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试卷分析课 教学目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2 08:33: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试卷分析课教学初探 可写论文

“试卷分析”课教学初探(中学英语)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9-2-24 14:38:12 浏览342次

“试卷分析”课教学初探

返回上级 >>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我们努力改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在“试卷分析”课中,我们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写”的形式,摸索出“两个阶段,四个任务”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拓展、自我完善,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激发学生张扬个性,敢于创新。真正发挥“试卷分析”的“诊断、纠错、创新、激励”等四个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分析、探究、反思、创新 探索背景: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各学科都在探究适应课程标准的科学、高效的教法、学法。英语科也不例外,经过专家、学者和前沿教师们的潜心研究、艰辛劳动,英语课堂已经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构建了各种富有特色的课型。如:目前广受欢迎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等。这些课型主要以教材为载体,旨在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语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探究知识的构建,理解并拓展应用所学知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平台。而“试卷分析”课的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传统的“试卷分析”课似乎只是为核对答案而进行,只要学生校对好各题答案就万事大吉。这样的课缺乏生气,缺乏自主探究,缺乏反思、改进的意识。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 “试卷分析”课的功效。几年来,我们坚持探索、潜心跟踪实验。结果显示:“试卷分析”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好载体,该课型可以为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创造机会,更是拓展知识、举一反

三、培养创新精神、养成终身学习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索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留下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试卷分析,在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再归纳、再强化,用“纠错、构建、发展”基本框架挖掘学生的潜力,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反思,并对下一阶段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在分析、比较、探究、归纳、并加以应用于改编题目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每节 “试卷分析”课中,都注重面向全体、以人为本、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激发学生张扬个性,敢于创新。真正发挥试

卷的“诊断、纠错、创新、激励”这四个功能的作用。[1] 探索的原则:

1、突出学生在讲评课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2、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4、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

5、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6、打破原卷顺序,主要以相同语言点归纳、类比进行分析,使顺序结构呈现多层面形式。实验步骤:

英语测试应服务于课堂教学,达到了解反馈、理解巩固、运用提高、发展能力、注重创新、加强实践之目的。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和科学地分析测试结果,从中发现并解决测试中暴露出的教与学双方面的问题。根据本课型的特点,通过实践探究,笔者以为,上一节“试卷分析”课一般分为下列几个步骤进行探索、实施:

(一)课前预习

做法是:在改完试卷后,提前一天把试卷分发给学生,并布置好预习导纲。一般地,预习导纲包括三方面内容:

1、请认真分析试卷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能力点。

2、找出这份卷子中的易错、易混点,并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应试技巧。

3、据试卷及自己考查的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策略。

布置预习导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经小组合作讨论,带着探讨后的成果、疑问或已经悟出的一些规律(类似于解题技巧等)进入课堂。

(二) 课内分析:

根据预习导纲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凸显个性,要用全班轮流解答和个别抢答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加以归纳总结。操作形

式上主要有两种:(1)按座位的横、竖排次序开展必答、抢答,探索问题。(2)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到8人),分组围坐,经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依次探究,如遇卡壳,可快速抢答。引导学生自主纠错、积极反思、展开辨析,在交流合作中深化理解、获得成功。

第一阶段:在预习、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完成三个探究性任务。

1、知识点、能力点分析、反思。主要采用必答形式,面向全体,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要求学生针对这份试卷进行分析:(1)这份试卷考查的语言知识有哪些?(主要分析“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并讨论它们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在哪些题目中?)(2)这份试卷是如何考查语言能力?( 主要分析试卷对“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检测的比较权重如何?) 例如:在讲评人教版Book II Unit 24 的单元测试卷中,要学生梳理好本单元的基础词汇(sunny, windy cloudy, rainy „„ );基本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 How’s the weather? It’s sunny/rainy.Or: It’s raining/snowing heavily.„„);试卷对基本技能检测的比较权重(如:本试卷注重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等综合题,占60%,难度较大。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考查了一些综合性、必须经过思维、整合的问题。如阅读题B中有一题要求总结短文的中心内容、选择正确的小标题等,是失分严重的题目。)

同时,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马虎失误; 知识缺漏),探究正确答案及它的构建思路,总结防止类似错误的策略。

如:My friend Kitty is a careful girl. → My friend Kitty works carefully.分析:本题是词性区别及应用的混淆。要注意形容词与副词的用法区别。

这样就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再梳理、再归纳、再强化,从而达到“温故知新”,反复循环的目的。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梳理,及时找出失误的原因,深层次地了解、掌握知识的来源,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反省效果。

2、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做法是:小组(4--8人)讨论易错点、易混点或难点,几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如:

(1)表示天气的形容词的结构规律;

(2)一些形容词、副词的用法区别及其句型转换,例如:

The rain was heavy last night.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3)现在进行时态中be 动词与主语的一致,现在分词的构成。 (4)有关四季的描述等。

小组讨论后轮流分析,要求学生们发挥集体智慧,讨论解题技巧。指导学生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讨论:

首先,要明确含这些难点的题目考查的目的及考查哪些内容、哪方面知识。 如:选择题 If it ________, we will go shopping this Sunday.A.won’t rain B.doesn’t rain C.isn’t rain D.will rain 要求学生明确:这道题考查的目的是状语从句的用法;考查的内容是条件状语从句要遵循“主将从现”原则(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考查的具体知识是含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在谓语动词前加doesn’t,表示否定。

其次,分析难点所在:考查动词时态的特殊应用。

最后,总结解题窍门:根据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了解考查目的(“主将从现”原则)——搜索相关知识——从容应答。

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集体商讨、深入钻研的精神。同时也引导他们善于提炼知识,总结并突破重点、难点,使知识永久化。

3、注重建构、归纳总结:

综合性地总结本试卷的缺漏、失误情况及注意点。这一环节先请学生代表对已分析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导引的任务主要是提醒、点拨、补充,使知识、能力等体系建构完整。

小组讨论后,提出对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提出解决的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学生提出“我”该如何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弥补不足?“我”在哪些方面能自我完善?哪些方面需要同学们或老师的帮助?怎么帮助?

