国而言,这一步太小了,在老年福利机构领域,这一步也只是微乎其微。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影响,历代君主都是以孝治天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居家养老,得到子女的事奉,享受天伦之乐是最理想的晚年生活。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计生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的改变,这种居家养老的模式已经被慢慢改变,许多人也是迫不得已才来到老年公寓,敬老院等老年福利机构。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有许多人依然不看好老年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这些人当中还包括了许多专业的护理人才,还有很多人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或听从了亲朋好友的意见而离开养老机构。因此,我国许多养老机构都出现高素质人才确实的现象。从机构方面来说,他们出入节约成本考虑,聘用非专业人士来从事一些工作要求较高的工作,像外来务工人员,下岗人员,职工家属等等。这样做一来降低了实际的工作服务水平,使老年人的许多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另一方面,降低了老年人对机构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特别是那些本来就对老年机构有许多偏见的老人。这样又会反过来造成更过的对老年机构不太了解的人形成更多的偏见,更加挫伤人才的积极性。从而使更多的非专业人士顶替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位置,这些非专业人士多数都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且流动性很大,加大了服务队伍的不稳定性。而且由于机构给他们的待遇一般较低,他们本身也少有对这份工作的认同感,更谈不上对这份事业有奉献精神,因而对工作很难做精益求精,又会大大影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这样不断的造成恶性循环,使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劣。

三、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需要政府,老年机构,个人共同的努力。

1、政府是老年福利机构发展的指挥官与保障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党和人民利益的体现者与维护者。中央政府具有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在我国社会中,政府是权力的执行机关,享有人民赋予的各项权力,同时也承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义务。它是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加快养老模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在这一方面,政府首先要加大投入发展的力度,特别是合理运用手中的经济杠杆,运用一定的优惠政策和优惠措施来鼓励和刺激社会各方对于养老机构进行大力投入。如: 积极培育和支持养老机构的主力军,拓宽发展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协调解决医护人员队伍的建设问题,改革养老行业的税收政策。其中关键是是要根据当下形式,真正建设一批设和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机构。根据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逐年加快的现状,应当重点发展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控制高档养老机构建设,来降低服务费用,增加入住率。在这里笔者想特别强带你一下政府应坚持公立与私立老年服务机构统筹发展的战略,不能只追求公立机构的“大一统”而忽视了私立机构的生存,因为就目前我国国情而言,私立机构在吸纳老年人数、分担社会养老压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花园新村老年公寓就是民营机构的一个代表,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以提高这些机构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能力、有动力继续生存、改革和发展。

其次,政府应当多多了解国外老年事业的发展状况,从别人的发展过程借鉴经验,吸收教训。其实,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前文中我已经讲述过美国和日本的相关情况,这里不在重复,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以色列的老年公寓。以色列经发达,科技先进,而且老年公寓的建设也颇具特色。以色列老年公寓由国家建设,有社会福利部门管理,每个公寓设管理员一人,统筹规划公寓的全盘管理,组织老年人的文体健身活动。下设会计一人,负责公寓的财经事务;护士一人,负责老年人日常的保健工作,兼做理疗等治疗工作;营养护士一人,负责老年营养食堂的配膳工作;厨师、清洁工若干名;特约医师一名,每月定期来公寓内为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临时处理危重病人。公寓的保健室内有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公寓的收费办法很灵活,有退休金的可按月缴费。若无固定收入,也可把自己原住房交给国家,国家转租出去,国家包干在老年公寓的一切费用,平时收费也较低廉,比自己单独开伙食或请佣人照顾要便宜得多,而且有医疗保障,所以子女大都比较放心。[7]

再次,宣传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社会养老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人认识到老年福利机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即将到来的社会养老时代做好政策思想上的宣传。

2、老年机构本身是发展老年事业的主力军。

老年福利机构要发展,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市场经济已经在中国发展了很擦很难过时间,我们对于市场竞争也不再那么恐惧和陌生,如今的老年机构也正在经历一个生存竞争的过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为社会主义老年福利事业奉献与付出的残酷但却光荣的竞争。 机构首先应当把自己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中,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就药根据对整个社会发展方向和市场行情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在这个阶段涉及到拆迁或是建新的院舍的情况,那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位置要合适,老年人一般都有乡土情结,所以居住在郊区,比较容易亲近自然的地方:郊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有相当的浓度,空气新鲜;郊区人口密度低,较清净;老年人已经不再工作,位置偏远一些并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第二,药有适合老年人的交往空间。老年人及喜欢清静,又害怕寂寞;急需要私密的空间,有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生活圈子,有时他们能够交流的公共空间。能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年公寓最受老年人欢迎。第三,医疗卫生和设施齐全。老年人处于健康需要,最好在机构有一些多样化的体育健身设施,要有紧急呼叫的医疗条件,里正规医院距离又不太远。第四,周围购物要方便,物价要便宜,供应要比较丰富。老年人行动不便,远程购物的情况较少,因此周围的购物点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人多数已经不再工作,即使有收入也会比较固定。因此他们对货币贬值的感受比较明显,所以周围购物点的价格不能过高。第五,也使最重要的一点,要有安全性。机构要有足够的安保条件以及完善的安全紧急预案。此外应有无障

