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雾霾笼罩下我们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4: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雾霾笼罩下我们何去何从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过去十余年,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提升,能源消耗总量也随之迅速扩大,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总量均已居世界首位,且呈现“煤炭独大”的严峻格局。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提出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为24亿吨,实际上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就已超过30亿吨,2013年更接近40亿吨,并以每年3亿吨的速度持续增长。自198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始,到2012年我国已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7.8%,2013年进一步提升到接近全球一半。

相比煤炭而言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和石油,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中比重偏低,且对外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国际形势。

我国境内经济活动并不均匀,95%以上的经济活动集中在1/3的国土,尤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甚。在经济活动密集的15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燃煤、燃油等能源消费占全国的70%以上,相当于在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年燃烧2000吨标准煤。如此大密度燃烧高污染的煤炭等能源,使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无法避免。加上每年新增近2000万辆机动车,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呈现煤烟型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叠加的重度复合污染态势。

历史事件及科学研究早已警告世人,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对健康极具危害。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也表明,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既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更是全体国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发展清洁“绿色”能源,加快能源替代的进程,优化能源结构已刻不容缓。

二、研究的过程

在这次雾霾天气研究活动中,我们除了上网搜集资料,请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还下载了一些雾霾较严重的城市现状图。

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产物,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大量积聚,特别是PM2.5、PM

10、SO

2、NO2等主要污染物含量剧增,在大气空间内造成能见度模糊的一种天气现象。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今年以来,我国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原和华东部分城市多次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不仅对海陆空各类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1月份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小半个中国都脏兮兮的。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甚至口罩兜售一空;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罕见地就雾霾说了8分钟。

地理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大型城市,城市运行带来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当污染扩散条件不利,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空气污染随之加重。特别是2012年12月以来,整个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同比温度比往年要低,由于低温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这个影响也比较大,所以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大。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由于地面闭合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少,湿度加大,并且逐渐形成了进风逆温和大雾极端天气扩散,持续积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由于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重污染的重要因素。近期,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我们城区,特别是大范围,大区域尺度内污染物的输送排放污染物相叠加,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也客观上加重了污染水平。

此外,大气污染涉及还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以北京地区为例: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五六环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物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 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图片也同样说明着雾霾天气很严重。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日益增多,危害加重。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因此对人体和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危害人体健康。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 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除了诱发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霾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更大,近一项大型的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某些较高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而出生时低体重的婴儿很容易增加儿童死亡率和疾病的风险,并且与婴儿未来一生的发育及健康都有很大关系。无庸讳言,大气污染状况正严重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二)影响交通畅通。雾霾天气对交通最为显著的影响是车速的降低,班机延误、火车晚点,为出行人群带来出行时间和行程延误的增加。特别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公路设施实际通行能力的下降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且这种拥堵在部分路网发达、交通出行强度大的地区,会造成区域路网的运行阻塞、甚至瘫痪。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地方上报的公路阻断事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由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天气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10%左右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有关。高速公路由于技术等级高、设施完善、控制出入等特点,车辆行驶速度高,因此,大雾诱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统计,大雾已成为导致高速公路连环相撞恶性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这方面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也是当前高速公路一旦出现雾,必须采取限速等交通管制措施,甚至是封闭道路的原因。

(三)影响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雾霾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污染颗粒悬浮于空中,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热量,使绿色植物失去了所需要的光照,使光合作用减少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持续的阴雾天气,会造成日照不足,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因受天气污染的影响,养殖业也会受到影响,雾霾天气期间,畜禽多出现食欲不振、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静稳天气”造成的不利扩散条件加剧舍内环境恶化,静稳天气下不利舍内有害气体扩散和户外新鲜空气交换,造成舍内氨气、恶臭、二氧化碳等迅速聚集,形成了浮尘矿物质和水分组成的混合体,为微生物附着其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 创造了条件。

(四)致使气温的变化无常。持续的雾霾天气,会造成日照不足,气温下降,短时间内会影响气温的上升,推次气温变暖,使天气更加的变化无常。

雾霾天气的防治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尽相同的,中国要建设宜人、宜居、宜游、宜商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布局、工业结构、管理水平都必修进行全面调整。这个调整过程,就是建设绿色、环保和美丽中国的过程。

总体上来说,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比中小城市严重得多,北方比南方严重。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人口在100万至200万之间。此外,在中国局部地区,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与来自附近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叠加,形成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因此,随着烟雾、阴霾、酸雨发生频率增加,这些区域的环境质量总体上在下降。

因此未来防治的发展方向是:必须尽快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大气污染“治本之策”。一方面,随着未来十年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物排放源防治的水平,一定要跟得上城镇化建设进度。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不能只当生态修复和事故处置的“消防队”,也不能只当严防死守环境风险而疲于奔命的“守门员”,环境保护必须充分介入到工程审批、发展规划、经济政策之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财政资金,才能建设好绿色、环保和美丽的中国。

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时表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今后将在京、津、冀等地区开展PM2.5监测并公布信息。人们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作为政府,有责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既然李总理都这么说了,看来治理雾霾刻不容缓啊。

三、研究的成果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

王卉同学说:“雾霾是一个早已被我们熟知的词,北京的大雾已经让我们深知它的危害,可我们在抱怨的同时,不妨反思自己的过错:到处充斥的二氧化碳;滚滚而来的地面扬尘;漂浮悬空的重金属,哪些不是我们造成的,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还城市一个蓝色的天空。”

刘燕同学说:“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并没有像玛雅人预言的那样消失,但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想赶走雾霾,除了国家进一步推广绿化,减少工业污染外,也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认为,只有全民努力,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治理雾霾。”

肖玲同学说:“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明白了更多关于雾霾的知识。它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莫大的影响。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人类无知,贪婪和侥幸心理造成的。我们是时候该站起来,不是只做些喊口号的表面工作了。作为普通民众,也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保护地球,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综上所述,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明白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正是我们这次研究性活动实施的真正目的。

四、反思

在这次研究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很积极努力地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通过对雾霾天气的状况、成因、危害及防治的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小组成员们都提出了对当前如何建设好绿色、环保和美丽的中国、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治理雾霾,根治大气污染,让城市充满清新的空气,才能让人们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呵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刻不容缓。虽然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研究性课题,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但有国家有效治理,人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担当,一个清新秀美的生态文明城市,必将向我们款款走来。

执笔人:黄冬蕾

课题组成员:鲁新宇,刘燕,肖玲,王卉 辅导老师:刘娟 班级:高二(11)班 时间:2014-4-26

“雾霾天气”笼罩 润肺罗汉果后市能否崛起

秋冬之际,北京再次陷入雾霾笼罩之中

雾霾

雾霾

雾霾

雾霾

雾霾

雾霾

雾霾

雾霾

雾霾笼罩下我们何去何从
《雾霾笼罩下我们何去何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