这是教会学生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调控策略:其一,是内因,如何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如何保证学习时间;其二,是外因,需要老师、同学们怎么帮助或如何督促。

第二 阶段:在深入理解、分析后完成 “拓展运用与创新”的任务。

运用知识,灵活编题。在第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抓住重难点自编试题。主要做法:先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几分钟,由组长收集组内成员编写的题目,集体进行挑选、整合后,派代表板书,用以考查全班其他同学。等学生们完成了黑板上所有新编试题后,让板书人或他/她所在小组其他成员上讲台当小老师,依次讲评各道题目。这时,教师充当的是观众、导演,只是在旁辅助“小老师”。

这里,主要鼓励学生抓住重点,灵活应用考点进行模仿或创造性地拓展应用。我们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编出优秀题目,并及时加以收集,汇编融入平时习题或下一次单元考中。如上面分析的一题,就有学生会编出如下改错题: If it won’t be cold, the old man will go to the park.Jim will telephone us as soon as he will get to England.这一环节,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编题、解题及分析试题的全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再归纳、再强化。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 学生方面:

1、改编题目。这里的要求是开放的。如It rained heavily.可以改编成The wind blew strongly.He writes carefully.„„这样既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也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把课内优秀的题目从知识点、能力点及题型等不同角度进行整理归类,以便日后常反思、巩固。

3、完成“个人改善”任务:根据知识网络,梳理三维知识体系,真正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方面:

分析学生反馈情况、加强辅导,特别注意“导优辅差”,多给“优生”开“小灶”,给“学困生”以信心、关心及爱心,让学生们都能感觉得到温暖,能信心百倍地面对英语学习。

长此以往,上试卷分析课,都以预习导纲切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拓展创新,对每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梳理、再归纳、再强化,真正把学生引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试卷分析”教学探究的意义及成效:

(一) 总结考试、反思考试,对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以前,不少学生在考试之后,只盯着成绩,不分析,不总结,所以,考试对他们来说失去了应有的功效,他们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一概不清楚,也就不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改进自己的学习,这样只能是糊里糊涂过日子,学成什么算什么。自从这一实验的实施开始,学生学会了总结与反思,他们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针对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过去存在的问题就会逐渐被克服。从而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目的性。

2、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实验,坚持“纠错——构建——发展”基本框架进行再梳理、再归纳、再强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正如印度有句谚语说得好:“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3、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常重视对考试的分析,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辨别是非、解决问题、归纳、推断的能力。因为在总结的过程中,必须对试题和整卷知识进行细心的分析,对有些知识必须进行辨析。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存在的问题,而在总结和归纳中,必须对情况进行推理,判断。而这些恰能构成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经过近两个学年的探索,实验初见成效:

1、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试卷分析”的课堂活动中,从单纯地改正自己的错题,改为通过分析、探究、讨论来纠正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缺漏,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

2、学生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讲评还是试卷分析,都会先通过分析自己的错题与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

4、学生懂得了如何建构知识,形成清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在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中,以本文所阐述的英语试卷分析教学的改革为引子,从教学的方方面面改革入手,力图全方位地为课程改革做出更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现代教育技术》[M] P27-28 [2]《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P28 P30

1、

2、

名师理念:

“试卷分析”课教学初探

福建省福清市梧岗中学 林文新

如何照顾差生?

理论解释:建构主义理论,

严谨:博学广识、勤于探究、符合科学发展观; 豁达:志在高远,心胸开阔、敢于创新为教育; 求真: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加强艺术求新路; 引路:同伴合作,专家引领,促进提高共成长。 共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推荐第2篇:语文试卷分析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课 ——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目标:

完成对于试卷课外文言文重大失分题的分析,落实重点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一套应对考场课外文言文的简易方法。

改变大多数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恐惧态度,能从心理上接受课外文言文。 教学重难点:

将应对考场课外文言文的简易方法与选段练习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班做了一份试卷,从这份试卷中我感觉到咱们班的同学们都非常优秀,试卷做得非常认真。

二、光荣榜、数据分析

1.光荣榜 进步榜

在这次测试中,我们班的

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你们班语文老师胡老师那了解的情况看,我发现咱们班的

同学相较于前几次测试有了较大的进步。在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

同学做的很好,在现代文阅读中,

同学取得较好成绩,古诗部分,

同学做的不错,课外文言文这块,

同学做的很好,在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部分,

做的不错,最后的写作部分,

同学写的较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同学。无论这次考试成绩如何,我都希望同学们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多给自己加油、鼓劲!

2、数据分析,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的得分情况,同学们在

等题目中,答题正确率较高,而在

等题目中,失分较严重。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就“课外文言文”这块展开分析,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3、课外文言文具体题目得分情况展示

三、试卷分析,展示并解决问题

师:这次考试,到底是哪篇课外文言文把同学们难倒了呢?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戴进学画。

一看这个题目,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内容?

生:和戴进学画有关,是不是会讲他如何学画,画的怎样·······

师:那戴进学画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同学结合注释,通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

(一)真题回放

展示16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师:那下面让我们看看,针对这篇文章,出卷老师出了哪些词考你们? 同学们,这四个词,你是否有印象,在哪里出现过?生回答

师:那这四个词,在这应怎么解释呢?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班同学的答案。

展现学生答案,提问: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分别给这几个同学多少分?为什么?

(二)学生讨论并分析失分原因

预设:学生分析他人答案,学生分析自己错的原因。

师总结原因:同学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小老师啊。从刚才同学们对这几道题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四个字词解释考到的词语其实都源于课内文言文。之前有同学抱怨:“老师,我们每天学那么多文言文,有什么用处呢?”的确,课内文言文片段考的不多了,但是,课外文言文考什么?不还是这些么?所以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些文言词汇,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用法,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等。在复习时,应学会分类梳理,这样会更高效。

(三)总结方法 师:那积累了文言词汇后,考课外文言字词解释就一定能对了吗?谁能从刚才的讨论中得到一些方法启示,还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

明确:首先我们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猜读,然后针对这些文言字词,调动自己的文言词语积累库,从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寻找相同的词语,并把他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然后,联系具体语境来推敲加点词的意思。

(板书:积累 迁移 推测)

(四)牛刀小试

师:那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牛刀小试下。 展示学生答案 学生评价 课外文言文联系巩固。

师:咱们班同学实在太棒了,能做到举一反三。

词语解释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谈谈翻译句子。同学们,当你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出卷人要出这个句子?他想考你什么?