[8]碍设施,便于高龄老人活动。

其次,养老机构应当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与缺陷,不断提高机构的竞争力。我国老年福利机构普遍存在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功能结构单一,设施结构不合理,收费结构与实际情况脱节管理体制不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缺少整合,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工区失衡,人员组合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每一个具体的老年机构,又会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机构要发展,就先要找出并正式这些问题,先把问题解决,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目标。

对于挺高竞争力方面,机构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

一、大力发展规模经营。规模经营可以充分发挥人财物的集中优势,容易在公众中形成良好的信誉度和公信力。那么,为什么要把规模经营作为养老机构发展的方向呢?理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建筑设计规范。(2)医疗护理上的优势较为明显。(3)休闲环境较好。第

二、创立养老机构的品牌效应。品牌创立一般是以规模经营为背景和前提条件的。只有具有规模优势和良好信誉,才能创立和提升品牌的形象。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品牌意识还比较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养老机构中仅有广州市良典养老院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良典”及其标识。为什么养老行业也要向品牌经营过渡呢?一方面在大众消费心理中存在一种崇尚品牌,信任有良好形象的品牌倾向。另一方面,当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产生归属感以后,有利于推进品牌的规模扩张和连锁经营,进而促进养老机构的产业化进程,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养老集团。这样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条件和环境,同时可以引导养老消费市场更趋于合理,抑制乱收费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有利于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第

三、完善养老机构的配套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原有的一些规模小、起居生活条件差、医疗护理不到位,以赡养孤寡老人、生活困难老人为主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消费需要。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有医疗护理专业、膳食结构科学合理、文娱活动丰富、休闲环境幽雅、子女探望交通便利的养老机构。因此,完善养老机构的配套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养老机构配套功能完善的重点在两个方面:(1)医

[9]疗护理服务的配套。(2)饮食的科学合理套配。

3、个人是老年机构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老年机构建立的目的是服务人民,我们每一个也都会变老,自我们变老之后,都要经历一次怎样养老,在那里养老的选择。因此老年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当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尽一份力量。

首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正视老年机构存在的合理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排除头脑中对于老年福利机构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想法。

其次,我们应当尽我们的努力帮助其他人正确理解我国的养老政策与方针。江苏省一家养老院的王大爷有五个子女,两个在国外生活,两个在国内从事个体经营,无暇照顾老人。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国内的三个子女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老人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子女逢年过节就来看看老人,每月由次子缴付老人各种费用。2003年5月5日老人过83岁生日时,老人左等右等,没等到子女来。虽然养老院里给老人做了个生日蛋糕,但老人的心情还是非常沉重。第二天,老人砸开了所有放敌敌畏的橱柜,把一瓶敌敌畏都喝了。当工作人员发现时将老人

[10]送到了医院,并通知子女,但为时已晚。这个故事曾深深的触动着我。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沟通不畅是悲剧酿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只是众多发生在福利院内悲剧当中的一个而已。我们很多人对老年福利机构有着很多的误解,也许我们周围就有。比如,一些子女认为把老人到机构里是非常不孝的事,他们可能会经常有一种焦虑和负罪感,再比如,某些老人觉得住到养老院里就是个废人了,除了等死干不了其他事了。持有这些想法得人都是对机构有着误解的人,如果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看法,认识到社会养老的必要性,并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也许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可以生活的更加和谐。

四、结语

老年福利机构的建设已经在日新月异的进行着,虽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在某些地区还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社会影响,但是我们应该也能够看到光明的前途。这是一项改变着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重要事业,这是一个品格与修养高于物质报酬的行业。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希望我国的老年事业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也欣喜地发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正在慢慢的深入人心,并在机构中落实和形成,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老年福利机构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仝利民 《老年社会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76页

[2]姜牧石 《我们该不该去老年公寓》 中文期刊·专业文章 2004年 第6期 [3]张庆典 《对我国养老机构产业化的探讨》 2005年10月5日

[4]陶立群 《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第114页

[5]网站 http:busine.sohu.com/20051012/n240526156.shtml 原资料来源于

《新民周刊》

[6]参见: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76页 [7]吴鄂生《老人颐养天年的腹地》 《老年人》刊物2006年5月版

[8]参照:齐焕英《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公寓》 《长寿》刊物2004年6月版

[9]张庆典 《对我国养老机构产业化的探讨》 2005年10月5日

[10]参见:网站 http://www.dgtw.net/youth8/shownews.asp? newsid=549

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形势

完善老年福利机构建设调研报告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从某事件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从行业发展看我国注册会计师选拔制度

从刑罚的发展演变看我国刑罚体制改革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福利效果看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

浙江老年福利政策

从某老年公寓看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
《从某老年公寓看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的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