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影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20:08: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当代影视剧题材分析

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管理104班 1006030419

乔娜

电视剧艺术园的参天大树

——中国家庭伦理剧

摘 要:贴近百姓生活、关注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家庭伦理剧已经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同。它虽才走过了十几年的历史进程,但它已经深深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它直面人生,导人向善,成为了样式最多,观众面最广,并能满足观众审美需要的最大型的剧种,格外引人注目。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美学特征 发展历程 审美困境

恒古以来,家都是人们心灵中很神圣的字眼,它是孤独者情感的故乡,是流浪者期待的温暖,是纯真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浪漫爱情温柔的角隅,是白发老人心灵的归盼。而家庭伦理电视剧也是中国电影类型中最为稳定长久的类型之一,它源自中国源远流长的儒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家庭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它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或者说,以反映社会道德、伦理为内容的电视剧,主要采用的是通俗剧的形式。

一、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电影百年之中 郑正秋的家庭伦理剧首开伦理剧创作之门,蔡楚生的社会伦理剧在现实取材和叙述风格上颇具感染力,谢晋的政治伦理剧突出强烈的社会政治色彩。在1913年,我国的电影之父郑正秋与张石川导演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就首开家庭伦理影片的先河。郑正秋的经典剧作是《孤儿救祖记》和《姊妹花》。伦理家庭剧发展至30、40年代时,其形态更为成熟和完善,蔡楚生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1948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真正代表蔡楚生社会洞察和艺术技巧的力作。90年代初,一部长篇连续剧《渴望》揭开了我国大型家庭伦理剧的序幕。该剧成功地揉合了家庭伦理影片的基本要素:以曲折坎坷的人物命运为中心,以生动感人的情感故事为线索,以家为叙事的环境空间将伦理化的叙述策略和人文关怀相融合。我国电视荧屏上这部家庭伦理剧的开山之作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最高的收视率( 90.78%)。从历史时态的角度来看, 我国新时期家庭伦理剧大致可分三个阶段:80年代初-1992年的成型期;1992年-1999年的成长期;2000年-至今的兴盛期。这三个阶段的家庭伦理剧的审美文化都体现了传统、现代甚至后现代文化的三者交融。成型期:在1982 年之前,中国还没有长篇电视剧作品问世,《女友》、《洞房》等以短小的篇幅和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在当时平静的荧屏掀起了一道道涟漪;在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之后,家庭伦理剧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出现了像《家风》等一批在社会中引起了反响和共鸣的长篇佳作;从80年代末期开始,家庭伦理剧更多地表现大家庭(家族) 的生活故事,这时期有代表的家庭伦理剧有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成长期: 这时期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在美学观念上较之以前有了新的特征。这一时期的家庭伦理剧重点刻画家庭在时代风雨中,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去处理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婆媳的关系,这时期在观众中受到好评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有《过把瘾》、《情满珠江》、《牵手》等,这类电视剧引导我们对普通民众在经济冲突中引起的文化冲击进行思索,引发我们对商品社会中人们失落的情感作无边的遐想,同时也发出了对传统道德和世间真情的呼唤。这类电视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深化。兴盛期:新世纪,家庭伦理剧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家庭伦理剧在全球化的交流和对话中日益走向成熟,它一方面仍大力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又不忘把英雄形象和平民形象相互叠映,彻底摆脱单向的、平面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这时期拍得较成功的家庭伦理剧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激情燃烧的岁月》等, 新世纪的家庭伦理剧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并始终发扬着我国家庭伦理影片的优良传统。

二、现阶段家庭伦理剧火爆的原因及美学特征

各类题材的电视剧中最受观众推崇的,当属家庭伦理剧。它受欢迎的原因: (1)家庭伦理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延续, 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讲故事的传统它常以长篇连续剧的形式去表现那些时间跨度大, 情节曲折,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 家庭伦理剧用人物的成长为时间线索,串联出曲折坎坷的家庭故事情节,以长篇连续的形式来吊起群众的胃口, 吸引人们不断往下看。