生答

集体的智慧大无穷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次第18题:翻译句子。

(一)真题回放

展现学生答案,

(二)学生讨论并分析失分原因

提问错误答题的学生1,师:你能讲讲你当时翻译的思路吗? 再提错题学2,问。

再提正确生3,问其思路。

请错生1,2给自己打分,谈改进。

(三)总结方法

师:通过这个题目的分析,肯定有同学总结出一些翻译句子的方法,谁来分享下。 生总结:首先,一个句子中肯定有几个重要的关键字词,(猜词)先解释关键字词,然后逐字直译。在直译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意译。

(四)牛刀小试

师:那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牛刀小试下。

课外文言文联系巩固。

四、课外拓展,大展身手

师:用以上方法再做戴进学画这篇文章,同学们有没有感觉轻松很多呢。那就让我们一鼓作气,大展身手,再战第二篇,大鼠。

五、教师总结

由于时间有限,针对课外文言文其他题目,同学们肯定还有别的疑惑。但是,考在外,功夫在内!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能帮助同学们打开学习课外文言文的大门,如果想要登堂入室,还需要同学们扎扎实实地落实课内文言文知识。愿你们成功! 作业:完成课外文言文练习板书:

迁移 推测

猜-----------------

积累(基础)

推荐第3篇:《春》教学目标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这是

(一)理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二)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 的重要教学。《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品位散文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学习与掌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的学习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1、知识结构

初一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对写景的散文有了接触,对一些修辞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为学习本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习能力

初一的到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3、心理特征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读的主题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地引导。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导入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这些词语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物?

面对美丽的春天,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哪首诗歌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一起背一遍。还记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贺知章的 《咏柳》 。 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这位现代散文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春天在他眼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情感,春天又给了他什么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介绍

(方法: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踪迹》(诗和散文合集)

《背影》(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清新隽永(文如其名)

三、字词疑难处理

1、处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题

2、重点字词的强调(针对多音字)

四、朗读感知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2、学生齐读

五、划分课文层次

六、课文分析

(一) 第一部分:盼春

① 春天没有来,从哪个字得知?

“近”→用词准确、形象

② 两个“盼望着”,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一个?

不能。这里用了反复修辞手法,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反复修辞的讲解。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学习修辞,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

)转

酝酿( (

liáo(

)亮

hōng(

)托

应和(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

),字(

),是我国现代著名(

)家、诗人。我们曾学国他的散文《

》。

答案:

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â

2、欣欣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_____ 图、春______图、

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具体描绘:草(草报春) 花(花争春) 风(风唱春) 雨(雨润春) 迎(人迎春) 第三部分:颂(春)

设题意图: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并学习简要概括段落大意。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设题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修辞及其用法,并学习品味语言,从而深入领会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

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设题意图: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强化对语句的品味,完成本节课目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

(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

1、比喻拟人引用

2、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3、柔和(触觉)

2、春雨: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

(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

答案:

1、比喻、排比

2、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小结:写景时,要抓住事物特点,饱含感情,多方位调动感官,多使用多种修辞,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感人。

设题意图:学习品味写景方法,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感受写作的效果。

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 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设题意图:努力让学生多读,力争让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当堂成诵。至少也能背会几段文字,以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三、课尾检测:

(一)、课内阅读: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答: ① ② ③ ④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 和(

) 的特点。

答案: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和煦 温暖

设题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写景技巧。

(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

6、天街小雨润如酥

答案: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

设题意图:不仅能够拓展延伸至课外,还进一步巩固写景技巧。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

123

资源网]: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4篇:幼儿园教学目标分析

幼儿园教学目标分析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上述目标可以视为当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它表明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第一,身心和谐。幼儿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由于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有的目标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既包含日常生活中的盥洗排泄等生理意义的卫生习惯,也包含没有吮吸手指等心理意义的问题行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第

二、保护与锻炼并重

既重视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又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点。我们认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日标如此表述,实际上还隐含了幼儿园健康教育包含幼儿园体育这一思想,这与许多相关的教育或体育专著中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之中有所不同,与目前基础教育相关科目的界定也不完全—样,但无论学术界如何看待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幼教工作者都应遵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保护与锻炼并重。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般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虽然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都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但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鉴于幼儿园体育的实施特点和规律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如生活习惯教育、饮食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等)的实施特点和规律有着明显的区别,本书将以专门的章节论述幼儿园体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而在论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相应内容时不再包含幼儿园体育。

二、幼儿园健康 教育目标 的层级结构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般有: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有时从领域内容角度分出内容分块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规范作用,也是确定相应的年龄阶段目标及具体活动目标的依据。幼儿园健康教育(不含体育)的总目标具体表述为: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以 3 ~ 6 周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标,它对 3 ~ 6 岁的幼儿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也是针对同年龄幼儿的一般要求,为具体活动目标的制订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体育目标另述)具体表述如下:

小班 :

1 .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学习穿脱衣服;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养成坐、站、行、睡的正确姿势;能及时排便;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2 .进誓时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独立进誓;认识最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主动饮水。

3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

4 .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5 .知道自己的性别。

中班 :

1 .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恬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 .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各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

4 .认识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不接触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时能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5 .愿与父母分床而眠。

大班 :

1 .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营养;会使用筷子;进一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

3 .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了解有关预防龋齿及换牙的知识;注意用眼卫生。

4 .初步了解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粗浅的求生技能。

5 .知道男女厕所,初步具有性别角色意识。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实施前一般都有确定的目标,即使是生成性的活动,教师心中也有设想好的目标,尽管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反应随时调整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上—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确定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列举与分析:

