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八章 就业目标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8: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八章 就业目标分析

第一节 就业目标基本分布 第二节 就业目标的内容 第三节 正确设置就业目标

第一节 就业目标基本分布

目标——是人们从事活动所追求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标准。

就业目标——则是政府在从事社会管理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就业标准。

具有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三重影响的重大问题,“达到良好的就业状态”的就业目标也就成为各国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取向的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逻辑:是越来越注重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即越来越人本化。人的劳动保障权和就业实现权这种最基本的人权,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从各国的情况看,失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成为约束经济发展、危及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病”。控制失业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构成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就业目标的地位:

1.就业目标是国家或地区发展取向的重要内容 2.就业目标是政府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3.就业目标是社会安全的组成部分和社会控制的手段 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就业目标。

二、就业目标的内涵(考纲1识记*书220页*就业目标的涵义) 1.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就业目标内容

就业目标不是单一的“失业率”数字能够表示的,而是有着比较广泛的内容,包含失业总体状况、失业者状况、就业的质量状、就业结构状况、就业的活力。 2.就业目标的体制性内容

体制——是约束就业行为、影响就业实现,以至影响失业率水平的基本环境或基本社会条件。

除了要紧紧抓住“充分就业”这一基本目标,无疑还必须要以市场就业、自由选择的体制塑造为目标。

3.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目标

国际劳工组织第122号公约——《就业政策公约》——中提出了著名的“充分、自由选择、生产性”就业纲领。是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就业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就业政策领域的国际惯例。

三、中国就业目标面临的问题(考纲2领会*书P222页*中国就业目标面临的问题) 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即以完全就业为目标、以半强制性行政分配手段的“统包统配”为手段的就业模式。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化就业的体制已成为就业的主导体制。

第二节 就业目标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目标应当概括为“促进积极自主的、具有多种效益的、达到社会公平的充分就业”,即“自主、多效、公平、充分”四个方面。(考纲3识记*书P224页*就业目标的内容)

一、自主就业

在推动积极自主就业方面,我们不仅仅要运用宣传、教育、说服的手段,更要采取多种物质手段、政策手段,为人的积极就业创造条件。

二、多效就业

要在市场体制推进中切实保障公民的就业合法权益,把“达到就业的平等、对困难群体的帮助、对劳动市场上弱者的帮助和倾斜、通过就业使社会成员福利扩大化、减少失业的社会痛苦”这样的就业社会效益作为工作目标。

高失业率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的扩大;以往的产出和未能利用的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不安定的加剧;以及失业者的人身痛苦。与此相反,高速与稳步地创造生产性就业,是公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三、公平就业

A. 公平就业是保证人权原则的手段。

卢梭高度关注社会公平问题,提出应当将“社会不平等所引起的不公平缩小到最低限度”,就业权就是首要的人权。我国政府对于人权问题的认识,就是把促进就业、保证人民的工作权利,作为基本人权问题来看待。 B. 公平就业是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目标。 C. 公平就业是政府调控社会的手段。

四、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经济学概念:由英国凯恩斯提出的,还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国民收入均衡与缺口理论、三个心理规律理论。其包括:

A. “充分就业”时存在失业。不是指人力资源供给者的全部就业,而是指存在着一定的人们可以接受的失业,是“特定真实工资率之下,所能有的最大的就业量”。

B. 充分就业的理论前提是市场经济。 C. 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问题。 D. 国家干预。

五、美国学者的充分就业理论(考纲4识记*书P228页*美国学者的充分就业理论)

A. 短期失业论。 B. 最小失业论。指失业率低于历史上的失业水平,即用最低失业率表示充分就业。

C. 最大就业论。 D. 快速寻职论。

六、“充分就业”的科学含义(考纲5领会*书P229页*“充分就业”的科学含义)

西方国家的就业是“重效率、轻平等”。社会主义国家传统体制就业是“重平等、轻效率”。如何认识“充分就业”:

A.充分就业是劳动要素与物质要素的充分结合。即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充分结合。

B.充分就业具有数量标准。

C.充分就业具有质量标准。即达到劳动要素与物质要素结合的有效性,是就业者的高效劳动。

D.充分就业具有数量标准。作为劳动供给的人都得到就业岗位,这种就业的“充分”,在数量方面的计算方法是: ① 确定合理的劳动供给基数。 ② 确定合理的就业选择期。

③ 计算合理失业率。有就业选择行为的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成长劳动力即初次就业者,一部分是就业转失业人员或下岗职工。

合理失业率=(初次就业者数量×t1+脱离岗位需再次就业者数量×t2)/人力资源供给总量×365 式中,t1为初次就业者的合理选择期(日);t2为再次就业者的合理选择期(日)。

④ 计算充分就业率。 充分就业率=1-合理失业率

=1-(初次就业者数量×t1+脱离岗位需再次就业者数量×t2)/人力资源供给总量×365 西方劳动经济学中的“搜寻性失业”,与“合理失业率”概念的计算方法是相契合的。是科学的“充分就业”的数量目标。

七、达到充分就业的经济条件(考纲6识记*书P231页*充分就业的经济条件) A. 要有充足的经济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特别是充足的对应于劳动供给者能力特点和这一意向的特定就业岗位。

B. 就业数量要有一种良性的扩大趋势,而不能是“在职失业与劳动短缺并存”的恶性循环局面。

C. 就业的实现,即择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过程不存在障碍。

D. 要具有对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并存、但不能实现结合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宏观引导与转化功能,促进供求双方的相互满足。

第三节 正确设置就业目标

(考纲7应用*书P232页*从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如何正确设置就业目标) 要根据各方面的综合国情,确立中长期就业目标,并基于中长期目标与即时的具体形势和环境确定短期目标,这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和对策的基本出发点。

一、中长期就业目标——实现充分就业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应当提出“实现充分就业”的中长期目标,并把其作为中国就业战略和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二、近期就业目标——促进充分就业和实行市场就业

A.促进充分就业。提出“充分就业”的目标,就要求各地方政府与劳动就业部门把搞好就业工作作为“硬任务”,充分就业不仅仅是长期就业目标,而且是近期的、即时的就业努力方向。我们的近期就业目标应当明确地提出“促进充分就业”。

B. 实行市场就业。

十二五残疾人就业目标分析

第八章犯罪现场分析

银行意向就业目标分析报告

银行意向就业目标分析报告

第八章 营运能力分析

第八章预测分析 讲稿

我的就业准备及目标分析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八章 网上支付模式案例分析

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

第八章 就业目标分析
《第八章 就业目标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