(2)从电子媒介的角度来看,电视这一媒体的家庭接收形式在某一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的取舍,以家庭情感为主线的剧情与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给观众带来一分亲近感它表现的不是不可触及的生活,而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因为距离近,观众会被作品牢牢吸引,并产生由角色到自己的情感交流。毕竟对家的归依,对亲情的依恋是人类的共同情感。, 让人体会到生活滋味,从而产生一份共鸣。

( 3)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看,家庭伦理剧的热播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积淀,从主题内容来看,这类电视剧主要描述天伦之情, 夫妻之情, 手足之情,这三种情感构建了人间特有的天伦之乐,是溶化在中国人血液中根深蒂固的情结, 它已成为我国文艺创作永不衰竭的创作源泉。家庭伦理剧还在家庭话语的否定和重构中实现了伦理观念的现代性转换,积淀在国人心中深厚的文化背景 润物细无声地穿透观众的心,深深吸引着观众。

家庭伦理剧就是一株株蕴含着永不枯竭的生命灵性嫩绿的树苗, 它以其罕见的高速度蓬勃发展,迅速成为争奇斗艳的电视剧艺术园地里的一棵棵参天大树。

家庭伦理剧将平民叙事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将人伦之和作为一种文化诉求,充分再现和表达平民的世俗情怀和人性的世俗诉求,可以更好地发挥电视剧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它的美学特征是:

一、平民视角与日常叙事惹人爱

家庭伦理剧题材大都来自观众身边,紧扣百姓现阶段热门话题,来展现人生百态,创作者以尽量贴近平民日常真实生活的态度,多采用顺序的时空来叙述,使得作品的整个时间更具生活真实感,再加之人物造型和表演也都与现实生活“零距离”,让观众感到这些人物仿佛就在左邻右舍„„平民视角和日常化叙事的结合,会使观众产生亲和力并转化为忠诚度。

电视剧《浪漫的事》、《空镜子》就是以平民视角的叙述展开的,前者是一家母女后者是一个普通女孩,后面展开的那些事件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并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豪言壮语,剧情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真实状态,最大限度的展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努力适应普通观众的审美心理:真切实在、自然淳朴,以此来建立观众的认同感。

二、传统家庭伦理的回归以情动人

现代家庭的破裂和缺失带给本来就无助孤独的现代人更多的彷徨和精神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信任危机、传统美德的逐渐缺失,在如此的情况下,家庭伦理剧对于“家和万事兴”人论之和、道德良知的呼唤,对于美好人性的赞美,正是此类型剧能够屡屡掀起收视热潮的蕴含所在。

电视剧《大哥》、《咱爸咱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所塑造的“大哥”形象,“大哥”们都面对着现今社会高度物质发展。忍受着底层生活的贫困艰难,却始终坚持着做人的良知和坚韧,困苦度日却微笑生活,为兄弟姐妹们、为那些经历苦难遭受不幸的人们树立典范。这些形象不仅提供了人们同情悲悯的机会,也唤起了人们对在物质社会逐渐迷失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怀想;而《浪漫的事》、《老娘泪》等剧则给我们提供了和蔼可亲的慈母形象。母爱这个主题一直以来经久不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亲情。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加压,生存竞争等使得现代人疲于奔命,忽略了与亲人的情感交流,电视剧中的这些慈母们给闲暇时的人们带来的温情,恰似给那些日以麻木的神经一剂强心针,感动和融化着人们心中情感的坚冰。

三、真善美符合大众审美期待

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并存带来社会开放和生机的同时,伴生着价值评判标准的相对性,由此也就带来了道德尺度的混乱、失落等等现象。家庭伦理剧是道德理性较为集中表现的类型剧,它所体现的中华传统精神、生命意识、人文精神等都更为明显,因此在真善美的重叠结合方面就显示出家庭伦理剧最大的优势。大部分的家庭伦理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就是通过展示人物道德境界人物的善良来赢得观众的审美同情。而在平民大众的审美期待里,人们总是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善恶有报的结局能够解决所有叙事中的现实矛盾时,大众的理想便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使得人们在观看电视剧时。渴望从中得到自己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大多数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的选择是残酷的,他们会希望在供他们休息消遣的电视剧中,谋得片刻身心放松,并在剧中让他们的理想变为现实。比如《空镜子》里孙丽孙燕姐妹俩的对比设置,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心对比,就充分体现了大众审美期待,再如《婆家娘家》中,婆家与娘家两个家庭的鲜明善恶对比等。