I 活动名称: 今天,你喝牛奶了吗?(中班)

活动目标: 1 .认识多种乳类食品:牛奶、酸奶、豆奶等。

2 .了解喝牛奶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3 .愿意每天喝牛奶或豆奶。

本活动的第 1、2 条目标对幼儿的认知提出了较为恰当的要求,第 3 条目标则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提出了要求,由于科学合理的营养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良好的饮食行为也必须从小养成,所以第 3 条目标要求虽然较高(要求每天喝牛奶),但却是合理的,而一旦幼儿愿意喝(牛奶)、喜欢喝,每天喝也就不难了。同样是这个活动,有时目标的制定却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有这样的表述:

活动名称: 今天,你喝牛奶了吗?(中班)

活动目标: 1 .认识备种乳类食品:牛奶、融奶、豆奶等。

2 .让幼儿懂得喝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

3 .培养幼儿喝牛奶的良好习惯。

上述的表述虽然意思与前面相近,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其一,目标 l 提出认识“各种”乳类食品,在实践中有可能较难实现,因为受到地区、风俗习惯的制约,一般难以收集到所有种类的乳类食品,譬如马奶、羊奶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适的目标;其二, 3 条目标中第 1 条为发展目标,而第 2、3 条目标却是教育目标,表述方式没能统一;其三,日标 2 “喝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表述过于笼统,没有能够以通俗的语言揭示牛奶(或其他乳制品)的特殊营养价值。

活动名称 :牙齿为什么会有龋洞(大班)

活动目标 : 1 .了解龋齿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2 .巩固刷牙的正确方法,愿意每天早晚自己刷牙。

无论城乡,幼儿龋齿的发生率都居高不下,让大班幼儿了解龋齿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是必要的也是适宜的;大班幼儿应该掌握丁刷牙的正确方法,但仍需要成人的随时提醒,而幼儿是否愿意每天早晚刷牙则是教育的难点,上述两条目标应该说是很有针对性的。同样是这个活动,有时目标的制定却留有缺憾,譬如有这样的表述:

活动名称 :牙齿为什么会有龋洞(大班)

活动目标 : 1 .了解同伴中有哪些人有龋齿,为什么会有。

2 .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坚持每天刷牙。

3 .知道龋齿会很疼,尽量不患龋齿。

这一表述存在问题为:第 l 条所表达的意思不应作为目标提出,哪些人患有龋齿只是一种现象,每个人患龋齿的原因也无法一下理清,只能作大致的分析;小班就已学习刷牙,故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是巩固而非新学;龋齿初期患者并不一定有疼痛感,我们应预防龋齿,但无法保证不患龋齿.因此,应对第 l、2 条目标做修改,删除第 3 条。

(四)幼儿园健康教育各层次日标的相互关系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其他层面目标的依据,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屉终日的。年龄 H 标是对总目标的细化,又是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总目标和年龄目标都必须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活动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中,真正得到实现。从理论上讲,若干个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年龄目标和终极目标,每一个活动目标的实现,都是向年龄日标和总目标迈进一步。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述方式加以展示,一般而言有三种表述方式,即: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所谓行为目标,就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指向教育教学过程结束后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泰勒认为,行为目标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教育实践中.行为目标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任务,更容易准确判断日标是否达成。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道……”,“理解……”,“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区分……”,“把……配对”,“对……进行分类”,等等。但有时儿童对于健康的态度和情感很难在短时间内以可观察的行为预先确定。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山教师们常常发现,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和得到的进步往往出乎预料,因此很难预先规定其发展变化的结果,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譬如,大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欣赏诗歌《微笑》,讨论愿为别人做什么(让别人高兴)。”中班营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参观农贸市场,说说喜欢吃的菜。”表现性目标对儿童活动及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它不同于行为目标,无法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谓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牛成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生成性目标的本质是过程性,儿童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人地探究,因而产生对结果的新的设计,“尝试……”是生成性日标较为典型的表达方式之一。但生成性日标在实践中是较难确定的,因为有时无论教师还是幼儿都不知道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或是最合适的。

推荐第5篇:《巴西》教学目标分析

《巴西》教学目标分析

中学地理《巴西》一课值得借鉴的地方:

(1)、首先,既体现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设计,又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其次,注重教材文本内容的内在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在教学设计中,构思缜密,环环相扣,较好地反映了师生互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建议改进的地方:

(1)、在概述部分,可适当地加上《巴西》这一课在整章、整书和整个初中地理中的地位,进而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2)、在知识目标设计上,还应该涉及到巴西的人口和巴西的文化,进而增加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怎样针对不同基础、能力、学习态度等差异性学生的分析没有体现出来。众所周知,学情分析不到位,会影响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这个教学目标设计最大的问题。

推荐第6篇:教学目标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问题

1、应该如何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

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 应阐述学习行为的主体;

(2) 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小学目标; (3) 要说明达到改目标的条件;

(4) 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2、在阐述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 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 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推荐第7篇: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中职的特征,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部分。具体如下: 识记: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 运用:怎么做?

与布卢姆教学目标对应层次

认知 动作技能 情感

识 记 知识 知觉 接受

理 解 领会 有指导的反应 反应

运用一 应用 复杂外显反应 价值化

运用二 价值性格化

护理教学 目标层次

布鲁姆教学目标层次与教学目标常用动词表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教学目标层次

常用的动词

知道(识记)

列举、说出、背诵、复述、认出、标明、陈述、写出、默出、排列、回忆、辨认、描述、指明、为...下定义、写出...的名称

举例:正确说出影响人需要满足的主要因素

领会(理解) 用自己语言解释、叙述、比较、区别、举例说明、摘要、归纳、转换、分类、鉴别、选择、改写

举例:比较干热消毒与湿热消毒,正确说出两者之间异同点 应用(运用) 计算、发现、修改、制定...方案、订出...计划、运用、阐述

举例:能运用所学公式,正确计算不同氧浓度的每分钟氧流量分析(运用) 分类、对照、检查、评析、分析、评价、综合(运用) 设计、编写、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运用) 比较、判断、论证、评定、鉴别

