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4: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钦州市第三中学

韦峰

(一)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设计

本课题教学的设计主要基于下面两个方面的思想和理念: 1.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应该是:(1)提供真实活动的复杂的学习环境;(2)提供社会协作学习条件;(3)含有多重信息和多重观点,有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进行探究学习;(4)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根据学科特点,体现探究教学的思想。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特征。其特点在于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探究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等方面均有优势。在侧重点上,探究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亦有不同,探究式教学注重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注入式教学注重的

1 却是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

本课题的教学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体现“双主”教学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把物理教学真正朝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以探究生活中的“拔河”(双人拔河)问题为主线,结合实验研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关于这点,老师们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容易忽视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如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对常见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能对物体进行基本的受力分析。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方面的准备。

(2)高一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已处于趋向成熟的阶段。学生的思维已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具有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能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

2 题及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3)高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趋于成熟时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想意识。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学习具备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探究教学法、激励引导法。

(2)学法:以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的基本思路

以探究生活中的“拔河”问题为主线,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合作、讨论、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逐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达到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现场体验拔河比赛—引发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总结规律,提升能力。

(八)课堂教学过程

1.演示实验:鸡蛋碰石头。针对现象提问:为什么蛋破而石不碎?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观察实验现象,对现象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A.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产生悬念。 B.明确学习任务。引导、交流、分析、探究、创新。

2.教师继续引导并提出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木箱,并给木箱施加一个水平推力(木箱未动)。提问:地球、木箱之间存在多少对相互作用力?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进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上面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力的概念(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寻找相互作用力。并归纳出三对典型的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力。经过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得出有三对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力。为后面区分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作好铺垫。

4.组织活动:拔河比赛。组织双人拔河比赛,地点就在课室里。制定比赛规则,要求每位同学参与,控制好时间。每个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对象,进行双人拔河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拔河比赛,形成感性认识。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3 5.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比赛的输赢?是不是赢方对输方的拉力比输方对赢方的拉力要大?学生讨论、交流,对问题提出猜想,小组汇报。采用任务驱动法,进入本节课探究活动的主题。

6.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两把弹簧秤、细绳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根据猜想和提供的器材,模拟比赛实况,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7.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师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探究结论。提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大小、方向等方面的结论。知道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8.继续设问,对问题进行拓展。教师提出既然输赢双方彼此间的作用力一样大,为什么还会出现输赢?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中任何一方的队员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去寻找答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赛双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释拔河比赛中输赢的原因:关键在于双方队员所受的摩擦力不相同。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症结,综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功感。

9.学生形成性练习。布置学生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初步把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10.练习反馈、简要评析。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评析,纠正错误。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巩固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省意识。

11.区分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练习、上课初提出的问题以及拔河比赛等,同学们能归纳出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表意见。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12.比较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笔记、区分关系、澄清认识,将知识内化。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和评价。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 4.4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12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12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