四、题材聚焦社会话题

作为一部电视剧,题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温饱不再成为问题,普通人的情感婚姻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由此,表现这一领域的作品成为荧屏的宠儿也就势在必然了。家庭伦理剧呈现给人们最便捷最经济的家庭戏台,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和喜乐悲欢,不出家门已尽收眼底。同时家庭伦理剧与别的题材相比更迎合观众心理,毕竟对家的归依,对亲情的依恋是人类的共同情感。一部成功的家庭伦理剧较之涉案剧、古装戏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形成一种社会话题,谁都脱离不了家庭,谁都有和家人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的温情,而家庭伦理剧正好符合这样的情境和心态。人们在消遣的时候很可能从剧情中找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加以比照。《中国式离婚》就有这样的效果,一些有这样、那样矛盾的家庭一边看电视一边争论自己的问题,这种互动甚至是解析可以说是非常生动的。

三、现阶段家庭伦理剧存在的审美困境及不足

家庭伦理剧在受到大众的好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首先是媚俗化倾向。一些电视剧在走向市场、贴近大众的同时,简单迎合,忘却了精神的追求。我们在看了不少家庭伦理剧后,却很难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一些电视剧中的亲情或者爱情,往往流于浅薄或滥情,甚至可以说,一些情感境界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如《金婚》力图说明婚姻没有捷径,只能由两个人慢慢地走,苦要吃,架要吵, 婚难离,情难断。贯穿全剧的主要线索是无休无止的争吵,虽有生活的真实,但缺乏文化审视的高度。

很多家庭伦理剧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回避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冲突和矛盾,回避现实,缺乏必要的深度挖掘,这即使在比较优秀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也有所体现。与火热的生活或者复杂尖锐的社会现实相比,家庭伦理剧提供的是一种虚幻、粉饰的生活图景。一些家庭伦理剧的文化表述还常常处在一种矛盾和牵强的状态中,爱情、亲情、乡情、友情等情感的纠葛,常常处在错乱状态,缺乏理性评判精神,使观众陷于茫然。

其次,剧情雷同,缺乏想象力和文化张力,观众在一种似是而非的氛围中,对生活只能是一种隔靴搔痒式的体验。在电视剧日益发展的今天,模式化弊端日益显现,如“苦情剧模式”、“婚外恋模式”等等。这些剧集回避崇高与敬畏, 缺乏深层次思考,缺乏文化上的审视和重建理想。一拥而上的家庭伦理剧情节往往大同小异,矛盾处理和价值判断也大致雷同, 表演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与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不符。

再次,内容缺乏必要的审视或批判。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并没有在小人物的生存哲学中找到最充分的解决途径,这不能不说是该剧的缺陷。对表现普通人世界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来说, 生动的细节固然必不可少,但将生活艺术理解为再现琐碎而缺乏理性文化建构,就只能带来艺术价值的失落。导演杨亚洲说,《空镜子》热播时,他一直觉得只有中年人才爱看,但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竟对他说看过两遍了还是很爱看,因为觉得剧中女主人公的各种行为就跟妈妈一样。这一方面说明了家庭伦理剧与生活的零距离,但另一方面,艺术毕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东西,完全等同于生活,很容易走进审美的困境之中。家庭伦理剧不仅要有善于发现普通人冷暖的眼睛,还需要创作者不断地理解生活,在一个高的文化视野下看待社会现实。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在某些家庭伦理剧中,缺乏必要的反思空间。如《戈壁母亲》,塑造了一个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的母亲形象,文化视野狭窄,观众的文化高度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压抑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缺乏这个时代必要的文化架构。

总的来说家庭伦理剧还是为热爱生活、关爱家庭、喜欢在喧闹之后倾听锅碗瓢盆、浆洗缝补的观众,奉上一份实实在在的生活、一份暖暖心窝的慰藉、一份安安乐乐的恬淡。

影视人物形象分析

GW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影视作业镜头分析

影视策划招聘分析

影视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影视编导 影视作品角色分析!

影视动漫行业就业分析

影视

影视

影视产业投资基金分析报告

影视分析
《影视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影视数据分析 影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