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依次、按顺序、正确、准确、连贯、在…多少分钟内、误差小于、一次成功、步骤正确、协调、无多余动作 例如:能正确测量血压,误差小于4mmHg

能正确依次装卸氧气表

能正确完成皮内注射操作,做到步骤正确,动作连贯协调,进针角度、深度、药量三准确

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接受(识记) 接受、觉察、默认、认可、参加、顺从、参与、注意、听讲、知道、看出、选择、赞同、容忍

举例:能参加周日义诊活动 能执行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 反应(理解) 选择、表示、赞成、反对、拒绝、请求、提出、同意、纠正、尝试、模仿、听从、陈述、回答、完成、遵守、记录、帮助、表现、欢呼、称赞

举例:赞成开展社区保健活动

请求老师提供更多的整体护理学习资料

评价(理解) 接受、承认、决定、影响、支持、区别、认证、判断、解释、评价 爱好(运用) 专注、主动、驳斥、渴望、坚持、评价

举例:渴望参加社区护理活动

主动与他人讨论整体护理的实践意义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运用)习惯、指导、判断、保持、养成、自觉、探索、贡献、创造、固守、修正、拒绝、要求、抵制、贯彻、正视、改变

举例:自觉运用整体护理观指导自己的护理服务行为 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

推荐第8篇:陶艺课教学目标(材料)

——————————————————————————————

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

——————————————————————————————

1、选 题:

《陶艺》是(苏教版)九个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十一册第21至23课的内容。

2、教学理念

● 了解各地民情风俗、传统节日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关怀乡土的习俗、信仰,进而知乡爱乡。

●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学习,了解传统艺术所包涵的內容及其历史背景与用处,藉此引发对传统艺术学习的热爱。

● 在由捏塑的过程中,体会双手的细部动作,感受接触大地之土,藉以了解手脑並用的乐趣。

● 以陶艺立体表现的方法呈现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能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差异点,以艺术为生活服务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3、学科领域

艺术与人文、社会、语文、综合活动

4、授课时数

4节 / 45 分钟

5、适用对象:

中小学生。

6、教学目标:

总目标:

教学设计 评价方式

总 目 标 补充资料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分段目标:

●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学生能收集到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料。

● 学生能收集到各种简易制作陶艺的工具。

●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

●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历史和价值,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

● 学生能够愉快玩泥土。

● 学生能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

● 学生能欣赏并理解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艺术作品,明确其实用价值。

● 学生能利用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等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 学生能了解陶艺的装饰技巧。

● 学生能欣赏同学的陶艺作品。

● 学生能了解利用陶土工具镂空的方法和意义。

● 学生能了解阴干、素烧与釉烧的意义。

● 学生能正确使用水粉工具。

● 学生能利用广告颜料上色,能调配出浓度高水份少的颜色。

● 学生能于陶艺作品表面均匀上色。

● 学生能在彩色陶艺表面均匀喷上透明漆。

能力目标:

★ 艺术与人文

● 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了解他人的作品,培养自我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 构思表现的主題与內容,选择的材料与表现技法,完成有感情、经验与思想的作品。

●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才,并自我评析。

● 在艺术活动中,表现积极合作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才艺与潜能。

● 通过艺术集体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尊重、关怀与爱护。

● 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的方式,辨认自然物、人造物与艺术品的美感特征与视觉要素。

● 认识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反思环境对艺术表现的影响。

● 参与艺术活动,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 以正确的观念与态度,欣赏各类的艺术展演活动。

● 参与艺术活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质。

★ 社

● 了解各地陶艺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 探讨中国文化的內涵与渊源。

● 描述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陶艺的形式,并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美感的欣赏、沟通与表达。

● 察觉並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达的方式,並能欣赏文化的多样性。

★ 语

● 能培养良好的聆听的态度和习惯。

● 能确实把握聆听的方法。

●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 能表现良好的言谈。

★ 綜合活动

● 举例说明自己分享在团体中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 认识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对多元文化的体验。

● 了解自己在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並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学资源

● 陶艺网络资源

● 陶土两包

● 陶艺工具

● 广告颜料

● 水粉用具(水粉笔、调色盘)

● 油漆

● 釉彩(参考)

● 电窑(参考)

8、教学设计:

本网站分为主页、陶艺概况、陶艺教室和陶艺博物馆四部分。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在这么简单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如果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路会走得更好。正鉴于此,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开发网络教学的资源,旨在通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应用”的“网络五段式”操作程序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等学科的知识,中小学地理、历史、自然、语文、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可使用本网站,体现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 设 疑

本网站从陶艺是什么、陶艺与文化这两点展开。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版面设计美观、典雅、合理,重点突出,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浏览和学习,可以掌握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推荐一个资料丰富、设计美观的有关网页,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 搜 索

这部分的内容是陶艺教学内容的延续和补充,也是陶艺相关扩展知识资源展示,主要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它既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补充了陶艺相关的制作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和学习各个展室,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陶艺佳作厅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还为学生想了解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的知识进行知识扩展和作品欣赏。如果想更进一步地多了解一些陶艺的知识和动态,陶艺资源厅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以就能满足求同学们的知欲强。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上的陶艺作品佳作,就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网上搜索,寻求答案,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 论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小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这三大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包括目标要求、预习指导、内容讲解、作业练习四块内容。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并可跳转至陶艺博物馆的佳作厅浏览各类造型方法制作的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 引 导

学生的利用网络学习时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浏览网站上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认识上的共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应 用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在经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的阶段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的作品中,使学生要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练习陶艺作品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能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练习和创作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9、评价方式

●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 作品是否符合?【外观是否完整】【有自己的见解】【作品有创意】【响声】【上色均匀程度】

● 学习单的內容充实与否及內容是否正确?

