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惟:)( 馨:)

3、鸿儒..()(鸿:)(儒:)

4、金经()

5、白丁..()

6、丝竹..()

7、调素琴...(调:)( 素琴:)

8、案牍..()

9、劳形..()(形:)

10、甚蕃.()

11、淤泥..()

12、不染.()

13、濯.(

14、清涟..()

15、妖.()

16、亭亭..()

17、植.()

18、亵玩..()( 亵:)

19、隐逸..()

20、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

2、问今是何世()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

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无案牍之劳形()

花之隐逸者也()

3、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香远益清() 而濯清涟而不妖()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6、可以调素琴()

7、何陋之有()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

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

8、香远益清()

9、晋陶渊明独爱菊()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

处江湖之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西蜀子云亭()

11、有仙则名()

云有说笑有鸿儒()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晋陶渊明独爱菊。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5、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陋室铭》开头运用 类比 立论,引出全文主旨;《爱莲说》从始至终以“”“”来 衬托 “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

2、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情趣和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

3、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

4、两篇文章中都存在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如《陋室铭》中;《爱莲说》中,试分析他们的言外之意:

答:

5、《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五、内容拓展:

1、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积累表现淡泊明志,不慕富贵品质的事例、名言名句。

答:事例:

名言:

答案

一、略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

2、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是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舒缓语气,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动词,是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助词,的 )是是进亦忧( 指代词,这 )

孔子云:何陋之有(表强烈反问 )是马也( 指代词,这 )

之无丝竹之乱耳(舒缓语气,不译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指代词,这 )

无案牍之劳形(舒缓语气,不译 )

花之隐逸者也( 助词,的 )

3、奏乐的声音 ) 花之富贵者也( 助词,的 )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 助词,的 )非丝非竹(奏乐的声音 )

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转折,却 )

5、香远益清( 清芬 )

而濯清涟而不妖( 表转折,却 )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6、可以调素琴( 可以 )

7、何陋之有( 什么 )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 )何

可爱甚蕃( 值得 )同予者何人( 什么 )

8、香远益清( 远播 )

9、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惟独 ) 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远处 )独

处江湖之远 ( 僻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只惟独

10、西蜀子云亭( 人名 )

11、有仙则名( 表存在 )

云有说笑有鸿儒( 表存在 )

孔子云( 说 )何陋之有( 表存在

三、句子翻译:

1、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3、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房的人)的品德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7、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8、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9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0(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11、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2、水上地上各种花草的花,可爱的很多。

13、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14、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15、莲是花中的君子。

16、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7、对于菊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8、对于牡丹的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四、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陋室铭》开头运用 类比 立论,引出全文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从始至终以“ 菊之爱 ”“ 牡丹之爱 ”来 衬托 “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 莲,花之君子者也 。

2、甲文表达了作者 安贫乐道 的情趣和 高洁傲岸 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 生活态度。

3、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两篇文章中都存在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爱莲说》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试分析他们的言外之意:

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庸俗的官僚们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表达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

5、《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答:不相同。《陋室铭》开篇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运用类比立论,引出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爱莲说》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衬托,含蓄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突出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五、内容拓展:

1、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答:我喜欢梅花。因为它绽放在百花凋谢的寒冬,让我明白了做人应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

2、积累表现淡泊明志,不慕富贵品质的事例、名言名句。 答:事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宁死不接受元朝高官厚禄。 名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卷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比较阅读

陋室铭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学案

《陋室铭》《爱莲说》习题集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