● 对问题和作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 上课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

10、补充资料

1、延伸活动

● 配合社会课调查艺术表演的项目,以了解传统民间的艺术,也可分組深入研究。

● 配合自然课陶与瓷的课程,了解陶与瓷的区别与特点。

2、学习单

陶土的三部曲

3、参考书目

● 《陶艺教室》 王奇、张温帙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 《陶艺技法》 关涛著 辽宁画报出版社

● 《向名师学陶艺》 胡小军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艺术陶瓷》 朱国荣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推荐第9篇: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期中试卷分析课》教学设计

琥珀中学 郑慧玲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通过错误原因的寻找,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考后反思实现学习上的飞跃。 教学准备:分析统计成绩段及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的难度系数,给最高分、发现试题有错误、答题最有创意等学生准备奖品。 教学过程:

1、对考试成绩做总的介绍,包括试卷的难易程度,和其他班优秀率、平均分、高分率的对比。

2、给最高分、进步显著的学生、发现试题有错误的学生、答案有创意的学生颁奖。

3、板书课题:利用考后反思实现学习上的飞跃

4、学生讨论:怎样看待学习与考试的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尖子生?教师从学习目的与动力、端正态度入手启发学生。教师总结:学习是为了认识世界,了解自己;考试是为了知识把关,选拔人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白花的力气;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5、对于失分率较高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出错误的原因:不会?没有看清题意?笔下误?教师引导并进行归类。概念性错误原因:A、本来就不清楚B、基本了解,但不会熟练应用C、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来D、会做,但审题不清 解决方案:看书、进一步理解概念,多想、多练、多应用。

6、这些错误完全是知识性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学习态度。这方面的表现就是:A、肯于钻研,以吃苦为荣,并有自己的学法B、有方法,但不钻研C、无方法,不吃苦,应付了事D、对学习是否进步无所谓。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

7、拓展:让试卷的作用最大化,举出试卷中几个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试题欲考察的知识点及变题,帮助学生树立“一题多变的”的科学思维。

板书设计:利用考后反思实现学习上的飞跃 概念性错误原因: A、本来就不清楚

B、基本了解,但不会熟练应用 C、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来 D、会做,但审题不清 学习态度的表现:

A、肯于钻研,以吃苦为荣,并有自己的学法 B、有方法,但不钻研

C、无方法,不吃苦,应付了事 D、对学习是否进步无所谓。

推荐第10篇:《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每经过一次考试都能获得最大收获呢?教师的试卷讲评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注意查漏补缺

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是终结性考试的目的之一。造成知识点漏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漏缺内容纳入知识体系和技能系统中,对课堂所讲知识点的联系,对知识要素的相互制约关系不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讲评课教案时,应根据试题内容,针对不同情况,设计补偿性题目。

二、注意知识辐射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

三、贴近生活实践,在知识迁移中求异

生物学科教学具有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为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1篇:试卷讲评课 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流程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评试卷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上学生独立订正,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评析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评试卷,解决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通过重点讲评、拓展,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主动改错习惯。

3.激励学生认真好学、勇于竞争,让其体会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重点讲评、拓展,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主动改错习惯。 【教学过程】

一、考试习惯和纪律评析 板书课题:试卷评析

二、学生独立订正 按以下要求自行改错。 要求

1.会做但因粗心等造成的错误,用“!”标注出来警醒自己,并改错;2.考题有难度,仍不会解答的问题,用“?”标注出来,等待帮助; 学生独立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互动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刚才带“?”和“!”的问题。 要求:

1、把仍不会解答的问题向组内同学请教,并改错。

2、通过讨论都不懂的,准备举手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1.小组汇报不懂的问题 教师做好记载。

2.教师展示错误较多的题及错因分析 展示错题,指出错因。 3.依次进行点拨交流。

教师先重点分析错得较多的题,然后再补充解决个别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4.重点题目分析

五、全课小结

第12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2、学会分析考试的失分原因及如何避免此类情况。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一、导入: (略)

二、整体介绍

本次试题内容包括四大版块:“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主要考察学生最近所学习的内容。其中失分严重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得分情况:本班得优秀(81分)以上的有9个;上线的(70分)有13人;60---70之间的有20人;不及格的有27人。

三、自我矫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5—8分钟的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发现错因,产生疑问,并解决部分问题。) 第一步:错题分类。大体分为:会做但却做错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要点不全);不会的问题。 第二步:分析错因,及时纠正。 第三步:记下不会的问题。

四、评讲“积累运用”部分: 积累与运用—------准(记准、答准)

(一)教师传授方法:平时多积累,记准确。

2、病句修改:第2小题。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的原则:改通顺、改正确(不改变句子原意)

教师传授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句子仿写: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①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②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

③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3、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

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

(二)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五、评讲“古诗文阅读”:(略)

六、评讲“现代文阅读”-----活(活学、活答)

(一)原则: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除客观性的、已限制字数的、“概括”的外,尽量活答、多答(特别是联系生活实际的)。

(二)技巧:

1、用原文答题法:抓住文本,扣住主题,针对性的找文段。

2、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2分,答案可能就有2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理解句子的方法指导:回归原文,抓重点词,找上下文,同义词互换,组织语言表达。】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

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七、评讲作文:

作文—新(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1、立意:不偏题、不哗众取宠的基础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2、题目:凝练、形象、吸引人。

3、首尾:讲究文采、修辞、悬念,能打动读者。

4、书写规范、字数要足、不写错别字(学会换词)。

学情分析:

诗文默写满分10分,全班总共扣了16分,得分率为94.7%,全对率为73.3%,应该讲学生默写的情况还是整体不错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满分6分,全班总共扣了30分,得分率为83.3%,字词解释全是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主要失分点仍然是重点字词的理解出现问题。还有就是对主题的分析对人物的个性还不能落实到位。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满分9分,得分率为80.3%,这次在词语抄写上未出现抄写错误,选词连话被扣分的原因主要集中表现为所写的文字内容少连贯。

现代文阅读满分为16分,全班总共扣了61分,得分率为87.3%,本大题总共有5道题,考察了“根据拼音写汉字”、“整体理解”、“品位语言”、“概括事情”、“写读后感”这样几个知识点。扣分的原因是“袒护”的“袒”字出现了N种写法,还有答题的技巧并不规范,在概括事情时,不是按照“谁+为什么+在哪里+怎样地+做了什么”这样的内容尽可能地把事情概括清楚,而是一味地照抄原文。在读后感这题中,有个2分的摘抄原句的题目,也有个别学生出现抄写错误。 重点讲解说明文《天坛之美》,原因是学生失分较多,文章比较典型,以此为例,点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注意到“三抓”——抓题目、抓结构、抓重点段。

首先抓题目。一般说明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直接以说明对象为题,这种文章注意关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中心句,从而把握说明内容;一种以说明对象为主,暗含说明特征,这种文章要把暗含的内容具体化。 其次抓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总-分”、“分-总”形式,通过理清文章结构,结合各段中心句就能把握说明内容,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了。

第三抓重点段。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找到相关段落,把握本段说明内容,理清本段说明层次,稍加分析整理,就可得到答案。

二、审题立意

1.拓宽

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

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

寻找最佳立意

三、布局谋篇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3、句子仿写:

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①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②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

③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第13篇: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五个环节:“分析错因→自查自纠→分组讨论→小组释疑→归纳总结”.教学模式框图如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浏览全卷 错因分析、数据统计

(2)自查自纠 纠错过程写在试卷上巡视学生查纠

(3)小组讨论 自查不能纠的问题

(6)考后反思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鼓励学生大胆提问(5)其他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养成考后反思习惯

(7)巩固补偿(二次过关)

(8)提出你对老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分项重点讲评时应注意:听力重在应试策略、语音知识、话题知识、文化背景的指导。单选重在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把握知识结构,侧重考点、热点分析,反对面面俱到和逐一排除干扰项的做法。完形重在指导学生在把握篇章整体意义的基础上选择答案,同时找到每道题答题的依据。阅读侧重分析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答题方法以及各类题目的答题要领,指导学生依据文章本身的事实、作者的思路和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答题,不要受自身经历、体会的干扰,同时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书面表达题要重点讲评,先用投影打出学生中的共性的典型错误,让学生改错,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交际目的、可以适当发挥的地方,以及各个要点的多种表达方式等,最后朗读范文或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并加以点评,指出好在何处。

第14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方案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区统测试卷讲评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应试解题能力

4、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AB层学生达成度100%,C层学生达成度80%。

过程与 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考试中的错误题型,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B层学生达成度100%,C层学生达成度80%。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性看待平时的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高考 AB层学生达成度100%,C层学生达成度80%。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学 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AB层学生达成度100%,C层学生达成度80%。 教学 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应试解题能力

2、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AB层学生达成度100%,C层学生达成度80%。

教 学 流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一、试卷分析

1、难度:本次考试难度相对适中,注重学生的基础的考查,学生成绩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较准确的反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2、覆盖面: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从基础、阅读、文言文、诗歌、作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二、答题分析

1、存在问题:从评卷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以C层学生表现严重。 B、默写题错别字较多,造成不应有的丢分。

C、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如申请书格式不规范等。

D、作文中语言不规范,用词不恰当,思路不清晰主题不够鲜明。

2、成绩分析 全年级优生5人,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综合在顺德区排名第三。

三、教学过程

从第一题开始,逐题向学生讲解,主要面向B层学生,力求A层学生听了就会,B层学生想后也会,C层学生课后复习也能领会。

1、基础知识题:重点讲解拼音、病句题型,进一步巩固病句知识,力求全班达成度80%以上。

病句题目学生错的较多,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几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语法结构分析法主要查找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毛病。

抽出主干,看其主干是否搭配,然后理清附加成分,看其修饰、限制、补充是否合理,是否与其中心语搭配;主干与附加成分是否存在残缺或赘余的毛病; 成分内部及其他语言单位间的顺序是否合乎语法结构的规律;就句子整体而言,看其结构层次是否分明,主次、轻重、因果安排是否合理。

2、教师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若句子的谓语中心词为“是”、“为”,或宾语由动词充当,首先看其主宾是否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不再展开说明。)

3、文言文阅读:由A层学生翻译全文,检查A层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点拨下由B层学生讲解试题。通过复述来检查C层学生的听课。

4、现代文阅读: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在论述文的选择题上

如常见的干扰项的有夸大范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横生枝节,指东说西偷换概念,源流倒置逆情背理,已然未然乱说一通,或然必然性质不分„„了解了命题者拟制干扰项的方法,有利于顺利地确认干扰项,选出正确项。力求全班达成度80%以上。

5、作文:挑选A、B、C层学生作文各一篇,教师读个全班学生听,由各层学生点评,由此让学生各自找到自身作文差距,领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 学习

1、翻译试卷中的文言文

2、修改作文

A层翻译准确度90%以上,对作文写作有较大感悟;

B层翻译准确度80%以上,对作文写作有一定感悟; C层翻译准确度70%以上,对作文写作信心有所提高。 教学 反思

尽管考前向学生一再强调要细心,但是还是很多学生不看题目就答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很可惜。

第15篇:中学物理:《重力》(教学目标分析)

关于《重力》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作者分析的比较到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首先,我认为比较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层次关系。这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把握住了学科教学目标,也关注单元目标。

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别描述,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

三:描述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规范、具体。如“知道,说出,会、通过……能”等,从而为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过程和方法中,只有模糊的探索活动,忽略了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层次。应该有具体的某项过程获得应得的目标。是否能这样写“通过观察水往低处流、物体从空中落下、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引出重力的概念,培养学养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我想这样能减少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过程与方法》中“能收集实验信息”这一描述不具体,目的不明确,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操作和实施。可以改为“通过参加“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活动,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索计划、学会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

第16篇: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地平线》这篇课文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的第三段,作者借事说理,自然界中的地平线一下子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这一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就理解深透的。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即可,不要做过多的分析讲解、枯燥说理。

教学理念

1、“拾级而上”,展开层层阅读对话。

教学《地平线》这篇课文,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在四个层面上进行阅读对话,深入解读“地平线”——地平线的样子——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第二次追寻地平线——追求人生的地平线。“地平线”不仅浮现于学生的眼前,而且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2、“不求甚解”,以读代讲模糊感悟。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升华了“地平线”的内涵,赋予了它厚重的人生启示。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解读好这部分重点句子的内涵呢?我以为“不求甚解”,以读代讲模糊感悟,可能收效更好。“不求甚解”不是不解,“模糊感悟”不是不悟,这其中关键是把握好“解”与“悟”的分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在比较中达到“不求甚解”与“模糊感悟”——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4.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第17篇:压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第九章

压强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压强

教学目标

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材分析

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它会成为后续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的基础,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由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或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决有关的物理知识。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能熟练学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教材分析

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的浮力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由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 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材分析

本节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两部分内容。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第18篇:教学目标前期分析案例

《巴西》教学目标分析

“四结合”作者 济南市五十八中曲丽君

一、概述

《巴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篇章。这一节主要介绍有关巴西这个国家的知识,介绍了它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载体,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借助网络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协作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本案例以“我眼中的巴西”这一学习任务为中心线索,不断地辐射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境问题中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情境性、自主性、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等特点。课堂教学实施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的学习资源库为基础,教学活动由“展示学生作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组织、引导评价”、“教师小结提升”、“课后交流反馈”等七个环节组成。通过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培养,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地理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概况,包括种族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3)能根据巴西的相关资料提炼并阐述其自然和经济特征。

(4)能评价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5)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19篇: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设计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及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从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始。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我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设计“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在备课时我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重点对教材内容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

参阅网络文章时,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的问题:

案例一: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德育渗透: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前三条都可以合为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算是二维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它没有说清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案例二:

1.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前者具体了,也有三维目标的思想,但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它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目标的设计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其次,一味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哪一个都不到位。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分分类、换钱游戏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以识别人民币和归纳十进关系为载体,提高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3.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常识性知识,产生爱国情感,知道合理使用和节约。

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起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一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简单购物的生活体验,并且对购物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定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课堂。我坚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能正确认识,深刻挖掘目标内涵,拟定出一个“全、精、实”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准绳,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20篇: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单元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是在学习完某章或某个专题之后以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的,包括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方面中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综合复习。

单元复习并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课本知识的重现上,它除了能使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同时,单元复习还应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归纳,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单元复习课中应体现以下原则:(1)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2)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3)拓展训练与渗透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一、归类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心里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在单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将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表式、问题式等方案,然后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学生利用思考、讨论、辨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科知识内在的紧密联系,将获得的新知识与新知识有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信息相联系,并将新旧知识串联、结网,使新旧知识信息发生有意义地联系,将新的知识信息、学习方法、认知经验等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改组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如《烃的衍生物》学习完后,教师可将本章内容设计成以下问题: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3)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4)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5)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6)能与钠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7)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8)能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9)能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10)能与酸性KMnO4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11)能与溴水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1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有哪些? (13)制取卤代烃的途径有几种?

(14)制取醇的途径有几种 ?

然后组织学生联系各类有机物的结构特征,运用分析、类比、推理、归纳、抽象思维等方法,将各类烃的衍生物各自的化学性质和有机物之间的互变关系等知识进行纵横联系,同时配以典型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从而构建起烃的衍生物的知识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

二、拓展智能训练,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当今社会,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宝贵的生产力要素,是市场经济中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本,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人才观认为,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不再看他拥有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把积累的经验、学到的知识、超群的技术、掌握的信息,以创新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新颖、有效的劳动成果,即人才应具有开创性精神、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劳动的特点。因此,未来学家对未来学生的要求概括为三点:一要学习对明天有用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二要学习对付明天的应变能力----会实践的能力;三要学习终身受用的本领----会创造的本领。这就为单元复习课提出了另一个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即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评价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各种能力和品质。

在单元复习课中,通过精心编撰不同形式的习题和情境,把各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不同的复习内容中去。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形成网络,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多维理解,从而领悟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如通过学生归纳总结诸如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方法等问题或知识点,均能达到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再如,创设新情景实验和组合实验,利用开放型实验过程的不确定性、实验思维的发散性、情景的模拟性、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将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结果陈述、安全和防污等方面纳入其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另外,适时编写一些材料新鲜,体现人文素养,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联系紧密的新情景试题,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也不失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

三、训练认知策略,优化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其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依托,是学习行为(思维行为和动作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处理。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孕育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审问作为一定阶段的学习方法,认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是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二是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而问题一旦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就能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欲望,必然会高度集中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慢慢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的途径,如:(1)在异常中发现问题(例,为什么氢气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2)通过比较发现问题(例,为什么铁跟氯气、盐酸反应生成不同的氯化物)(3)从实际中发现问题(例,为什么热“碱”水去污能力比冷“碱”水强)等等。其次,适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习《二氧化硫》一节时,教师可先提出“空中雨神——酸雨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酸雨对农作物及各种设施的破坏资料,进而介绍防治酸雨的方法之一是:给煤中加石灰石或生石灰。激发学生提出“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除去二氧化硫”。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渗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示范,帮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来独立地学习知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在讨论某物质的性质时,教师可先教给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即从物质的类别及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价态出发讨论其可能发生的反应。如讨论SO2的性质时,从物质类别来看,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它既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还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从化合价角度分析,硫元素处于+4价,其化合价既可以升高表现出还原性,也可以降低表现出氧化性,所以它既可以和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如O

2、Fe3+、MnO4-、ClO-、H2O2等反应,还可以和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如H2S等反应。然后,教师让学生试着讨论CO

2、HI、FeBr2等性质,只要如此坚持,学生必然会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维。例如,在学完化学键、晶体结构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各类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是什么,推导出影响各类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从而将原子半径、键长、键能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熔点高低这些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另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有机合成中的逆合成思维法等等都是化学学习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会学习”“会实践”,“会创造”的境界,才能体现“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宗旨。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目:化

工作单位:长安区祥峪中学

作者姓名:张智乐 联系电话:13299032917

试卷分析课 教学目标
《试卷分析课 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